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指数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已於2007年3月25日順利舉行。選舉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進行投票,從一位或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於立法會修訂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了信任投票制度,即使这次只有一人得到足夠提名,仍然需要投票。.

目录

  1. 52 关系: 台灣與香港關係司馬文季霆剛小圈子選舉伍潔鏇張堅庭公共專業聯盟公民黨 (香港)「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Cosplay男人之虎無綫電視節目列表莫乃光選舉委員會 (香港)香港香港2007年3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香港選舉制度香港歷史黃仁龍胡温体制胡漢清董建華陳以誠陳方安生林妙茵李八方李永健東亞銀行港灣中心梁家傑民主黨 (香港)泛民主派湯徫掄有線新聞台惡搞文化曾蔭權2000年代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2006年香港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2007年3月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2007年香港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扩展索引 (2 更多) »

台灣與香港關係

台灣與香港關係是指台灣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雙邊關係。目前為台灣海峽兩岸關係的一部分。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香港事務局分別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2011年前稱中華旅行社)、遠東貿易服務中心以及光華新聞文化中心的名義在香港運作。 相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台北設香港旅遊發展局台北辦事處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台北顧問辦事處。2007年5月1日,因應香港旅遊團在阿里山區發生車禍,陸委會表示希望港府能在台灣設立辦事處。2011年7月15日起,香港政府得在台設立綜合性辦事機構,並於2011年12月19日在台北市設立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台灣與香港關係

司馬文

司馬文(Paulus Johannes Zimmerman,),音譯名為保祿·約翰尼斯·司馬文,英文通稱為保羅·司馬文(Paul Zimmerman),荷蘭犹太裔香港人,泛民主派社會運動人士。司馬文生於荷蘭,並在荷蘭完成大學教育。他在1984年到香港工作,婚後決定於香港定居,並在2012年歸化中國國籍。現任香港南區區議會薄扶林選區議員。 司馬文在1990年代起參與香港的社會運動,並參與保護海港協會。他於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在政壇嶄露頭角,雖然在選舉中一直失利,但於2010年南區區議會薄扶林選區補選中成功當選為南區區議會議員,且並能兩度連任。然而,他自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起多次競逐立法會議席,以及參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但均告失敗。.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司馬文

季霆剛

季霆剛(英文名:Timothy Kwai,),香港政治人物,浙江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委员、全國港澳硏究會會員。 他畢業於英國埃塞克斯大學及薩里大學,熱衷旅遊及書法。2007年由香港泛民主派公民黨轉投另一政治取向相反之陣營;親中共及建制政黨民建聯,更並被封為「新劉江華」。.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季霆剛

小圈子選舉

小圈子選舉是香港泛民主派(泛民)對香港選舉制度的一種貶稱,意指由不能代表700萬市民的小部分人(偏向建制派及商人)選出香港行政長官、功能組別立法會議員和委任區議員。香港民主派以梁振英689票當選行政長官為例,批評香港選舉制度不普及、不平等、不民主,等同表演式選舉。.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小圈子選舉

伍潔鏇

伍潔鏇(Katherine Ng Kit-shuen,),前任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政治助理。.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伍潔鏇

張堅庭

張堅庭(Alfred Cheung Kin Ting,),香港知名電影導演、男演員、編劇和監製,也曾擔任電台及電視節目主持人。曾獲得1982年及1984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2008獲香港科技大學EMBA碩士學位。妻子為英皇集團主席楊受成長女楊諾思,有三子女。幼子是傑志青年軍。外甥孫為2012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張名雅。.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張堅庭

公共專業聯盟

公共專業聯盟(The Professional Commons),簡稱公專聯,為以會員為基礎的香港民主派非牟利獨立組織。其成立於2007年3月25日,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組織緣起於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梁家傑參選使選舉廣受關注,選舉結束後,很多民主派選委及其他專業人士,決定以此為基礎,成立公共專業聯盟。早期公共專業聯盟成員不少也是公民黨成員。 雖然有不少民主派政治人物參加,但其經常發表報告及進行研討會的做法,立場亦相較予其他民主派背景的社運團體溫和,較多時候被視為一個智庫組織。成員亦可按個人意願,因此所属議员被视为獨立民主派议员。 2013年3月21日,公共專業聯盟聯同其他民主派政黨及團體成立真普選聯盟。公共專業聯盟的作用是協調及統合專業力量,以便在建制派佔絕對優勢的功能界別中增加議席。.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公共專業聯盟

