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74 关系: 南瑪都,台风达维,太平洋颱風季,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卡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玫瑰,強烈熱帶風暴珊瑚,強烈熱帶風暴瑪娃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莫柏 (2017年),強烈熱帶風暴蘇拉 (2017年),強烈颱風,熱帶低氣壓奧林,熱帶低氣壓奧林 (2017年),熱帶低氣壓克里辛 (2017年),熱帶低氣壓WP222017,熱帶風暴啟德 (2017年),熱帶風暴玫瑰 (2017年),熱帶風暴谷超 (2017年),熱帶風暴鴻雁 (2017年),熱帶風暴杜蘇芮,熱帶風暴桑卡 (2017年),熱帶風暴洛克 (2017年),熱帶風暴海葵 (2017年),熱帶風暴海棠 (2017年),颱風,颱風卡努,颱風卡努 (2017年),颱風南瑪都,颱風古超,颱風天秤,颱風天秤 (2017年),颱風天鴿,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颱風奧鹿,颱風尼格,颱風帕卡,颱風啟德,颱風珊瑚 (2017年),颱風納沙,颱風瑪娃,颱風達維 (2017年),颱風鴻雁,颱風蘭恩 (2017年),颱風蘇拉,颱風苗柏,颱風杜蘇芮 (2017年),颱風桑卡,颱風梅花,... 扩展索引 (24 更多) »
南瑪都
南瑪都可以指:.
台风达维
颱風達維可以指:.
太平洋颱風季
太平洋颱風季,是指在一年內,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包括南中國海http://severe.worldweather.org/tc/wnp/index.html 惡劣天氣信息中心,太平洋颱風季範圍,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的一段時間,可說是風季的一種。雖然現時各氣象台並沒有定下任何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一月期間形成。.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Severe Tropical Storm Nanmadol,國際編號:17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Emong,菲律賓華語譯名:俄蒙)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風暴。「南瑪都」(Nan Madol,國際音標:nanˈmadol)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所提供,為波納佩島上的一個著名遺跡南馬都爾。 南瑪都在西菲律賓海成熱帶低氣壓後採取西北路徑以時速約35公里直撲臺灣東部並增強為熱帶風暴。南瑪都其後改為以東北路徑穿越八重山群島並進入东海,且進一步增強為強烈熱帶風暴且發展出風眼結構,於7月4日受西風帶影響而加速至每小時約50公里高速橫掃日本,是繼後14年以來首個登陸愛媛縣的熱帶氣旋,並在當地造成洪水、劇烈風勢和山崩,截至11日有30死亡,19人失蹤。南瑪都橫過日本後重返西北太平洋並受斜壓和冷空氣影響,於晚間至翌日轉化為溫帶氣旋,最後進入白令海,並侵襲阿留申群島。南瑪都是繼同年較早前熱帶風暴梅花後該年第2個轉向形熱帶氣旋。.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南瑪都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可以指:.
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7年)
熱帶風暴塔拉斯(Tropical Storm Talas,國際編號:17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6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塔拉斯」(國際音標:tɐ'las)一名乃由菲律賓所提供,意為銳利。塔拉斯活躍於2017年7月中旬,發展於西沙群岛附近的季風型低氣壓,主要往西北西的方向移動,在海南島西南側近海約50公里遠通過後,經北部湾,在16日晚間達到顛峰,17日凌晨登陸越南北中部,路徑較以往在7月登陸越南的熱帶氣旋有明顯的偏南,然後通過老挝,最後在金三角附近消散。.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塔拉斯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帕卡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帕卡(Severe Tropical Storm Pakhar,國際編號:17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olina)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帕卡」(ປາຂ່າ,國際音標:paːkʰaː)一名由寮國提供,意指伊洛瓦底江海豚,是生活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種水生哺乳动物。帕卡是繼較早時的颱風天鴿後,僅數日內第2個正面吹襲珠江口地區的熱帶氣旋。.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帕卡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
強烈熱帶風暴玫瑰可以指:.
強烈熱帶風暴珊瑚
強烈熱帶風暴珊瑚可以指:.
