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之间的区别

香港電影 vs.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頒發,給予年度最出色的香港電影新晉演員。該獎項候選者,須於參選年度前未曾以主角或配角身份參與任何電影演出,而且參選電影可多於一部,參選作品必須為當年參選的香港電影;最佳新演員候選者,可在該部電影中同時角逐「最佳男/女主角」或「最佳男/女配角」獎項。最佳新演員獎於1983年創立。.

之间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相似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有(在联盟百科)37共同点: 功夫 (电影)劉德華叶童吳彥祖夏文汐女人四十寒戰張栢芝彭罡原徐子珊周星馳周慧敏男人四十狂舞派花樣年華袁詠儀香港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谷祖琳踏血尋梅點五步黃真真黃金花薛凱琪鄭裕玲長江7號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陳奐仁陳法拉陀地驅魔人...李麗珍李治廷杨紫琼杜宇航梁家輝梁洛施房祖名 扩展索引 (7 更多) »

功夫 (电影)

是一部於2004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周星馳擔任導演、編劇兼主演。故事取景於1940年代中的中國,周星馳飾演一位無所作為、想加入當時最大幫派斧頭幫的小混混。該片的視覺效果廣泛地受到讚揚;卡通的風格伴隨著傳統中國的音樂則是最大的特點。 在少林足球取得商業成功後,暌違三年,其製作公司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並於2002年起開始與哥倫比亞影業合作發展《功夫》。該片以許多70年代香港動作電影的退役演員為主而聞名,但與當代藝術家和有影響力的武術電影如臥虎藏龍和英雄。電影的卡通風格伴隨著中國傳統音樂,經常被引用為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徵。 該片於2004年12月23日在中國和2005年1月25日在美國發行。它獲得了爛番茄的90%支持率和Metacritic的78 %的支持率。在北美地區累計投入了1,700萬美元,其他地區則投入8400萬美元的收入。《功夫》也是香港歷史上票房最高的華語電影,直到2011年的電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打破。 這部電影是2005年美國歷史上銷售額第十高的外語電影,也是全國收入最高的外語片。功夫贏得了無數獎項,其中包括六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和五項金馬獎。這部電影於2014年10月在亞洲和美洲重新發布,標誌著該電影十週年。 2005年,周星驰接受BBC个人专访时,BBC称他是李小龙和成龙之后又一位华人国际巨星。不过,周星驰却很谦虚的回答:“有点不同,我更注重幕后的工作。”事实上,《功夫》共获得海内外22个电影奖项和33项提名,而海外奖项和海外票房一样占了8成以上。據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介紹,因為周星馳是《功夫》的作者,所以周星馳享有《功夫》17.5%的版稅。換句話說,周星馳因《功夫》所得版稅收益和《少林足球》一樣都在2000萬美元以上。 《功夫》秉承周星馳電影一貫品質,重播率非常高。.

功夫 (电影)和香港電影 · 功夫 (电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劉德華

劉德華(Andy Lau Tak-wah;),香港演員、歌手及電影監製,1990年代获封為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电影方面他获得三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两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至今参演超过140部电影。劉德華是天幕公司和映藝集團的创建者,作為投資人已參與製作了20多部華語電影。 1999年,劉德華获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香港演藝學院因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为了“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授予刘德华榮譽院士稱號,他也因此成为少数几位獲此榮譽的香港艺人之一。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2月8日,他又当选香港残疾人奥委会暨伤残人士体育协会副会长。.

劉德華和香港電影 · 劉德華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叶童

葉童(Cecilia Yip Tung,),原名李思思,出生於香港,香港知名女演員。她曾就讀模範英文中學。因在台湾电视公司《新白娘子传奇》一剧中女扮男装出演许仙而在华人世界家喻户晓。.

