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7 关系: 基督教會,十六羅漢,千纪,右京區,天主教科隆总教区,屠牛像,世界歷史,帕拉斯,年代列表,年份列表,使徒信經,保萨尼亚斯 (地理学家),刘桢,全覆裝甲騎兵,約翰密傳,缪斯,登呂遺址,西京區,鲜卑,黑馬牧人書,阿巴里斯,汉朝农业科技史年表,濯足節,拿戈瑪第經集,拔摩島的約翰,2,2世紀日食列表。
基督教會
基督教會或大公教會一詞可追溯至公元第二世紀的基督徒對基督教(基督徒的宗教)組織的習慣稱呼。教會一詞在這兒來說,和基督教會(即"基督的身體")是相同的意思,但教會一詞的意思比較廣泛。在傳統基督教教會裡,這一詞則被借代為指會眾(這是在希臘文中的原來意思,希臘文為εκκλησια)。.
查看 2世纪和基督教會
十六羅漢
十六羅漢(或稱十六阿羅漢、十六尊者)是釋迦牟尼的得道弟子。十六羅漢的名字早有佛經所載。後來十六羅漢傳入中國後,約於唐末至五代十國時期演变為十八罗汉。.
查看 2世纪和十六羅漢
千纪
千纪,又称千年纪、千年,是跨越一千年的时间跨度。在西元紀年中,如果一个年份可以被1000整除就被称为千年(或者那个年份之后的一年),如2000年或2001年都可被认为是新千年。 在2000年全球庆祝新千纪到来时,就发生了有关到底2000年还是2001年才是新千纪开始的争论。一派观点认为,由于阳历历法从公元1年开始算起,因此公元1年至1000年是1千纪,而2千纪开始于1001年,这样推算下去,2001年才是新千纪的开始。.
查看 2世纪和千纪
右京區
右京區()是構成京都市的11區之一,為京都市內面積最大的區。南部是過去皇族與公家別莊的所在、現在主要為住宅區;西部和北部是山區,北部被稱為「京北」,屬於丹波高原,此區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桂川沿岸的盆地區域中。.
查看 2世纪和右京區
天主教科隆总教区
天主教科隆總教區(德語:Erzbistum Köln;拉丁語:Archidioecesis Coloniensis)是羅馬天主教在德國科隆設立的總教區,也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采邑主教區之一,與其他領土一起並稱為科隆采邑總主教區,12世紀科隆總主教被立為選帝侯後又被稱為科隆選侯國。.
查看 2世纪和天主教科隆总教区
屠牛像
盧娜。 屠牛像(Tauroctony,或譯為屠牛神像)是一個特定用於羅馬密特拉密教中心的現代學術名詞。該聖像描繪了密特拉斯(Mithras)屠殺一頭公牛,因此英文中的tauroctony的名稱是隨著希臘文拉丁轉寫的字彙tauroktonos(希臘文:ταυροκτόνος;英譯:“bull killing”;中譯:“屠牛”)命名而來的。 儘管這一名稱,該(屠牛)場景是象徵性的,並沒有證據表明羅馬崇拜的庇护人(patrons)曾經行使這樣的儀式。像所有的希臘羅馬密教一樣,密特拉秘儀式僅限於入教者而已,並且外人與今人對有關於這宗教的膜拜信仰或者是宗教習俗知之甚少。然而,公牛的幾個圖像包括了一個蓋在動物背部的(dorsuale)緞帶或者是毯子,這是一個羅馬的習俗以確認一個獻祭的動物,所以它相當確定的是屠戮公牛是意味著一種獻祭的行為,不過這是屬於原始自然神崇拜的一個範疇,在具備尊重眾生生命、以慈悲心救渡眾生的東方宗教中卻嚴格禁止這麼做的。還有,因為主要的屠牛場景往往伴隨著對太陽、月亮和星宿的明確描繪,所以這個場景還具有占星術的內涵也是相當確定的。