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相似
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有(在联盟百科)42共同点: 崔莹,庾黔弼,廉悌臣,高丽忠定王,高丽忠宣王,高丽忠穆王,高丽忠肃王,高丽忠惠王,高丽穆宗,高丽成宗,高丽景宗,高麗太祖,高麗定宗,高麗宣宗,高麗康宗,高麗仁宗,高麗德宗,高麗忠烈王,高麗元宗,高麗光宗,高麗王朝,高麗獻宗,高麗睿宗,高麗神宗,高麗禑王,高麗熙宗,高麗靖宗,高麗順宗,高麗顯宗,高麗高宗,...,高麗肅宗,高麗恭讓王,高麗恭愍王,高麗毅宗,高麗惠宗,高麗明宗,高麗昌王,高麗文宗,李資謙,李齊賢,朴守卿,朴英規。 扩展索引 (12 更多) »
崔莹
崔瑩(),中國亦有寫作崔荣,是高丽国末期的名将、重臣,官拜判密直事、大將軍、門下侍中贊成事、六道都巡察使;封盡忠奮佐命安社功臣、鐵元府院君,諡號武愍(무민),是(최원직)的兒子。另外,他亦有一位女兒成為了高麗禑王的(영비 최씨)。.
崔莹和高麗史 · 崔莹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庾黔弼
庾黔弼(유금필,),高麗初期武將、大臣。本貫平山庾氏。 庾黔弼在統一新羅時期出生於平州(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黃海南道平山郡),後加入泰封國的軍隊成為將領。高麗太祖王建在位時,擔任馬軍將軍,累轉大匡。當時高麗與後百濟交戰,而北方又叛亂,太祖派庾黔弼去北方鎮守。庾黔弼築城而居,召集酋長三百餘人設宴款待;待其喝醉,以威脅之,於是酋長皆服,紛紛歸附,北方遂平定。太祖特加褒獎。 925年(太祖八年),庾黔弼為征西大將軍,攻後百濟的燕山鎮,殺死將軍吉奐;又攻任存郡,殺死俘獲三千餘人。太祖與後百濟王甄萱在曹物郡交戰,因後百濟兵鋒甚銳,太祖便與之相持,欲老其師。庾黔弼率兵支援,使高麗兵勢大振。甄萱便派人與太祖和解。 927年(太祖十二年),太祖派他建造湯井郡的城池。後百濟三千餘人攻青州,庾黔弼引兵往救,殺獲三百餘人。翌年甄萱包圍古昌郡,庾黔弼隨太祖往救。行至禮安鎮時,太祖問若戰事不利該怎麼辦,庾黔弼說臨陣不戰時怎能先說敗北,並表示願意進軍急擊。太祖從之,庾黔弼自猪首峯奮擊,大破後百濟軍。太祖入郡時,說此戰勝利都是庾黔弼的功勞。 929年,庾黔弼受到讒言,貶於鵠島。翌年,後百濟海軍攻掠大牛島,太祖派大匡王萬歲等人往救,不利。庾黔弼選島上壯丁充軍隊、修理戰艦防禦,並上書報告太祖,太祖後悔自己聽信讒言,回書慰問。 931年,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守義城府。後百濟大舉侵略新羅,至其國都金城(今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慶州市)。新羅國王遣使至高麗求救,太祖令庾黔弼往救。庾黔弼選出敢死隊八十人,以必死之志激勵他們。遇上後百濟統軍甄神劍等人,庾黔弼等欲戰。後百濟軍見其精銳,不戰自潰。庾黔弼至金城,新羅百姓紛紛出城相迎,庾黔弼留七日而歸。途中遭遇甄神劍等人於子道,與之大戰,殺傷甚多,擒其將今達奐等七人。歸國後太祖更加重用他。 934年(太祖十七年),太祖御駕親征運州,庾黔弼為右將軍。甄萱率五千餘人前來攻打。庾黔弼乘其尚未佈陣,率勁旅騎兵數千人突襲,大破之,斬殺三千餘人。後百濟自熊津以北三十餘城聞風歸降。翌年,因羅州四十餘郡被後百濟侵略,遣庾黔弼任羅州經略。 935年,後百濟發生政變,甄萱被兒子甄神劍篡位,並遭到囚禁。甄萱出奔高麗,庾黔弼、王萬歲奉命迎接他,待之以厚禮。此後,庾黔弼跟隨太祖攻打後百濟,滅之。941年(太祖二十四年)卒,諡忠節。成宗十三年,贈太師,配享太祖廟庭。 庾黔弼有三子:庾兢、庾官儒、庾慶。又有一女嫁太祖,封,生王義、孝隱太子王垣。.
