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0 关系: 印度教,后晋,吐蕃,塔什干,太原市,夫蒙靈詧,宦官,安史之亂,安西大都护府,宋祁,尚武文化,封常清,巴基斯坦,中亚,帕米爾高原,乌兹别克斯坦,于阗,库车县,开元,北部地區,刘昫,喀布尔,喀什,呼罗珊,唐玄宗,唐朝,克什米尔,勃律,倭马亚王朝,粟特,疏勒,田仁琬,焉耆,节度使,韓國人,高句麗人,高仙芝,高舍雞,鹹海,龟兹,边令诚,阿富汗,阿克苏市,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蓋嘉運,长安,造纸术,欧阳修,欧洲,... 扩展索引 (10 更多) »
- 756年逝世
- 韓裔中國人
- 高句麗人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查看 高仙芝和印度教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后晋高祖石敬瑭936年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个皇帝,總計12年。为与司马氏的晋朝相区别,又别称为石晋。.
查看 高仙芝和后晋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查看 高仙芝和吐蕃
塔什干
塔什干(Toshkent,Тошкент;Ташкен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也是塔什干州的首府(分为11个部分,但不包括塔什干)。塔什干市面积334.8km²,2013年共有人口2,340,900人,就其人口而言是独联体国家中第5大城市。 在1596年,烏茲別克人與哈薩克汗國作戰失利,簽約把塔什干城與附近草原交給哈薩克汗國240年,城中也有很多哈薩克人定居,後來於18世紀,浩罕汗國成立,由一位名為羽奴思的和卓奪回塔什干,再回到烏茲別克人手中(之前哈薩克中玉茲汗阿布賚曾經出兵奪回此地)。.
查看 高仙芝和塔什干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查看 高仙芝和太原市
夫蒙靈詧
夫蒙靈詧(? - 756年)唐玄宗時期的軍人。西羌出身。文獻記載夫蒙靈察、馬靈詧。 在吐蕃與突厥的戰爭中立有战功,曾出任河西節度使。.
查看 高仙芝和夫蒙靈詧
宦官
宦官是古代被閹割後在宮廷中為皇室服務的男性。在中国也稱內臣、內官、內璫、太監、公公、寺人、閹人、內侍、內豎、璫官、中官、中涓、涓人及中貴人等。 宦官作為宫廷內侍見諸世界多個地區。古代東亞世界各国,包括中國、朝鮮、越南的皇室也喜歡使用宦官作為內侍。歐洲的古希臘、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的宮廷中都有宦官,拜占庭法院裡甚至有大量的宦官職員,也有一些被重用當大官。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等古文明都曾經有相同的做法。《新約聖經》中亦有向來自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宦官傳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宦官(eunuch)一字即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轉變而成,可見宦官在本來都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而設。土耳其人使用的是黑人宦官,名為諸女領班,也有白人宦官,但黑人人數多,勢力也較大。另外,在古代並非所有的國家的皇宮內院都會有所謂的宦官,例如日本天皇的後宮一切事務都由女官負責。.
查看 高仙芝和宦官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查看 高仙芝和安史之亂
安西大都护府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连至波斯,在武周时代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自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起,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止,共存在约150年。 安史之乱前,安西都护府和大都护府三易其名,其中640-658年、667-685年、689-691年为都护府,共约38年;658-667年、686-689年、693-752年为大都护府,共约71年。安史之乱后,765-778年为都护府,781年后又名为大都护府,至790年左右陷落为止。.
查看 高仙芝和安西大都护府
宋祁
宋祁(),字子京,安陆(今属湖北)人,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中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其兄宋庠诗文齐名,时呼“小宋”、“大宋”,合稱“二宋”。著有《宋景文公集》。.
查看 高仙芝和宋祁
尚武文化
尚武文化, 以武力技術、知識等作為保衛、進攻、殺傷、掠奪等諸攻防行動作戰方式的文化。 正面觀點:有助於抗御外敵或有效擊敗危及已方或友鄰時的保衛手段,達到克敵制勝之道。 反面觀點: 由於過度極端追求武力最終會傷害己身或傷害友鄰招致身敗名裂,於是發展武德精神思想文化來制御過度追求武力的濫觴。.
查看 高仙芝和尚武文化
封常清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今山西临猗县),唐朝名将。.
