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指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165 关系: 加速度厦门大学厦门岛厦门市厦门北站厦门站厦门高崎国际机场垂直千島群島南半球南臺灣區域專責氣象中心台東縣吕宋海峡壓強梯度力天氣圖屏東縣巴士古巴士海峽巴丹群島中央通訊社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中度颱風中秋節东亚东关桥世界气象组织一號風球 (澳門)一號戒備信號九龙江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京沪高速公路伊巴雅特強烈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妮妲 (2016年)強烈熱帶風暴蓮花 (2009年)強烈颱風強颱風低壓區德沃夏克分析法信風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北半球嘉明湖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脊国家气象中心国际日期变更线福厦铁路福州南站...积云科里奥利力纬度经度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翔安区热带风暴熱帶低氣壓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熱帶風暴雷伊 (2016年)熱帶風暴電母 (2016年)熱帶輻合帶熱帶氣旋熱帶氣旋形成警報熱帶氣旋信號熱帶擾動花蓮花蓮縣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聯合新聞網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衛報風眼風速颱風颱風天兔 (2013年)颱風妮妲 (2016年)颱風威馬遜 (2014年)颱風尤瑞 (1991年)颱風尼伯特 (2016年)颱風巨爵 (2015年)颱風丹恩 (1999年)颱風羅莎 (2007年)颱風韋森特 (2012年)颱風莎莉嘉 (2016年)颱風莫蘭蒂 (2016年)颱風馬勒卡 (2016年)颱風鮎魚 (2010年)颱風鮎魚 (2016年)颱風鸚鵡 (2014年)颱風黃蜂 (2014年)颱風黑格比 (2014年)颱風辛樂克 (2008年)颱風茉莉 (2015年)颱風蘇迪羅 (2015年)颱風艾利 (2004年)颱風耐特 (1991年)颱風杜鵑 (2015年)颱風泰培颱風海燕 (2013年)颱風海馬 (2016年)风切变西南季候風西風帶西風槽香港01香港天文台香港地下天文台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马来西亚高雄市质量超強颱風鹰厦铁路輕度颱風阿帕里蘋果日報 (台灣)起落架關島自由時報臺南市臺灣地區金城鎮金門縣英國氣象局離心力雙眼牆陸上颱風警報TVBS暴風恆春半島恆春鎮杏林大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氣象廳 (日本)氣象衛星雲圖永嘉县永春县气压沪陕高速公路波音767泰顺县泉州市涡量温州市溫帶氣旋漳州站潛熱澎湖縣濟州島朝鲜海峡海上颱風警報文兴桥摩擦力1982年太平洋颱風季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7-Eleven 扩展索引 (115 更多) »

加速度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矢量,主要应用于经典物理当中,一般用字母\mathb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米每二次方秒(\mathrm)。加速度是速度矢量對于时间的变化率,描述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变化的快慢。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力和加速度成正比,這定律又稱為「加速度定律」。假設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為零,則加速度為零,速度為常數,由於動量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所以動量守恆。在電動力學裏,呈加速度運動的帶電粒子會發射电磁辐射。.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加速度 · 查看更多 »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华侨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目前,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2017年9月,厦门大学入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廈門大學亦為第一間擁有海外分校的中國大學,該分校區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大学 · 查看更多 »

厦门岛

厦门岛,别称鹭岛,原称嘉禾屿,厦门原指岛西南处的厦门城,清时开始以城名岛,称厦门岛。 该岛是厦门市第一大岛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端,与大小金门岛毗邻,面积约132.5平方公里,南北长13.7公里,东西宽12.5公里,上有厦门市思明区和湖里区两个行政区。岛内人口一百余万,同時也是世界上岛屿人口第49名的岛屿。 厦门岛上有两个主要山系,位于筼筜湖北部的狐尾山-仙岳山和位于岛南部的洪济山。厦门岛的制高点位于岛东南端洪济山的主峰云顶岩上,海拔339.6米(这一高度也是目前岛内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的高度)。此外,厦门的最高点称为云顶山,位于岛外同安区,与岛内最高点云顶岩名字几乎相同。 厦门岛原有两个海湾——岛西端的筼筜港和岛东端的钟宅湾。后来围海造陆,将筼筜港填为水面面积约为1.7平方公里的内湖,改称筼筜湖,钟宅湾为了迎合前福建省委书记提出的“五缘六求”口号而被改名为五缘湾。 厦门岛西部水道称为鹭江,西南处为九龙江入海口,东部水道称为浔江。.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岛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厦门北站

厦门北站,又称厦门新站,位于厦门市集美区后溪镇,西北是后溪生活区,南面是大学园区。对外交通方便,距离高崎国际机场约10公里,到厦门本岛、海沧、同安和翔安中心区的距离均在20公里左右。直接与沈海高速公路连接,与高崎国际机场、厦门本岛以及岛外各片区均有城市快速路相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北站 · 查看更多 »

厦门站

厦门站位于中国大陸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梧村,是鹰厦铁路的终点站,于1957年启用。厦门站目前为南昌铁路局管辖的客货运一等站,日均始发及終到各类旅客列车共近50對,并下辖厦门高崎站、杏林站及前场站。.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站 · 查看更多 »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位于中國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島東北端,距廈門市中心10公里,于1983年10月通航。2013年的旅客吞吐量突破2086萬人次,列世界機場前85位、國內民航機場第11位;出入境旅客吞吐量252萬,位列全國第6位;貨郵吞吐量列國內民航機場第8位。高崎機場作為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最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為東南沿海重要的國際幹線機場和區域性航空樞紐港,也是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的基地機場,但未來將被翔安機場取代。场内拥有香港太古集团旗下厦门太古飞机工程公司,可提供飞机维修服务。.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 查看更多 »