公民黨 (香港)

公民黨(Civ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二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其成立於2006年3月19日,現時是香港立法會第四大黨。 現任主席為前公民黨黨魁、資深大律師梁家傑。黨魁則是新界東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楊岳橋,內務副主席為香港明愛九龍社區中心擔任督導主任的註冊社工賴仁彪,外務副主席為香港島民選立法會議員、大律師陳淑莊,秘書長為前東區區議員陳啟遠,副秘書長則是北角丹拿選區民選議員鄭達鴻。.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公民黨 (香港)

「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

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是香港一場於2010年1月1日舉行的遊行,由民主動力和泛民主派聯合主辦。遊行的目的,主要是爭取香港市民的普選權、取消功能組別,也有不少示成者要求釋放劉曉波,要求政府解決雷曼事件,和反對興建廣深港高鐵等。主辦者表示,有三萬人參加遊行,比原先估計的一萬人多三倍。警方則指有9000人「抵達中聯辦」。.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還我普選」元旦大遊行

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

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Executive-elect;簡稱候任特首辦)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候任行政長官而設的一個臨時辦公室,為準備政府換屆時交接順利為主要目的。.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候任行政長官辦公室

Cosplay

Cosplay(コスチューム・プレイ,和製英語:costume play,簡稱コスプレ(Cosplay)),中文一般翻譯為「角色扮演」或「扮裝」,是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還有化妝等手段來扮演動漫、遊戲中人物角色的一種表演藝術行為。 參與Cosplay行為的扮裝者在日文稱為「コスプレイヤー」(可簡稱「レイヤー」),中文一般稱「扮裝者」、「角色扮演者」或「角色扮演員」,英文「cosplayer」或簡稱「coser」。 Cosplay的名稱起源於1978年Comic Market召集人米澤嘉博氏為場刊撰文時,以「costume Play」來指出裝扮為動漫角色人物的行為,並由日本動畫家於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時確立以和製英語詞語「Cosplay」來表示。 而當代的Cosplay通常被視為一種次文化活動,扮演的對象角色一般來自動畫、漫畫、電子遊戲、輕小說、電影、影集、特攝、偶像團體、職業、歷史故事、社會故事、現實世界中具有傳奇性的獨特事物(或其擬人化形態)、或是其他自創的有形角色。方法是特意穿戴相似的服飾,加上道具的配搭,化粧造型、身體語言等等參數來模仿該等角色。.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Cosplay

男人之虎

《男人之虎》是香港劇場組合聯合藝術總監詹瑞文的獨腳戲,一人分飾30多角,被譽為「近年最能反映港人實況的舞台劇」,更獲「Yahoo!搜尋人氣大獎2005─本地原創舞台劇」殊榮,曾七度公演,演出超過128場,破香港舞台劇個人表演紀錄,觀眾達9萬人次。 2007年5月第7度公演,為「伸凸手版」,並以香港特別行政區特首選舉為題,加入「煲呔曾」及「袋巾梁」兩位角色,分別借代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兩位候選人曾蔭權和梁家傑,並由詹瑞文一人同時扮演兩位角色。 至於2008年6月第8度公演,取名為為「超級防火版」,並以2008年北京奧運為題,由詹瑞文以火炬手造型飾演的「凸首詹」(即詹特首的諧音,實為扮演「煲呔曾」,借代當時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作為主體。劇組在2008年5月6日在旺角鬧市舉行「凸首補跑迎奧運」活動,演員詹瑞文扮演火炬手「凸首詹」,在兩名扮演聖火護衛隊的工作人員護跑下,從新寶戲院跑往豉油街,吸引不少途人圍觀。此外,在其宣傳海報上尤其放大傳送香港區火炬接力的情節。 在某程度上詹瑞文此種角色扮演行為可以「Cosplay」稱之。.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男人之虎