查看 高仙芝和封常清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通称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796,095平方公里 (307,374 平方英里)(不包括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锡斯坦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新疆。除南部属热带气候外,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南部湿热,受季风影响,雨季较长;北部地区干燥寒冷,有的地方终年积雪。 在乌尔都语,“巴基斯坦”源自波斯语,意思为“圣洁的土地”。巴基斯坦原为英属印度一部分,1858年随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8月14日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1971年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巴基斯坦从前的首都在卡拉奇(Karachi),现在首都位于伊斯兰堡。总统马姆努恩·侯赛因于2013年9月就职。巴基斯坦是英联邦成员国。 巴基斯坦人口1.97亿,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国教),少数信奉基督教、印度教和锡克教等。.
查看 高仙芝和巴基斯坦
中亚
中亚(Central Asia;Средняя Азия / Центральная Азия),即亚洲中部,在地理上是指西至里海,东到中国,南到阿富汗,北到俄罗斯的广大区域。而根据长期占据这片区域大部分领土的苏联官方定义,中亚仅指其四个加盟共和国: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了亚洲中部现已独立的五个以“斯坦”命名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人口1660万)、吉尔吉斯斯坦(人口550万)、塔吉克斯坦(人口760万)、土库曼斯坦(人口510万)以及乌兹别克斯坦(人口2950万)的总称。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中亚地区还包括阿富汗、伊朗东部的呼罗珊地区、巴基斯坦北部、蒙古等地,有时还包括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以及西伯利亚南部。 上述关于中亚的定义没有一项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然而,虽然中亚地区的边界并不确定,但这一地区有着一些显著特征。例如,在历史上,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游牧民族,而这块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这个原因,这一区域成了东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各个民族、各种宗教以及各种思想的交汇之地。 在伊斯兰化之前以及伊斯兰化早期,中亚地区的主要居民是操伊朗语支各语言的民族Encyclopædia Iranica, "CENTRAL ASIA: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 C.
查看 高仙芝和中亚
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Помир),古稱蔥嶺,是古代中國和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之必經之地。據《西河舊事》「其山高大,上生蔥」而得名,地理上屬亞洲中部,位於中國、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邊境上。高原最高峰爲中國境內的公格爾山(7649米)。帕米爾高原也是亞洲主要山脈的匯集處,包括喜馬拉雅山、興都庫什山等五大山脈,號稱亞洲屋脊。目前除東部傾斜坡仍為中國所管轄外,大部分屬於塔吉克斯坦,只有瓦罕帕米爾屬於阿富汗。.
查看 高仙芝和帕米爾高原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烏茲別克語名稱為拉丁文字的「O'zbekiston Respublikasi」和西--爾文字的「Ўзбекисто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通稱--,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內陸國家,1991年从原苏联独立。是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另一個為列支敦斯登)。.
查看 高仙芝和乌兹别克斯坦
于阗
于阗(又作于寘),古代西域王国,汉、魏、晋均称为于阗,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元史》也称之为斡端。古代居民操塞语,另一说法为藏族和印度的混血部族;--闐語則屬東伊朗語。尉遲烏僧波统治下与归义军关系密切,这时期以后于阗开始使用年号,于阗国于公元1006年被喀喇汗国所灭,该地遂被伊斯兰化。.
查看 高仙芝和于阗
库车县
库车县(维吾尔语:كۇچار ناھىيىسى ),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的县。古代龟兹王国之地。称为歌舞之乡。油气资源丰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地。总面积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县城库车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750千米。.
查看 高仙芝和库车县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查看 高仙芝和开元
北部地區
北部地區指的可能是:.
查看 高仙芝和北部地區
刘昫
刘昫(),中國五代时涿州归义(今属河北)人,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招撰《唐书》(《旧唐书》)200--。实为赵莹诸人所作。 Category:五代十國歷史學家 Category:五代十国政治人物 Category:保定人 Xu.
查看 高仙芝和刘昫
喀布尔
喀布尔(کابل,کابل), 是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省省会和阿富汗的最大城市。它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1773年以后成为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在信德语中是“贸易中枢”的意思。根据2012年的统计,喀布尔城市总人口达到3,289,000人。喀布尔在世界城市规模中排名第64位,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发展最快的城市。.
查看 高仙芝和喀布尔
喀什
喀什可以指:.
查看 高仙芝和喀什
呼罗珊
呼羅珊(波斯語:خراسان)源于波斯语,意思是“太阳初升的地方”。可以指:.