庾黔弼和高麗史 · 庾黔弼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廉悌臣
廉悌臣(염제신,),字愷叔,小字佛奴,元朝及高麗王朝末期官員、將領。本貫坡州廉氏。 廉悌臣是中贊廉承益之孫,少孤,在姑夫元朝平章末吉家長大。泰定帝自晉王府邸入繼元朝大統之時,末吉帶著廉悌臣在和林迎接,泰定帝見廉悌臣之面相,以之為奇,命令他在禁中宿衛。居於禁中數年後,廉悌臣以多年未見母親為由,請求回高麗,泰定帝命降香金剛山。回到元朝後,授予尚衣使。第二次歸鄉回來之後,授予征東省郎中。同僚們作威作福,廉悌臣力爭阻止他們,田民詞訟悉還攸司,高麗忠肅王認為他為官很清簡。 後來廉悌臣擔任翊正司丞,奉旨出使江浙行省。會計中政院錢貨的許多官吏向他行賄請求說好話,廉悌臣一概拒絕,丞相別哥不花待以殊禮。別哥不花入相後,向元順帝推薦廉悌臣,說他為官清白。元順帝要重用他,他卻以母親得病為由請求回到高麗。高麗忠穆王拜他為三司右使,賜輸誠翊戴功臣號,轉都僉議評理、進贊成事。 高麗恭愍王即位後,拜廉悌臣為左政丞,賜端誠守義同德輔理功臣號。蔡河中在元朝圖謀復相,當時元朝南征紅巾軍,蔡河中秘密見太師脫脫,請求回國徵調高麗兵助陣。恭愍王畏懼脫脫之勢,乃派柳濯、廉悌臣等率軍出兵,行至鴨綠江時,部將康允忠舉兵返回松都,誅殺蔡河中。 1356年,恭愍王肅清了奇轍等親元派勢力。由於奇轍是元朝奇皇后的兄長,恭愍王畏懼元朝報復,任命廉悌臣為西北面都元帥,假節鉞。 1364年,領都僉議司事。當時辛旽專權,廉悌臣不附,辛旽對他非常討厭。而幸臣金興慶也因為廉悌臣不把錢借貸給他而結怨。二人便都向恭愍王告發,恭愍王不聽信這些讒言。禑王繼位後,讓他領三司事,尋領門下府事。禑王服喪結束後,廉悌臣對他說:「爲君難,爲臣不易,親賢遠佞」等話,禑王為之動容,加賜忠誠守義同德論道輔理功臣號。北元遣使拜其為將作院使。1382年病危時,禑王派中官前去賜藥,不久卒,年七十九,諡號忠敬。 廉悌臣有三子,廉國寶、廉興邦、廉廷秀。後來由於廉興邦謀反,皆被滅族。.
廉悌臣和高麗史 · 廉悌臣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高丽忠定王
丽忠定王(;),是高丽王朝第30任君主(1348年—1351年在位),讳王㫝(),蒙古名字迷思监朵儿只。 忠定王王㫝是忠惠王的庶子,為禧妃尹氏(慶順太后)所生。忠惠王被綁架到元朝之後,嫡子忠穆王即位,王㫝以忠穆王同父異母弟的身份被封為慶昌府院君。忠穆王死後,國人意欲立其叔、忠惠王的弟弟江陵府院大君王祺(即後來的恭愍王)為王;但攝政的德寧公主(元朝人,為忠穆王的母親)卻以元朝的官員奇轍、王煦攝征東行省事,遣李齊賢出使元朝,要求讓王㫝繼承王位。於是年仅12岁的王㫝就立为嗣王,是為忠定王。忠定王年幼,由德寧公主、禧妃尹氏以及奇轍、王煦執掌朝政,高丽被元朝严密控制。 1349年开始,高丽同时遭到倭寇的频频袭击。忠定王也對元朝的統治十分不滿,經常與近侍通宵戲謔,或者用墨水潑侍學官的衣服以洩憤。他還經常在憤怒中擊殺官員,在冬天用冰雪之水和凍飯喂人,因此被官員和百姓討厭。忠定王的叔父江陵大君王祺很受元順帝赏识,并且是元朝驸马。得知此事後趁機收買人心,同時倚仗元朝的勢力欲奪取王位。 1351年,忠定王朝见元順帝时,对元朝控制高丽的现状表现出相当不满,于是元朝用他的叔父江陵大君王祺(即恭愍王)取代他的王位。忠定王归国后,元順帝隨即派遣斷事官完者不花前往高麗廢黜了忠定王,讓王祺嗣位,是為恭愍王。 忠定王被流放到了江華島,不久後便被恭愍王派人鴆殺。葬於聰陵。.