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是香港流行文化的重要一環。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為無綫電視(TVB),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電視公司,亦是香港電視節目的主要生產者,由於慣性收視關係,故此他們的節目收視亦經常比其他香港電視台的節目高,即由1960年代開台以來所有製作的節目對香港社會和文化的影響不少。 本條目只列出香港無綫電視所有製作的電視節目。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於無綫電視的首播日期及頻道,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無綫電視節目列表

莫乃光

莫乃光(英語:Charles Peter Mok,),現任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香港互聯網協會創會主席,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主席,公共專業聯盟副主席。1999年時曾被選為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2014年7月1日獲特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他從事資訊科技及電訊業,同時曾在多份香港報章撰寫專欄,主要評述資訊科技的發展。.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莫乃光

選舉委員會 (香港)

選舉委員會(英文:Election Committee)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設立,負責選出行政長官的選舉組織。.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選舉委員會 (香港)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

香港2007年3月

;(請按此參閱當天之詳細新聞內容).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2007年3月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又稱特區首長、簡稱特首;Chief Executive of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縮寫作 C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别行政區的行政首長及政府首腦。此職位设立於1997年7月1日,大致代替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总督”一职,行使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脑的权责。由選舉委員會選出,國務院(總理親自簽令)任命,每屆任期五年,最多可連任一次。.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於1997年7月1日零時根據《中英聯合聲明》及《香港基本法》正式成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國防及外交事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 為了確保順利過渡,特區剛成立時,政府結構及主要官員並無即時作重大改變,仍沿用英治時期的架構及班子。但其後出現多項改革,如高官問責制及三司十三局;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選舉方式及制度則維持不變。 主權移交過渡期在1997年6月30日結束。但在短短三個月後,香港貨幣受外來衝擊,股市、地產產值大幅下跌,加上早前生產線開始北移,和香港扮演中國轉口港的優勢下跌,失業、通縮和負資產等經濟民生問題隨之而來。港府連串政策失誤如「八萬五政策」、教育改革、公務員改革、禽流感疫情處理失誤,使社會不滿氣氛與日俱增,終爆發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直至2004年底,衰退得以緩和。其後,經濟開始復甦,金融、旅遊、零售業等恢復興旺,但並非所有行業皆能受惠。2007年7月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十周年紀念,曾舉行多項慶祝活動。在2010年後,樓價和租金升幅過急,令市民置業十分困難。2014年,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及全国人大关于香港特区普选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文件,引起市民不滿,令2014年爆發俗稱雨傘革命的佔中運動。2016年在旺角也爆發一場大型騷亂。.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歷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行政部門除首長行政長官外,由第一層司長、第二層決策局、第三層部門所組成。另外少部分機構,如廉政公署、申訴專員公署和審計署等直屬行政長官。.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架構

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選舉是香港政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香港居民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需進行選舉的公職均受《基本法》保障。香港所有內部的選舉均為非強制性,以不記名方式進行,由非政治性的獨立法定機構選舉管理委員會安排及監管、以及政府的選舉事務處執行,以確保選舉以公開、誠實、公平的原則進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其現任主席為馮驊法官。 香港的選舉政治起源自殖民地時代,發展簡述如下:.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選舉制度