查看 高仙芝和呼罗珊
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唐朝第九代皇帝(712年-756年在位);在位44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宋代避聖祖趙玄朗讳,清代避諱康熙帝「玄燁」,皆称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性格英明果断,多才多艺,知晓音律,擅长书法,儀表雄伟俊丽。 唐隆元年(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之变,诛韦皇后,擁立睿宗李旦,並掌握朝政與京師實際兵權。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為玄宗,隨即發動先天之變,赐死可能爭奪大位的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玄宗在位44年間,前30年開元之治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後期,由於怠政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導致了後來長達8年的安史之亂,出奔四川,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756年李亨自立為帝,即肅宗,尊玄宗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查看 高仙芝和唐玄宗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查看 高仙芝和唐朝
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कश्मीर、کشمیر)是位于南亚最北端的一个地区。19世纪中期之前,“克什米尔”一词仅指代喜马拉雅山脉和比尔本贾尔岭之间的,而今日则广泛覆盖由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邦(细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及拉达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及由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Quote: "Kashmir, region of the northwestern Indian subcontinent.
查看 高仙芝和克什米尔
勃律
勃律(Patola Sahi或Palola Sahi之后吐蕃译Bruzha),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河流域古国,扼印度、中亚和西藏之间的交通要道。 中国自东晋开始在史籍中记载此国,有波伦、钵卢勒、钵露勒、钵露罗、钵罗、勃律等不同译名,唐朝多称勃律,地原在今巴尔蒂斯坦一带(今别称小西藏)。 7世纪初,为吐蕃击破,分裂成为大勃律和小勃律两个国家,留居原地巴尔蒂斯坦者称大勃律,向西北迁移至罕札河谷即今吉尔吉特地方的称为小勃律,两地相距约150公里。大勃律於686年被吐蕃征服,不甘於吐蕃統治的人逃到小勃律,不過小勃律也在700年前後為吐蕃所征服。 武后万岁通天二年(697年)至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勃律三次遣使入唐。唐王朝先后册立其君主。开元初年的714年,小勃律王没谨忙因为受到吐蕃的压迫,亲自入长安表示臣服唐朝。由于小勃律是吐蕃进攻唐之安西四镇的要道,因此,唐朝政府认为小勃律是西域西门,必救之地。北庭节度使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西域联军四千救之,没谨忙出兵接应大破吐蕃。此后,722年(开元十年)唐封没谨忙为小勃律王。 没谨忙之后,苏失利之继位小勃律王,740年被吐蕃军击败,被迫臣服吐蕃,迎娶吐蕃公主为妃,吐蕃势力遂深入西域,二十余国皆为吐蕃臣属。此后三任安西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夫蒙灵詧三次讨伐均无功。747年(天宝六年),安西节度副使高仙芝受命以马步万人进讨,分兵三路攻占小勃律全境,俘虏小勃律王夫妇,唐改其国号为归仁,设归仁军镇守。此役过后,西域各国重新归附唐朝。 751年高仙芝在怛逻斯之战中大败于大食,唐朝势力退出中亚西部,756年小勃律及周围地区再次臣服吐蕃。 Category:巴基斯坦历史政权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亞洲君主國.
查看 高仙芝和勃律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查看 高仙芝和倭马亚王朝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查看 高仙芝和粟特
疏勒
#重定向 疏勒国.
查看 高仙芝和疏勒
田仁琬
仁琬,唐朝軍事人物,曾於741年至745年間擔任河东节度使。 曾率兵討伐小勃律國,不捷。.
查看 高仙芝和田仁琬
焉耆
焉耆(维吾尔文:Qarasheher)又称乌夷、乌耆、阿耆尼,新疆塔里木盆地東北部古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耆回族自治县附近。.
查看 高仙芝和焉耆
节度使
节度使,中國、越南、朝鮮古代軍事將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後來在中國和越南成為地方军政长官,簡稱節度、節使、節帥。唐代驻守於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節的称為节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查看 高仙芝和节度使
韓國人
韓國人可以指:.
