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区别

香港電台 vs.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簡稱港--;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縮寫RTHK),現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的部門,是香港廣播史上首家廣播機構,同時是香港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及最具公信力的電子傳媒。現時香港電台擁有7條電台頻道、3條數碼地面電視頻道,以及2條模擬電視頻道。截至目前,港台共有862名員工。香港電台製作的電視節目,包括教育電視,會通過旗下電視頻道港台電視31和其他本地電視台播放。港台負責製作多媒體節目,提供資訊、教育及娛樂,報道本地及國際時事,協力推動香港文化發展及提供自由表達意見的渠道。 香港電台於1970年代曾經製作經典電視劇集《獅子山下》,以戲劇反映現實的社會狀況,當時以這種方式去談社會民生議題可謂一次大膽嘗試,雖然惹來部分政府部門不滿,但真正奠定了多年來港台獨立自主的編採方針。.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之间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相似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有(在联盟百科)30共同点: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南丫島中文歌曲龍虎榜九龍九龍坑山廣播道元朗粤语瘋show快活人飛鵝山香港電台第三台香港電台第一台香港電台第二台香港電台第五台香港電台第四台香港電台數碼31台香港電台數碼33台香港電台數碼35台香港電台普通話台騷動音樂輕談淺唱不夜天自己人Gimme 5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TeenPower欧洲歌賦山有冇搞錯政壇新秀訓練班晨光第一線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英文名:Top Ten Chinese Gold Songs Award Concert),簡稱十大中文金曲,乃香港的流行音樂之頒獎項目之一,是歷史最悠久的華語流行音樂頒獎活動。最近一屆的音樂會為第40屆,於2017年12月17日下午2時在香港知專設計學院舉行。.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和香港電台 · 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南丫島

南丫島(Lamma Island)是香港第四大島嶼,區議會分區屬於離島區。南丫島的深湾曾出土新石器至明清時代文物。.

南丫島和香港電台 · 南丫島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中文歌曲龍虎榜

中文歌曲龍虎榜 (英文:Chinese Pop Chart) 是一個香港電台第二台的長壽音樂節目,播放時間在星期六中午12時至下午2時。該節目的誕生是因應香港電台設立「中文歌曲龍虎榜」——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歌曲排行榜——以映香港流行樂壇歌曲指標,故此在每星期在電台公佈最新排名。 原本該節目的全部時間以倒數每星期居於「中文歌曲龍虎榜」首20名的香港流行樂壇的歌曲,直至2000年,香港電台與兩岸及東南亞地區的電台合作,創立「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以一個排行榜來反映該等地區華語歌曲的實力。自始,每星期「中文歌曲龍虎榜」節目內劃分半小時以公佈登上「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歌曲排名。 另外,節目亦製作約兩分鐘的片段,內容由主持人介紹其中一首該星期登上「中文歌曲龍虎榜」的歌曲,包括作曲、填詞、編曲及主唱者的資料,曲風﹑詞意及有關該歌曲的製作花絮等,並會播放該首歌曲的節錄片段。這個兩分鐘的製作會被安排於香港電台旗下的粵語電台頻道(香港電台第一台﹑第二台及第五台)的不同時間內播出。.

中文歌曲龍虎榜和香港電台 · 中文歌曲龍虎榜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香港電台 · 九龍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九龍坑山

九龍坑山,又名合雲山或雲山(Cloudy Hill 或 Kau Lung Hang Shan)是香港新界北部的一座山峰,位於大埔以北、粉嶺東南,海拔440米,因山腳西部的九龍坑而得名。 九龍坑山山頂設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之主要發射站,服務馬鞍山、大埔區、粉嶺及上水等地。 九龍坑山山腳東面的著名地點包括沙螺洞和鳳園。 九龍坑山亦為衞奕信徑第八段之終點及第九段之起點。.

九龍坑山和香港電台 · 九龍坑山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廣播道

廣播道(Broadcast Drive)位於香港九龍城區北部的五台山,為獅子山餘脈之一,屬傳統高尚住宅區。 1970年代中,佳藝電視、亞洲電視、無綫電視、香港電台、商業電台,一條只有一公里的街道上總共有3家電視台和2家電台總部,地理上亦位處小山丘上,令當年的廣播道又稱為「五台山」,同時也形成了「三臺鼎立」的局面。當時明星經常在此出沒,故此吸引到大批影迷在此徘徊,現時大部分傳媒機構已陸續遷出,只剩下香港電台和商業電台仍然在廣播道,而香港電台若獲得撥款在將軍澳興建新的電視大樓,最快將於2018年搬遷。 所以廣播道通常被藝人通稱亞視及無綫為友台及「隔嚟台」之稱,而「隔嚟」是粤語,意思是「隔壁」。.

廣播道和香港電台 · 廣播道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元朗和香港電台 · 元朗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粤语和香港電台 · 粤语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瘋show快活人

瘋show快活人是香港電台第二台消閒式雜誌節目,以其休閒、說笑的節目模式,討論熱門新聞到古怪趣聞,甚至有獎遊戲都一應俱全,令其成為香港電台最受歡迎皇牌節目之一。瘋show快活人於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10:00至下午1:00直播。現時主要主持共有三位,分別是曾志豪,貴花田及王耀祖,而當王耀祖未能主持節目時,會由黃天頤、黃冠斌(斌仔)、丘國盛(波盛)三人之中其中一位頂替。.

