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宇宙暴脹
在物理宇宙學中,宇宙暴脹,簡稱暴脹,是早期宇宙的一種空間膨脹呈加速度狀態的過程。 暴脹時期在大爆炸後10−36秒開始,持續到大爆炸後10−33至10−32秒之間。暴脹之後,宇宙繼續膨脹,但速度則低得多。 「暴脹」一詞可以指有關暴脹的假說、暴脹理論或者暴脹時期。這一假說以及「暴脹」一詞,最早於1980年由美國物理學家阿蘭·古斯提出。 在微觀暴脹時期的量子漲落,經過暴脹放大至宇宙級大小,成為宇宙結構成長的種子,這解釋了宇宙宏觀結構的形成。很多宇宙學者認為,暴脹解釋了一些尚未有合理答案的難題:為什麼宇宙在各個方向都顯得相同,即各向同性,為甚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會那麼均勻分佈,為甚麼宇宙空間是那麼平坦,為甚麼觀測不到任何磁單極子? 雖然造成暴脹的詳細粒子物理學機制還沒有被發現,但是基本繪景所作出了多項預測已經被觀測所證實。導致暴脹的假想粒子稱為暴脹子,其伴隨的場稱為暴脹場。 2014年3月17日,BICEP2科學家團隊宣佈在B模功率譜中可能探測到暴脹所產生的重力波。這為暴脹理論提供了強烈的證據,對於標準宇宙學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發現 。可是,BICEP2團隊於6月19日在《物理評論快報》發佈的論文承認,觀測到的信號可能大部分是由銀河系塵埃的前景效應造成的,對於這結果的正確性持保留態度。必需要等到十月份普朗克衛星數據分析結果發佈之後,才可做定論。9月19日,在對普朗克衛星數據進行分析後,普朗克團隊發佈報告指出,銀河系內塵埃也可能會造成這樣的宇宙信號,但是並沒有排除測量到有意義的宇宙信號的可能性。 除了暴脹理論之外,還有非標準宇宙學理論,包括前大爆炸理論和旋量時空理論等。一般來說,暴脹在前大爆炸理論中並不是必須的。路易斯·貢薩雷斯-梅斯特雷斯(Luis Gonzalez-Mestres)在1996至1997年所提出的旋量時空理論中,每一個隨動觀測者都會產生一個特殊的空間方向,而宇宙微波背景中也會自然存在B模。普朗克衛星數據可能證實了這一特殊空間方向的存在。 (University of Texas Mathematical Physics Archive, paper 14-16).
查看 D膜和宇宙暴脹
對偶性 (弦論)
弦論中的對偶性(duality),是指弦論中的是兩個看似不相同的理論,實際上是等價的。所謂等價,意思是即使兩個理論對實驗本身的物理描述可能完全不同,兩個理論對所有可以測量的值都有相等的預測。.
查看 D膜和對偶性 (弦論)
弦场论
弦场论(String field theory,简称SFT)是弦理论中的一种形式理论,使用量子场论的语言重新描述相对论性弦的动力学。.
查看 D膜和弦场论
快子凝聚
在弦論中,快子凝聚(Tachyon Condensation)是為了嘗試建構出非微擾弦理論的產物,並探究弦論的動力學概念,主要由Ashoke Sen提出。.
查看 D膜和快子凝聚
约瑟夫·波尔钦斯基
小约瑟夫·杰拉德·波尔钦斯基(Joseph Gerard Polchinski Jr.,),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和弦论学家。.
查看 D膜和约瑟夫·波尔钦斯基
D-膜
#重定向 D膜.
查看 D膜和D-膜
迈克尔·格林 (物理学家)
迈克尔·鲍里斯·格林(,),英国物理学家,弦理论开创者之一,於1989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士。2009年11月1日,格林接替史蒂芬·霍金担任卢卡斯教授。.
膜 (物理學)
弦論與相關的超重力理論中,膜(brane)為一物理實體,將點粒子的概念推廣至更高維度。舉例來說,點粒子可以視為零維的膜,而弦則可視為一維的膜;更高維的膜也可能存在。在p維度的情形,這些膜稱為p膜。膜的英文字brane源於另個英文字membrane,後者指的是二維膜。格雷格·穆爾 (2005) 膜是動力學物體,在時空中行進,所根據的是量子力學的規則。它們帶有質量與其他性質,例如電荷。一個p膜的行進在時空中掃出了(p+1)維度的體積,稱之為世界體積(worldvolume)。物理學家研究類似於電磁場的場物理,這些場存在於膜的世界體積。 弦論中,D膜為一類重要的膜,與開弦有關。當開弦在時空中行進,開弦的端點必須在D膜上。D膜的字母D表示一項數學條件,稱作狄利克雷邊界條件。D膜的研究導出重要的成果,比如AdS/CFT對偶,在量子場論的許多問題中具有重要角色。.
查看 D膜和膜 (物理學)
F理論
F理論(F-theory)為弦論衍生出的詞彙,可視為M理論(Mother-theory)的伴侶,但意義則有所不同。大略來說,F理論是源自IIB型弦理論 ,並藉由非微擾方式成立的。此外,IIB型弦論則是成效於軸子-伸縮子場(axio-dilaton field)。.
查看 D膜和F理論
S對偶
S對偶是弦論中的一種對偶性。它將一種理論的強耦合極限與另一種理論的弱耦合極限聯繫起來,因此又稱為強弱對偶性。舉例來說,O型雜弦和I型弦在10維時空就有S對偶性。這意味著O型雜弦的強耦合極限就是I型弦論的弱耦合極限,反之亦然。尋求強弱耦合對偶性的證據的方法之一是比較每種物理圖景的輕態譜,看看兩者是否一致。比如I型弦論的 D弦態在弱耦合時較重而在強耦合時較輕。這種D弦與O型雜弦的世界面傳播同樣的輕態場。於是當I型弦論的D弦因很強的耦合而變得很輕時,我們就看到上述雜化弦描述的卻是弱耦合的情形。 10維時空中還有一種S對偶,那就是IIB 型弦論的自身對偶性。IIB 型弦的強耦合極限也是IIB 型弦論的另外一種弱耦合極限。IIB型弦論中也含一種D弦(這種D弦比I型弦論的D弦具有更多種類的超對稱,因而具有不同的物理圖景。)且這種D 弦在強耦合下變成輕態。不過這種D弦看上去卻像是IIB型弦論的另一種基本弦。在IIB型弦論中,運動的能量方程有兩種廣義解:D弦和F弦。D弦在強耦合下同了弱耦合下的F弦,這就是所謂的IIB型弦論的自身對偶性。.
查看 D膜和S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