查看 高仙芝和韓國人
高句麗人
句麗人(gaogouli)东夷人是1世紀-7世紀間居住於中国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的民族,也是高句丽的主體民族。高句丽族的族源是上古时期古老民族濊人(ye)(来自山东东部的东夷人,韩语发音为Dongye),经过山东辽宁古代路桥东迁到今天的辽宁吉林朝鲜半岛。 远古时代,大连位于海底。大约于7万年前,海平面下降50多米,大连、朝鲜半岛、山东半岛露出海面,形成新大陆“胶辽古陆”。大约于3万年前,海平面再次下降140多米,日本列岛同胶辽古陆相连。 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认为高句丽、扶余为日本民族的重要起源之一。 高句丽人尚武,立国700余年,曾成功在与倭和与隋战争中获胜,隋朝举倾国之力数十年攻4次高句丽最后导致隋朝亡国。 东夷遗民在山东东部亡国后迁移至辽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是箕子朝鲜主要居民,后迁入朝鲜半岛。 曾在辽宁大连短暂时间建立过青丘国,图腾为九尾狐。 在半岛北部与貊人形成濊貊 (yemaek) 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濊(ye) 在朝鲜半岛中南部建立了东濊(dongye),濊人图腾为老虎。 百济是高句丽创始者朱蒙的第三个儿子温祚王于公元前18年在汉江南岸(今韩国河南市)创建。高句丽人为统治阶级,民众为本地三韩人.
查看 高仙芝和高句麗人
高仙芝
仙芝(),高句丽人後晉劉昫,《舊唐書》/卷104/高仙芝: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宋歐陽修、宋祁等編,《新唐書》/卷一百三十五/列傳第六十/高仙芝:高仙芝,高麗人。父舍雞,初以將軍隸河西軍,為四鎮校將。仙芝年二十餘,從至安西,以父功補遊擊將軍。數年,父子並班。仙芝美姿質,善騎射,父猶以其儒緩憂之。初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等,不甚知名。後事夫蒙靈察,乃善遇之。開元末,表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唐朝軍事將領、唐玄宗時期的將軍。 其最著名的事蹟是率領唐朝軍隊在中亞與阿拉伯帝國展開怛罗斯战役。.
查看 高仙芝和高仙芝
高舍雞
舍雞,高句丽人後晉劉昫,《舊唐書》/卷104/高仙芝:高仙芝,本高麗人也。父舍雞,初從河西軍,累勞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仙芝美姿容,善騎射,勇決驍果。少隨父至安西,以父有功授遊擊將軍。年二十餘即拜將軍,與父同班秩。事節度使田仁琬、蓋嘉運,未甚任用,後夫蒙靈察累拔擢之。開元末,為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唐朝軍事將領。668年高句丽被唐與新羅的聯軍滅亡之後,高舍雞内迁至中原,一開始在河西四鎮從軍,逐漸升遷至四鎮十將、諸衛將軍。有一子是唐朝名将高仙芝。.
查看 高仙芝和高舍雞
鹹海
鹹海(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Orol dengizi;俄语:Аральскοе мοре),是中亞的一个内流鹹水湖,位於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的交界處。“咸海”意为“岛之海”,得名于曾分布于其中的超过1,100个岛屿。在突厥语族中,aral意为“岛或岛屿”。咸海的流域包括了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及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的部分地区。水源主要来自阿姆河和錫爾河。 咸海曾以6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1960年代以后,由于苏联的引水灌溉的河道改道工程,導坆咸海的面积不断地萎缩。至2007年,咸海的面积已萎缩至原面积的10%,并分裂为四个湖。.
查看 高仙芝和鹹海
龟兹
龟兹(汉语拼音(叶音):Qiūcí,注音符號:ㄑㄧㄡ ㄘˊ,龟兹语:Kutsi,梵文:Kuci(na),维吾尔語:Küsen,),又称曲先、丘慈、邱慈、屈支、丘兹、拘夷、归兹、屈茨,是古代西域绿洲国家。648年唐设安西大都护府于龟兹,安西四镇之一。.
查看 高仙芝和龟兹
边令诚
边令诚,唐代宦官,安史之亂時誣陷大將高仙芝和封常清,致使二人被殺。.
