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HED隕石

指数 HED隕石

HED 隕石是三種無球粒隕石的總稱,它們分別是:.

17 关系: 古銅無球隕石古銅鈣無粒隕石小行星小行星3908小行星4055主小行星帶灶神星灶神星族無粒隕石隕石隕石學辭彙隕石分類行星科学鈣長輝長無粒隕石雷亞希爾維亞盆地V-型小行星母體

古銅無球隕石

古銅無球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是一種石隕石的無球粒隕石。.

新!!: HED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 · 查看更多 »

古銅鈣無粒隕石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起源於小行星灶神星表面的無粒隕石的石隕石,是HED隕石群的子群。已知的這種隕石大約有50顆不同的成員。 它們是風化的角礫岩,主要的組成成份是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和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儘管含碳的隕石球粒和撞擊熔體也可以產生。由撞擊噴出物形成的岩石會被稍後新的撞擊和來自覆蓋層壓力的岩化作用覆蓋掉。由於不缺乏大氣層對物體的風化,在地球上沒有發現風化的角礫岩。 古銅鈣無粒隕石是以愛德華·霍華德(Edward Howard)的名字命名,他是隕石學的先驅。 古銅鈣無粒隕石和複礦碎屑岩鈣長輝長無粒隕石的一個隨意的界線是9:1比率的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到古銅無球隕石的碎片。.

新!!: HED隕石和古銅鈣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HED隕石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3908

小行星3908(英語:Nyx),阿莫爾型小行星,也是穿越火星軌道的小行星。於1980年8月6日被德國天文學家漢斯-埃米爾·舒斯特發現,當時的臨時編號為1980 PA,之後命名為Nyx,是希臘神話的夜晚之神。它的直徑約1.2公哩,是一顆V-型小行星,意味著它可能是灶神星的一塊碎片。 在2000年,使用阿雷西波和金石的電波望遠鏡觀測的形狀,製做了Nyx的模型,這顆小行星可以被描述成很好的球型,但是有很多的腫塊。 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二最初被提議命名為Nyx,但是為了避免和這顆小行星混淆,所以冥衛二最終改名為與Nyx同音的Nix。.

新!!: HED隕石和小行星3908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4055

小行星4055(4055 Magellan),天文學臨時編號1985 DO2,是一顆阿莫爾型小行星,於1985年2月24日由天文學家埃莉諾·赫琳在美國帕洛马山天文台發現。該小行星以葡萄牙探險家斐迪南·麥哲倫命名。.

新!!: HED隕石和小行星4055 · 查看更多 »

主小行星帶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在已經被編號的120,437顆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这里被發現的這個數值来自2006年2月8日的資料。小行星是由岩石或金屬組成,圍繞著太陽運動的小天體。因為在比較上這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估計為數多達50萬顆,所以這個區域被稱為主小行星帶,简称“主带”。 小行星帶由原始太陽星雲中的一群星子——比行星微小的行星前身——形成。木星巨大的引力阻礙了這些星子形成行星,並造成許多星子相互間高能量的碰撞,造成許多殘骸和碎片。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繼續受到木星的攝動,形成了與木星的軌道共振。在這些軌道距離(即柯克伍德空隙)上的小行星會被很快地掃进其它軌道。 主帶內最早发现的三顆小行星是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而最大的三顆小行星则为智神星、健神星和灶神星,它们的平均直徑都超過400 公里;在主帶中只有一顆矮行星——穀神星,直徑大約950 公里;其餘的小行星都不大,有些甚至只有塵埃那样大。小行星帶的物質非常稀薄,已經有好幾艘太空船平安的通過而未曾發生意外。在主帶內的小行星依照它們的色彩和主要形式分成三類:碳質、矽酸鹽和金屬。小行星之間的碰撞可能形成擁有相似軌道特徵和成色的小行星族,這些碰撞也是產生黃道光的塵土的主要來源。.

新!!: HED隕石和主小行星帶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

星, 小行星序號為4 Vesta,是太陽系最大的小行星之一,平均直徑。它是海因里希·歐伯斯在1807年3月29日發現的,以羅馬神話中家和壁爐的女神Vesta命名,中文翻譯為灶神星。 灶神星是繼矮行星穀神星之後,質量第二大的主帶小行星 ,佔有主小行星帶總質量的9%。 質量雖然比智神星多一點點,但體積卻比較小,是體積第三大的小行星。灶神星形成岩質行星剩餘的原行星(內部分異)。一、二億年前,灶神星曾經被撞擊,產生了許多碎片,並留下兩個巨大的撞擊坑,而且南半球有著很高的密度。這次事件的一些碎片已經墬落到地球,成為HED隕石,提供了有關灶神星的豐富資訊來源。 灶神星是從地球可以看見的最亮的小行星,它距離太陽最遠時的距離只比穀神星最近的距離遠了一點,不過灶神星的軌道完全都在穀神星的軌道之內。 NASA的''黎明號''太空船在2011年7月16日至2012年9月5日進入環繞灶神星的軌道,進行了將近一年的探測,然後前往穀神星。研究人員繼續分析黎明號收集到的資訊,期望能更了解灶神星的形成和歷史。.

新!!: HED隕石和灶神星 · 查看更多 »

灶神星族

星族 是一個龐大且顯赫的小行星家族,在主帶內側,靠近灶神星附近的V型小行星幾乎都是他的家族成員。主帶內6%的小行星屬於這個家族。.