高丽忠宣王
麗忠宣王(;),是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諱王璋(),初名王謜()。高麗忠烈王王賰长子。其母为高麗莊穆王后、元朝齊國大長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
高丽忠穆王
丽忠穆王(;),是高丽王朝第29任君主(1344年—1348年在位),讳王昕(),蒙古名字八思麻朵儿只()忠惠王长子,為德寧公主亦憐真班所生。 王昕曾經長期在元大都充任元朝皇帝的宿衛。1343年,忠惠王因為無道而被綁架到元大都問罪。資政院使高龍普(高麗人)抱王昕朝見元順帝。元顺帝问他是以自己的父亲还是母亲为榜样。王昕选择了母亲。元顺帝高兴地称赞他明事理,并立他为高丽君主,是為忠穆王。 忠穆王繼位後由德寧公主攝政,一改先王的弊政,將先王寵信的佞臣全部罷免。同時任命了一些賢臣,並將忠惠王建造的新宮拆毀,改建為崇文館。對祿科田的制度的弊端進行改革,設立賑濟都監救濟百姓。閔漬等增修《編年綱目》,下令編纂忠烈王、忠宣王、忠肅王三代的實錄。 1346年又整治都監。由於元朝奇皇后的族弟奇三萬非法奪占他人田地,被下獄死。元朝因此遣使前來調查,罷免了一些官員,並任命王煦為判事,下令整治都監。 1347年,忠穆王向元朝朝廷請求先王的諡號,但被元廷拒絕了。於是又遣金那海前往元朝,請求改正先王之罪。不久忠穆王就逝世了,葬於明陵,諡顯孝大王(),元朝賜諡忠穆。庶弟忠定王繼位。.
高丽忠肃王
丽忠肃王(;),是高丽王朝第27任君主( 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在位),讳王焘(),小字宜孝(),蒙古名字阿剌忒訥失里()。.
高丽忠惠王
丽忠惠王(;),是高丽王朝第28任君主(1330年—1332年,1339年—1343年在位),讳王祯(),蒙古名字普塔失里()。其父是忠肃王。其母为高丽人明德太后洪氏。.
高丽穆宗
麗穆宗(;),諱王訟(),字孝伸。高麗國的第七任君主,997年─1009年在位。 他是景宗之子,母親為獻哀王后皇甫氏。 997年十月戊午受内禅卽位。十一月遣合门使王同颖到契丹告嗣位。十二月壬寅到威凤楼赦免犯人,救病人、嘉奖文武官及僧人、国内神祇皆加勋号,尊母皇甫氏为太后。契丹派千牛卫大将军耶律迪烈来贺千秋节。王迎命告于成宗柩前。998年以王生日为长宁节。七月徐熙逝世。癸未改西京为镐京。999年七月作眞观寺于城南为太后愿刹。十月幸镐京斋祭,大赦恩赐耆老、老军人。契丹遣右常侍刘绩来册王为尙书令。日本人道要弥刀等二十户来投,编入利川郡。高丽派吏部侍郞朱仁绍觐见宋真宗,陈述国人思慕华风,为契丹劫制。1001年十一月幸中原府,宴群臣,嘉奖大臣。 1003年太后皇甫氏与金致阳私通生子。太后逼大良院君王詢为僧。1004年三月改定科举法。十一月甲寅幸镐京,斋祭、赦杖罪以下、养耆老、加方岳州鎭神祇勋号。1005年正月东女眞寇登州,烧州鎭部落三十余所。三月己酉汰外官,本年温州文士周伫来投授礼宾注簿。1006年六月戊戌嘉奖文武官员。本年彗星见。1007年二月契丹派遣耶律延贵来加册王为守义保邦推诚奉圣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守尙书令兼政事令、上柱国,食邑七千户食实封七百户。七月戊寅流放平章事韩蔺卿于杨州、吏部侍郞金诺于海岛。十月戊申幸镐京,斋祭,赦免流罪以下加国内神祇勋号。本年镐京地震。 1009年,高丽武官金致陽火燒高麗王宫後威脅要殺死穆宗篡位。穆宗于是传北方戍邊将領康肇救驾。康肇到開京後,立刻殺死了金致陽及其支持者。與康肇為敵的大臣們馬上散布謠言說康肇要谋反篡位。穆宗得知後开始策劃要殺死康肇。康肇于是下令其部下殺死所有與他為敵的所有人,包括穆宗王訟。王訟死後廟號愍宗,諡號宣靈大王,葬於恭陵。高麗顯宗三年改諡號為宣让大王,廟號穆宗,陵號改稱义陵。 高丽史记载穆宗十二年1009年春正月,大府油库起火,千秋殿被焚毁。王因此悲郁成疾,不览朝政。群臣惶恐,要探视,王不许。王与蔡忠顺崔沆密议立嗣大良院君,派皇甫于义等前去迎接新王。康兆因手握兵权,二月请王出游归法寺,兴兵占领皇宫,王携太后出逃法王寺。不多时,皇甫于义等将大良院君迎到,显宗即位。康兆杀金致阳父子等七人,废穆宗为让国公,上书新王说自己愿意归老,但同时遣人在积城县逼穆宗自刎。取门板做棺材,停棺于馆。一个月后,康兆让人火化穆宗尸首, 陵曰恭陵,谥宣灵,庙号愍宗,显宗三年葬积城县南。改为义陵,谥曰宣让,庙号穆宗,五年加谥孝思,十八年加威惠,文宗十年加克英,高宗四十年加靖恭。.