但是儘管有許多關於這個主題的理論,卻沒有得到廣泛的接受。雖然基本的屠殺形像似乎是從勝利女神尼刻(Nike)的類似描述中所(擷取)採用的,而且可以確定的是屠牛的象徵和其他輔助因素共同講述了一個故事(也就是崇拜的神話、崇拜的奧秘〔mystery〕,只限於告訴入教者),那個故事已經佚失了現在是未知的。在數十年旋繞著日益令人費解的理論之後,研究密特拉密教的學者現在普遍不願意做出推測性的學說了。 另外,屠牛像不應該與“(taurobolium,音譯為陶羅波林姆、多羅波利姆)”混淆,而牛祭是由大母神(Magna Mater,或譯為眾神之母;音譯為玛格那玛特)秘密宗教的入教者所行使的實際屠牛的祭儀行為,並且這牛祭是與密特拉秘儀是無關的,還有佛教和另一个不杀生的宗教耆那教都拒绝动物祭祀,又佛教主张“放生”,主张对动物采取保护,所以牛祭無論是在愛護生命的立場上以及在不殺生的戒律之下是絕對不容許的。“沒有證據表明著〔密特拉秘儀的入教者〕曾經行使這樣的儀式〔也就是說實際的屠牛〕,並且先验的考慮建議一座密特拉寺—任何一座密特拉寺—將是一個最不切實際的場所嘗試這種儀式了。(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ever performed such a rite, and a priori considerations suggest that a mithraeum – any mithraeum – would be a most impractical place to attempt it.)”由此可見,屠牛像並非表示在屠殺公牛而是有他們教派的奧秘存在著。.
查看 2世纪和屠牛像
世界歷史
世界歷史,簡稱世界史,又稱人類史,一般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雖然世界歷史本身早在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就存在,但人類一直到近現代才真正用這個概念來研究和述說歷史。世界历史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根据不同的地区,可分为不同地区的历史,例如中国历史、美国历史;根据不同的代表事物,可以分为不同事物的历史,例如環境史、航空史。.
查看 2世纪和世界歷史
帕拉斯
帕拉斯(古希腊语:Πάλλας)希腊神话中的一个提坦。 根据神话,帕拉斯是提坦神克利俄斯与欧律比亚之子,珀耳塞斯和阿斯特赖俄斯的兄弟。他的配偶是大洋神女斯堤克斯(有提坦血统)。帕拉斯与斯堤克斯生了四个拟人化神:胜利女神尼刻、强壮之神克拉托斯、热情之神仄罗斯和暴力女神比亚,他们以坚决拥护宙斯的统治而著称。另一些神话提到月球女神塞勒涅也是帕拉斯所生。还有一些神话说帕拉斯是女妖斯库拉的父亲(而一般认为斯库拉是福耳库斯的孩子)。 帕拉斯可能是一个与战争有关的神祇,神话说他在与雅典娜战斗时被杀死。这一神话与特里同之女帕拉斯和癸干忒斯巨灵帕拉斯(两人均为雅典娜所杀)的神话有混同之处。 公元2世纪的希腊旅行家保萨尼阿斯说亚该亚地区的珀勒涅城是以帕拉斯的名字命名的。.
查看 2世纪和帕拉斯
年代列表
这是从公元前18世纪到公元21世纪末的年代列表,包括相关条目的链接以及更多关于它们的信息。 在二十世纪,人们常常把将个别十年看成是历史实体。特定的趋势、风格和态度将与特定的十年联系起来(被称为“二十年代”、“六十年代”等等)。.
查看 2世纪和年代列表
年份列表
这个页面索引年相关页面。.