叶童和香港電影 · 叶童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吳彥祖

吳彥祖(Daniel Wu,),香港著名電影演員,出生於美國加州柏克萊,畢業於俄勒岡大學建築學系。在1997年前往香港後,吳彥祖開始了他的電影以及模特兒工作。他在2004年以《新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演贏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獎,隨後又以《四大天王》在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奪得新晉導演獎。2005年與尹子維、陳子聰及連凱組成『港版F4』組合Alive,推出單曲《阿當的抉擇》。 2015年出演了AMC電視劇《荒原》中的主角Sunny,並與同為華人的好友馮德倫一同擔任了該劇的執行監製。.

吳彥祖和香港電影 · 吳彥祖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夏文汐

夏文汐(英文名:Patricia Ha,)原名鄧麗群,出生於香港,著名香港女演員。.

夏文汐和香港電影 · 夏文汐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女人四十

《女人四十》(Summer Snow)是1995年上映的香港電影,由許鞍華擔任導演兼監製。 本片獲得第15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等六個獎項,是第一部在香港電影金像獎實現大滿貫(即同一部電影同時包下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男、女主角)的電影。其後,在第32届金马奖奪得最佳剧情片等五个奖。此外还在柏林影展獲得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蕭芳芳)和基督教評審團獎。 影片主要講述香港一個典型的職業婦女如何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爭取平衡。故事的重心為劇中的女主角阿娥在婆婆意外過世後和患上阿茲海默症的公公的相處過程。.

女人四十和香港電影 · 女人四十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寒戰

《寒戰》(Cold War)是一部於2012年上映的警匪題材香港電影,由雙雙首次執導的陸劍青和梁樂民擔任導演,郭富城、梁家辉和楊采妮主演。《寒战》是第17届釜山國際电影节的开幕電影,於2012年11月8日在香港、中国大陆、澳門、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率先上映。以4268万港币成为香港年度华语片冠军,并在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榮獲最佳電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9個獎項。續集《寒戰II》於2016年7月8日上映。 「寒戰」被設定為代表電影中香港警務處內部最高级别行動的代號。.

寒戰和香港電影 · 寒戰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張栢芝

張--芝(英文名:Cecilia Cheung Pak-chi,,经常被寫為張柏芝,“--”是“柏”的异体字)。香港著名女演員及女歌手,擁有四分之一英國血統。。.

張栢芝和香港電影 · 張栢芝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彭罡原

彭罡原(英文:Byron Pang,),生於英屬香港,籍貫廣東揭西。彭罡原原名彭志鴻,1993年改為彭冠期,2011年再易名彭罡原。 彭罡原曾是一位游泳教練和救生員,也曾當過電影副導演、替身及西厨師。參選2005年度第一屆《香港先生選舉》。是香港前無綫電視藝員。目前是一位電影演員。屬於藝行者電影公司旗下。2009年彭罡原离开电视圈,跃进大银幕,参演拍摄描写香港同性恋、毒品的奇情电影《安非他命》,片中毫无保留的全裸演出,完全投入的演技大获好评。彭罡原因此成为第一位在电影中全裸演出的《香港先生》而轰动全城。 2011年彭罡原凭着艺术电影《安非他命》提名角逐2011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员奖项,并成为大热门。除幕前演出外,更自组班子,创作多部独立电影。2010年彭罡原更修读心理学导师课程,拓展心灵辅导事业,并尝试将心灵辅导与电影相结合。.

彭罡原和香港電影 · 彭罡原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徐子珊

徐子珊(英語:Kate Tsui,香港女演員、女歌手,前香港無線電視(TVB)合約女藝員。 2015年與TVB約滿後不再續約,並轉到珠寶設計方向發展。 徐子珊在2004年參選香港小姐,奪得2004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冠軍。卸任後即備受無線力捧,並主力拍攝電視劇,在多套電視劇中擔任女主角,迅速成為TVB當家花旦,後曾被力捧為TVB「2010年代五大當家花旦」之一。 除了在視壇發展外,在2007年她亦向影壇發展,她在杜琪峰監製、游乃海導演的電影《跟蹤》中擔任女主角,並憑這部電影獲得2007年香港電影導演協會「最佳新人獎」金獎及第2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 2009年簽約恆藝亞洲,在9月推出個人首張EP《Kiss Me Kate》,成為影視歌三棲藝人。.