高丽成宗
麗成宗(;),諱王治(),字溫古,高麗國的第六代君主,981年—997年在位。 生於高麗光宗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戴宗王旭的次子,也是高麗太祖王建之孫。成宗的母親是宣義王后柳氏。死後廟號成宗,諡號康威章宪光孝献明襄定文懿大王,葬於康陵。 其任内爆發了遼國與高麗的戰争,遼國第六代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跟高麗成宗展開了有關與南方的宋朝斷交的談判。 談判的结果是遼國将“鴨綠江東數百里地”劃歸高麗,换取高麗與宋朝斷交,向遼稱臣。而實際上高麗一直沒有斷絕與宋朝的外交来往。 成宗六年(987年),高麗中央開始管理地方教育,並向地方十二州派經學博士和義學博士。鄉校作為高麗官學的地方教育機構也在成宗時期得到普及。.
高丽景宗
麗景宗(;),諱王伷(),字長民。高麗國的第五任君主,975年─981年在位。 他是光宗長子,母為大穆王后皇甫氏。死後廟號景宗,諡號至仁成穆明惠顺熙靖孝恭懿献和大王,葬於荣陵。.
高麗太祖
麗太祖(;),諱王建(),字若天(),是高麗王朝的開國君主,918年至943年在位。王建原是泰封國建國者弓裔的大將,家族是朝鮮半島西南岸專門作貿易和商業活動的豪族,死後廟號太祖,諡號神聖大王。 高麗穆宗五年(1002年)四月加諡元明,高麗顯宗五年(1014年)三月加光烈,十八年(1027年)四月加大定,高麗文宗十年(1056年)十月加章孝,高麗仁宗十八年(1140年)加仁勇,高麗高宗四十年(1253年)十月加勇烈,通称應運光烈大定睿德章孝威穆仁勇神聖大王(),葬於显陵。.
高麗定宗
麗定宗(;),諱王堯(),字義天,是高麗王朝的第三任君主,945年10月23日至949年4月13日在位。 王堯是太祖王建的次子,母為神明王太后劉氏,因此王堯也是第二代國王惠宗的異母弟。惠宗在位期間,王堯和弟弟王昭(即後來的光宗)受到了大匡王規的誣告,但惠宗不聽其言,反而對二人恩遇愈厚。王規謀反,惠宗並未加罪。等到惠宗病重的時候,王規又圖謀叛亂,想要擁立外孫廣州院君為王。王堯秘密與守衛平壤的鎮將王式廉合謀,王式廉率軍入開京護衛,逮捕並誅殺了王規及其黨羽。群臣遂擁立王堯繼位,是為定宗。 定宗元年(946年),定宗拜謁顯陵祭祀,並大赦天下。定宗親自供奉佛舍利,步行十里至開國寺安置。又以穀七萬石捐贈給各大寺院,置辦佛名經寶及廣學寶,以勸學法者。 二年(947年)春,定宗因為圖讖的原因決定遷都平壤,徵調壯丁在平壤建築西京王城,派侍中權直建立宮闕,勞役不息。又抽調開京的百姓遷往平壤以實其地。百姓不服,紛紛抱怨。 三年(948年)秋九月,東女真大匡蘇無蓋等人前來獻馬七百匹及方物。定宗在天德殿觀看馬匹並對其價值加以評定。忽然天降雷雨,雷擊中押物人,又擊中大殿西角。定宗大驚而倒,被近臣扶入重光殿休息,自此一病不起。於是大赦天下。同年,開始使用後漢年號。 四年(949年)春正月,大匡王式廉病逝。三月,定宗病危,召同母弟王昭入內,將皇位禪讓給了王昭,自己搬到了帝釋院居住,不久薨。史載定宗崇奉佛教,多有畏懼。而被徵調去修建西京的壯丁得知定宗薨後,都非常喜悅。 死後諡號文明,廟號定宗,葬於開京的城南,陵號為。穆宗五年,加諡章敬。顯宗五年,加正肅;十八年,加令仁。文宗十年,加簡敬。高宗四十年,加莊元。諡號全稱遂稱為至德章敬正肅令仁簡敬莊元文明大王。.
