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之间的区别

马来人至上 vs. 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来人至上(另译为马来人主权,爪夷文:کتوانن ملايو;Ketuanan Melayu)是一种种族主义信条,认为马来人是马来西亚或马来亚的主人或特权者(tuan)。马来西亚华人和印度裔马来西亚人构成了马来西亚的重要少数种族,被认为是承蒙马来人的恩惠,通过承认马来西亚宪法第153条裏规定的马来人优待,而获得公民权。这种交换通常被称为。马来人至上的概念常常被政治野心家,尤其有影响力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所提及。 虽然该观念在马来西亚独立前已存在,但这个名词直至2000年代初期之前并未成为流行。在历史上,对于这个观念最强力的反对声浪来自非马来人为首的政党,比如民主行动党,激烈反对种族主义观念;2000年代,多种族的人民公正党也反对马来人至上的观念,转而提倡“人民至上”(ketuanan rakyat)。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在1940年代开始受到注目,马来人组织因将剥削马来统治者之政治权力而抗议马来亚联邦的成立,后来又为争取马来亚独立而战。1963年至1965年参组马来西亚的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亦挑战了这个观念,引发了1964年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时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将新加坡州自马来西亚联邦中除名。新加坡独立后改由民主行动党续握政权。 1969年5月13日的五一三事件后,马来西亚宪法中有关马来人至上的部分(实际仅列明马来人特殊地位)得到确立,成为,期间也有了发展,他们宣扬建立一个由巫统一党执政的政府,并强调只有马来人才是真正的马来西亚人。1970年代,马来西亚政府开始推行只是有利于马来人的新经济政策 。国家文化政策也强迫非马来人融合到马来族群中去。直至1990年代,马来西亚首相时任马哈迪开始推行马来西亚民族(Bangsa Malaysia)政策,强调马来西亚人而不是马来人的认同。但在2000年代,政治野心家们开始宣扬马来人至上的观念,并公开谴责那些质疑马来西亚社会契约的政府官员。“Ketuanan Melayu”这个词语迟至二十一世纪初,才成为流行的马来语。. 來西亞印度國民大會(简称國大黨,英語:Malaysia India Congress,淡米爾語:மலேசியா இந்தியா காங்கிரெஸ்,缩写MIC)是马来西亚政党,也是执政联盟国民阵线的创始成员,前身即联盟,并从1957年独立起执政至今。该党也是其中一个争取马来亚独立及马来西亚当中的老牌政党,在马来西亚政治中代表印度族群。 国大党在1946年8月成立,即二战结束后为了争取印度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斗争。印度获得独立后,国大党开始转向争取马来亚独立(即马来西亚)最后实现于1957年。该党在战后国家发展期间,定位为代表马来西亚印度社群。国大党在1954年加入了由巫统和马华公会成立的联盟,该联盟在其他成员党的加入下1973年扩大成为国阵。 该党曾经是代表印裔社群的最大政党,但2008年大选因印裔社群大部分投给在野党后战绩惨淡。.

之间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相似

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吉隆坡巫统國民陣線翁惹化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马来亚联合邦马来亚联邦马来西亚英語泰米尔语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

吉隆坡

吉隆坡(英语和马来语:Kuala Lumpur,简称「隆市」或「KL」,全称「吉隆坡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首都兼最大城市,一座对东南亚的文化、教育、体育、财政、经济、商业、金融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际大都会。因许多在东南亚召开的国际级外交会议都会在吉隆坡和新加坡举行,因此吉隆坡也被视为是东南亚外交的两大中心之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吉隆坡被列为与洛杉矶、芝加哥、悉尼、多伦多、莫斯科、首尔市等同属于ALPHA级(Grade A)的国际都市,《外交政策》公布的2014年全球城市指数中吉隆坡位居第53名,经济与社会改革相关的2016年2thinknow改革城市指数则位居第92名。 吉隆坡是全马来西亚人口最多以及最密集的城市,据2012年统计吉隆坡总面积达,广义的则包括了巴生谷,是一个有725万人的大都会区, 。吉隆坡是马来西亚语言和人口族群最为多元化的城市,也是全马来西亚人口和经济成长最快速的都会区。 吉隆坡地处马来半岛西岸(即西马),为雪兰莪州所环绕。 吉隆坡被规划作「吉隆坡联邦直辖区」,为大马三个联邦直辖区之一,由联邦政府直接管理。 Jeong Chun Hai @Ibrahim, & Nor Fadzlina Nawi.

