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2006年飓风塞尔吉奥

指数 2006年飓风塞尔吉奥

飓风塞尔吉奥(Hurricane Sergio)是有纪录以来东北太平洋在11月形成的第3强飓风,也是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第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和第11场飓风。系统于11月13日经墨西哥曼萨尼约以南约740公里海域的东风波发展而成,在向东南方向移动期间稳步增强,于11月15日达到持续风速每小时175公里的最高强度。气旋接下来转向北上,因风切变增多而开始减弱,此后又转向西进,始终远离墨西哥海岸,于11月20日在最初形成位置的西北偏西方向约515公里洋面消散。 风暴在墨西哥海岸沿线产生小雨,但总体影响很小。塞尔吉奥的形成标志着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成为12年来最活跃的太平洋飓风季,也是数十年来首次在11月有多场热带风暴形成。与此同时,塞尔吉奥还是11月1日后形成的最强太平洋飓风,也是11月持续时间最长的太平洋热带气旋,一共存在了7天时间。.

2 关系: 1997年飓风里克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1997年飓风里克

飓风--里克(Hurricane Rick)是199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十八场获命名的风暴和第九场(也是最后一场)飓风,还是有纪录以来除1961年的飓风塔拉外登陆墨西哥日期最晚的飓风。风暴的最高强度在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属二级飓风标准,但持续时间很短,11月10日登陆墨西哥前就减弱成一级飓风。该国于近一个月前受到飓风宝莲重创,里克虽然强度远远不及,但却令重建进程受阻,对灾情雪上加霜。 里克直接引起的破坏程度相对而言很轻,有了之前宝莲的教训,再度有飓风逼近墨西哥时,沿海地区居民及时撤离并做好应对风暴来袭的准备,所以该国没有人员因此丧生。.

新!!: 2006年飓风塞尔吉奥和1997年飓风里克 · 查看更多 »

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2006年太平洋飓风季是2000年后最活跃的太平洋飓风季,一共形成了19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18场是在东太平洋(西经140°以东的太平洋)形成,属美国国家飓风中心预警责任范围,1场是在中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到西经140°之间的太平洋)形成,属中太平洋飓风中心责任范围。全部19场命名风暴中有11场达到飓风强度,6场成为大型飓风。飓风季于2006年5月15日从东太平洋、6月1日从中太平洋正式开始,同年11月30日结束。传统上这样的日期界定了一年中绝大多数热带气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东太平洋盆地形成的时间段。 飓风伊欧凯是全季最强的风暴,在中太平洋达到五级飓风强度;气旋先后从约翰斯顿环礁附近和威克岛经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幸运的是没有导致人员丧生。本季最致命的风暴是飓风约翰,袭击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后一共夺走了6人的生命,飓风莱恩则是造成损失数额最高的气旋,在墨西哥西南部导致了价值2.03亿美元的破坏(2006年美元,相当于年的美元)。 5月下旬在墨西哥西南近海形成的热带风暴阿莱塔是本季首场风暴,接下来整个6月里一共只形成了一个热带低气压。7月一共形成了5场获得命名的风暴,其中包括全季次强的飓风丹尼尔。8月也形成了6场风暴,其中包括飓风伊欧凯和飓风约翰。9月相对而言较为平静,一共只产生两场风暴,其中包括飓风莱恩。10月和11月分别形成了三场和两场风暴,这也是有纪录以来11月首次有多于一场热带风暴形成。.

新!!: 2006年飓风塞尔吉奥和2006年太平洋颶風季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飓风塞尔吉奥飓风塞尔吉奥 (2006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