強烈熱帶風暴瑪娃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瑪娃(Severe Tropical Storm Mawar,國際編號:17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8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此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是馬來西亞高地品種的--,花瓣比較大,常見於花園內。瑪娃活躍於八月下旬至九月初,最後在廣東汕尾沿海登陸並以西北方向移入內陸。.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瑪娃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莫柏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苗柏(Severe Tropical Storm Merbok,國際編號:170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4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莫柏」(Merbok,國際音標:ˈmɚbok)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即,常見於郊外和荒地,為馬來人喜愛飼養的一種雀鳥。華南地區多在6月受到年內首次熱帶氣旋吹襲,苗柏影響菲律賓中部後,逐漸移向廣東沿岸,為該區的2017年風季揭開序幕。苗柏在6月12日以強烈熱帶風暴強度直逼珠江口一帶,並成為2008年颱風鸚鵡以來首個進入香港境內的風暴,當中香港天文台更需要繼2007年強烈熱帶風暴帕布後首次針對年內首個襲港熱帶氣旋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莫柏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蘇拉 (2017年)
強烈熱帶風暴蘇拉(Severe Tropical Storm Saola,國際編號:17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7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Quedan)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蘇拉」由越南提供,即俗稱為亞洲麒麟的中南大羚(學名:Pseudoryx nghetinhensis),是一種罕有的珍貴動物,最近才在越南中部一個省份發現,現已列為受保護動物。.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強烈熱帶風暴蘇拉 (2017年)
強烈颱風
強烈颱風(Typhoon(intense intensity))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颱風分級的一種,是該機構目前熱帶氣旋分級制度中最強等級。等同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超強颱風」級別。強烈颱風的下限是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51公尺(時速185公里)或以上。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而此級則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颱風」,因此英文發佈上會顯示為「Typhoon」。 1991年以前,中央氣象局甚至設有「超級強烈颱風」等級,門檻為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67公尺以上(超過每小時240公里)。不過自從1991年開始,中央氣象局改用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測量熱帶氣旋強度的標準,該分級亦遭廢除。.
熱帶低氣壓奧林
熱帶低氣壓奧林可以指:.
熱帶低氣壓奧林 (2017年)
熱帶低氣壓奧林(,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1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生成的熱帶氣旋。奧林在菲律賓以東形成,翌日發展為熱帶低氣壓,並於8日登陸菲律賓並受風切變、地形和東北季候風影響減弱為低壓區,移動變得緩慢。其殘餘雲帶之後重新組織,移至越南東南,但再受東北季風影響而減弱消散。.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熱帶低氣壓奧林 (2017年)
熱帶低氣壓克里辛 (2017年)
熱帶低氣壓克里辛(Tropical Depression Crising,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2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生成的熱帶氣旋。克里辛是一個強度較弱的熱帶氣旋,但其所挾帶之暴雨導致菲律賓出現災情。克里辛橫過菲律賓後進入南海,一度受到乾空氣和垂直風切變影響,之後受到濕空間支援而數度重新增強,但穿越呂宋海峽後再度受到垂直風切變影響而減弱消散。.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熱帶低氣壓克里辛 (2017年)
熱帶低氣壓WP222017
#重定向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
熱帶風暴啟德 (2017年)
熱帶風暴啟德(Tropical Storm Kai-tak,國際編號:172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2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Urduja)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啟德」一名由香港提供,意思是舊啟德機場,現在持續使用此名稱的還有啟德發展區和啟德隧道。因在菲律賓造成災難性破壞,而被該國在隔年第50屆颱風委員會年會申請除名,新名稱待定。.
熱帶風暴玫瑰 (2017年)
熱帶風暴玫瑰(Tropical Storm Kulap,國際編號:170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8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6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玫瑰」(กุหลาบ,國際音標:ku˨˩.laːp̚˨˩)一名由泰國提供,是薔--薇科薔--薇屬的統稱,在命名國當地特指月季。玫瑰是一個短命和弱的熱帶氣旋,在7月20日從國際換日線西面的斜壓系統轉化而成,初期曾被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為副熱帶氣旋,之後才正式轉化為熱帶系統並被為玫瑰,並在初期向北移動,然後才在副熱--帶高壓脊引導下向西移動,並受奧鹿的流出而減弱,最終併入奧鹿的環流當中。.
