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6 关系: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奥德赛黎明行动,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彭浩禮,保加利亞軍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利比亚,利比亞禁飛區,利比亞航空,美國共產黨,美国非洲司令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萨缪尔·洛克利尔三世,西哥奈拉基地,茉莉花革命,歐洲移民危機,潘基文,2011年多国联军武装干涉利比亚,2011年利比亚内战,2011年利比亚禁飞区,2011年利比亞禁飛區,2011年西方聯軍空襲利比亞,2012年撒迪厄斯·麦科特尔竞选美国总统,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3月17日。
A-10雷霆二式攻擊機
A-10雷霆Ⅱ(英文:Thunderbolt II)是美國費爾柴德公司生產的一種單座雙引擎攻擊機,負責提供對地面部隊的密接支援任務,包括攻擊敵方戰車、武裝車輛、砲兵陣地及重要地面目標等。此外也有一部分負責提供前進空中管制,導引其他攻擊機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這些戰機被編號為OA-10。其官方名稱來自於二戰時密接支援上有出色表現的P-47雷霆式戰鬥機,但相對於雷霆這個名稱而言,更常被美軍暱稱為“疣豬”(Warthog)或簡稱“豬”(Hog)。.
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
--,指1969年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到2011年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倒台之间以穆阿迈尔·卡扎菲为利比亞实际最高领导人的一段历史时期。 1969年9月1日,旨在推翻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的利比亚绿色革命胜利后,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成立,发动革命的自由军官组织的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亚的最高领导人。1977年11月11日,利比亚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更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利比亚内战爆发,8月26日,利比亚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进驻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在利比亚历时42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奥德赛黎明行动
奥德赛黎明是2011年多国联军对利比亚进行的军事行动中,美軍行动的代号。此前,联合国已在3月19日设立了禁飞区,以防止忠于卡扎菲的政府军继续空袭反政府武装。一些国家在3月19日在巴黎举行的会议中同意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
对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争议
下方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与中国中央电视台(以及整个央视方面的系统,包含中国环球电视网)有关的争议。.
彭浩禮
希拉里·詹姆斯·韦奇伍德·本恩(Hilary James Wedgwood Benn,),英國工黨政治家,現任英国国会下院西約克郡中利兹(Leeds Central)選區議員,他于2003到2010年间任职于布莱尔和布朗内阁,2010年到2016年,他出任多个影子内阁要职,最近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曾任影子外交大臣,后被工党领袖杰里米·科尔宾解雇。2016年10月,他当选为新的主席。 他出生在哈默史密斯,他是工党政客托尼·本恩和教育家的儿子。他在萨塞克斯大学研习俄罗斯和东欧问题,并先后担任两个工会组织,和的政策分析员。之后,他加入工党,又作为大伦敦下属自治市伊灵区的市议员服务数年,成为市议会副领导人,两次作为北伊灵选区工党候选人,都未成功当选。后成为传奇人物的特别顾问,1999年赢得中利兹补选,进入国会。 本恩于2001年成为国际发展部的政务次官,于2002年调任内政部,2003年回到国际发展部,2003年10月,他被任命为国际发展大臣,主要负责伊拉克的重建工作、英国对世界各地的各种自然灾害的援助,以及寻求达尔富尔战争解决办法等。2007年角逐工黨副领袖一位,但是被夏雅雯擊敗。布朗上台后,本恩被任命为环境、粮食和乡村事务大臣,任期至2010年。他在这一职位的主要任务是打击牛结核病。 2010年大选工党失败后,本恩连续在哈莉特·哈曼、爱德·米利班德、哈曼第二任期和杰里米·科尔宾四个影子内阁中担任前座长官,2015年成为影子外交大臣。2016年6月26日被科尔宾解职,引起了影子内阁成员大量辞职。.