徐子珊和香港電影 · 徐子珊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周星馳

周星馳(Stephen Chow Sing Chi,),暱称星爺,祖籍浙江寧波,出生於香港,香港著名演員、電影導演、電影監製、編劇、廣東省政協委員。電影以喜劇為主。.

周星馳和香港電影 · 周星馳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周慧敏

周慧敏(Vivian Chow;),香港出生,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創作歌手、演員,於90年代走紅於東南亞地區,並少數曾同時擔任「歌、影、視、播」的女藝人。近年來樂於做 part-time藝人。.

周慧敏和香港電影 · 周慧敏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男人四十

是一部2002年香港電影,由許鞍華導演、岸西編劇,以師生戀、教育制度、香港社會及婚姻感情關係為題材,屬於寫實風格。該片是張學友同梅艷芳兩位巨星第一部合作的電影,亦是梅艷芳演藝生涯中的最後一部電影,她憑此片當上長春電影節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雙料影后,並同時獲台灣金馬獎及香港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提名。此片更使得第一次演電影的林嘉欣同時獲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最佳新演員獎及最佳女配角獎,創女演員紀錄。.

男人四十和香港電影 · 男人四十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狂舞派

2013年香港電影,黃修平導演,陳心遙與王日平監製,由顏卓靈、蔡瀚億、楊樂文、范穎兒及 Tommy "Guns" Ly主演,高先電影投資兼發行,獲電影發展基金及太陽娛樂文化融資,於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並於2013年8月公映。.

狂舞派和香港電影 · 狂舞派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花樣年華

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七部電影,靈感來自劉以鬯的小說《對倒》,故事上承《阿飛正傳》,下續《2046》。.

花樣年華和香港電影 · 花樣年華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袁詠儀

袁詠儀(Anita Yuen Wing Yee,),暱稱靚靚,香港女演員。以《新不了情》和《金枝玉葉》两度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其丈夫为香港歌手及演員張智霖。.

袁詠儀和香港電影 · 袁詠儀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一部分,是華人文化的一大標記。香港在戰後五十年代開始形成具規模的電影工業,至八十年代迎來一段黃金年代,往後作為大中華地區的一個重要電影基地,被譽為與美國好萊塢、印度寶萊塢、日本東京齊名的全球四大電影制作基地,香港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 在上世紀戰後,香港社會在政治及經濟上相對自由,電影業相比於其他大中華地區,例如新加坡、中國內地及台灣,更不受規範,自由的環境得以孕育出具規模的電影工業。1946年,中国内战重啟,戰亂致使华语电影業南移至香港。1949年,大批中國電影制作人由上海轉移到香港,繼承上海的藝術事業,使國語電影於1970年代及以前成為香港主流,香港亦逐渐成为主要的华语电影生产基地,五十年代九龙城一带是香港电影片场的集中地,除了位於钻石山的永华片场和大观片场、土瓜湾的南洋片场(邵氏前身)以外,世光片场、万里片场、友侨片场、九龙国家片场等都集中在這裏,因此九龙半島東部、獅子山以南一帶可被視為港產片的發祥地。這時期香港開始出現大規模的電影出口,近至東南亞、遠至五大洲都有華語電影踪迹,但由于翻译難度,加上早年华语电影業者並不重視对作品的翻译工作,因此华语电影只局限于世界各地的华语社区。直至1963年,香港政府當局通過一條廣播法例,使出品的港產片都配有英文字幕,以便於政治監察。英文字幕的出現反而幫助港产電影打入英語世界。港產片早年多是以國語電影的形式出現,如邵氏兄弟、國際電影懋業等電影業巨頭早年皆以制作國語電影為主。直到以粵語爲母語香港新一代的電影人出現,粤语电影才在七十年代以后慢慢取代国语电影,成为主流。 香港電影業在八十年代迎來黃金年代,由於不少港產片演員主演美國好萊塢的英語電影,在英語世界電影業的主舞台成名,並令華人文化得到英語世界的推崇,港產片亦隨之受到英語世界的更多關注,並開始流行對其他华语电影作品進行翻译。後來港產片更傳播至日語世界、俄語世界。八十年代港產片電影業總產值更超越以制作英語電影為主的印度寶萊塢,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另一個英語電影制作基地美國好萊塢,成為世界第二大的電影制作基地。該年代的港產片在制作質量、藝術性、題材的創新性上,均有不凡的成就。往後幾十年,香港一直維持全球第二大電影制作基地的地位,港產片在國際仍然保持著魅力。 香港電影金像獎為香港電影業的一大盛事。香港電影與大多數的商業電影一樣,有一套完善的明星制度,而這個制度之下的影星亦與香港電視產業和香港樂壇的領域重疊。.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香港電影界一個重要獎項,為亚洲地区重要电影獎項之一。秉承「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港產片』(香港電影)」的信念,多年來香港電影作爲香港文化代表風靡全球,香港電影金像獎也成爲華語電影指標之一。.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 · 香港電影金像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谷祖琳