熱帶風暴谷超 (2017年)
熱帶風暴谷超(Tropical Storm Guchol,國際編號:17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9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iko,菲律賓華語譯名:基科,--)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熱帶氣旋。「谷超」(國際音標:xʊʃɔl̩)一名由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是中薑黃之意,此風暴發展於菲律賓東方海域,在穿越呂宋海峽時曾短暫增強至--,但進入臺灣海峽後因垂直風切增強而消散。.
熱帶風暴鴻雁 (2017年)
熱帶風暴鴻雁(Tropical Storm Kirogi,國際編號:172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1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Tino)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鴻雁」一名由北韓提供,是一種候鳥,雁群於秋天飛抵朝鮮,然後於早春北飛遠方。雁群於朝鮮的出沒模式與颱風相類似。.
熱帶風暴杜蘇芮
熱帶風暴杜蘇芮可以指:.
熱帶風暴桑卡 (2017年)
熱帶風暴桑卡(Tropical Storm Sonca,國際編號:17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0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桑卡」(越南語:Sơn ca,國際音標:səːn˧ kaː˧)一名乃由越南所提供,即小雲雀,是一種居於深山中、啼聲美妙的雀鳥。.
熱帶風暴洛克 (2017年)
熱帶風暴洛克(Tropical Storm Roke,國際編號:170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abian)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洛克」(國際音標:ˈɹʷɔkiː)此名乃由美國提供,是查莫罗人男性名。洛克是該年7月中下旬於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形成的連串風暴之一,於呂宋海峽發展並直趨珠江口,終成為2008年颱風鸚鵡後首個登陸香港的熱帶氣旋;但由於洛克的風力結構不均,其西南環流沒有達到烈風程度,香港天文台為其發出的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結果淪為歷來風勢最弱的一個。.
熱帶風暴海葵 (2017年)
熱帶風暴海葵(Tropical Storm Haikui,國際編號:172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0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Salome)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葵」一名由中国大陆提供,意思為一種形狀如花朵的海洋動物。.
熱帶風暴海棠 (2017年)
熱帶風暴海棠(Tropical Storm Haitang,國際編號:171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2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uaning,菲律賓華語譯名:環寧)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0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海棠」(國際音標:)一名乃由中國大陸所提供,是薔--薇科苹果属多種植物的統稱。此名稱為第三次使用,前兩次分別於2005年及2011年。該風暴是2017年侵襲臺灣的第2個颱風,也是繼2004年颱風南瑪都之後,13年以來首個登陸臺灣西半部陸地的颱風。.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颱風卡努
颱風卡努可以指:.
颱風卡努 (2017年)
颱風卡努(Typhoon Khanun,國際編號:17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Odette)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0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卡努」(ขนุน)由泰國提供,意為波羅蜜果。此名字為第3次使用,前兩次使用分別在2005年和2012年。.
颱風南瑪都
颱風南瑪都可以指:.
颱風古超
颱風古超可以指:.
颱風天秤
颱風天秤可以指:.
颱風天秤 (2017年)
颱風天秤(Typhoon Tembin,國際編號:172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3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Vinta)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天秤」(テンビン)一名由日本提供,即天秤座。因在菲律賓造成災難性破壞,而被該國在隔年第50屆颱風委員會年會申請除名,新名稱待定。.
颱風天鴿
颱風天鴿(--文:Typhoon Hato,國際編號:17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Isang)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天鴿」(ハト,國際音標:ha̠to̞)一名由日本提供,意為南天星座的天鸽座。此名稱乃首次使用,取代2011年重創菲律賓後遭除名的「天鷹」,然而「天鴿」此名僅使用一次,即因在2017年珠江三角洲一帶造成災難性破壞,被中國大陸在隔年第50屆颱風委員會年會申請退役,其替代名稱待定。 天鴿在2017年8月中下旬形成,結束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活動的短暫寂靜,且由於數值預報模式連續多報預測會對華南沿岸構成較大影響,因此風暴未形成便引起香港氣象愛好者的熱烈討論以至傳媒炒作。天鴿其後在南海東北部爆發增強為一股成熟的颱風,並以巔峰強度在珠江三角洲大肆破壞,導致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分別需要發出5年來及懸掛18年來首次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天鴿不但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導致澳門境內錄得破紀錄的持續風速,而且其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更引致珠江口地區多處嚴重水浸,珠海和澳門的災情尤其嚴峻,成為該兩地超過半個世紀最慘重的風災,澳門氣象局更被狠批預報嚴重失誤,局長馮瑞權於風災翌日下台,隨後連同副局長梁嘉靜被澳門廉政公署和澳門行政長官成立之風災專案委員會調查證實違紀,遭受澳門政府紀律處分;然而馮瑞權卻於請辭後申請退休獲批,使其處罰按機制大大減輕,再次激發民憤。.