垂直

垂直是一个几何术语。在平面几何中,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且它们构成的任意相邻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术语“垂直”(垂直符號:⊥)衍生一个形容词(垂直)或者名词(垂线)。因此,根据圖一,直线AB通过B点与直线CD相互垂直。像图一这样,如果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们构成的两个角称为直角,或者90°角。 垂足指两条互相垂直的线相交的点。 垂直的概念对线段和射线也通用,只需看一者所在的直线是否与另一者所在的直线垂直就可以了。如图一中,线段AB和线段CD相互垂直。甚至线段AB的一端不一定要在线段CD上(即可定向伸缩),它们仍被认为是垂直的。 空间几何中,有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垂直关系。垂直可以看做是欧几里得空间(或内积空间)中的正交关系在二维和三维空间中的特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垂直 · 查看更多 »

千島群島

千島群島,又称千島列島()或庫里爾列島(Kuril'skie ostrova;),是位於俄罗斯堪察加半島西南與日本北海道島东北之間的一组火山群岛,將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分隔開來,目前行政區劃屬俄羅斯薩哈林州實際控制,分别设置北库里尔斯克、库里尔斯克和南库里尔斯克三个县以管辖之。全長1300公里,由56個島嶼以及许多小岩礁組成,其中包括大千岛群岛和小千岛群岛。所有岛屿面积为10,503.2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11月,总人口为19,434人。 现今整个千島群島由俄羅斯實際控制。但日本宣称对包括择捉岛(伊图鲁普岛)、国后岛(库纳希尔岛)、色丹岛(希科坦岛)和齿舞群岛(哈伯迈群岛)在内的南千岛群岛拥有主权,即日本所谓“北方四岛争议”。此争议至今仍然存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千島群島 · 查看更多 »

南半球

南半球(Southern Hemisphere)是指赤道以南的半个地球。 南半球主要包括的地區有亚洲印度尼西亞南部、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絕大部分、南美洲大部分、南極洲全部。 在南半球,夏季为12月至2月,冬季为6月至8月,与北半球四季相反。 南半球的海洋有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印度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更多地大于陆地面积,除了南极洲的极度寒冷外,南半球的气候相对北半球的气候要温和些。也因为如此,再加上气流多东西环流,南半球的污染要比北半球少很多。 在南半球,朝北向阳。.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南半球 · 查看更多 »

南臺灣

南臺灣,為臺灣南部簡稱。關於南臺灣的範圍定義有許多種,但主要通指臺灣南部地區。臺灣話諺語「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中常稱的「下港」亦意指南部或南臺灣地區。以高雄市與臺南市兩大都會區組成雙核心結構的區域核心,並形成臺灣第三大的高雄都會區及第五大的臺南都會區,並擁有以嘉義市為核心的嘉義都會區等,共計三個都會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南臺灣 · 查看更多 »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re、Regional Specialized Meteorological Center 或 Regional Specialised Meteorological Centre,縮寫作 RSMC),負責分佈信息諮詢,並警告有關具體方案的分配,如熱帶氣旋等,他們已同意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一份子,共同參與「世界天氣監視網」(World Weather Watch)。.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區域專責氣象中心 · 查看更多 »

台東縣

#重定向 臺東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台東縣 · 查看更多 »

吕宋海峡

呂宋海峽(Luzon Strait),是台湾本岛和吕宋岛之间的海峡,被其中的巴丹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又分为巴士海峽、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三条水道。 吕宋海峡东接太平洋,西通南海,全宽约250公里,不但是重要的航运通道,也是东亚各国通往北美洲的海底光缆密集之处。 L.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吕宋海峡 · 查看更多 »

壓強梯度力

壓強梯度力事實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力”,它其實是由于氣壓不同而產生的空氣加速度(即單位質量所受的力)。它是产生從高氣壓區向低氣壓區的空氣加速度的原因,產生風。在氣象學中, 分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垂直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力是向量,其大小决定于气压梯度和空气的密度。方向垂直于等压面并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方向。葛朝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 第83页.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壓強梯度力 · 查看更多 »

天氣圖

天氣圖(weather chart)是將特定地區某段時間的氣象要素表現在地圖上,能夠幫助閱讀者掌握天氣狀況。天氣圖的創始者包括威廉·瑞德菲爾(William Redfield)、威廉·瑞德(William Reid)、艾力亞斯·盧米斯(Elias Loomis)、以及法蘭西斯·高頓(Francis Galton),他們為了研究出一套關於暴風系統的理論,而製作出了第一張天氣圖。天氣圖是測量或追蹤各種相關數值,例如氣壓、溫度、雲量等,再將之描繪在地圖上。天氣圖上通常會標注各種記號,以代表雲量、降水,或其他重要資訊。舉例來說,一個「H」符號代表高氣壓,將能夠判定當地應該會有穩定的天氣。而一個「L」記號則代表了低氣壓,通常會帶來降水與不穩定的天氣。此外,航空所用的天氣圖經常會包含湍流和大氣結冰的記號。.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天氣圖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巴士古

巴士古(又譯描示戈;英文:Basco;他加祿語:Basco)是菲律賓巴丹群島省的第五級自治區,同時也是巴丹群島省的省府。巴丹群島地處菲律賓最北端,而巴士古則位於巴丹群島第二大島巴丹島上。全區為巴士海峽所包圍,建有一座國內線機場巴士古機場(代碼RPUO或BSO),有班機聯絡馬尼拉市,島上並建有氣象觀測所。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為7,907人。 本城鎮以領導菲律賓脫離新西班牙(今墨西哥)控制的荷西·巴斯克(José Basco)總督命名。 著名的地標有巴士古燈塔。.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巴士古 · 查看更多 »