谷祖琳(Jolane Koo,),香港電影演員、歌手、電台主持及模特兒,被導演陳果發掘而入行,M Square Agency Ltd.及個人工作室旗下藝人。.

谷祖琳和香港電影 · 谷祖琳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踏血尋梅

《踏血尋梅》(Port of Call),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香港劇情片,翁子光執導,由郭富城領銜主演,春夏、白只、譚耀文、金燕玲主演。台灣於2015年11月13日上映,香港和馬來西亞於2015年12月3日上映,美國於2016年11月上映。 本片於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男演員特別表揚獎白只,郭富城亦憑此片奪得美國紐約亞洲電影節亞洲傑出男演員獎。在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本片奪下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和最佳攝影共7項獎,為首部於金像獎獲得五項演技獎大滿貫的影片。.

踏血尋梅和香港電影 · 踏血尋梅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點五步

《點五步》(Weeds on Fire)為2016年的香港運動電影,由陳志發執導,是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第一屆的得獎作品,香港電影發展局電影發展基金撥款,監製為陳慶嘉及柯星沛,由廖啟智、林耀聲及胡子彤領銜主演。此電影由香港80年代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初首支香港少年棒球隊「沙燕隊」成立、並隨即於翌年擊敗日本隊伍,奪得香港少棒聯盟公開賽冠軍的事跡。現時沙田橫跨城門河的沙燕橋,即為紀念此事而命名。.

香港電影和點五步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和點五步 · 查看更多 »

黃真真

黃真真(Barbara Wong Chun Chun,),香港女性電影導演、編劇及演員,擅長以女性角度拍攝兩性為題材的電影。.

香港電影和黃真真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和黃真真 · 查看更多 »

黃金花

《黃金花》(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是2018年香港一部以自閉症為主題的電影,由陳大利自編自導,由毛舜筠、凌文龍、呂良偉、劉美君、冼色麗主演,是2017年香港亞洲電影節特別推介電影。電影在大埔廣福邨和宏福苑取景。.

香港電影和黃金花 · 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和黃金花 · 查看更多 »

薛凱琪

薛凱琪(Fiona Sit,),香港著名女歌手,出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出道初期以充滿少女情懷的情歌而成名,推出一首又一首經典少女情歌,如〈奇洛李維斯回信〉、〈南瓜車〉、〈男孩像你〉、〈糖不甩〉、〈下次下次〉等。後期因兩次紅館個唱,不論形象或曲風,都轉型以跳唱為主。推出〈All You Need Is Me〉、〈維多利亞女皇的非常秘密任務〉、〈周末畫報〉、〈Contagious〉、〈弗洛蒙〉等不同風格的舞曲均受到樂迷熱烈歡迎,能歌善舞更使她走上事業另一個高峰。.