保加利亞軍事
保加利亞軍事(Българска армия)代表保加利亞的武裝部隊。三軍統帥為保加利亞總統。軍區司令部扔然是由國防部和總參謀長所統領。由陸軍、空軍和海軍組成的。 File:BGSoldiers Parade.jpg|保加利亞陸軍 File:T-72M2.jpg|T-72 M2戰車 File:41daring.JPG|威武級巡防艦 File:Mig29 graf ignatievo.jpg|米格29 File:Stryker IFV Novo selo.jpg|史崔克甲車 File:Bulgarian 2S1 Gvozdika.jpg|2S1自走砲 File:SS-21parade.jpg|SS-21飛彈 File:S-300 on parade.jpg|S-300飛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縮寫为NATO;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縮寫为OTAN),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1949年3月18日,美国、英國及法國公开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于同年4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后正式成立。为与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及至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北约就成为一个地区性防卫协作组织。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高層、外长、国防部长组成。总部设在比利時的布鲁塞尔。最新成员蒙特內哥羅于2017年6月5日加入,至此北约总共有跨域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组成。北約軍事開支占世界國防開支的70%,成员国国防开支占该国GDP的2%左右。 公约第5条规定成员国受到的攻擊一旦被确认,其他成员国将作出即时反應。该条款被理解为各国部队将自动参战,并不再次需要各国政府的参战授权。但这一條條款在九一一事件之前,一直都未有動用過 。北约曾协助反海盗行动(counter-piracy operations),在联合国要求下打击亚丁湾、非洲之角和印度洋的海盗,并在2011年根据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将利比亚上空设为禁飞区。.
利比亚
利比亞國(阿拉伯語:دولة ليبيا),是北非的一个阿拉伯國家,位於地中海南岸,與埃及、蘇丹共和國、乍得、尼日尔、阿爾及利亞跟突尼西亞相鄰。面积175.95万平方公里。 利比亚地区曾先后属于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1912年意大利王国战胜奥斯曼帝國,使利比亚成为意大利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利比亚于1951年独立,建立了联邦制的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反对君主制的利比亚绿色革命爆发,革命的发动者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人卡扎菲成为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2年后加入了阿拉伯联邦共和国;1977年联邦解散后更名为阿拉伯利比亚民众国和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但政权实质未变;2011年,爆发反对卡扎菲政权的利比亚内战,卡扎菲政权覆灭,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改利比亚的国号为“利比亚”;2013年,内战后组建的利比亞國民代表大會又改国号为“利比亚国”。.
利比亞禁飛區
#重定向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利比亞航空
利比亞航空(الخطوط الجوية الليبية,舊稱利比亞阿拉伯航空)是利比亞的國家航空公司。利比亚航空以的黎波里為运营基地,提供前往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的定期航班。利比亞航空亦是阿拉伯航空運輸組織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成員。 由於2011年利比亞內戰關係,利比亞航空已於同年3月停飛,其私有化計劃及預定在2010年11月與泛非航空的合併亦延期執行。.
美國共產黨
美國共産黨(Communist Party USA),简称美共(CPUSA),是美國的一个共产主义政党,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目前,该党办有电子刊物《人民世界》。.
美国非洲司令部
美國非洲司令部(United States Africa Command,簡稱USAFRICOM或AFRICOM)是美軍的九大聯合作戰司令部之一,總部設於德國司徒加特的,負責美軍在非洲53個國家(不含屬於美國中央司令部責任區的埃及)領土的作戰。目前歐洲、非洲兩司令部下的海軍部隊在體制上以第六艦隊的第60特遣隊(Task Force 60)作為指揮單位。除此之外,美軍在非洲亦設有。 在指揮鏈上,非洲司令部司令官向美國國防部長匯報,部長再向上對美國總統匯報。 2011年3月19日巴黎时间17时45分左右,法国战机在利比亚对利政府军的一辆军车开火,实施了首次空中打击。此次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由美军非洲司令部统一指挥。.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11年3月17日通過有關利比亞局勢的決議,由法國、黎巴嫩、英國及美国提案 。这也是安理会历史上第二次对利比亚实施禁飞 。 一共有10個理事國對決議投贊成票(包括波黑、哥倫比亞、加蓬、黎巴嫩、尼日利亞、葡萄牙、南非,及常任理事國法國、英國、美國),5個理事國投棄權票(包括巴西、德國、印度,及常任理事國中國、俄羅斯) 決議要求「立即停火」,並授權國際社會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以除了外國佔領外的任何方法保護平民。.