高麗宣宗
麗宣宗 (;),諱王運(),字繼天,高麗國的第十三任君主,1083年─1094年在位,初名王蒸()。 高麗文宗第二子,仁睿太后李氏所生。死後廟號宣宗,諡號安成宽仁显顺思孝大王,葬於仁陵。.
高麗康宗
麗康宗(;)諱王祦(),字大華,高麗國的第22代君主,1211年─1213年在位。死後廟號康宗,諡號浚哲文烈亶聰明憲貽謀穆清元孝大王,葬於厚陵。.
高麗仁宗
麗仁宗(;),諱王楷(),字仁表,高麗國的第17代君主,1123年─1146年在位。 仁宗在位期間發生以李資謙與拓俊京為中心所主導之政變,為高麗王朝規模最大之中央貴族社會政變之一。廟號仁宗,諡號克安恭孝大王,葬於長陵。.
高麗德宗
麗德宗(;),諱王钦(),字--良,高麗國的第九任君主,1031年─1034年在位。死後廟號德宗,諡號宣孝刚明光庄敬康大王,葬於肃陵。在任期间,引入国子监制度。.
高麗忠烈王
麗忠烈王(;),是高丽王朝第25任君主(1274年—1308年在位),諱王昛(),初名王諶(),後改名王賰()。.
高麗元宗
麗元宗(;)諱王禃(),是高麗王國的第24代君主(1260年-1274年在位),初名王倎()。死後廟號元宗,諡號忠敬順孝大王(),葬於韶陵。元宗由忽必烈扶植继位,是高丽最后一个使用庙号的高丽君主。他有親蒙古帝國(元朝)傾向,之後高麗分成附元與反元兩派。.
高麗光宗
麗光宗(;),諱王昭(),字日華,高麗的第四代君主,949年至975年在位。 光宗是太祖王建第四子,為神明太后劉氏所生,也是第三代王定宗王堯同母弟。在位期間,加強中央集權,削弱豪族權力,殘酷鎮壓反對者,並對內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高麗的經濟和軍事都有很大發展。外交上,確定了「外王內帝」的方針,即對中原王朝自稱國王,在國內自稱皇帝。死後,由景宗繼位。.
高麗王朝
#重定向 高麗 (918年-1392年).
高麗獻宗
麗献宗(;),諱王昱(),高麗國的第十四任君主,1094年─1095年在位。 高麗宣宗长子,母思肃太后李氏。在位之時由母親攝政,但在1095年禪位給叔叔肅宗。死後廟號献宗,諡號恭殇定比怀孝大王,葬於隐陵。 |-style.
高麗睿宗
麗睿宗(;)諱王俁(),字世民,高麗國的第16代君主,1105年─1122年在位。睿宗四年(1109年),高丽国子监增设了“七斋”。一到六斋为儒学斋,即学习《周易》的丽泽斋、学习《尚书》的待聘斋、学习《毛诗》的轻德斋、学习《周礼》的求仁斋、学习《戴礼》的服膺斋、学习《春秋》的养正斋。第七斋为武学斋(讲艺斋)。 死後廟號睿宗,諡號明烈齊順文孝大王,葬於裕陵。.
高麗神宗
麗神宗(;)諱王晫(),字至华,高麗國的第20代君主,1197年─1204年在位,初名王旼()。 明宗二十六年(1196年),權臣崔忠獻把握機會,誅滅操控大權的武臣李義旼。崔忠獻誅殺李義旼不久,便進一步擴大打擊對象,先是重誅李義旼三族,繼而大殺朝臣。次年(高麗明宗二十七年,1197年),崔忠獻廢高麗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王晫為王。經過這樣的君主改易,崔忠獻權勢就更為穩固,並獲得「靖國功臣三韓大匡大中大夫上將軍柱國」的頭銜,成為高麗朝廷中的大權臣,確立了崔氏的統治地位。 1204年,王晫死後廟號神宗,諡號敬恭靖孝大王,葬於陽陵。由其子熙宗王韺繼位。.
