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区别

香港電台第三台 vs.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第三--(RTHK Radio 3)是香港電台旗下的廣播頻道,於1928年6月30日啟播,為香港首個電台廣播頻道。現時該台分別以AM及FM廣播,另外港台數碼聲音廣播頻道香港電台數碼33台全日轉播第三--。 香港電台第三台主要以英語廣播,定位為「新聞及資訊暨娛樂台」,配合香港國際大都會的步伐,為在港的英語人士提供各方資訊,協助他們了解世界及本地事務;此外亦設有尼泊爾語及烏爾都語時段。.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之间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相似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有(在联盟百科)27共同点: 城門隧道南灣隧道大圍隧道大老山隧道大欖隧道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將軍澳隧道九龍廣播道啟德隧道獅子山隧道西區海底隧道香港仔隧道香港電台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電台第二台香港電台第五台香港電台第四台香港電台數碼31台香港電台數碼33台香港電台數碼35台香港電台普通話台金山長青隧道東區海底隧道海底隧道 (香港)愉景灣隧道

城門隧道

城門隧道(Shing Mun Tunnels),簡稱城隧,於1990年4月20日通車,是連接香港新界西荃灣與新界東沙田的唯一隧道,也是9號幹線里程計算起始的路段,亦是'''新界的士'''指定可行駛的兩條收費行車隧道之一(另一條是大欖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城門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城門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南灣隧道

南灣隧道(英文:Nam Wan Tunnel)是香港一條行車隧道,位於青沙管制區範圍,全程1.2公里,為一條雙程三線分隔雙管隧道,隧道內每隔100米有火逃生門,共12道相連逃生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隧道穿越青衣島青衣山,連接青衣西部西草灣及東南部南灣角,直接接駁昂船洲大橋。行政大樓位於南灣隧道西行出口(西機樓)下方的地面,須經限制道路(Ramp R)前往,地址為西草灣路21號南灣行政大樓,電話:3148 2300。 南灣隧道是青衣島上除長青隧道外另一條不收費的行車隧道。隧道早於2005年2月25日貫通,其青衣西及東南角連接路則於2008年9月14日落成,2009年12月20日與昂船洲大橋一併通車。城巴四條機場巴士線A10、A11、A12、A22亦由2010年1月31日起獲運輸署批准改行此隧道。 2009年11月15日通車前,公益金在昂船洲大橋和南灣隧道舉行百萬行。.

南灣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南灣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大圍隧道

#重定向 青沙公路#大圍隧道 Category:香港隧道.

大圍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大圍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大老山隧道

大老山隧道(Tate's Cairn Tunnel),是香港現時最長的行車隧道,全長達3.95公里,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是連接九龍與沙田的5條隧道或道路中,唯一通往九龍東之一,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沙田坳道、青沙管制區及大埔公路。隧道穿過大老山,連接新界東沙田小瀝源和九龍東黃大仙鑽石山,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93章《大老山隧道條例》。 雖然隧道在九龍的實際入口位於鑽石山南蓮園池旁,但連接隧道鑽石山入口以南和九龍灣麗晶花園(彩虹交匯處)之間,穿越介乎彩虹邨和采頤花園中間的一段約一公里長高架引道,屬隧道區域一部分,並非屬於觀塘繞道,故實際起點是在麗晶花園,故此大老山隧道連同引道全長5.85公里。.

大老山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大老山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大欖隧道

大欖隧道(英語:Tai Lam Tunnel),簡稱欖隧,於1998年5月25日通車,承建商是日本西松建設及香港寶嘉建築,是香港新界西的重要交通樞紐,與青朗公路同為三號幹線郊野公園段的一部份。亦是'''新界的士'''繼城門隧道後唯一指定可行駛的收費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大欖隧道及元朗引道條例》。 大欖隧道的興建主要是為紓緩屯門公路及青山公路的交通負荷,同樣亦大大緩和大老山隧道在1994至96年間的交通壓力,並將元朗與港九市區、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荃灣以至葵涌貨櫃碼頭的距離拉近,市民可以直接由荃灣、九龍西和香港島經大欖隧道進入元朗區各市郊區域,不需再經大老山隧道、青山公路或屯門公路。.