巴士海峽

巴士海峽(Bashi Channel)是銜接菲律賓海與南海並位處臺灣本島與巴丹群島之間的海峽。為連通太平洋與南海的重要國際水道,也是西太平洋一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海域,船隻航行非常繁忙。海峽平均約185公里寬,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公尺之間,最深處達5,126公尺。海底地形起伏變化甚大,主要為華南大陸棚向東延伸,又有蘭嶼海脊、臺東海槽、花東海脊和馬尼拉海溝由東向西南北向平行分佈,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公尺之間,海床沈積物以粉沙質為主,另外受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地質交互作用影響,巴士海峽還是一個地震多發區。巴士海峽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區之一,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大洋和大陸間季風的影響,海洋氣象特徵為高溫多雨,季風盛行,雷暴較多,熱帶氣旋影響頻繁,也是西太平洋生成的熱帶氣旋進入亞洲的路徑之一。 巴士海峽以北銜接臺灣的蘭嶼及臺灣南端恆春半島,以南銜接雅米島及巴丹群島,巴丹群島以南為巴布延群島,再往南則為呂宋島,南方群島均隸屬菲律賓管轄。巴丹群島和巴布煙群島之間為巴林塘海峽,巴布煙群島和呂宋島之間為巴布延海峽,此三海峽合稱為呂宋海峽。 自古以來,臺灣的蘭嶼與菲律賓的巴丹島,皆是靠著小舟往來。根據民族學的研究,兩地的原住民有深厚的血緣關係(皆屬南島民族),語言及傳統歌曲亦有高度的相似性,現今雙方已逐漸恢復連絡。 目前本處的經濟海域劃分尚未協商,因此常發生菲律賓軍隊扣押臺灣漁民的行動,引發雙方外交上的衝突,尤其是在廣大興事件發生後,關係更是嚴重惡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巴士海峽 · 查看更多 »

巴丹群島

巴丹群島,又译巴坦群岛,是菲律賓最北的群島。行政上屬於巴丹群島省,北隔巴士海峡与台灣臺東縣蘭嶼鄉相望,南隔巴林塘海峡與巴布延群島(屬卡加延省)相望,是菲律賓最北的领土。島上居民與蘭嶼的達悟族同源。.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巴丹群島 · 查看更多 »

中央通訊社

中央通訊社(簡稱中央社;Central News Agency,略稱CNA)是中華民國的國家通訊社,1924年4月1日由中國國民黨在廣州成立,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播遷臺灣,1995年轉型為依據《中央通訊社設置條例》成立、由中華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機構。目前總社設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志--清大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中央通訊社 · 查看更多 »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

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是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所發布的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政府針對颱風侵襲臺灣地區時所發佈的警報,分為海上颱風警報與陸上颱風警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中央氣象局颱風警報 · 查看更多 »

中度颱風

中度颱風(Typhoon(moderate intensity))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的一種颱風分級,其強度介於「輕度颱風」與「強烈颱風」之間。中度颱風的分級相當於中國大陸與香港的颱風至強颱風的等級,即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32.7公尺(每小時118公里)至每秒50.9公尺之間;每秒32.6公尺或以下則為輕度颱風,每秒51公尺(每小時185公里)或以上則為強烈颱風。中度颱風的風力未及強烈颱風,但對陸地造成的破壞亦不容小覷。 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而此級則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颱風」,因此英文發佈上會顯示為「Typhoon」。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中度颱風 · 查看更多 »

中秋節

#重定向 中秋节.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中秋節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关桥

东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永春县东平镇东美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为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1991年4月17日。 东关桥的历史年代为宋-明。.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东关桥 · 查看更多 »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WMO;L'Organisation météorologique mondiale,縮寫:OMM;Monda Organizaĵo pri Meteologio,縮寫:MOM)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其前身为(Intern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縮寫:IMO)。.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世界气象组织 · 查看更多 »

一號風球 (澳門)

一號風球(Sinal n.º 1),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是三號風球。 受熱帶風暴艾雲尼影響,最近一次一號風球於2018年6月8日下午6時30分發出。.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一號風球 (澳門) · 查看更多 »

一號戒備信號

一號戒備信號(Standby Signal No.1),是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一般市民俗稱為一號風球,亦是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之中最低級的信號,高一級為三號強風信號。.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一號戒備信號 · 查看更多 »

九龙江

九龍江,又稱漳水、龍溪、柳營江,是中國福建第二大河,閩南第一大河。發源於龍岩市。長258公里,流域面積1.47萬平方公里。其出海口位於廈門、金門一帶,其中位於出海口南岸的漳州月港乃明朝海禁時期,明政府認定的四大走私港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九龙江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京沪高速公路

北京-上海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G2,简称京沪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全线建成高速公路的国道主干线。京沪高速公路是八五计划中五纵七横和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的一条,同时也是国家高速规划(7918网)中一条纵向主干线。起点在中国首都北京,途经河北廊坊、天津、河北沧州、山东乐陵、济南、莱芜、新泰、临沂、江苏新沂、沭阳、淮安、扬州、泰州、无锡、苏州,终点在中国上海市,全长1,241公里,全封闭,全立交,全线大部份为四车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京沪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伊巴雅特

伊巴雅特(Itbayat) 是一個位於菲律賓巴丹群島省的第五級市。根據統計,目前人口共有2,988人(2010年)。 其中,伊巴雅特島在巴丹群島省三個有人居住的島中面積最大,行政單位設置於此。此市也是菲律賓最北方的市,與相隔巴士海峽的臺灣僅距離約200公里。 雖然於1783年間,教會和民間政府皆被建立,不過直到1855年才有官方的正式機構設置。1909年,在美國治理時期下成為市轄區,1935年升格為市。.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伊巴雅特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

強烈熱帶風暴(Severe Tropical Storm,縮寫:S.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88至117公里,即暴風風力。中國國家氣象中心稱之為「強熱帶風暴」。雖然這是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氣旋分級之一,但是並非所有官方部門都會採用,例如美國的氣象部門(包括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及採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的中太平洋颶風中心及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就不設此級,所有中心風力達暴風程度的熱帶氣旋也只會視為熱帶風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強烈熱帶風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妮妲 (2016年)