查看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973號決議
萨缪尔·洛克利尔三世
萨缪尔·洛克利尔三世(Samuel J. Locklear III,),美国海军上将,曾任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2012年3月9日-2015年5月27日),之前曾任美国欧非海军司令,兼盟军那不勒斯司令部司令。.
西哥奈拉基地
--(NATO Base Sigonella,),或譯--,是一座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北約軍用機場及大型後勤基地,由美國海軍和義大利空軍共用,美方稱作西哥奈拉海軍航空基地(Naval Air Station Sigonella)、義方稱作西哥奈拉空軍基地(Base aerea di Sigonella)。使用單位包含美軍的40多個司令部和單位,以及。該基地位於西西里第二大城——卡塔尼亞西南方約16公里、埃特納火山以南約40公里處,因為其接近地中海中心的優良戰略位置,而有「地中海樞紐」(The Hub of the Med)的美稱,在支援美海軍第六艦隊、美國及盟國部隊在該區的行動上十分方便。同時也是美國本土與西亞、印度洋之間,美國軍機起降最頻繁的中繼站之一。 使用該基起降地的飛行器種類包括了美國空軍的C-130、C-17及C-5運輸機、KC-135及KC-10空中加油機,還有美國海軍的P-3獵戶座海上巡邏機、C-2灰狗式運輸機、C-130運輸機、道格拉斯DC-9、及義大利海空兩軍的等。 目前美國駐西哥奈拉海軍航空基地的人員共有4,000人,包含了官兵、文職人員和軍眷。該基地同時也是美國海軍第二大的安全司令部,僅次於巴林的,基地安全人員主要由底特律海軍戰備支援中心(NOSC Detroit,密西根州)所下轄的一個海軍後備司令部提供。而在駐基地的40個美軍單位中,較大的單位包括了一個P-3C巡邏機中隊、一個海軍電腦與通信區主控站(Naval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tation),以及海軍醫院。該醫院建於1992年,在此之前,西哥奈拉基地僅有一間診所,而最近的海軍醫院遠在那不勒斯。 西哥奈拉海軍航空基地大致分為2區:I區(NAS I)及II區(NAS II)。I區是原本的美軍基地,但現在僅作為一個支援設施,並附設了海軍販賣部、學校和一部份的軍眷住宅區(主要供准將、海軍航空基地司令官、副司令官居住),及大部份的休閒、娛樂設施。而II區則是跑道和司令部的所在地,目前專門做為後勤基地使用。.
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ثورة الياسمين,Révolution de jasmin),指發生於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北非突尼西亞反政府示威導致政權倒台的事件,因茉莉花是其國花而得名。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محمد البوعزيزي,Mohamed Bouazizi)自焚,觸發境内大规模街頭示威游行及争取民主活動。事件導致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 突尼西亞歷史上鮮見如此大規模的示威騷亂事件。事件發生前,各界普遍認為突尼西亞相對鄰近國家是較富裕和穩定的。 這起騷亂事件被一些西方媒體稱為「西迪布吉德起義」(,Sidi Bouzid Revolt) 及「尊嚴革命」(,Dignity Revolution)。另有人認為一些新媒體將當地情況傳播至各地,有助於推翻本·阿里的政權,因此又稱作「Twitter革命」 或「WikiLeaks革命」。 茉莉花革命對北部非洲及中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示威抗議的模式亦受一些國家的民眾所效法(如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导致反政府的示威浪潮在一个月内席卷整个北部非洲与中東地區。突尼西亞此後成立過渡政府,並成為阿拉伯之春中,唯一能達致民主轉型的國家。.