薛凱琪和香港電影 · 薛凱琪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鄭裕玲

鄭裕玲(Carol Cheng Yu Ling,),暱稱DoDo(嘟嘟),香港影視界巨星,無綫電視四大「鎮台之寶」之一,地位崇高而被稱為Do姐或DoDo姐,香港殿堂級及實力派演員、金牌司儀、電視、電台節目主持人、以及配音員。現為無綫電視部頭合約女藝員(專主持節目),曾為1980年代無綫公認的當家花旦之一;現為「至八會」成員之一,同時也是會中的「班長」,也是香港首個及至今唯一集影-后-、視-后-於一身的女藝員。於2003年息影。現時多為無綫主持大型特備節目,及在商業二台主持節目《口水多過浪花》。.

鄭裕玲和香港電影 · 鄭裕玲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長江7號

《長江7號》(CJ7)是一部於2008年上映的喜剧電影,由周星馳擁有的星輝公司出品,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電影於2006年在寧波開機拍攝,原本預計在2007年6月25日在中國大陸上映,但周星馳的星輝公司稱因後期製作與修改需時之關係,定於2008年1月31日上映,中國大陸以外地區則由哥倫比亞公司發行。 《长江7号》香港票房51,402,777港元,位列香港影史华语片票房第7名,也是周星驰自己的影片中票房第3高(仅次于《功夫》和《少林足球》)。《长江7号》在中国大陆的票房更是突破2亿人民币大关,使他成为中國兩億導演俱樂部成员,雖然在票房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在觀眾評價方面卻十分的兩極。另一方面該片也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貧富差距。《长江7号》在马来西亚不但以370万美元票房成为2008年年度冠军,而且打破了马来西亚影史票房记录。 《长江7号》投资2000万美元,最终获得全球票房5400万美元。因为本片几乎全部采用新人演员,且大多数为小朋友,所以当时港台媒体普遍报道周星驰片酬为1亿港元。但是,周星驰很早之前就已经身为出品人(即版权所有者),所以片酬对于周星驰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長江7號和香港電影 · 長江7號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

《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是一部1986年出品的香港動作犯罪片,由吳宇森執導,狄龍、周潤發及張國榮联合主演。 《英雄本色》首映時獲海外電影界和媒體廣泛稱譽,被認爲其優秀程度足以與同期(1980年代)荷里活優秀動作片齊名。此片開創香港1980年代黑社會英雄片之先河,上映時票房HK$34,651,324,為當年紀錄。當時狄龍為第一男主角,但同戲的周潤發以精彩演技和突出形象奠定其香港影壇地位,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台譯小馬哥)造型多年後仍為人所模仿。吴宇森之前曾被人懷疑其能力,但憑藉《英雄本色》奠定吴氏電影風格。電影主題曲《當年情》,由顧嘉煇作曲、黃霑填詞、張國榮主唱。 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後,後續拍攝了《英雄本色II》及《英雄本色III夕陽之歌》均由周潤發任主角。當中《英雄本色2》仍由吳宇森執導,《英雄本色3》則改由前兩部的監製徐克執導,不過兩片的成就與《英雄本色》相去甚遠。 其後印度及韓國均曾翻拍《英雄本色》,分別於1994年及2010年上映。.

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和香港電影 · 英雄本色 (1986年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陳奐仁

陳奐仁(Hanjin Tan,),新加坡華裔創作歌手,活躍於香港。首次拍攝電影《李小龍》即奪得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曾兼香港無綫電視部頭合約藝員。.

陳奐仁和香港電影 · 陳奐仁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陳法拉

陳法拉(Fala Chen,),美籍華人,香港女演員兼歌手,出生於中國四川成都,籍貫浙江宁波奉化。2005年度國際華裔小姐競選亞軍,前無綫電視旗下藝員,当家花旦之一。2013年與TVB約滿後不再續約,並轉戰中國內地及香港影視界發展(主要參演舞台劇)。及後於2014年起展開美國留學生涯。.