高麗禑王
麗禑王(;)是高丽王朝第32位国王(1374年—1388年在位),高丽恭愍王和奴婢般若所生之子。初名牟尼奴()。.
高麗熙宗
麗熙宗(;)諱王韺(),前名王淵、王悳,字不陂。高麗國的第21代君主,1204年─1211年在位。 王韺乃神宗的長子。1204年,神宗駕崩,由太子王韺繼位。即位之後,但仍受崔忠獻牽制,因而引起擁護王室的朝臣王濤明等,聯絡僧兵企圖伏擊崔忠獻,但計謀敗露,被崔忠獻所收拾。 1211年十二月,崔忠獻廢熙宗,流放紫燕島,太子王祉流放仁州。漢南公王祦擁立為王,是為高麗康宗。 高宗二十四年(1237年)八月,熙宗薨於法天精舍,移殯至樂真宮。死後廟號貞宗,後改熙宗,諡號仁穆誠孝大王,葬於碩陵。.
高麗靖宗
麗靖宗(;),諱王亨(),字申照,高麗國的第十任君主,1035年─1046年在位。德宗母弟显宗九年七月戊寅生。死後廟號靖宗,諡號弘孝安懿康献英烈文敬容惠大王,葬於周陵。.
高麗順宗
麗順宗(;),諱王勳(),字義恭,高麗國的第十二任君主,1083年曾短暫在位,初名王烋()。死後廟號順宗,諡號英明靖憲宣惠大王,葬於成陵。.
高麗顯宗
麗显宗(;)諱王询(),字安世,高麗國的第八任君主,1010年─1031年在位。 顯宗的父親是高麗安宗王郁,母親為孝肅王后(獻貞王后)皇甫氏,與穆宗母千秋太后是親姐妹,因此前王穆宗是他的堂姪兼表兄。初封「大良院君」,12歲時,由於「千秋太后忌之,逼令祝髮」。初時被送往崇教寺,穆宗九年移往三角山神穴寺。由於「太后屢遣人謀害」,所以寺人把他藏在地穴內。18歲時因康肇立發動康肇政變而繼承王位,死後廟號顯宗,諡號大孝德威达思元文大王,葬於宣陵。.
高麗高宗
麗高宗(;)諱王皞(),是高麗國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宗,諡號忠憲安孝大王(),葬於洪陵。 高麗高宗在位初期,高麗處於武臣政權時期,高宗沒有實權,僅僅只是崔氏武臣政權的一個傀儡。 高麗高宗初期,高麗受到了契丹殘部的攻擊。1218年,高麗聯合蒙古擊敗了契丹,雙方締結了同盟條約。然而蒙古要求高麗向其稱臣朝貢,這激怒了崔氏政權的首領崔瑀,1225年雙方斷絕國交。1231年,蒙古進攻高麗,崔瑀持堅決反對蒙古的態度,拒絕向蒙古朝貢並於次年強行將都城從開京遷到了江華島。雖然蒙古騎兵不善水戰,無法攻下江華島,但高麗本土都遭到了蒙古騎兵的屠殺,事實上處於滅亡的狀態下。此後高麗又受到蒙古的六次攻擊。 1258年,崔氏政權覆滅後,高宗向蒙古妥協,將太子王倎送到蒙古當人質。此後高麗成為蒙古的附屬國。在此之前,高麗國王在國內自稱天子,對中國自稱國王;而在此之後高麗廢除了天子稱號和相对应的礼仪;王后降格為王妃,王太子的地位也被降格為王世子。 高麗高宗在位期間,花費了16年時間刻成了著名的高麗大藏經。.
高麗肅宗
麗肅宗(;)諱王顒(),字天常,高麗國的第十五任君主,1095年─1105年在位,初名王熙()。 高麗文宗的第三子。幼而聪慧,孝敬勤俭,雄毅果断,五经子史无所不览。文宗曾说: "后之复兴王室者其在尔乎。" 1095年迫使高麗獻宗禪位,因此即位。死後廟號肅宗,諡號文惠康正明孝大王葬於英陵。.
高麗恭讓王
丽恭让王(;),讳王瑶(),高丽王朝第34位国王(1388年至1392年在位),高丽神宗七世孙。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一月即位,二十五年(1392年)七月被權臣李成桂逼迫退位。二十七年(1394年)四月,被李成桂派人绞死。.