查看 2世纪和年份列表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或宗徒信經;唐朝景教譯作師利海經),是基督宗教三大傳統《信經》之一。使徒信經被視為早期基督教會信仰的敘述,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为异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第一部分相信全能的天父,用來對抗馬吉安派。第二部分相信耶穌基督是真人真天主,用來對抗嗣子論、幻影說、神格惟一論。第三部分相信聖神、唯一教會、赦罪及復活之恩,除了對抗神格惟一論外,也澄清諾斯底派靠知識得救的論點。 根據教會傳統,使徒們最後一次聚集在耶路撒冷,準備到世界各地傳福音,每人寫一條信仰原則,十二個使徒寫完後就握手分別,從此大家沒有機會再見面,一個一個為主殉道,一個一個被殺在遙遠的他鄉。雖然很多人以為使徒信經是由使徒寫成的,但後來證實使徒信經是在最後一位基督使徒聖約翰亡故後才逐漸編寫成現今的樣本,最早可追溯至250年以前辯士時期的信仰標準。之所以會被稱為使徒信經,是因其信仰中心是建立在基督使徒的教導上。 而使徒信經這個名詞則至八世紀才出現。現今,此《信經》通用的文本基本定型於6-7世紀。聖公會(英國公教會)、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東正教會、一些使用西方禮儀的東方正教會和基督新教的路德会(又名信义宗)在許多儀式裡會頌念此經。 此《信經》並不像後來的《尼西亞信經》以及其他《信經》那樣進一步探討耶穌基督的本性。故此,在《尼西亞信經》闡明耶穌與父神本質相同此教義前,兩個被視為異端的亞流派和神體一位派的許多教會人士也宣稱接受《使徒信經》。.
查看 2世纪和使徒信經
保萨尼亚斯 (地理学家)
保薩尼亞斯 (希臘文:Παυσανίας;拉丁字母轉寫:Pausanias),生活在公元二世紀羅馬時代的希臘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希臘志》(Περιήγησις)十卷,書中內容多為後世考古學發現所引證。 生平不詳,估計生於小亞細亞一個城市。據學者推測,他到過希臘、馬其頓、意大利、亞洲、非洲等地,約在174年定居於羅馬,並在當地寫成《希臘志》。書中詳細記述多個希臘城市的環境、名勝、傳說,以及城中所藏的藝術品,為後世的研究者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刘桢
劉楨(),字公幹,東平郡寧陽縣《后汉书》文苑列传第七十下: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查看 2世纪和刘桢
全覆裝甲騎兵
鐵甲騎兵(κριβαναριος)是裝甲化的重騎兵類型,運用在西歐亞大陸與歐亞草原的許多民族之中。 鐵甲騎兵一詞源於希臘語 κατάφρακτος(或作 κατάφρακτοι),字面上的意思是「完全覆蓋裝甲」。歷史上鐵甲騎兵是種全裝甲騎兵,騎馬者與坐騎皆從頭到腳穿掛鱗甲,一般裝備騎槍或騎矛(kontos)作為武器。 鐵甲騎兵為許多帝國與民族當成精銳騎兵或突襲戰力,最初用於突破步兵陣列的衝鋒。他們據信出現在上古到中古許多西方歷史學家的編年著作中,通常與歐洲封建時期的騎士與聖騎士相提並論,此乃與東羅馬帝國接觸的結果Nell, Grant S.
查看 2世纪和全覆裝甲騎兵
約翰密傳
《約翰密傳》(英語:)是帶有基督教色彩,成書於二世紀關於秘密教導的諾斯底主義(靈知主義)的有兩個不同版本的作品。此書的開首如此寫:「這是救主的教訓,是奧秘的啟示,也是隱藏在靜寂中的事;他教導他的門徒約翰的這些事也是如此。」約翰在此書中隨即被稱為「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兄弟約翰」。其中的一個版本被認為是原版,而另一份則被認為是增修版。雖然兩個版本的主題相同,但較晚的版本被重寫以致兩個版本的《約翰密傳》中只有很少的字眼和語句是相同的。.