香港歷史

香港歷史始於超過公元前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居住於華南地區沿岸島嶼的原住民,其後被秦朝納入中國版圖後,踏入信史的開端。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位於汉族地區南部沿海的一個農業、捕魚及產鹽之處。其後大英帝國佔領香港,沒收原居民的土地,建立殖民地而成為自由港,香港早期以經營鴉片貿易為主,隨後發展為東南亞與中國的貿易中轉站。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至改革開放前,東南亞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全部停止,香港逐漸由貿易港口轉型成製造業城市,再次在東南亞排華後不停吸收華人資本,與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一同成為以世界各地華人資本為主的國際金融中心。 在香港建立英國殖民地之前,未有「香港」概念,惟「香港」經由英國發展已經不僅再是一個小漁港,它屬於亞洲中心位置,南海内海。而「香港」這名稱,最早是出現在明朝的《粵大記》上,位置為今日的鴨脷洲内小型漁村。直至1841年香港開埠後初期,英國政府正式為此地命名為「香港」,並且慢慢由漁村發展成為城鎮。其繼香港島後,九龍半島亦分別為永久英屬領土;及後為《新界拓展條約》租借新界地區為期99年,但英國從未交過租金。1953年,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為香港進行加冕香港典禮為英國永久屬地。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及制定香港基本法實行一國兩制以保障香港人五十年不變,亦確定1997年7月1日起,英國將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此舉標誌着英國統治香港的時期正式結束。.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香港歷史

黃仁龍

黃仁龍(Wong Yan-lung,),祖籍廣東潮州,前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香港資深大律師。他是香港歷來擔任同類職位最年輕者。由於曾就讀於皇仁書院,故又有「皇仁之龍」的美譽(「皇仁」與「黃仁」粵音相同)。.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黃仁龍

胡温体制

胡温体制是某些媒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代政治体制稱呼。由於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领导人主體,因此稱為胡溫體制,最早見於中國媒體的報導。初期亦有媒体将此二人上台施政而称为“胡温新政”;因其执政期内讲“和谐社会”、“维稳”、“不折腾”、“五不搞”,在不做改革下總體保持了中國經濟的快速上升,而反对者批評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回避或应对不力,给外界以十年不作为、击鼓传花的印象。 江澤民等人在中共十六大上退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讓位給由新任總書記胡錦濤率領年輕的「第四代」領導集體。不过,江澤民依然在發揮影響力。胡錦濤是第一個1949年立國後加入的共產黨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在1992年49歲時就進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中共中央書記處,是所有委員中最年輕的。新一屆的領導人被賦予高度期望,無論是國內國外,大多數媒體都期望,「胡溫體制」會把中國大陸帶入一個新的階段。國外的媒體更關注新政府在政治改革方面的舉措,而中國大陸的媒體則更關心新領導層的親民形象。西方人和海外民主人士初期对胡温抱有期待,认为他们会推进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改革,他们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初期赢得了一些支持。政府宣传将工作重心和政府职能由经济建设逐渐转移到维持社会稳定上。.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胡温体制

胡漢清

胡漢清(Alan Wu,),男,聖保羅書院校友,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法律系畢業。香港資深大律師,現任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基本法研究中心主任,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委員,香港自由黨成員。被譽為親中共大狀的胡漢清,近年積極參與中港政壇事務及公開論政,2006年,胡漢清有意競選連任香港選委會,但最終敗北。.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胡漢清

董建華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董建華

陳以誠

陳以誠(英文名:Dr.,Alvin,),香港兒科醫生,前香港醫學會副會長,與李家仁醫生同被譽為「兒歌醫生」,曾經是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舉委員會的醫學界代表,而他於1980年代參與《齊唱新歌》第二集主唱工作。 陳以誠曾就讀迦密中學,於1977年畢業於香港大學,曾留學英國、取得英國皇家兒科醫學院院員資格,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醫生目錄資歷,曾任公立醫院醫生。他在1995年冬天起兼職兒歌歌手,但是直至2003年才以SARS事件為題材的兒歌《眾志成城抗肺炎》才為人認識。 2009年,陳以誠在診治一名男嬰時,因疏忽令嬰兒的右手無名指要切除指頭,被男嬰父母索償650萬港元。2012年11月20日,香港高等法院判陳以誠就男嬰的醫療費及心理輔導等,賠償約31萬4000多港元。法官認為事件對男嬰來說是痛苦的經歷,但不認同會影響日後男嬰的生計。其後男嬰父母不滿賠償金額過低而提出上訴,高等法院上訴庭於2014年2月19日將賠償額提高至51萬港元。其後男童父母聲稱受事件打擊分別患上適應障礙和抑鬱,再向陳以誠索償。2017年5月8日,高等法院頒令陳以誠需向父母及男童賠償合共約140萬港元。2018年4月16日,香港醫務委員會裁定陳以誠2項專業失德罪成,各判罰停牌3個月,分期執行,合共停牌半年。辯方律師形容事件是陳職業生涯中的一個瑕疵和污點,他對事件感到悔恨及悲傷。.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陳以誠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陳方安生