強烈熱帶風暴妮妲(Severe Tropical Storm Nida,國際編號:160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Carina)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4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妮妲」(นิดา)一名由泰國提供,是婦女的名字。妮妲在尚未生成時就已經引起官方氣象部門和香港地區的氣象愛好者、以至傳媒和民眾的注意,原因是電腦數值預報模式權威之一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連續多日預測妮妲會以颱風強度直撲珠江口一帶,但美國的「全球預報系統」則預期此風暴會移向台灣或其東面海域,隨後轉向再推進至日本以南,此外甚至有部份數值預報模式曾經預計此風暴根本無法作進一步發展,分歧之大相當罕見。最終歐洲中期預報中心預測準確,妮妲以颱風強度直逼珠江口和港澳地區,並成為2009年颱風莫拉菲後,7年以來首個橫過深圳大鵬半島的熱帶氣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強烈熱帶風暴妮妲 (2016年) · 查看更多 »

強烈熱帶風暴蓮花 (2009年)

強烈熱帶風暴蓮花(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Linfa,國際編號:090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03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蓮花」一名由澳門提供,即荷花,花瓣呈粉紅色,大葉,是澳門的特區區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強烈熱帶風暴蓮花 (2009年) · 查看更多 »

強烈颱風

強烈颱風(Typhoon(intense intensity))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颱風分級的一種,是該機構目前熱帶氣旋分級制度中最強等級。等同於中國大陸及香港的「超強颱風」級別。強烈颱風的下限是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51公尺(時速185公里)或以上。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而此級則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颱風」,因此英文發佈上會顯示為「Typhoon」。 1991年以前,中央氣象局甚至設有「超級強烈颱風」等級,門檻為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心持續風速達每秒67公尺以上(超過每小時240公里)。不過自從1991年開始,中央氣象局改用10分鐘平均風速作為測量熱帶氣旋強度的標準,該分級亦遭廢除。.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強烈颱風 · 查看更多 »

強颱風

強颱風(英語:Severe Typhoon,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T.)是熱帶氣旋等級的一種,各機構定義不一。大韓民國氣象廳設該分級標準為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时120至159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2006年更改熱帶氣旋分級制時亦增加此分級,近中心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时150至184公里,屬於颶風級的風力,以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而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分別在2009年及2018年使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時,亦新增此分級,與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唯一不同之處,則是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 作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日本氣象廳雖沒有在「颱風」之上另設分級,但有把達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再以3種形容詞表示詳細強度(強的、非常強的、猛烈的),位處中間的「非常強的」(Very Strong)分級與「強颱風」類似;不過日本氣象廳將「非常強的」定義為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85至104海浬,即每小時157至193公里,門檻較「強颱風」稍高。 採用新分級制後,首個令香港天文台發出十號信號的強颱風是2012年強颱風韋森特,亦是新分級制下天文台首次發出十號信號。五年後的超強颱風天鴿亦令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發出十號信號。 Category:按強度分類的熱帶氣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強颱風 · 查看更多 »

低壓區

#重定向 低气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低壓區 · 查看更多 »

德沃夏克分析法

是由維農·德沃夏克(Vernon Dvorak)根據多年經驗及統計概括後所創下的一項利用地球同步衛星的可見光及紅外線衛星雲圖來評估熱帶氣旋強度的方法。 德沃夏克分析法是現時國際通行的分析法。這套分析法在1984年發表,1987年正式由世界氣象組織通過使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德沃夏克分析法 · 查看更多 »

信風

信風,又稱貿易風,指的是在低空從亞熱帶高壓帶吹向赤道低壓帶的風,北半球吹的是東北信風,而南半球吹的是東南信風。信風經常會增加熱帶風暴的威力,影響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沿海地區。 信風年年反覆穩定出現,猶如潮汐有信,因此稱為「信風」。古代商人們也利用信風的規律性做航海貿易,因此信風才稱做「貿易風」。 西方古代商人们常借助信风吹送,往来于海上进行贸易,这一点导致 Trade wind 有时候被译成“贸易风”,但这是望文生义,是不对的。Trade这个词并非现代英语中贸易的意思,而是来自中古英语,相当于path、track的意思。所以,trade wind原意是“在常轨上的风”的意思。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仑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半球的西风带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推向西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原来,这是信风帮了他们的大忙。 信风对于船只的航行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信風 · 查看更多 »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地球物理暨氣象局(Direcção dos Serviços Meteorológicos e Geofísicos,缩写为SMG;簡稱氣象局(只限澳門);前稱地球物理暨氣象台,曾經擔任颱風委員會的秘書長黎梓建(Olavo Rasquinho)曾任氣象台司長)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屬下的局級部門,隸屬澳門運輸工務司。澳門氣象局負責澳門的氣象觀測、地震、空氣成分及質量的監察等工作,負責向公共及私人實體發出氣象方面之警告。澳門氣象局是世界氣象組織、亞太經濟暨社會委員會屬下之颱風委員會和珠江三角洲氣象服務組之成員。.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地球物理暨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北半球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月至3月,夏季通常是7月至9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陽。.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北半球 · 查看更多 »

嘉明湖

嘉明湖(布農語:Cidanumas-Buan)位於台灣台東縣海端鄉,座落於三叉山東側,距向陽山直線距離7公里處,海拔3310/11公尺,是台灣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僅次於3520公尺的雪山翠池。日治時期稱為「シヌべシ池」(Shinubeshi池)。湖面是橢圓形,湖水為湛藍色,湖面長約120公尺,寬約80公尺,面積約1.9公頃,湖水深度6公尺,沒有任何山澗或溪流流入其中,湖水卻常保終年不枯。嘉明湖位於布農族傳統領域,布農族人稱呼其為「月亮的鏡子」;又因其湖水顏色深藍如寶石,被登山界稱為「上帝遺失在人間之藍寶石」、「天使的眼淚」,是近年來著名的台灣深山景點。.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嘉明湖 · 查看更多 »