瘋show快活人和香港電台 · 瘋show快活人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飛鵝山

飛鵝山(Kowloon Peak / Fei Ngo Shan),或名飛鵞山或九龍峰,位於香港的黃大仙區、觀塘區、西貢區和沙田區的交界,新九龍界限邊緣之上,牛池灣東部,四順以北,為九龍群山之一。它高度為603米,為九龍的最高山峰。 遊人可在此飽覽九龍半島、香港島、蠔涌和白沙灣一帶的景色。它被劃為馬鞍山郊野公園的一部分。 位於飛鵝山山腰的百花林,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母親墓穴的所在地。山頂一帶則有香港數碼地面電視廣播兼模擬電視廣播發射站(覆蓋東九龍、港島東、將軍澳、西貢市、白沙灣等)和飛鵝山無線電站(中華電力)。 飛鵝山道(主要單程上山)和扎山道(主要單程下山)是沿着飛鵝山山腰所建的兩條車路,連接山腳的茶寮坳和大老山山頂一帶,飛鵝山道的另一端也連接清水灣道。飛鵝山山頂並沒有車路可達,但四方均有崎嶇的小徑可達,具危險性。不過就正如誤會大坑墩為大坳門一樣,很多人都誤以為東山山頂一帶為飛鵝山(兩者中間隔着象山)。 在1922年的軍部地圖,飛鵝山被標示為Kau Lung Peak(九龍山)或Chapmangliyang。.

飛鵝山和香港電台 · 飛鵝山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三台

香港電--第三--(RTHK Radio 3)是香港電台旗下的廣播頻道,於1928年6月30日啟播,為香港首個電台廣播頻道。現時該台分別以AM及FM廣播,另外港台數碼聲音廣播頻道香港電台數碼33台全日轉播第三--。 香港電台第三台主要以英語廣播,定位為「新聞及資訊暨娛樂台」,配合香港國際大都會的步伐,為在港的英語人士提供各方資訊,協助他們了解世界及本地事務;此外亦設有尼泊爾語及烏爾都語時段。.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三台 · 香港電台第三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一台

香港電--第一--(RTHK Radio 1)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的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該台頻率為FM 92.6-94.4 MHz。.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一台 · 香港電台第一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二台

香港電--第二--(RTHK Radio 2)是香港電台擁有的一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該頻道為香港電--三條以粵語廣播為主的頻道之一。 香港電--第二--以粵語廣播,頻道定位為知識與娛樂並重的「資訊--」,以年青一代的聽眾為對象,推廣家庭價值、社會共融,支持多元文化發展。該--頻率為FM94.8-96.9MHz。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該--使用的頻率為FM 94.0 MHz、FM 103.2 MHz、FM 103.5 MHz及FM 103.7 MHz。2010年該--落地歐洲的無綫衛星收費電視,經衛星(Euro Bird 9)及IPTV覆蓋英國、南愛爾蘭、丹麥、德國、意大利、荷蘭、挪威、葡萄牙、瑞典及瑞士。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中、英文科聆聽科目,由香港電--第二--作試題直播(個別情況除外,下文參照)。.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五台

香港電--第五--(RTHK Radio 5)是香港電台旗下廣播頻道,於1978年啟播,為目前香港電台三個全粵語頻道之一,是香港電台第三個設立的頻道,並於1981年6月改為現稱。 現時該台頻率為AM 783 kHz、天水圍 FM 92.3 MHz、跑馬地 FM 95.2 MHz、將軍澳 FM 99.4 MHz、屯門及元朗 FM 106.8 MHz。香港電台數碼35台大部份時段轉播第五台,部分时段转播立法会会议,但由於香港特區政府決定終止數碼聲音廣播,香港電台數碼35台於2017年9月3日午夜12時停播。 1989年前未調整現頻率時,使用的頻率為FM 96.0 MHz、FM 105.1 MHz及FM 105.5 MHz。 香港電台第五台以粵語廣播,定位為「長者、文化及教育台」,既服務長者又照顧小眾,包括戲曲、文教、長者服務及兒童節目,是聽眾的「空中良伴,生活寶庫」。第五台還開設「耆力量」和「戲曲天地」多媒體網頁,為長者建造方便易用的資訊基地。.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五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五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第四台

香港電--第四--(RTHK Radio 4)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74年1月啟播。現時該台頻率為FM97.6-98.9MHz。該頻道也是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頻道。 香港電台第四台以英語為主,粵語為輔廣播,定位為香港唯一的「古典音樂及藝術台」,藉推廣美樂(Fine Music)和製作藝壇快訊、專訪及音樂外展活動,提昇大眾精神生活的素質。該台亦透過《美樂集》月刊與愛樂者聯繫,並且成立「香港電台弦樂四重奏」,積極推廣室樂演奏。.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香港電台第四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1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1台.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數碼31台 · 香港電台數碼31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3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3台.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數碼33台 · 香港電台數碼33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數碼35台