林妙茵

林妙茵,199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現任有線新聞首席記者,主要採訪政治新聞。 林妙茵曾專題訪問過不少政界知名人士,如前特首董建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及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而大多數政府的政策和方針、政府消息人士發放的消息等,都是由林妙茵報道的。 她曾作專員專責報道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新聞,亦曾採訪大型示威活動,如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2005年世界貿易組織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和出國採訪台灣倒扁行動等,並替有線新聞拍宣傳片。 2009年,她代表香港有線電視參與施政報告論壇,並向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問。 Category:香港记者 category:林姓 Category:香港中文大學校友.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林妙茵

李八方

李八方是香港及台灣《蘋果日報》的多名記者及專欄作家為報導政壇八卦新聞而用的筆名,「他」的專欄名稱為「隔牆有耳」,通常會把所報導的事件稱為「政壇江湖密聞」作為包裝,消息真假全靠讀者自行評估。 李八方在香港《蘋果日報》專欄的內容淺白,記有不少香港名人之人物志;其專欄有網上版,方便搜尋。 香港《蘋果日報》其中一位李八方為曾參與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的梁家傑之傳媒顧問、稱為「老師」的陳慧兒。.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李八方

李永健

李永健(),香港大律師,以冷門姿態參選香港行政長官及香港立法會的選舉而知名。.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李永健

東亞銀行港灣中心

東亞銀行港灣中心(Bank of East Asia Harbour View Centre),前稱第一太平銀行中心,是香港灣仔北的一座商業大廈。大廈樓高29樓,基座4層是停車場,5樓以上為辦公室,每層約7.8千平方呎。大廈於1991年落成,發展商是華人置業有限公司。.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東亞銀行港灣中心

梁家傑

梁家傑(Alan Leong Kah-kit,),香港資深大律師,公民黨主席,前任黨魁及副主席(內務)、香港立法會議員、泛民會議及香港大律師公會主席,代表東九龍。 2014年度香港立法會工務委員會主席(負責批核政府建築工程收支)。在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與官員對質著稱,任內參與調查廉政專員湯顯明隱瞞應酬帳目案、旅遊事務署盛事基金亂花公款案等。 梁家傑任公民黨副主席時,曾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稱「要顯示小圈子選舉的不公義」。在該次選舉與爭取連任的曾蔭權一對一競選,兩人在電視直播辯論上針鋒相對,成為一時佳話。是次選舉亦令梁家傑名望大增,後來在2014-2015年,雨傘革命期間成為泛民會議召集人。.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梁家傑

民主黨 (香港)

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是香港民主派的第一大政黨,其意識形態派別為泛民主派。現時,其為立法會第二大政黨,現任黨主席為胡志偉。.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民主黨 (香港)

泛民主派

泛民主派(Pan-democracy camp),簡稱泛民,是香港傳媒和學者等由2004年起常用的辭彙,廣義指支持香港全面推行民主及普遍選舉的政治人物及組織;當中部分黨派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行自由民主的政治改革、結束中國共產黨一黨專政。 縱使民主派支持及推動香港民主發展,但常因街頭抗爭手法、路線、社會及經濟立場的不同而分為多個黨派及團體:包括現今「溫和民主派」(主流民主派)、「激進民主派」(進步民主派),加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的左派和右派立場的分別,在政治光譜擴闊底下的變化,透過妥協、談判、違法、對抗等不同路線分裂而成,近年更多稱作「泛民主派」或簡稱「泛民」,而親共傳媒則稱之為反對派,中國内地媒體稱呼泛民黨派時會加上引號;同樣,泛民人士稱建制派人士為保皇黨、土共。.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泛民主派