副熱帶高壓

亞熱帶高壓(Subtropical high,又稱亞熱帶高氣壓),其脊線稱為副熱帶高壓脊,氣象學名詞,是指活躍於亞熱帶地區的高壓脊,分佈於南北緯30°左右,是一股經常存在但位置不固定的溫暖氣團。它的位置以及內裡氣流的流向可以影響到熱帶氣旋的生成和走向。 亞熱帶高壓所控制的地區往往會有乾燥、少雨的炎熱天氣,是各地夏季高溫熱浪的其中一個主要導因。 2013年夏季,中國的上海、武漢等城市和南方地區(除了華南)普遍出現了罕見、持久的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這是因為中國大陸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受到了西北太平洋亞熱帶高壓的控制。 亞熱帶高壓所籠罩的地帶稱為「副亞熱帶無風帶」、「回歸線無風帶」、「馬緯度無風帶」(Horse latitudes)。.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副熱帶高壓 · 查看更多 »

副熱帶高壓脊

#重定向 副熱帶高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副熱帶高壓脊 · 查看更多 »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国家气象中心 · 查看更多 »

国际日期变更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International Date Line),又名国际日界线、国际换日线或国际日期线,这条子午线由于穿越陆地,而在陆地变更日期既不方便也不可行,故实际使用的国际換日線是一条基本上只经过太平洋表面的折线(见附图)。 为了解决日期紊乱问题,大体以180度经线为日界线;由于照顾行政区域的统一,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的子午线划分,而是绕过一些岛屿和海峡:由北往南通过白令海峡和阿留申群島、萨摩亚、斐济、汤加等岛屿到达新西兰的东边。 須注意的是,由東向西越過此線(從北京飛往紐約)日期需減一天;由西向東越過此線(從紐約飛往北京)日期需加一天,例如:於2011年4月8日15:45向东飛行跨过此线,时间应变为2011年4月7日15:45。 原理是從零度經線所在時區向東每跨1個區間時鐘就撥快1小時,而向西每跨1個區間時鐘就撥慢1小時,如此一來,到了另一端經線180度附近,就會有24小時的落差。為了平衡此一誤差,人們因而訂定了國際換日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 查看更多 »

福厦铁路

福厦铁路,常被媒体和坊间错称为福厦高速铁路,是中国福建省境内一条连接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快速铁路,为国家I级沿海双线电气化铁路线,也是杭福深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由南昌铁路局管辖运营,于2005年9月30日开始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预留时速300公里。,2009年7月20日全线贯通,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列车原运行时速为250公里,受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脱轨事故影响,为保障铁路运营安全中国铁道部于2011年8月28日起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福厦铁路运行时速因此下调至200公里。而根據福建省政府公布的《2014-2018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提升行动计划和重大建设项目落实方案》,福州至廈門之間計劃在未來新建一條客運專線,預料時速可達350公里。.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福厦铁路 · 查看更多 »

福州南站

福州南站,又称福州火车南站,位于中国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东侧,是一座铁路客运站,归南昌铁路局管辖,2010年4月26日启用;下方的福州火车南站地铁站是福州地铁1号线的一期终点站,于2016年5月18日启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福州南站 · 查看更多 »

积云

积云(Cumulus,符号:Cu)常在晴天出现,通常具有如同棉花的形状。云顶部常呈现菜花状或是圆弧状,云底基本为水平状,多垂直向上发展。云内部的凝结核密度较高,当挡在阳光前能明显看出明暗差距。其拉丁语名称Cumulus意为“堆积”。 积云往往是出现积雨云等许多其他云形的前兆,这取决于大气稳定程度、湿度和温度梯度等各种气象因素。通常积云不会带来降水,但它们通常可以生长为降水性的浓积云或是积雨云。积云可以由水蒸气、过冷的水珠或是冰晶构成,受环境的温度所影响。积云与积雨云同属于对流云的一种。 积云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到空中因为绝热冷却,上升的热气团突然冷却,空中干燥空气的温度每上升100米平均降低1°C ,而露点每上升100米会降低0.15°C,当空气温度达到露点时,其中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滴,形成云团,云团的大小取决于当地温度和气压的状况,一般发生积云都是在晴天状态,但当积云顶部超过大气的冰点层时,也会发生降水,降水造成小陣雨或雪,取决于地面的温度状态。在有风的天气,可能形成直线排列的积云,山区地形也会影响积云的排列状态。积云产生的高度取决于热空气团的湿度,湿度高产生的积云比较低 ,在温带,一般积云低部处于2,400米高度,在干旱的山区,可以达到6,000米高。 积云可能形成线状,延伸超过480km长,称作云街。云街可能覆盖大片区域且断断续续地排列。云街是风切变引起大气内的水平循环时形成的,通常在高气压下形成,比如在冷锋过后。 滑翔机驾驶员因为需要借助上升气流,经常关注积云的产生。.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积云 · 查看更多 »

科里奥利力

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簡稱:科氏力)是一種慣性力,是对旋转体系中进行直线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相对于旋转体系产生的直线运动的偏移的一种描述。此現象由法國著名數學家兼物理學家古斯塔夫・科里奧利發現,因而得名。 地转偏向力使北半球的風向右偏轉,偏南風逐步轉為西至西南風,偏北風則漸轉東至東北風;南半球则相反,風會向左偏轉,偏北風漸轉為西至西北風,而偏南風則逐步轉為東至東南風。而在赤道上,地轉偏向力則失效。此現象主導地球的高壓區和低壓區的空氣流向,北半球高壓區以順時針方向旋轉、低壓區(及熱帶氣旋)逆時針旋轉;南半球則是反方向,高壓區逆時針旋轉,低壓區則是順時針。 地球自轉產生的科氏力的數值是很小的,因此其效應只有在較大的時空尺度上才比較明顯,對於馬桶或水槽漩渦旋轉方向之類的小尺度、短時間過程的影響很不明顯。.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科里奥利力 · 查看更多 »