大欖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大欖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

尖山隧道(英文:Eagle's Nest Tunnel)及沙田嶺隧道(英文:Sha Tin Heights Tunnel),是香港的一組行車隧道,均為三線雙程分隔雙管隧道,車速限制分別為每小時80公里和70公里,於2008年3月21日早上7時正通車。此組隧道是連接市區與新界東的主要5條道路之一,同樣也是第二組連接九龍西和新界東之行車隧道,另外4條為獅子山隧道、大老山隧道、城門隧道及大埔公路。這兩條隧道是8號幹線青沙公路的主要部份,屬青沙管制區範圍,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沙管制區條例》。.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將軍澳隧道

將軍澳隧道(Tseung Kwan O Tunnel),是貫通香港九龍觀塘區和新界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也是香港第三短的行車隧道(最短為大圍隧道,其次為愉景灣隧道),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於1990年11月9日通車,限速每小時70公里。.

將軍澳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將軍澳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九龍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廣播道

廣播道(Broadcast Drive)位於香港九龍城區北部的五台山,為獅子山餘脈之一,屬傳統高尚住宅區。 1970年代中,佳藝電視、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電台、商業電台,一條只有一公里的街道上總共有3家電視台和2家電台總部,地理上亦位處小山丘上,令當年的廣播道又稱為「五台山」,同時也形成了「三臺鼎立」的局面。當時明星經常在此出沒,故此吸引到大批影迷在此徘徊,現時大部分傳媒機構已陸續遷出,只剩下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仍然在廣播道,而香港電台若獲得撥款在將軍澳興建新的電視大樓,最快將於2018年搬遷。 所以廣播道通常被藝人通稱亞視及無綫為友台及「隔嚟台」之稱,而「隔嚟」是粤語,意思是「隔壁」。.

廣播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廣播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啟德隧道

啟德隧道(Kai Tak Tunnel,簡稱啟隧、機隧,因前稱為機場隧道,故啟德機場停用後亦被稱為舊機場隧道)是香港一條雙程雙線分隔管道行車隧道,位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方,全長1.26公里,車速限制為70公里,連接馬頭角及九龍灣。啟德隧道的一大特色,就是東行管道內有支路,通往宋皇臺道。隧道交通督導員獲授權在隧道範圍內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啟德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啟德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獅子山隧道

獅子山隧道(Lion Rock Tunnel),簡稱獅隧,是香港最早通車的行車隧道,亦是第一條連接九龍西及新界東的重要行車隧道之一。獅隧穿過獅子山以南的九龍坳,連接九龍西九龍塘和新界東大圍。其餘兩條連接九龍與新界的隧道分別為尖山隧道及沙田嶺隧道與大老山隧道。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嚴格而言,獅子山隧道只是指南行管道(往九龍方向);相隔超過10年後才通車的北行管道(往沙田方向),正式名稱為第二獅子山隧道(Second Lion Rock Tunnel)。但不論傳媒、香港政府還是一般市民,也甚少分開兩條管道為不同的隧道,而是和其他隧道一樣,把兩條管道視為一體。 2012年4月23日,越運亨(香港)有限公司成功取得獅子山隧道為期6年的營運管理合約,並於2012年8月1日起正式生效。.

獅子山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獅子山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We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首條和唯一一條3線雙程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隧道全長2公里,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干諾道西和九龍佐敦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1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其中4個可隨時改變行車方向的人手收費亭,11個為單一方向的人手收費亭,餘下6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繁忙時間可為同一行車方向提供12條行車線,並在油麻地交匯處連接西九龍公路;西營盤出入口的交匯處包括17條接駁天橋、一條下通路和多段引道,連接4號幹線,隧道可拉近中西區與油尖旺區、九龍城區和深水埗區之間的距離。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西區海底隧道條例》。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了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亦是為了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落成後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

西區海底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西區海底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仔隧道

香港仔隧道(Aberdeen Tunnel,俗稱香隧)是香港香港島島上唯一行車隧道,穿過聶高信山,貫通黃竹坑及銅鑼灣,連接黃竹坑黃竹坑道及跑馬地黃泥涌峽天橋;隧通於1979年動工,兩條管道分別於1982年及1983年啟用,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收費廣場設於黃竹坑舊圍故址,共有12個收費亭,其中8個為人手收費亭,餘下4個(南行的1、4號和北行的9、12號)為快易通專用自動繳費亭。2017年9月24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香港仔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拍卡繳付隧道費。隧道為一條雙程雙線分隔雙管隧道,啟用初期是先通行北行管道,實行單管雙程行車,1年後南行管道才開放使用。 在港鐵南港島綫尚未通車前,這條隧道成為南區的香港仔、鴨脷洲和黃竹坑居民來往銅鑼灣、北角等港島其他地區和兩條海底隧道的重要依賴。 2016年,香港仔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達63,646架次。.