歐洲移民危機
歐洲移民危機,或者稱歐洲難民危機,指自從2010年底爆發阿拉伯之春後,數量激增的難民或是經濟移民,從中東、非洲和南亞等地經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進入歐盟國家尋求居留而產生的移民潮,其中多數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厄利垂亞。 歐洲的難民危機已在歐洲引發嚴重的社會及經濟的危機,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嚴厲批評歐盟的難民政策,認為歐盟長年的人口自由流動及開放邊界的政策嚴重影響歐洲的國家安全,導致滲入了伊斯蘭恐怖主義、伊斯蘭教法推行者,而引致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潘基文
潘基文(반기문,),前大韓民國外交通商部長、政治家,第8任聯合國秘書長,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道德委員會主席,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潘基文1944年6月13日出生于今韩国忠清北道。在忠州上高中的时候,他曾参加美国红十字会主办的“外国学生访美计划(VISITA)”的选拔,后与其他三名韩国学生代表出访美国各地,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接见。此次经历使他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后考入首尔大学外交系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后,潘基文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韩国外交部。他先后在金泳三、金大中和卢武铉三届韩国政府中担任外交要职,受到韩国朝野器重,显示出超人的“政治均衡感”。 2006年10月13日,潘基文在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上当选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他是首位来自东亚,也是第二位来自于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首位是缅甸的吳丹)。2007年1月1日, 潘基文接替科菲·安南出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职。2011年6月21日,潘基文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获得连任,任期至2016年12月31日。 2013年,潘基文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第32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是当年排名最高的韩国人。2016年,因对《巴黎协议》的特殊贡献,潘基文被《外交政策》提名为“FT 100全球知识分子”之一。.
2011年多国联军武装干涉利比亚
#重定向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查看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和2011年多国联军武装干涉利比亚
2011年利比亚内战
2011年利比亚内战,又称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亚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开始,利比亚国内开始出现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因而引发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对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国开始武装干涉利比亚。 8月,反对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2011年利比亚禁飞区
#重定向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2011年利比亞禁飛區
#重定向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2011年西方聯軍空襲利比亞
#重定向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
查看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和2011年西方聯軍空襲利比亞
2012年撒迪厄斯·麦科特尔竞选美国总统
2011年7月1日,密歇根州联邦众议员撒迪厄斯·麦科特尔向联邦选举委员会递交文件,宣布自己有意争夺2012年大选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一周后,他在底特律附近举行的摇滚音乐节上正式宣布参选。 麦科特尔自2003年开始在国会任职,2011年4月,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红眼》节目第一个询问他是否有意竞选总统。两个多月后,麦科特尔的竞选网站上线,其上以他2011年出版的书籍名称《把握自由!》为口号,并列出“5项核心原则”。竞选期间,他强调改革政府和华尔街。 多位评论员指出,麦科特尔欠缺知名度,因此获得提名的希望渺茫。即便是到了2012年美国总统共和党初选全国民意调查时,他的支持率仍然不足1%。由于在埃姆斯民意调查中排名垫底,且没有收到任何总统辩论邀请,麦科特尔于2011年9月22日放弃竞争,表示支持米特·罗姆尼。他有意竞选连任国会议员,却陷身选票欺诈案,最终于2012年7月从国会辞职,有4名助手被法院定罪。为了走出竞选失败的阴影,麦科特尔在车库中写出一部电视试播剧本,但尚未完成就被泄露给媒体,对他的名声造成进一步损害。.
查看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和2012年撒迪厄斯·麦科特尔竞选美国总统
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
当地时间2018年4月14日凌晨4点起,美国、法国和英国利用海空导弹袭击叙利亚政府的多个目标,回应4月7日发生在杜马的化学袭击。叙利亚政府否认参与杜马袭击,并表示空袭违反国际法。.
查看 2011年多国武装干涉利比亚和2018年大马士革和霍姆斯轰炸
3月17日
3月17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76天(闰年第77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