湯徫掄

湯徫掄(Tong Wai Lun William,),香港註冊中醫師、香港羽毛球總會主席、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副會長、旅港三水同鄉會副會長與香港佛山工商聯會名譽會長。他現時為香港孔教學院常務副院長 和孔教學院大成小學校監。另外,亦是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副贊助人、佳成染料有限公司以及勤湧置業按揭有限公司董事。.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湯徫掄

有線新聞台

有線新聞台(i-CABLE News Channel、前稱新聞台、 新聞二台),二十四小時無間斷提供每次半小時的收費高清及標清新聞報道,除了主力報道香港本地及國際新聞,各節新聞內容還包括財經、體育及天氣消息等。各節新聞時段除了播放已剪輯的新聞片段,還會隨時透過現場直播,即時報道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 有線新聞台是亞洲首個二十四小時報道即時新聞的電視頻道,啟播後,其他電視台紛紛效法,成立自己的新聞台,包括now寬頻電視的now新聞台、TVB新聞台及無綫電視的無綫新聞台。而由2001年起,在香港電台主辦的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中,欣賞指數幾乎每次都高於主要本地競爭對手無綫新聞。 有線新聞除了官方網站,還設有Facebook專頁,每天由新聞部直接上載重點新聞,給予沒有付費訂購有線電視的觀眾與網民。 目前有線新聞台每天會提供報道精華予香港有線新聞速遞有限公司,以有線新聞直線名義在港鐵南港島綫、部分中國製觀塘綫、東鐵綫、西鐵綫和馬鞍山綫列車播放。 有線新聞台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無綫電視的新聞台及now寬頻電視的新聞台。.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有線新聞台

惡搞文化

惡搞文化或搞怪,指的是对严肃主题加以解构,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娱乐文化。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惡搞在當代流行文化中很常見。 香港樂壇有史以來第一首、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首改編詞︰黃霑的填詞作品《誰是大英雄》被黎彼得惡搞成為許冠傑的《打雀英雄傳》。.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惡搞文化

曾蔭權

曾蔭權爵士(Sir Donald Tsang Yam-kuen,1944年10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2及第3任行政長官。 曾蔭權於1967年加入香港政府,成為二級行政主任,其後曾於不同部門任職。1995年出任首位華人財政司,香港主權移交後過渡為財政司司長,2001年接替陳方安生出任政務司司長。2005年3月10日,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以「健康理由」辭職,曾蔭權在行政長官補選中自動當選。6月21日,曾蔭權得到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正式任命(即日就任),並在6月24日上午9時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監誓下宣誓就職,成為第2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2007年3月25日,曾蔭權在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中以649票擊敗梁家傑勝出,第二次當選特首,任期至2012年6月30日結束,其後開始退休生活,但因為在離任前的2012年2月捲入多宗不當收受利益的刑事指控,於2015年被廉政公署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等罪名提出起訴,其中一項指控在2017年2月被判罪名成立,曾蔭權成為香港有史以來首個因為在任期間觸犯刑事罪行,而被判處入獄服刑的前任最高級政府官員。.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曾蔭權

2000年代

2000年代是一個二十世紀與廿一世紀的年代,從2000年1月1日開始,於2009年12月31日結束。2000年也是第2千年與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因為公元是從1年開始的,並沒有零年。 2000年代是自1850年有现代测量数据以来最热的10年,其间全球经历了诸多气候极端事件,包括在欧洲和俄罗斯出现的热浪,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亚马孙平原、澳大利亚和东非的干旱等,所有极端事件共导致约37万人死亡 。.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0年代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於2004年9月12日舉行,投票人數達1,784,131人;投票率為55.64%,打破1998年53.29%的紀錄(2016年投票率為58.28%,打破本屆創下的紀錄)。是次四年一度的選舉重選立法會60個議席。6個選舉委員會代表議席取消,地方選區則增加6席至30席,另外30席由功能組別產生。 是次立法會選舉比以往有爭議,最後在七一效應下泛民主派地方選區取得18席,但民主黨議席減少,失去立法會第一大黨的地位,惟憑籍功能組別,建制派仍佔多數議席。.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2006年香港