新!!: HED隕石和灶神星族 · 查看更多 »

無粒隕石

無粒隕石是沒有球粒的一種石隕石 。它包含的成分與地球上的玄武岩或火成岩相似,並且曾在流星體母體內或本身經過不同程度的熔化和再結晶的地質分異作用。因此,無粒隕石有不同的紋理和火成岩過程的礦物學特徵 。但非專業人士很難分辨無粒隕石與地球岩石,使它們被發現的機會大為減少。 無粒隕石佔所有隕石約8%,大部分(佔2/3)相信為源自灶神星的HED隕石,其它種類的無粒隕石包括火星隕石、月球隕石、以及幾種相信源自灶神星之外,其它未被辨認出的小行星隕石。無粒隕石按其鐵/錳比例和17氧/18氧同位素的比例來區分。這兩個比例仿如指紋,每個母天體都是不同的 。.

新!!: HED隕石和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HED隕石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隕石學辭彙

這是隕石學與隕石的科學中用的術語。.

新!!: HED隕石和隕石學辭彙 · 查看更多 »

隕石分類

隕石分類的最終目標是將所有的隕石標本分門別類的組合起來,同一個群的隕石有一個單一的、可供識別的源頭。這個源頭可能是行星、小行星、月球、或現存於太陽系的其它天體,或是過去某一段時間存在的天體(例如,粉碎的小行星)。然而,除了少數的例外,目前的科學還不足以達成這個目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太陽系天體的本質和系統機構還沒有足夠的資訊(特別是小行星和彗星)可以來實現這樣的分類。替代的是,現在的隕石分類是依賴物理的、化學的、同位素的、和礦物等的性質,將有相同特質的標本聚集在一起,將它們視為來自同一個母體,即使這個母體尚未被確認。以這種方式分類的隕石群,可能有幾個群是來自單一的母體、異構的母體,或是一個群中的成員,來自非常相似但特性不同的母體。這些資訊來自光譜,因此這種分類系統最有可能發展的。.

新!!: HED隕石和隕石分類 · 查看更多 »

行星科学

行星科學(Planetary science,很少用planetology)是研究行星(包括地球)、衛星,和行星系(特別是太陽系),以及它們形成過程的科學。它研究對象的尺度從小至微流星體到大至氣態巨行星,目的在確定其組成、動力學、形成、相互的關係和歷史。它是高度科技整合的學科,最初成長於天文學和地球科學,但現在包含許多學科,包括行星地質學(結合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海洋學、水文學、理論行星科學、冰川學、和系外行星 。類似的學科包括關心太陽對太陽系內天體影響的太空物理學和天文生物學。 還有相關於行星科學的觀測和理論分支與關聯性。觀測的研究涉及與太空探索的結合,主要是與使用遙測技術的機器人的太空船任務,和在地面實驗室所做的工作比較。理論部分涉及大量的電腦模擬和數學建模。 雖然全世界有好幾個純粹的行星科學研究所,但行星學家一般都在大學或研究中心的天文學和物理學或地球科學部門。他們每年都有幾個重要的會議,和範圍廣泛的等同綜述論的期刊。.

新!!: HED隕石和行星科学 · 查看更多 »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也稱為倍長輝長無粒隕石是無球粒的石隕石,它的來源可能是灶神星,並且是HED隕石群的一部分。它們是最常見的無球粒隕石群,並且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種以上的不同性質。 鈣長輝長無粒隕石包含來自灶神星地殼或是類似母體的玄武岩岩石。它們大部分的成分是鈣-缺乏辉石、、和鈣-富含斜長石(鈣長石) 。 基於不同的化學成分元素和這種成分結晶的特徵,它們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子群:.

新!!: HED隕石和鈣長輝長無粒隕石 · 查看更多 »

雷亞希爾維亞盆地

雷亞希爾維亞盆地(Rheasilvia,發音: )是小行星灶神星表面最明顯的地理特徵。該區域中心位置75°S, 301°E,直徑505公里,相當於灶神星直徑的80%,是太陽系中最大撞擊坑之一,並覆蓋了灶神星大部分的南半球。該盆地被認為是撞擊坑,於 1997年在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影像中被發現,但直到黎明號於2011年探測灶神星以前都未命名。該撞擊坑以神話中的其中一位維斯塔貞女,也是羅馬城建立者罗穆卢斯和瑞摩斯的母親雷亚·西尔维亚命名。.

新!!: HED隕石和雷亞希爾維亞盆地 · 查看更多 »

V-型小行星

V-型小行星或灶神星型是與灶神星,此型中體積最大的小行星(因而得名),有著相似光譜的小行星。 大部分成員的軌道元素類似於灶神星,不是足以成為灶神星族的成員,就是有著相似的離心率和軌道傾角,但是半長軸在2.18天文單位和3:1柯克伍德空隙的2.50天文單位。這表示大部分或全部的成員都來自灶神星外殼被撞擊的碎片,也可能是歷史上某個時刻一次很大的單一撞擊事件造成的。在灶神星南半球的巨大撞擊坑是此一撞擊事件的主要候選場所。 V-型小行星與也是由岩石、鐵和普通球粒隕石組成,與類似但更普通的S-型比較是中等的亮度。這種較為罕見的小行星類型,包含的輝石比S-型更多。 電磁頻譜在0.75 μm有很強的吸收特性longward,另一個特徵出現在大約1 μm,和很紅的0.7μm shortwards。可見光波長光譜為V-型的小行星 (包括灶神星本身) 的光譜都類似於玄武岩無球粒隕石HED隕石。 J-型曾經被認為是在1 μm 有著特別強吸收帶的小行星,類似於古銅無球隕石 ,可能是從灶神星地殼深處衍生的。.

新!!: HED隕石和V-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母體

母體是隕石學的名詞,是一顆或是這一類隕石來源所在的天體。.

新!!: HED隕石和母體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HED陨石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