高麗恭愍王
丽恭愍王(;),是高丽王朝第31任君主(1351年—1374年在位),諱王颛(),原名王祺(),蒙古名伯顏帖木儿()。高丽忠肃王次子,高丽忠惠王之弟。諡号恭愍仁文義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
高麗毅宗
麗毅宗(;)諱王晛(),高麗國的第18代君主(1146年—1170年在位),初名王澈()。死後廟號毅宗,諡號剛果莊孝大王(),葬於禧陵。 王晛是高麗仁宗王楷的長子,為恭睿王后任氏所生。在他擔任太子的時候,高麗仁宗曾懷疑其能力不足,曾一度考慮將其廢去太子之位。 1146年,仁宗駕崩,由太子王晛繼位,是為毅宗。毅宗在位期間,貪圖遊山玩水,親近文臣,例如許洪材、李復基、韓賴、金敦中等有文采的文臣都受到了寵信。相對地,武臣則受到了疏遠甚至歧視。當時高麗王朝的政策本身就是重文輕武的,毅宗的行為更加激化了文臣與武臣之間的矛盾。 1170年,毅宗率群臣出遊,到達和平齋。文臣與武臣都隨駕出行,但文臣同毅宗一起飲酒對詩作樂,武臣卻在外面擔任警衛任務。李義方、李高等人武臣對此非常不滿,欲盡誅文臣以洩憤。毅宗得知武臣的不滿後,為了平息他們的憤怒,到達普賢院之後,特意召武臣中的最高官員大將軍李紹膺前來表演五兵手搏戲,以示恩寵,但毅宗寵信的文臣韓賴卻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了他。文臣與武臣的矛盾終於爆發,李紹膺、李義方、李高、鄭仲夫等武臣發動兵變,盡殺韓賴、金敦中等文臣。李高、蔡元欲弑毅宗,但被梁淑阻止。於是鄭仲夫逼毅宗到軍器監,太子王祈到迎恩館。不久武臣們廢黜了毅宗,迎翼陽公王晧即位,是為高麗明宗。武臣們大多兼任了文臣在朝廷中的官職,高麗歷史進入了武人時代。 1173年八月,文臣金甫當發動叛亂,派張純錫、柳寅俊前往毅宗流放地巨濟縣,圖謀迎立毅宗復位。鄭仲夫、李義方得知此事後,派李義旼、朴存威帶兵前往阻止,將張純錫、柳寅俊等人全部劫殺於雞林,劫持了毅宗,並在坤元寺北淵逼毅宗飲毒酒而死,棄其屍體於淵中。前副戶長弼仁等人秘密收葬了毅宗的屍體。後改葬於禧陵。.
高麗惠宗
麗惠宗(;),諱王武(),字承--,是高麗王朝的第二任君主,943年至945年在位。.
高麗明宗
麗明宗(;)諱王晧(),字之旦,是高麗國的第19代君主,1170年─1197年在位。 王晧是高麗仁宗王楷的第三子,封翼陽公。1170年,鄭仲夫等高麗武將因不滿毅宗對武將的欺壓,推翻毅宗。毅宗遜位於巨濟縣,太子王祈被流放到珍島縣。鄭仲夫、李義方等人領兵迎翼陽公王晧即位。 1197年九月,崔忠獻兄弟幽禁明宗於昌樂宮,流放太子王祦於江華島,立平凉公王晫為君,是為高麗神宗。 1202年九月,明宗患上痢疾,十一月薨於昌樂宮。死後廟號明宗,諡號皇明光孝大王,葬於智陵。.
高麗昌王
丽昌王(;),諱王昌(),高丽王朝第33位国王(1388年—1389在位),前任国王王禑之子。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守门下侍中李成桂在威化岛回军,王禑被逼迫退位,王昌即位。次年十一月,王禑意图复辟,事觉,李成桂废了王昌,改立高丽宗室王瑶,是为高丽恭让王。迁王禑于江陵,流王昌于江华。十二月,杀之,年仅八岁。 朝鮮王朝編著的史料《高麗史》不承認昌王王位的正統性,將其稱為「辛昌」()。.
高麗文宗
麗文宗(;),諱王徽(),字燭幽,高麗國的第十一任君主,1046年─1083年在位,在位37年,初名王緖()。死後廟號文宗,諡號剛定明大章聖仁孝大王,葬於景陵。.
李資謙
李資謙(朝鮮語:이자겸,)是朝鲜高麗王朝的外戚,是一名政治家、軍人。李資謙是高麗睿宗的國舅、順德王后李氏的父親,也是高麗仁宗的外祖父。爵邵城郡伯,邵城侯,漢陽公,朝鮮國公。.