查看 2世纪和約翰密傳
缪斯
繆思(Μουσαι、Muses)是希臘神話主司藝術與科學的九位古老文艺女神的總稱。她們代表了通過傳統的音樂和舞蹈、即時代流傳下來的詩歌所表達出來的神話傳說。她們原本是守護赫利孔山泉水的水仙,屬於寧芙的範疇。後來人們將奧林匹斯神系的阿波羅設立為她們的首領。繆思女神常常出现在众神或英雄们的聚会,轻歌曼舞,一展风采,为聚会带来不少的愉悦与欢乐。 在荷馬史詩,繆思有時一个,有時數个,均未提及个人名字,只說她們喜愛歌手,給予他們鼓勵和靈感。赫西俄德在其《神譜》說,她們是眾神之王宙斯和提坦女神的記憶女神謨涅摩敘涅所生育的9个髮束金帶的女兒。阿爾克曼則認為她們要比宙斯古老,是烏拉諾斯和蓋亞的3个女兒。.
查看 2世纪和缪斯
登呂遺址
登呂遺址(漢字:登呂遺跡;平假名:とろいせき),是日本彌生時代的一處聚落和水田遺址。位於靜岡縣靜岡市駿河區。形成時間約於二世紀至三世紀之間。1952年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史蹟保護。.
查看 2世纪和登呂遺址
西京區
西京区()是京都市的11区之一,位於京都市的西南部。.
查看 2世纪和西京區
鲜卑
卑(漢語拼音:Xiānbēi;上古汉语擬音:*Sr-pe),祖先是古代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东胡(一說山戎)或稱通古斯部落。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遊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鲜卑主要活动于赤峰市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和辽宁西北部。 2世紀時鮮卑國占据匈奴國領地,稱雄塞北。4世紀西晉滅亡後,鲜卑陸續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國、後燕、西燕、西秦、南涼、南燕及北魏等國,而漠北則由鮮卑別支柔然稱霸。439年北魏統一北方,之後時常與柔然發生衝突。而後北魏經歷六鎮之亂後分裂成東魏、西魏,東魏、西魏隨後也分別被北齊、北周所篡。最後北周統一華北,於581年因楊堅篡位而亡。稱霸塞北的柔然汗國也於552年為突厥汗國所滅。於五胡十六國時期在青海建立的鮮卑別支吐谷渾汗國則維持到663年為吐蕃所滅。.
查看 2世纪和鲜卑
黑馬牧人書
《黑馬牧人書》(The Shepherd of Hermas),天主教譯為“何而馬牧者”,二世紀时基督教,是使徒教父著作中最長的一卷。黑馬是在第一世紀末第二世紀初在羅馬教會中的先知。《黑馬牧人書》在早期教会很受重视,有的教父接受该书的权威。此书在《西乃抄本》(Codex Sinaiticus)位于新约正典书卷之后,愛任紐和特土良亦都曾引用之。在《青山抄本》(Codex Claromontanus)中,黑馬牧人書位列《使徒行传》与《保罗行传》(Acts of Paul)之间。.
查看 2世纪和黑馬牧人書
阿巴里斯
阿巴里斯(古希腊语:βαρις)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的一个祭司的名字。 根据希腊神话,阿巴里斯是一个极北族人,生活在极北之地许珀耳玻瑞亚(极北族人是古希腊人想象中生活在色雷斯以北极远地方的人;因为北风之神玻瑞阿斯被认为生活在色雷斯,所以住在比北风神更北地方的人就被叫做περβόρειος,意为“超过玻瑞阿斯的人”,即极北族人;其所住的地方叫περβόρεα,“超过玻瑞阿斯的”,即极北之地。古希腊人认为在许珀耳玻瑞亚地区,太阳永远不落;这可能是指北极圈以内的极昼现象),其父叫修忒斯。阿巴里斯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贤者,因为他是阿波罗的祭司,这位神祇便赐予他先知的能力。后来他为了逃避瘟疫而离开了高加索附近的故乡。希罗多德说,阿巴里斯借助阿波罗赐给他的一支神箭周游世界,并且不用进食就能生存。本都的赫拉克利得斯解释了这支箭的功用:阿巴里斯可以骑在这支箭上飞,就像传说中女巫的扫帚一样。公元2世纪的旅行家保萨尼亚斯在其著作中写到,斯巴达的一座珀耳塞福涅神庙据说就是旅行中路过此地的阿巴里斯建造的。.