#重定向 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數碼35台.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數碼35台 · 香港電台數碼35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香港電--普通話--(RTHK Putonghua Channel)是香港電台旗下的一個廣播頻道,於1997年3月啟播,為香港唯一普通話廣播頻道。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定位為「香港唯一的普通話台」,本港創先河設立的普通話廣播頻道,致力成為「新香港人的電台」,一方面透過專設節目幫助新來港移民盡早融入社區;另一方面提供全面的大中華資訊,促進世界華語地區的信息交流,讓港人可隨時掌握新機遇。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凌晨两点至早上七点转播香港电台第一台及第二台节目。.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普通話台 · 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騷動音樂

騷動音樂是一個香港電台第二台的重點音樂節目,逢星期一至五晚上8點至10點。由梁德輝(Eric)& 閆擎 主持,於2009年7月4日首播。本節目會與Teen Power聯播。.

香港電台和騷動音樂 · 香港電台第二台和騷動音樂 · 查看更多 »

輕談淺唱不夜天

《輕談淺唱不夜天》是香港電台在深夜播放的音樂節目,於星期一至日凌晨2時至6時播放,內容主要是播放歌曲及訴說心事,接受聽眾透過傳真、facebook及香港電台討論區(討論區在2015年7月試行關閉,改用Facebook(FB))點唱。第二台會由凌晨2時起播放節目,而普通話台則由2時30分起聯合播放,多由香港電台第二台的唱片騎師擔任節目主持。.

輕談淺唱不夜天和香港電台 · 輕談淺唱不夜天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自己人

自己人是香港首個多元性向文化節目,內容積極探討同性戀文化和多元性向生活的熱門話題,從而成就平等和自由理念的言路。此節目於2006年5月6日起正式啟播,逢星期日0:00-02:00在香港電台第二台及TeenPower播出。.

自己人和香港電台 · 自己人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Gimme 5

Gimme 5是一個香港電台第二台的青少年節目,播放時間在星期一至五黄昏5時至7時。Gimme 5於2007年11月12日首播,首播前並沒有任何宣傳,節目主持人梁德輝只於節目推出前數天才收到公司指示,以臨時性質接替梁奕倫及曾淑儀的《萬王之王》,但最後成為長期節目。.

Gimme 5和香港電台 · Gimme 5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是香港電台第二台的音樂及訪問節目,主持是李志剛,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1:00至3:00直播。洪崎峻(超B)在每日節目中都會出現,報導當日生日的名人。李志剛於節目宣傳聲帶中稱節目為最多藝人力撐的節目,因此差不多每天都有一位或以上的藝人接受訪問。節目亦鼓勵創作,聽眾可寫出《大城市小故事》廣播劇。現在羅敏莊、董敏莉及麥雅緻擔任客席主持。 區文詩在每星期一、三及五擔任客席主持,但在2013年4月1日起在星期一至五均會出現,和李志剛一齊主持節目,直到2016年5月請假後不再擔任主持為止。.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和香港電台 ·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TeenPower

Teen Power,簡稱TP,是香港電台屬下之青年網上電台,於2004年2月28日正式啟播。TP的節目工作人員,無論是策劃、製作還是主持節目,都是年青人,因此節目內容非常切合青年。製作的節目著重互動,部份節目設有Facebook。 2013年4月,香港電台第二台與TeenPower同時進行節目革新,重組節目時段。TP更不時主辦或協辦不同類型公眾活動,與網友接觸。 2016年6月,TeenPower大幅更新節目類型。.

TeenPower和香港電台 · TeenPower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欧洲和香港電台 · 欧洲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歌賦山

歌賦山(Mount Gough)是香港上的一座山,海拔465米,為香港島太平山頂旅遊區的一部份。.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 · 歌賦山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有冇搞錯

《有冇搞錯》 (英文: Rightable Wrong) 是香港電台第二台的一個深夜節目,於2008年9月8日首播,替代原有音樂有德勛節目。播放時間為逢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11點至2點。.

有冇搞錯和香港電台 · 有冇搞錯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政壇新秀訓練班

政壇新秀訓練班(Young Politician),簡稱YP,為香港電台第二台每星期六早上十時至十一時之直播節目,旨在為對政治時事有興趣的年青人提供一個發聲平台及與不同之社會。鄺俊宇、李偉儀等人都曾任該節目主持。 現任節目主持為蔡敬雯、葉振東。 Category:香港電台廣播節目.

政壇新秀訓練班和香港電台 · 政壇新秀訓練班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晨光第一線

《晨光第一線》是香港電台第二台的一個晨早節目,是一個綜合新聞、娛樂、教育、財經、資訊的節目,也是香港電台其中一個最長壽節目。節目由早上六時到早上十時播出,也成為香港電台其中一個播放時間最長的節目。.

晨光第一線和香港電台 · 晨光第一線和香港電台第二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比较

香港電台有377个关系,而香港電台第二台有71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0,杰卡德指数为6.70% = 30 / (377 + 71)。

参考

本文介绍香港電台和香港電台第二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