2006年是香港重新旺盛的一年。經過多年經濟衰退後,香港經濟於2006年終於有可觀的發展,股市屢創新高。而在政治方面,亦較過往數年穩定。.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6年香港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06年12月10日早上七時半至晚上十時半舉行,旨在選出由38個界別分組選出664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三屆行政長官。另外,本屆選舉委員會有很大機會有權選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香港區委員。 38個分組界別中,15個界別共237人自動當選,剩下23個界別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07年3月

;3月31日.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7年3月

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本文講述計劃於2007年及2008年所推行的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於2005年提出2007年行政長官及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之改革建議,由於泛民主派認為政府提出的方案過於保守,加上沒有全面普選時間表,政改方案最終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未能通過,選舉安排沿用上一屆的方式。.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7年及2008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

2007年香港

2007年,政府將禁煙條例推行至包括私人地方。香港步入數碼廣播時代,無線及亞視兩大電視台2007年12月31日數碼啟播。曾特首推政改報告,承認香港人支持2012普選。.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7年香港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的第三屆香港區議會選舉,於2007年11月18日舉行。是次選舉重選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05個民選的議席。.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為選出第三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選舉,已於2007年3月25日順利舉行。選舉由8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進行投票,從一位或多位候選人中選出下一任行政長官。由於立法會修訂了《行政長官選舉條例》,加入了信任投票制度,即使这次只有一人得到足夠提名,仍然需要投票。.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也稱作「五區公投」,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6次進行的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於2010年5月16日舉行,香港政府新聞公報,2010年2月2日,以填補於同年1月26日因參與五區總辭而辭職的公民黨陳淑莊、梁家傑、社民連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分別在香港島、九龍東、九龍西、新界東、新界西的5個民選議席空缺,為香港立法會(局)史上首次同時為多於一個遺缺議席進行補選,亦是2009年10月通過《在囚人士投票條例》後首次讓在囚人士及覊留人士在選舉中投票《星島日報》轉載於新浪香港,2010年5月16日,並且首次有在學的大學生參選《蘋果日報》,2010年5月14日。 五區補選常被稱為「五區公投」,而上述五位辭職議員所屬的泛民政黨公民黨及社民連,則宣稱是次補選為「五區公投」,視補選為「變相公投」。最后当选的仍为辞职之五人。投票率为历次补选/选举当中最低的,只得17.1%(連同廢票約58萬人投票)。公民黨和社民連並無承認「公投」失敗。根據2008年立法会選舉結果,90萬人投票支持民主派,即有約60%的泛民支持者在補選中投票。.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10年香港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於2012年3月2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政府的首長,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再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任命,任期5年。 2012年3月25日中午,梁振英當選第四屆行政長官,獲得689票,得票率約57%,為歷屆當選行政長官中得票比例最低。.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雙普選

2012年雙普選,是指不少香港人要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以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同時於立法會選舉中全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真普選)。此建議由中国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會議否決2007和2008年雙普選開始,由親建制派政黨民建聯於2005年5月月中提出,在2005年獲得大部份立法會議員支持,但此建議最終並無被北京接納,而民建聯亦於2007年改為支持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及2020年立法會普選。.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12年雙普選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為選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的選舉,於2017年3月26日舉行,由1,194名委員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行政長官。 行政長官梁振英於2016年12月9日宣布不參加本次選舉,成為首位不尋求連任的行政長官(又稱作特首),此前的特首董建華和曾蔭權都成功連任。 2017年3月2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林鄭月娥以777票成功當選為行政長官,擊敗365票的曾俊華以及21票的胡國興。她是五屆特首選舉以來首位當選時民望淨值為負的特首。.

查看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和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

亦称为 2007年行政長官選舉,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紀文珊,香港第三屆行政長官選舉。

2012年雙普選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