颱風天鴿對港澳地區之影響
颱風天鴿(--文:Typhoon Hato)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中吹襲香港和澳門的最強風暴。天鴿於8月23日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三角洲地區並大肆破壞,導致香港天文台和澳門氣象局需要分別發出5年來和懸掛18年以來首次十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天鴿不但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導致澳門境內錄得破紀錄的持續風速,而且其風暴潮疊加天文大潮更引致港澳兩地多處嚴重水浸,澳門的災情尤其嚴峻,成為當地半世紀以來最慘重的風災。澳門氣象局更被猛烈批評預報嚴重失誤,局長馮瑞權於風災翌日下台,連同副局長梁嘉靜被澳門廉政公署和澳門行政長官成立之風災專案委員會調查並證實違紀,兩人至翌年4月終遭受澳門政府分別以撤職和停職130日作紀律處分,然而馮瑞權請辭後卻申請退休並獲批准,導致他所受之懲罰由革職按機制大幅減輕至停收退休金4年,再次惹起公憤。由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在此次風暴中遭受重創,「天鴿」此名僅使用一次,即被中國大陸在隔年第50屆颱風委員會年會申請除名。.
颱風奧鹿
熱帶風暴奧鹿可以指:.
颱風尼格
颱風尼格可以指:.
颱風帕卡
颱風帕卡可以指:.
颱風啟德
颱風啟德可以指:.
颱風珊瑚 (2017年)
颱風珊瑚(Typhoon Sanvu,國際編號:17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72017)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風暴。此名(粵拼:Saan1 Wu4,國際音標:)由澳門提供,顧名思義是居住在大海裡的海洋生物珊瑚,珊瑚乃一種堅硬物質,常用於裝飾物中。它是由無數細小的海產動物的骨骼積聚而成。.
颱風納沙
颱風納沙可以指:.
颱風瑪娃
颱風瑪娃可以指:.
颱風達維 (2017年)
颱風達維(Typhoon Damrey,國際編號:172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8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Ramil)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達維」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思為大象,是目前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 達維是一個深秋熱帶氣旋,於菲律賓中部海域發展並直指越南,原先預期它最高只達強烈熱帶風暴上限強度,但隨後突然急劇增強--,距離它獲命名不足一日;不過登陸越南後又受到地型影響而急速減弱,按照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的說法,達維在半日內從颱風減弱為熱帶低氣壓,但仍為越南帶來嚴重損失和災情。.
颱風鴻雁
颱風鴻雁可以指:.
颱風蘭恩 (2017年)
颱風蘭恩(Typhoon Lan,國際編號:17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5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olo),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蘭恩」一名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的風暴之意。此名字為第一次使用,取代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的韋森特。.
颱風蘇拉
颱風蘇拉可以指:.
颱風苗柏
強烈熱帶風暴苗柏可以指:.
颱風杜蘇芮 (2017年)
颱風杜蘇芮(Typhoon Doksuri,國際編號:171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WP21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aring)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杜蘇芮」(독수리)一名乃由韓國提供,意為秃鹫、猛禽、狼鷹的一種。.
颱風桑卡
颱風桑卡可以指:.
颱風梅花
颱風梅花可以指:.
颱風榕樹
颱風榕樹可以指:.
颱風泰利
颱風泰利可以指:.
颱風泰利 (2017年)
颱風泰利(Typhoon Talim,國際編號:171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7,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nnie,菲律賓華語譯名:拉妮)为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泰利」(Talim,國際音標:taˈlim)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思為尖銳及鋒利。此熱帶氣旋是日本自1951年有紀錄以來,首個先後登陸本土4島(九州、四國、本州、北海道)的風暴。.