香港仔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仔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第一--(RTHK Radio 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的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該台頻率為FM 92.6-94.4 MHz。.

香港電台第一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第一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五台

香港電--第五--(RTHK Radio 5)是香港電台旗下廣播頻道,於1978年啟播,為目前香港電台三個全粵語頻道之一,是香港電台第三個設立的頻道,並於1981年6月改為現稱。 現時該台頻率為AM 783 kHz、天水圍 FM 92.3 MHz、跑馬地 FM 95.2 MHz、將軍澳 FM 99.4 MHz、屯門及元朗 FM 106.8 MHz。香港電台數碼35台大部份時段轉播第五台,部分时段转播立法会会议,但由於香港特區政府決定終止數碼聲音廣播,香港電台數碼35台於2017年9月3日午夜12時停播。 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使用的頻率為FM 96.0 MHz、FM 105.1 MHz及FM 105.5 MHz。 香港電台第五台以粵語廣播,定位為「長者、文化及教育台」,既服務長者又照顧小眾,包括戲曲、文教、長者服務及兒童節目,是聽眾的「空中良伴,生活寶庫」。第五台還開設「耆力量」和「戲曲天地」多媒體網頁,為長者建造方便易用的資訊基地。.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五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五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四台

香港電--第四--(RTHK Radio 4)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74年1月啟播。現時該台頻率為FM97.6-98.9MHz。該頻道也是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香港電台第四台以英語為主,粵語為輔廣播,定位為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及藝術台」,藉推廣美樂(Fine Music)和製作藝壇快訊、專訪及音樂外展活動,提昇大眾精神生活的素質。該台亦透過《美樂集》月刊與愛樂者聯繫,並且成立「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積極推廣室樂演奏。.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1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1台.

香港電台數碼31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數碼31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3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3台.

香港電台數碼33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數碼33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5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5台.

香港電台數碼35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數碼35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香港電--普通話--(RTHK Putonghua Channel)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7年3月啟播,為香港唯一普通話廣播頻道。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定位為「香港唯一的普通話台」,本港創先河設立的普通話廣播頻道,致力成為「新香港人的電台」,一方面透過專設節目幫助新來港移民盡早融入社區;另一方面提供全面的大中華資訊,促進世界華語地區的信息交流,讓港人可隨時掌握新機遇。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凌晨两点至早上七点转播香港电台第一台及第二台节目。.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金山

金山可以指:.

金山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金山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長青隧道

長青隧道(Cheung Tsing Tunnel)是香港第二條免費行車隧道及第一條三線行車的雙管隧道,現時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擁有,隧道於1993年開始修建,1997年5月22日通車。隧道位於新界青衣島上,為3號幹線青衣段的一部份,屬青馬管制區範圍,並由交通基建管理合約有限公司負責管理,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青馬管制區條例》。.

長青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長青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東區海底隧道

東區海底隧道(Eastern Harbour Crossing),簡稱東隧,為香港第2條過海隧道,穿越維多利亞港,連結香港島的鰂魚涌及九龍東的茶果嶺。東隧是香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路及鐵路(觀塘綫;現時改由將軍澳綫使用)的隧道,也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最長的一條,是2號幹線的起始段,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東區海底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東區海底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海底隧道 (香港)

海底隧道(Cross-Harbour Tunnel),簡稱紅隧、海隧,因隧道在九龍的出入口位于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銅鑼灣和九龍紅磡灣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

海底隧道 (香港)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海底隧道 (香港)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愉景灣隧道

愉景灣隧道(Discovery Bay Tunnel)是香港第二短的行車隧道,亦為唯一一條私人行車隧道,為一條雙程單線分隔單管隧道,由香港興業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愉景灣隧道有限公司全權管理,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520章《愉景灣隧道及連接道路條例》,於2000年啟用。隧道穿過二白坳,貫通大嶼山東部至東北部,連接小蠔灣和愉景灣。收費廣場設於小蠔灣。而隧道只供愉景灣居民專用車輛、香港政府的車輛、送貨或提供服務的貨車、市區的士及大嶼山的士使用。.

愉景灣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愉景灣隧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比较

香港電台第三台有39个关系,而香港電台第二台有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7,杰卡德指数为24.55% = 27 / (39 + 71)。

参考

本文介绍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