查看 高仙芝和边令诚
阿富汗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افغانستان;افغانستان;简称阿富汗)乃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西亚)。阿富汗与大部分毗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北部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塔吉克斯坦接壤,东部与中国以及部分巴基斯坦控制查謨-克什米爾地区(有争议)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接壤,西部与伊朗接壤。 “阿富汗斯坦”在普什圖語的意思就是阿富汗人的地方。普什圖人又稱阿富汗人,亦是現時國內最多人口的族群。作為內陸国,加上長年戰事,领土中的五分之三交通不便。近年阿富汗經濟主要倚賴外國援助,其中來自歐盟的援助佔阿富汗国内生产总值的40%。农业是另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可耕地还不足农用地的2/3。人口為3000多万,因為戰亂導致的經濟困難延續,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
查看 高仙芝和阿富汗
阿克苏市
阿克苏市(维吾尔文:ئاقسۇ,拉丁维文:Aqsu)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阿克苏”的维语意为白水,以阿克苏河得名。 阿克苏市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
查看 高仙芝和阿克苏市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العبّاسيّون)是哈里發帝國的一個王朝,也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二个世袭王朝。于750年取代倭馬亞王朝,定都巴格達,直至1258年被旭烈兀西征所滅。阿拔斯王室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的後裔。在该王朝统治时期,中世纪的伊斯兰教世界达到了极盛,在哈倫·拉希德和马蒙統治時期更達到了頂峰。古代中国(新旧唐书)史籍稱之為黑衣大食 。.
查看 高仙芝和阿拔斯王朝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الامبراطورية العربية,632年—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伊斯兰教穆斯林哈里發帝國(本意為「哈里發的領地」)。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如《经行记》、《旧唐书》、《新唐书》、《宋史》、《辽史》等,均称之为大食帝國(波斯语Tazi或Taziks的译音),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在拉丁文中意指「东方人的帝国」)。帝国存在了600多年,主要有神权共和时期和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两个世袭王朝。帝国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达裡海,南接阿拉伯海,是继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對科技及醫學的發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查看 高仙芝和阿拉伯帝国
蓋嘉運
蓋嘉運(),唐朝軍事將領,在西域期间撰有《西域记》,现已失传,部分被《唐会要》引用。.
查看 高仙芝和蓋嘉運
长安
长安是世界历史上一座著名都城,是今西安市的古称,外国人称之为胡姆丹(Khumdan)。其地点由于历史原因有过一次迁徙,但大致位于现在关中平原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南岸。周、秦、汉、隋、唐等十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因此在汉、三國、晉等朝代將长安一帶的京畿地區称为「三輔」。曾經建都長安的汉朝與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長安作為中國歷史的首都地位長達1200年。 长安同时是一座国际大都會,约在前195年到公元25年(西汉),共計220年;575年至833年(北周、隋朝、唐朝)的时候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共约358年(833年被當時的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取代)长安在它发展的顶峰时期拥有超過百萬的人口,在其发展的极盛阶段一直充当着东方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使节、僧侣與商人的到来,著名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就是以长安为起点。目前西安市仍然存有大量当时建造的唐朝宫殿遗址、陵墓、佛塔、碑刻、壁画、雕塑及生活用品等文化遗产。唐朝滅亡後,五代時,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改大安府為京兆府。北宋置陝西路,後置永興軍路。金朝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元朝曾設安西府;後改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一度曾考慮以長安為首都,隨著明成祖定都北京,政治经济中心漸向沿海地區东移,西安逐渐退出政治中心的舞台。明代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明代西安城建设上得到一定的复兴,目前的西安城墙等大量古建筑来自明代。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再次成立西安市,再次划拨西安城城关及城周四乡面积230平方公里划归西安市。之后该地仍然存在长安区等相关名称。.
查看 高仙芝和长安
造纸术
造紙術相傳是由中国東漢時代的蔡倫(63-121年)所改良,但是也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早就存在,蔡倫只是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使造纸的成功率更高,成本更低。造紙術被称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是促使人類文化轉播的重要大發明。 參考凌純聲先生的著作可知,蔡倫改良造紙技法的創新源流,受有南島語族樹皮布文化的影響。蔡倫將古代造絲紙(漢族本身傳統)和造樹皮布紙(南島外來文化)的兩種工藝整合起來,以造絲紙工藝的製紙工法,結合造樹皮布紙工藝的材料學知識,從動物性材料(蠶絲)改為轉用植物纖維(漁網、木料)來造紙,遂得到便宜、好用的「真紙」,時人名之曰「蔡侯紙」。 東漢的許慎在他編寫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裡提到“纸”从“糸”。紙的發明、發展及傳播也是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 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播有巨大的作用,它使得文明的传播速度更便捷、传播成本更低,它促使了纸质书的出现,所以说这是一项极其伟大的发明。.