陳法拉和香港電影 · 陳法拉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陀地驅魔人

《陀地驅魔人》(英文:Keeper of Darkness)是張家輝自導自演,楊倩玲撰寫劇本的香港恐怖電影,由張家輝、張繼聰、郭采潔、蔡思貝等主演,天下一電影製作、UFO電影人製作出品。於2015年11月26日上映,該片開畫日票房為105萬,成了當日的單日票房冠軍;也打破了當季華語片香港開畫票房冠軍。本片亦因題材關係(鬼片)而未能在大陸上映。.

陀地驅魔人和香港電影 · 陀地驅魔人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李麗珍

李麗珍(英文名: Loletta Lee,),出生於香港,父母是印尼华侨,香港著名女演員。曾為無綫電視(TVB)合約藝員。1998年曾改名李孋珍,後改回本名李麗珍。.

李麗珍和香港電影 · 李麗珍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李治廷

李治廷(Aarif Rahman,),香港創作歌手及演員,祖籍馬來西亞,是马来族、阿拉伯裔及华裔混血兒。.

李治廷和香港電影 · 李治廷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杨紫琼

-丹斯里-杨紫琼(Tan Sri Michelle Yeoh,),祖籍福建省同安縣,马来西亚女演員,出生于大马霹雳州的怡保。选美出身的她在香港影坛发展,成为国际明星,并受马来西亚霹雳州苏丹册封拿督,也是马来西亚第一位演艺界华裔艺人受此封衔。其又于2012年受霹雳州苏丹殿下赐封拿督斯里,2013年受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丹斯里,再次成为马来西亚第一位演艺界华裔艺人受此封衔,也是马来西亚华裔艺人中唯一有此勋衔的人。曾與德寶電影創辦人潘迪生結婚,現已離異。现任丈夫是国际汽联主席-法国籍拿督斯里让·托德。此外,因為她的知名度,著名法國奢侈品品牌愛馬仕(HERMÈS)以她的姓氏楊來推出一種款式的手袋名叫楊包。.

杨紫琼和香港電影 · 杨紫琼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杜宇航

杜宇航(Dennis To,),曾為香港武術代表隊成員,現為專業演員。祖籍廣東省佛山市西樵鎮。.

杜宇航和香港電影 · 杜宇航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梁家輝

梁家輝(Tony Leung Ka-fai,),香港男演員。他憑藉電影《垂簾聽政》、《92黑玫瑰對黑玫瑰》、《黑社會》、《寒戰》四次摘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最年輕的影帝。同時憑藉《愛在他鄉的季節》摘得第27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1992年主演法國電影《情人》而蜚聲國際影壇。梁家輝的銀幕形像多變,參與的影片類型跨度之大包括歷史片、監獄片、文藝片、喜劇片、武俠片、黑幫片等,從嚴肅到搞笑,從癡情漢到大反派,是戲路最寬廣的演員之一。.

梁家輝和香港電影 · 梁家輝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梁洛施

梁洛施(Luisa Isabella Nolasco da Silva,英语:Isabella Leong Lok-sze,原名梁樂瑤,),為生於澳門、於香港成長及發展的著名土生葡人女演員。.

梁洛施和香港電影 · 梁洛施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房祖名

房祖名(Jaycee Fong Jo Ming,)原名陳祖明,出生於美國洛杉磯。香港演員及歌手。香港著名演員成龍的兒子;母親是台灣影星林鳳嬌。因成龍父親本姓房,故復姓房。 2009年,房祖名退出美国籍正式加入中国香港籍(香港居民)。 2014年8月12日房祖名與台湾藝人柯震東在北京住所吸食大麻,被北京市公安局查獲,房祖名因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藏毒罪,而遭到刑事拘留。被判处刑期6个月,于2015年2月13日0时40分刑满释放。.

房祖名和香港電影 · 房祖名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之间的比较

香港電影有432个关系,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有3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7,杰卡德指数为4.95% = 37 / (432 + 316)。

参考

本文介绍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