纬度

纬度(φ)是一个地理坐标,用以确定一点在地球表面上的南北位置。纬度是一个角度,其范围从赤道的0度到南北极的90度。纬度相同的连线或其平行线,是一个与赤道平行的大圆。纬度通常与经度一起使用以确定地表上某点的精确位置。在定义经纬度的时候,做了两个抽象假设。第一,以大地水准面来代替地球的物理表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假想的由地球上静止平衡的海平面延伸到陆地内部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第二,用一个数学上简单的参考表面来作为大地水准面的近似。最简单的参考表面为球面,但是用旋转椭球面来模拟大地水准面要更为准确些。经纬度在这个参考表面上的定义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经度相同和纬度相同的点的连线共同构成了这个参考表面上的经纬网。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的纬度和其在参考表面上的对应点一致,过地球真实表面上一点作参考表面的法线,该法线与参考表面的交点即为真实表面上那一点的对应点。纬度,经度和遵循某种规范的高度共同组成了 ISO 19111 标准中所定义的地理坐标系统。 由于有不同的参考椭球面,地表上一点的纬度特征也就并不唯一。ISO标准中关于这一点的描述为:如果坐标参考系统没有完全定义,那么坐标(主要指经度和纬度)顶多是模糊不清的,至少也是毫无意义的。这对于精确的应用非常重要,比如GPS,但是,在一般的使用中,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通常也就不提及参考椭球面。 在英文文本中,纬度通常使用小写希腊字母phi (φ)来表示。它以度、分、秒或者小数形式的度来计量,再附上N或S来表示北纬或南纬。 无论是为了使用经纬仪还是为了确定GPS卫星的轨道,纬度的测量都要求人们对地球重力场有充分的了解。研究地球的轮廓及其重力场的学科是大地测量学,这些内容将不会在此文中讨论。通过简单的名称变换,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地球坐标系统也可以扩展运用到月球,行星和其它天体上。 纬度数值在0至3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低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30至6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中纬度地区;纬度数值在60至90度之间的地区称为高纬度地区。 赤道、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是特殊的纬线。.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纬度 · 查看更多 »

经度

经度是一种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点东西位置的地理坐标。经度是一种角度量,通常用度来表示,并被记作希腊字母λ(lande)。子午线穿过南极和北极并把相同经度的点连起来。按照惯例,本初子午线是经过伦敦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的子午线,是0度经线所在地。其他位置的经度是通过测量其从本初子午线向东或向西经过的角度得到的,经度的範圍为从本初子午线0° 向东至180°E 和向西至180° W。具体来说,某位置的经度是一个通过本初子午线的平面和一个通过南极、北极和该位置的平面所组成的二面角。(这就组成了一个右手坐标系,其z轴(右手拇指)从地球中心指向北极方向,其x轴(右手食指)从地球中心指向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 如果地球是一个均质球体,那么一点的经度就等于过该点的南北铅垂面和格林尼治子午面之间夹角的角度。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南北铅垂面都会包含地球的自转轴。但是地球并不是均质的,而是有很多山脉,在山脉的重力影响下,铅垂面就会偏离地球的自转轴。即便如此,南北铅垂面仍然会和格林尼治子午面相交于某个角度,该角度被称为天文经度,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地图和GPS设备上显示的经度是格林尼治子午面与过该点的一个非严格铅垂面之间夹角的角度,该非严格铅垂面垂直于一个近似于大地水准面的椭球体表面,而不是直接垂直于大地水准面本身。 作为起点,过去其它国家或人也使用过其它的子午线做起点,比如罗马、哥本哈根、耶路撒冷、圣彼德堡、比萨、巴黎和费城等。在1884年的国际本初子午线大会上格林维治的子午线被正式定为经度的起点。東經180°即西經180°,約等同於國際日期變更線,國際日期變更線的兩邊,日期相差一日。 经度的每一度被分为60角分,每一分被分为60秒。一个经度因此一般看上去是这样的:东经23° 27′ 30"或西经23° 27′ 30"。更精确的经度位置中秒被表示为分的小数,比如:东经23° 27.500′,但也有使用度和它的小数的:东经23.45833°。有时西经被写做负数:-23.45833°。偶尔也有人把东经写为负数,但这相当不常规。 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一起确定地球上一个地点的精确位置。纬度的每个度的距離大约相当于111km,但经度的每个度的距离从0km到111km不等。它的距离随纬度的不同而变化,沿同一緯度約等于111km乘纬度的余弦。不过这个距离还不是相隔一经度的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最短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弧的距离,它比上面所计算出来的距离要小一些。 一个地点的经度一般与它于协调世界时之间的时差相应:每天有24小时,而一个圆圈有360度,因此地球每小时自转15度。因此假如一个人的地方时比协调世界时早3小时的话,那么他在东经45度左右。不过由于时区的分划也有政治因素在里面,因此一个人所在的时区不一定与上面的计算相符。但通过对地方时的测量一个人可以算得出他所在的地点的经度。为了计算这个数据,他需要一个指示协调世界时的钟和需要观察对太阳经过子午圈的时间。由于地球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太阳旋转,这个计算和观察比上面叙述的还要复杂些。.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经度 · 查看更多 »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United States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縮寫:NRL)是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財團法人研究實驗室,進行範圍廣泛的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發展。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是因為愛迪生的鼓励而在1923年成立,在1915年5月的《》社論,愛迪生寫道:“政府應維持一間巨大的研究實驗室……可在無需龐大開支下發展所有軍事和海軍技術。”1946年美國設立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被置於其院長指揮下,如今則直屬。.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 · 查看更多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查看更多 »

翔安区

翔安区是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原屬於同安區,2003年析出。.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翔安区 · 查看更多 »

热带风暴

熱帶風暴(Tropical Storm,縮寫T.S.)是熱帶氣旋的一種,其中心附近持续風力為每小時63-87公里,即烈風程度的風力。在臺灣熱帶氣旋達到這個風力標準,與強烈热带风暴皆統稱為輕度颱風。 热带风暴對下一級為热带低氣壓,對上一級為強烈热带风暴。 在西北太平洋,如果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999年之前)、日本氣象廳(2000年之後)將一熱帶氣旋升格為熱帶風暴,則該熱帶氣旋會被給予國際編號並命名。 Category:按强度分类的热带气旋 分類: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等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热带风暴 · 查看更多 »