颱風洛克
颱風洛克可以指:.
颱風海棠
颱風海棠可以指:.
香港天文台所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
香港天文台所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列出香港天文台自2000年後為太平洋颱風季熱帶氣旋所提供的國際命名。 目前現役中的名字為啟德、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雲、獅子山、馬鞍及榕樹,另有兩個已退役的名字為欣欣和婷婷。 香港天文台所提供的名字主要分為四類:公共建設(啟德、萬宜、彩雲)、少女暱稱(珊珊、玲玲;已退役的欣欣和婷婷)、山名(鳳凰、獅子山、馬鞍)及地區象徵(白海豚、榕樹)。.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香港天文台所提供的熱帶氣旋名字
超強颱風
超級颱風、超強颱風或超級強烈颱風(Super Typhoon,中國氣象局使用縮寫SuperTY,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uperT.,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使用縮寫STY),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最猛烈的分級。此級並非世界氣象組織之建議分級,但設立此級的官方氣象部門為數不少,只是下限定義不一,低至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60公里,高至每小時240公里。.
梅花 (消歧義)
梅花可以指:.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紀錄列表
熱帶氣旋信號紀錄列表為澳門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使用紀錄。當熱帶氣旋接近澳門時,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就會懸掛相關警告,用以通知市民有熱帶氣旋可能影響澳門,以作準備。.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5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臺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與其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稱。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2015年風季的熱帶氣旋明顯較強,該年成為香港天文台在2009年採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新增「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以來,最多超強颱風的風季(共13個),以及首個在6月前已經出現4個超強颱風風季。.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是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6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6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採用的中文譯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2016年西北太平洋風季開始時間明顯偏遲,第一個系統於5月26日形成,令本年風季成為紀錄史上第5遲開始的風季,亦是21世紀至今最遲開始的風季,只比1973、1983、1984及1998此四年早;但該系統卻成為港澳地區有紀錄以來於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最早吹襲當地的熱帶氣旋。而第一個獲命名風暴則於7月3日形成,只比1998年的7月8日為早5日;亦是颱風茉莉於2015年12月17日消散後,相隔198日後才再有命名風暴形成,打破西北太平洋最長沒有命名熱帶氣旋的「空窗期」。受熱帶氣旋頻繁吹襲的菲律賓也在茉莉後大半年沒有風暴來襲,直至2016年颱風妮妲在7月31日登陸呂宋北部,才再有熱帶氣旋登陸菲律賓,情況實屬罕見。不過到8月卻受到巨大「季候風渦旋」影響,熱帶氣旋活動變得異常頻繁,短短兩星期內湧現6個命名熱帶氣旋,與該年前6個月的寂靜形成強烈對比。.
2016-2017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16-17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於南太平洋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160度以東的南太平洋水域。在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斐濟和新西蘭命名,而美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P字母作結。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6-2017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16-2017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16-2017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在2016年7月16日開始,並在2017年4月30日完結(某些地區的熱帶氣旋季將在2017年5月15日完結)。 此文內容只包含在西南印度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的介紹。 風暴是由留尼汪氣象部發出報告。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31-55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馬達加斯加就會為它命名。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55-90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毛里求斯就會為它命名。.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6-2017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16-2017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16-17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在澳洲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澳洲地區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90度-160度以內的澳洲地區水域。這範圍包括了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地區、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的南部地區。在澳洲地區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澳洲、印尼和巴布亞新畿內亞命名,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S或P字母作結。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6-2017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泛指在2017年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美國國家颶風中心設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季為六月至十二月期間。 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2017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7年4月19日的熱帶風暴阿琳。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7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7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7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中国大陆、香港、澳門所採用的中文譯名與臺灣可能不同。以下各熱帶氣旋的資訊會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熱帶氣旋 |align.