查看 高仙芝和造纸术
欧阳修
歐陽修,又作歐陽脩(),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諡號文忠。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北宋時期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他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曾積極參與范仲淹所領導的慶曆新政政治改革。文學方面,歐陽脩成就斐然,是唐代韓愈、柳宗元所倡導之古文運動的繼承者及推動者,為古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其散文風格平易自然,韻味深美,詩歌風格平易清新,為宋詩奠下基礎,其辭賦創立文賦的新體裁,使中國辭賦有柳暗花明的新發展,所著兩部史書《新唐書》及《新五代史》列入廿四部正史之中,所定家譜格式為後世歷代沿用,經學上開創宋人直接解經、不依注疏的新風氣,易學上打破易傳的權威地位,在中國金石學、詩話及花譜撰作三方面,都是開山始祖。政治上文化上,皆屬當世最高領袖之一,在文學、史學、經學,俱有劃時代的成就。.
查看 高仙芝和欧阳修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查看 高仙芝和欧洲
波斯
在的伊朗在世界上的位置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是伊朗歷史的一部份。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全盛時期領土東至印度河平原,西北至小亚细亚、欧洲的马其顿、希腊半岛、色雷斯,西南至埃及或也门。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
查看 高仙芝和波斯
游擊 (官名)
游击--是中国古代武官軍階遊擊將軍的簡稱。見於明代衛所制及清代綠營兵制,屬統領軍隊的高階司令軍官。再上一級即為參將,次一級即為佐擊將軍。明代遊擊與佐擊同樣可掌兵三千。.
查看 高仙芝和游擊 (官名)
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 潼关是关中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安史之乱初期,唐军于灵宝战败失守潼关,最终致使长安失陷。 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国政府于潼关以下黄河干流修建三门峡大坝,古潼关于当年被拆除。.
查看 高仙芝和潼关
朝鲜人
朝鲜人可以指:.
查看 高仙芝和朝鲜人
指南针
指南针,又稱羅盤或司南,是一种用于指示方向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险、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领域。 指南針可分為依靠磁力與不依靠磁力兩類。依靠磁力的指南針又可再細分為兩類:一是根据地球磁场的有极性制作的地磁指南针,但这种指南针指示的南北方向与真正的南北方向不同,存在磁偏角;二是电子指南针,采用磁场传感器的磁阻(MR)技术,可很好地修正磁偏角的问题,现已大量用于衛星定位装置中。至於不依靠磁力的則純粹依靠器件內部的物理方法指示方向,如指南車或慣性導航系統。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因為當代指向針常在指向北方的一端漆上顏色標記,以便使用者尋找北方。.
查看 高仙芝和指南针
新唐書
#重定向 新唐书.
查看 高仙芝和新唐書
新疆
#重定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查看 高仙芝和新疆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查看 高仙芝和旧唐书
撒馬爾罕
撒马尔罕(Samarqand Самарқанд;سمرقند;Самарканд)是中亞地區的歷史名城,也是伊斯蘭學術中心,現在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舊都兼第二大城市、撒马尔罕州的首府,首任總統伊斯拉木·卡里莫夫生於此城。“撒马尔罕”一词在粟特语中意为“石城”或“石要塞”、“石堡垒”;另根据耶律楚材说:“寻思干者西人云肥也,以地土肥饶故名之。”.
查看 高仙芝和撒馬爾罕
怛罗斯战役
怛罗斯战役(阿拉伯語:),又稱怛逻斯之役或但逻斯之役。是中国唐玄宗時唐朝的勢力與來自现在阿拉伯、信奉伊斯兰教遜尼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勢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吐火羅在内的中亚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有学者认为怛罗斯战役是当时历史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直接碰撞,也有学者认为这场战争仅是两个帝国边疆上的抵触和小冲突。McNeill, William H.
查看 高仙芝和怛罗斯战役
另见
756年逝世
韓裔中國人
- 中國朝鮮族
- 奇皇后
- 姜景山
- 孔铉佑
- 崔健
- 张律
- 朱術桂
- 李如松
- 李如柏
- 李師古
- 李師道
- 李成梁
- 李斗益
- 李正己
- 李纳
- 李贤玉
- 淑嘉皇貴妃
- 罗永浩
- 袁克定
- 袁克文
- 袁家骝
- 郑律成
- 鄭守一
- 金寿浩
- 金星 (舞者)
- 金显宅
- 金焰
- 金红光
- 金龍國
- 阿里郎组合
- 韩大元
- 高仙芝
- 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