吉隆坡和马来人至上 · 吉隆坡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巫统

#重定向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巫统和马来人至上 · 巫统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國民陣線

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National Front),簡稱國陣(BN),是1973年成立的马来西亚政党联盟,在州层次里掌控13州中的2个州议会及州政府。该阵线联盟主席是阿末扎希。 国阵是其前身“联盟”的「扩大版」,前后共有14个政党参与此政党联盟。国阵成立后主宰了马来西亚政治至少四十年,但2008年开始面对反对党更大的挑战,特别是人民联盟及其后续者希望联盟。国阵前身“联盟”自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独立就开始执政,现今的“国民阵线”在1973年成立,并执政至2018年,被认为是民主世界持续执政最久的执政联盟。2018年5月9日大選落败,正式被希望聯盟終結61年的执政地位。.

國民陣線和马来人至上 · 國民陣線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翁惹化

拿督翁·嘉化爵士(Dato' Sir Onn bin Ja'afar',1895年 – 1962年1月19日),KBE,馬來人政治家,馬來西亞及馬來聯邦柔佛州首席部長。他是巫來由人統一組織(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统)的創立者,並且設置了(Majlis Amanah Rakyat,簡稱MARA),促進了馬來西亞的社會經濟發展。 他的兒子敦胡先翁(Tun Hussein Onn)是馬來西亞第三任首相,孫子希山慕丁·侯賽因(Hishammuddin Hussein)曾擔任馬來西亞國防部長。他的母親是土耳其人。.

翁惹化和马来人至上 · 翁惹化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公会或馬華(MCA),成立于1949年2月27日,原名马来亚华人公会,马来西亚成立后改为现名。马华公会是一个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单一种族政党而该党所有党员皆是由马来西亚华人和具有华人血统的公民组成。 该党现今不再是代表马来西亚华社的唯一政党,但在早期至1960年末有一定的影响力。1960年开始因其他政党的成立,其华人支持率接连受到挑战,但90年代中至千禧年期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不过,2008年开始华社倾向投选民主行动党。.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和马来人至上 ·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联合邦

来亚联合邦(Persekutuan Tanah Melayu;Federation of Malaya)成立于1948年1月31日,由11州-9个马来州属与海峡殖民地的槟城及马六甲所组成。後分裂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個國家。.

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人至上 · 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马来亚联邦

来亚联邦(Malayan Union,1946年—194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殖民政府为整合英属马来亚,而在马来半岛所策划的联邦体制,属英国皇家殖民地,由第一任总督在1946年4月1日宣布成立。后来在马来人民族主义高涨的反对声浪下,于1948年1月31日终止,由马来亚联合邦所取代。 马来亚联邦由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与海峡殖民地(不包括新加坡)所组成,共11个州属。.

马来亚联邦和马来人至上 · 马来亚联邦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 · 马来西亚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英語

#重定向 英语.

英語和马来人至上 · 英語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泰米尔语

泰米尔语(தமிழ் ;Tamil language;IPA:)是一種有超過二千年歷史的語言,屬於达罗毗荼语系,通行於印度南部、斯里蘭卡東北部。它是泰米尔纳德邦和本地治里的官方語言。在印度洋及南太平洋不少印度裔居民也是說泰米爾語的,他們散布於馬達加斯加、毛里求斯、斐濟等地。根據統計,在1996年,泰米爾語在全球的語言人口中排第18位,有語言人口7400萬人。 坦米爾語這個名稱相信來自梵文“Dravida”(達羅毗荼)的讀音變化。泰米尔语有超过2000年的文学传统,而不同于欧洲的拉丁文和罗曼语族,这个传统一直没有断过。犹如中文的文言文一样,至今古泰米尔文还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被使用。例如,泰米尔小学生一直到现在还用1世纪的字母韵文 átticúdi 来学字母。.

泰米尔语和马来人至上 · 泰米尔语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

來西亞第12屆全國大選在2008年3月8日舉行,是国会下议院及十二州(不包括砂拉越)立法议会的选举。根據馬來西亞選舉法,全國大選必須在上屆大選5年內舉行。馬來西亞前一屆大選在2004年舉行。2008年2月13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应首相要求宣告國會解散,次日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公佈將於2008年3月8日舉行選舉。 據知各政黨早在2008年1月就開始為這次的選舉作出準備。如同2004年,自獨立以來就執政的國民陣線(BN,簡稱國陣),以及主要由民主行動黨(DAP)、泛馬回教黨(PAS)和人民公正黨(PKR)所代表的反對黨皆參加這次的選舉。 雖然和之前獨立以來的所有大選一樣,國陣贏取了國會選舉,但卻交上了前所未有的最差成績。在222個國會議席中,反對黨贏取了82個議席(36.9%),而國陣只能奪得剩余的140個議席(63.1%)。這也是1969年大選以來,國陣第一次沒有贏取修憲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數國會議席。十三個州政府也被反對黨囊括五個(槟吉丹雪霹),反觀上次大選反對黨只贏取一個州政权。.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和马来人至上 · 2008年馬來西亞大選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之间的比较

马来人至上有155个关系,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有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5.70% = 11 / (155 + 38)。

参考

本文介绍马来人至上和马来西亚印度国民大会党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