熱帶低氣壓

熱帶低氣壓(Tropical Depression,縮寫T.D.)指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只達每小時41至62公里或者22至30節的熱帶氣旋,即強風級的級别,對下一級為低壓區或熱帶擾動,而對上一級為熱帶風暴。最廣泛使用的稱呼是「--」,但臺灣中央氣象局把此級別稱為「熱帶性--低氣壓」,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則把這級稱為「熱帶--低壓」。此級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可視為熱帶氣旋。在印度洋, 被稱為「低氣壓」 (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0km/h或以下,但需要達到41km/h才達到熱帶低氣壓的強度)或「深低氣壓」(中心附近最高風速為51-62km/h)它有著組織鬆散的雲團及雷雨帶,其表面循環系統頗為顯現;但通常沒有風眼,亦缺乏更高級別的熱帶氣旋所呈現的緊密組織及形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低氣壓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風暴艾利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雷伊 (2016年)

熱帶風暴雷伊(Tropical Storm Rai,國際編號:1615,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92016)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5個被命名的風暴。「雷伊」一名是首次使用,取代於2010年在中國造成重大傷亡及損失而退役的颱風凡亞比,由米克羅尼西亞提供,指雅蒲島上的石頭貨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風暴雷伊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風暴電母 (2016年)

熱帶風暴電母(Tropical Storm Dianmu,國際編號:16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12016)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此風暴名稱屬第3次使用,由中國大陸提供,意指電之母,負責掌管雷電。電母是該年8月中在華南沿岸至臺灣出現的龐大天氣系統「季候風渦旋」下之產物,該渦旋徘徊華南至臺灣一帶期間先後有多個低壓系統生成,最終廣東沿岸對開海域的低壓區幾經掙扎後發展成此風暴。成旋後的電母仍先在澳門西南面150至200公里原地打轉,之後才以偏西路徑橫過雷州半島、北部灣和越南北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風暴電母 (2016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輻合帶

熱帶輻合帶(又譯間熱帶輻合區;英文: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縮寫:ITCZ),又稱為赤道低壓帶(又譯赤道低氣壓帶、赤道無風帶;英文:Equatorial belt of calms)或赤道輻合帶,是活躍於赤道的低氣壓帶,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間氣壓最低的風帶。其低氣壓的成因是太陽光一年兩次直射赤道,全年在回歸線之間移動,使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蒸發旺盛,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大量的水氣逸散到大氣中,到高空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导致近地气压降低而形成。因温度水平分布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风力微弱。 又因上升气流强盛,水氣充足的緣故,此區域多对流雨,一年有超過200天降雨。 空氣上升至對流層後,分別向兩極移動,到了南北緯30度沉降,形成哈德里環流圈。.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輻合帶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 Alert、簡稱:TCFA)是當一個熱帶擾動即將增強成熱帶氣旋時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以英文發出的警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在達到一定要求時發出熱帶氣旋生成警報,而發出時多數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已經將該擾動的發展機率評定為HIGH(2011年5月31日或之前為GOOD)。.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氣旋形成警報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信號

#重定向 澳門熱帶氣旋信號.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氣旋信號 · 查看更多 »

熱帶擾動

熱帶擾動(Tropical disturbance)是低壓區的一種,有機會可發展成熱帶氣旋,但並不視為熱帶氣旋的其中一個分級。熱帶擾動只是一個熱帶氣旋的雛形,當環境適合時,熱帶擾動有可能發展為一個熱帶低氣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熱帶擾動 · 查看更多 »

花蓮

花蓮是一個台灣地名,可以指:.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花蓮 · 查看更多 »

花蓮縣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花蓮縣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是台灣聯合報系的,由聯合報系旗下的聯合線上公司(興櫃市場:)經營,於1999年9月14日上線,主要內容為聯合報系旗下所有報紙的新聞報導、以及刊載與該網站合作之媒體的期刊內容。超過一年的新聞報導會被移至儲存,不再保留於聯合新聞網裡。 聯合新聞網注重網路媒體的互動功能,上線的每則報導都會提供新聞論壇、新聞評選功能,使閱聽眾可以參與新聞傳播的回饋機制,其後並有發燒新聞等反應閱聽眾瀏覽行為的訊息公開發布,做為平衡編輯室觀點的導覽策略。聯合新聞網的終極願景是「建構一個優質的華人公民媒體」。 聯合線上公司除了聯合新聞網,另外建置推播式的「聯合電子報」、財經類的「聯合財金網」、娛樂類的「追星圖擊隊」、「oops!新鮮事」、時尚類「udn STYLE 時尚名人」、提供專業車壇新聞的「udn 發燒車訊」、綜合性健康網站「元氣網」、社群類的「udn 部落格」、數位出版服務的「udn 讀書吧」、資料庫收費服務的「聯合知識庫」、以及跨足新媒體匯流的影音平台「聯合影音網」等,並開發相關的APP,以分別服務不同類型的客群。此外,聯合新聞網在2015年2月與NBA成為合作夥伴,成立「NBA台灣官方網站」,並共同經營「NBA Taiwan」Facebook粉絲專頁 、LINE官方帳號等社交網絡服務。.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聯合新聞網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衛報

《衛報》(The Guardian),英國的全國性綜合內容日報。1819年爆發彼得盧屠殺事件,創刊人英國記者John Edward Taylor揭露事件的事實。1821年,《曼徹斯特衛報》創刊,因總部設於曼徹斯特而得此名。1855年改為日報。1872年起,斯科特主持编务,将《曼徹斯特衛報》变得高雅生动,奠定了该报成为全国性高级报纸的基础。1959年《曼徹斯特衛報》更名為《衛報》,成为英国第二大高级报纸。《衛報》總部於1964年遷至倫敦,不過於曼城和倫敦均設有印刷設施。一般公眾視《衛報》的政治倾向為左派,《衛報》受到重視的領域包括世界主義觀點、文藝報導和評論、外國通訊。《衛報》與《泰晤士報》、《每日電訊報》同為英國三個著名的高级报纸。.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衛報 · 查看更多 »