2017年太平洋颶風季
2017年太平洋颶風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熱帶氣旋產生週期的一部分。東太平洋颶風季從2017年6月開始;而中太平洋颶風季從2017年1月開始。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颱風,並被列入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在東、中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分別是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HC)及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PHC)命名,國際編號分別為xxE或xxC。 2017年太平洋颶風季第一個氣旋生成於2017年5月9日的熱帶風暴阿德里安。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201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
2017年北印度洋氣旋季泛指在2017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北印度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北印度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四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北印度洋水域。在北印度洋產生的氣旋風暴是由隶属于印度地球科学部的印度氣象局新德里氣旋中心命名,而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都以 A/B 字母作結。 在香港天文台的天氣圖上也包括東北印度洋地區,若有熱帶氣旋形成,則採用世界氣象組織級別法,最高強度都稱之為「超強颱風」,所有風暴都是無命名的。 (以下各氣旋風暴資訊以氣旋風暴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名稱。).
2017年熱帶風暴尼格
熱帶風暴尼格(Tropical Storm Nalgae,國際編號:171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3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尼格」(날개,國際音標:na̠ɭɡɛ̝)此名乃由北韓所提供,即翅膀,象徵飛翔、動感和自由。 2017年7月中旬,較多熱帶氣旋在緯度高於臺灣的副熱帶地區生成,包括奧鹿、玫瑰,尼格亦是其中之一,始於奧鹿形成位置於7月31日再度生成的一個低壓區,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曾跳過評級「低」和「高」,僅在把尼格升為熱帶低氣壓前評為「中」;尼格正式加強為熱帶風暴後,各部門曾預測尼格會增強至強烈熱帶風暴,可是8月6日尼格進入惡劣環境,很快便減弱消散。.
2017年颱風奧鹿
颱風奧鹿(Typhoon Noru,國際編號:170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72017,--)是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第5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奧鹿」(노루,國際音標:no̞ɾu)一名由南韓提供,即東方狍,是一種性善良,體積細小,生活在荒野的森林裡的鹿隻,主要分布於在歐洲東部及亞洲的溫帶地區。奧鹿發展自2017年7月中旬於日本以東的一個低壓區,初期在良好環境下快速發展,於19日增強為熱帶低氣壓,3日後增強為熱帶風暴。其後奧鹿受東面的熱帶氣旋玫瑰牽制而逆時針轉向,但無阻奧鹿於23日增強為颱風。奧鹿吞併玫瑰後恢復西移路徑,強度一直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的一級颱風和二級颱風下徘徊,直到31日急劇增強為五級颱風。 奧鹿以維持20日之久,成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第三長壽的風暴,僅次於1972年超強颱風麗妲的25天紀錄及1986年颱風韋恩的23天紀錄。其活躍期間有另外6個風暴陸續形成,超越1967年颱風歐珀活躍時另有5個風暴形成的舊紀錄,成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風暴活躍期間周遭其他風暴形成最多者;而活躍期間有另外6個風暴陸續消散,為西北太平洋有氣象史以來,風暴活躍期間周遭其他風暴消散最多者。.
2017-201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17-1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於南太平洋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160度以東的南太平洋水域。在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斐濟和新西蘭命名,而美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P字母作結。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7-2018年南太平洋熱帶氣旋季
2017-201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17-201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在2017年11月15日開始,並將在2018年4月30日完結(某些地區的熱帶氣旋季將在2018年5月15日完結)。 此文內容只包含在西南印度洋形成的熱帶氣旋的介紹。 風暴是由留尼汪氣象部發出報告。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31-55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馬達加斯加就會為它命名。如果一個熱帶低氣壓在南緯0-40度,東經55-90度之間增強為中度熱帶風暴的話,毛里求斯就會為它命名。.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7-2018年西南印度洋熱帶氣旋季
2017-201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17-1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泛指在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內的任何時間在澳洲所產生的熱帶氣旋。大部份於澳洲地區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11月至4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南,東經90度-160度以內的澳洲地區水域。這範圍包括了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的西部地區、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的南部地區。在澳洲地區產生的熱帶氣旋是由澳洲、印尼和巴布亞新畿內亞命名,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S或P字母作結。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查看 2017年太平洋颱風季和2017-2018年澳洲地區熱帶氣旋季
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8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8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8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8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中國大陸與臺灣採用的中文譯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亦称为 熱帶風暴梅花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