李資謙和高麗史 · 李資謙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李齊賢
李齊賢(이제현,),初名之公,字仲思,號益齋,高麗王朝末期文臣、詩人、词人、朝鲜半岛早期性理學家,历任高丽艺文春秋馆、西海道按兼使、进贤馆提学、知密直司、政堂文学、判三司事、右政丞、宰相等官职,在其五十余年的仕宦生涯中,经历了忠烈、忠宣、忠肃、忠穆、忠定、恭愍七位高丽君主。忠宣王退位后曾召李齐贤入元作他的侍臣。在元期间,李齐贤曾多次上书元廷,通过外交手段保全高丽的主权独立性。 李齐贤留有文集《益斋乱稿》和稗说集《栎翁稗说》。其中《益斋乱稿》收录有270首诗、53首词和93篇散文。他被14世纪朝鲜文坛推崇为“诗界正宗”、“东国杜子美”,即誉他与中国的李白和杜甫相媲美。他与另一位高丽诗人李奎報並稱“高丽汉诗双璧”,两人与崔致远一起称为朝鲜汉诗三大诗人。李齐贤同时也是朝鲜词史上最重要,成就最高的词人,对朝鲜后世词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巫山一段云》系列写景词,堪称是朝鲜写景词的巅峰之作,成为后人竞相效仿的典范。朝鲜王朝名臣柳成龍在《重刊益斋集跋文》中评价他说:“高丽五百年间,名世者多矣。求其本末兼备,始终一致,巍然高出无可议焉者,唯先生有焉。”19世纪末的金泽荣称他为朝鲜汉诗三千年来第一“大家”。.
李齊賢和高麗史 · 李齊賢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朴守卿
朴守卿(박수경,),是高麗王朝初期的一名將領。本貫平州浿西。大匡尉之子。 根據《高麗史》記載,他性勇烈、多權智,擔任高麗的元尹。後百濟數次侵略新羅,高麗太祖王建以其為將軍,往鎮之。時值後百濟王甄萱率兵再至,朴守卿以奇計將其擊敗。在925年(太祖八年)的曹物郡之戰中,高麗太祖將其部眾分為三軍,以大相帝弓爲上軍,元尹王忠爲中軍,守卿、殷寧爲下軍。戰鬥時,上軍、中軍都失利,只有朴守卿的下軍獲勝。高麗太祖大喜,將其提拔為元甫。朴守卿說:「臣的兄長現在是元尹,而臣位居其上,寧不自愧?」於是兩人都被提拔為元甫。在927年(太祖十年)的勃城之役中,太祖被圍困,朴守卿奮戰將其救出。後來936年,朴守卿以馬軍將軍的身份,跟隨高麗太祖討伐甄神劍。依據功勞分給役分田時,朴守卿被特賜田二百結。 高麗定宗剛剛即位時,朴守卿在因平定內亂中功勞居多,不久轉任大匡。光宗十五年,其子佐丞承位、承景、大相承禮等人被讒下獄,守卿憂驚而死。後累贈司徒三重大匡。.
朴守卿和高麗史 · 朴守卿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朴英規
朴英規(박영규,),後三國時代人物。初為後百濟將領,後為高麗王朝官員。本貫昇州。 朴英規是新羅景明王的後裔,為江南大君朴彦智之子,娶後百濟開國之君甄萱之女,被甄萱任命為將軍。935年,王子甄神劍篡位,甄萱逃往高麗。朴英規私下對妻子說:「大王勤勞四十餘年,功業垂成,一旦以家人之禍,失地投於高麗。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若舍吾君以事賊子,則何顔以見天下之義士乎?聞高麗王公,仁厚勤儉,以得民心,殆天啓也,必爲三韓之主。致書以安慰我王,兼致慇懃於王公,以圖將來之福乎?」獲得其妻的贊同。 936年(高麗太祖十九年),朴英規遣人送款於高麗,表示自己願意舉兵為內應。高麗太祖大喜,厚賜之,令其使者回報他說:「若蒙君惠,道路無梗,則先謁將軍。升堂拜夫人兄事而 尊之,必終有以厚報之。天地鬼神,悉聞此言。」太祖滅亡後百濟後,對英規說:「自萱失國遠來,其臣子無一人慰籍者。獨卿夫婦千里嗣音,以致誠意,兼歸款於寡人,義不可忘。」於是授予他佐丞的官職,以驛馬三十五匹迎致家人,其二子也被授予官職。英規後官至三重大匡。.
朴英規和高麗史 · 朴英規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的共同点。
- 什么是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之间的相似性
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之间的比较
高麗史有121个关系,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有1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2,杰卡德指数为15.16% = 42 / (121 + 156)。
参考
本文介绍高麗史和高麗國王配偶列表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