查看 2世纪和阿巴里斯
汉朝农业科技史年表
本列表是中国农业科技史列表汉代部分。 Category:汉朝列表 Category:汉朝经济 Category:中国农业列表.
濯足節
濯足節(Maundy Thursday,意思是「授命星期四」,Dies Cenae Domini、意思是「設立聖餐日」,Giovedì Santo、意思是「神聖星期四」)為復活節前的星期四,乃基督教(廣義)紀念耶穌基督最後的晚餐,設立了聖餐禮、濯足服事精神的重要日子。 在亞洲的菲律賓、印度部份邦與地區,歐洲的丹麥、挪威、西班牙部分地區,北美洲的哥斯達黎加、瓜地馬拉、尼加拉瓜,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巴拉圭、烏拉圭等國,濯足節都是法定假日。.
查看 2世纪和濯足節
拿戈瑪第經集
拿戈瑪第經集(Nag Hammadi library)是指一批於1945年在上埃及地區的拿戈瑪第所發現的一系列莎草紙翻頁書。 這批翻頁書總共有五十多篇不同的文章,大多數都屬於早期基督教的諾斯底教派的經書,但亦有三篇文章是出自《赫姆提卡文集》(Corpus Hermeticum,或譯《秘義集成》),以及《柏拉圖理想國》的局部翻譯。在此年,一些當地的農民發現了這些被放入13個用皮封口的陶罐內,用皮革包裝好的莎草紙翻頁書。學者一般認為這批翻頁書是一部文集,是被附近的聖帕科米烏斯(Pachomius,或譯為「帕科謬」,天主教會則譯為「聖白窮美」)修道院的僧侶所埋藏,因為擁有這一批當時被指為異端的禁書是違法的。聖亞大納西對除滅非正典經書的要求以及於公元390年狄奧多西一世所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可能驅使了人把這些(為擁有者帶來)危險的著作收藏好。 雖然拿戈瑪第經集的內容可能自希臘文翻譯而來,但此經集皆以科普特語寫成。當中最著名的著作可能是多馬福音,而至今只有拿戈瑪第經集載有此書的完整內容。此作被發掘出來後,人們發現手稿中載有一些耶穌語錄的片段,與1898年發現的俄西林古蒲草紙(Oxyrhynchus)中的耶穌語錄相同,而它們亦能在早期的基督教教會文獻中找到。這些科普特語經集的希臘文原版之成書日期一直為人所爭論,一般認為是介乎公元一世紀至二世紀之間。而拿戈瑪第經集則版認為是在三世紀至四世紀成書。 拿戈瑪第經集現時存放在埃及開羅的科普特博物館。.
查看 2世纪和拿戈瑪第經集
拔摩島的約翰
拔摩島的約翰(John of Patmos),新約聖經中《啟示錄》的作者,根據《啟示錄》記載,他居住在希臘的拔摩島上。傳統上,主要的基督教會都相信他就是十二使徒中的約翰,也就是寫作《約翰福音》的福音書作者約翰。但是根據古代文獻,現代學者提出他跟約翰有可能是不同的人。 基督教會又稱他為聖者約翰(John the Divine)、啟示者約翰(John the Revelator)、神學家約翰(John the Theologian)、拔摩島之鷹(Eagle of Patmos)或先知約翰(John the Seer)。.
查看 2世纪和拔摩島的約翰
2
2(二)是1与3之间的自然数,2是唯一的偶數質數 (又稱偶素數)。.
查看 2世纪和2
2世紀日食列表
2世紀日食列表是一個介紹發生於2世紀的日食列表。在2世紀,總共發生了237次日食,其中有80次日偏食,77次日環食(2次非中心食),64次日全食(1次非中心食)和16次全環食。在這之中,148年是其中出現最多日食的年分,獨自出現了5次日食。另外,其中在150年12月7日發生的日食是從前3999年到6000年這10,000年之間最長的日環食,總長12分23秒。.
查看 2世纪和2世紀日食列表
亦称为 二世紀,公元2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