风是大规模的气体流动现象。在地球上,风是由空气的大范围运动形成的。在外层空间,太阳风是气体或带电粒子从太阳到太空的流动,而行星风则是星球大气层的轻分子经释气作用飘散至太空。风通常可按、速度、力度、肇因、产生区域及其影响来划分。在太阳系的海王星和木星上,曾观测到迄今为止于星球上产生的最为强烈的风。 在气象学中,经常用风的強度和风的方向来描述风。短期的高速的风的爆发被成为阵风。极短时间内(大约1分钟)的强风被称为。长时间的风可根据它们得平均强度被称呼不同的名字,比如微风、烈風、风暴、飓风、台风等。风发生的时间范围很大,有--持续几十分钟的雷暴气流,有可持续几小时的因地表加热而产生的局地微风,也有因地球上不同气候区内吸收太阳能量不同而产生的全球性的风。大尺度大氣環流产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所受不同的加热,以及行星的旋转(科里奥利效应)。在热带,热低压和高原可以驱动季风环流。在海岸地区,海陆风循环在局地的风中占主要。在有起伏地形的地区,山谷风在局地风中占主要。 在人类文明历史中,风引发了神话,影响过历史,扩展了运输和战争的范围,为机械功,电和娱乐提供了能源。风推动着帆船在地球的大海中航行。热气球利用风可作短途旅行,动力飞行可以利用风来增加升力和减少燃料消耗。一些天气现象引发的风切变区域可以导致航空器处于危险的境况。当风变强时,会毁坏树木和人造建筑。 风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风成过程(比如沃土的形成,黄土的形成)和侵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盛行风可以将大沙漠的黄沙从源头带到很远的地方;粗糙的地形可以将风加速,因为对当地的影响很大,世界上一些区域的和沙尘暴相关的风都有自己的名字。风可以影响野火的蔓延。 很多种植物的种子是依靠风来散布,这些物种的生存和分布受风影响很大。一些飞行类昆虫的种群大小也受风影响。当风和低温同时发生时,对家畜会有不利影响。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食物的储存,以及它们的捕猎和自保的策略。.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風 · 查看更多 »

風眼

风眼是强烈热带气旋中心一片天气情况相对平静的区域,通常呈圆形,直径大多在30到65公里之间,其周围由眼壁环绕,后者是一片环状的强烈雷暴区域,通常是气旋中天气最恶劣的地方。风眼中通常拥有整个气旋的最低气压,可比风暴外的气压低15%。 强烈热带气旋中的风眼通常云淡风轻,四面八方均环绕着密集、均匀的风眼墙。相对较弱的热带气旋中风眼界线较为模糊,并且有可能会被中心密集雲團——一种高厚云层区域,在卫星图像上显示成亮区——掩盖。强度更弱或是组织结构紊乱的风暴中也可能存在风眼墙,但不足以完全闭合将风眼环绕起来,或是风眼区域内会出现暴雨。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暴,风眼都是气压最低的区域,并且又以接近海平面处气压最低。.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風眼 · 查看更多 »

風速

速(wind speed)是指空氣相對於地球某一固定地點的運動速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把空氣的移動稱之為「風」。 風速通常都用於量度室外空氣流動的速度。亦有情況需要量度室內空氣流動的速率,但比較少見。風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論是天氣預報、航空及航海的作業、建造及土木工程都需要參考風速。高風速會引起不良的後果,而對於特定程度的高風速,我們都會給予專有的名詞去辨別,例如:強風、烈風、暴風、颶風等。 風速的量度有兩種:.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風速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 · 查看更多 »

颱風天兔 (2013年)

颱風天兔(Typhoon Usagi,國際編號:13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7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dette)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天兔」(ウサギ)一名是由日本所提供,即天兔座。 天兔是當年西北太平洋風季中頗為引人注目的熱帶氣旋,其強度相當猛烈,除韓國氣象廳外,其餘官方氣象部門均評定其最大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00公里或以上。天兔的爆發性增強成為其最大特徵,引起國際關注,被形容為「怪獸風暴」、「暴力兔」、「魔兔」等;同時其路徑亦對華南沿岸構成重大威脅,使閩粵地區,特別是汕頭、汕尾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嚴陣以待。.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天兔 (2013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妮妲 (2016年)

#重定向 強烈熱帶風暴妮妲 (2016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妮妲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威馬遜 (2014年)

颱風威馬遜(Typhoon Rammasun,國際編號:140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Glenda)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9個被命名的風暴。「威馬遜」(รามสูร)一名是由泰國提供,是指當地神話的雷神。 威馬遜兩度出現臨岸急劇增強的情況,分別在橫過菲律賓中部及中國海南島前出現。按照登陸時強度計算,由於威馬遜以顛峰強度登陸海南,根據中國中央氣象台資料,威馬遜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風暴;而按照香港天文台資料,威馬遜則是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的最強風暴,亦平1979年颱風荷貝紀錄,成為吹襲華南(包括港澳地區)的最強風暴之一。位於中國海南省文昌市的七洲列島實測過程最低海平面氣壓為899.2百帕斯卡,為亞洲地區有史以來實測最低氣壓記錄,威馬遜以絕對優勢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氣壓最低的熱帶氣旋。此外,按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數據,威馬遜亦是首個於南海上空增強至相當於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之最高級別「五級颱風」的熱帶氣旋。 由於雷馬遜在菲律賓和中國造成嚴重傷亡和重大損失,所以在第47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在次年第48次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通过由「博羅依」取代,而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將格倫達除名。.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威馬遜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尤瑞 (1991年)

颱風尤瑞(Typhoon Yuri,國際編號:912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30W,--)為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廿九個被命名的風暴,當年度第三個達到相當於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當中之「五級颱風」級別的熱帶氣旋,是全球該年度最強的熱帶氣旋,亦是該年度形成位置最南的熱帶氣旋。其於11月22日起初該系統緩速移動且逐漸增強為一熱帶風暴,因而被命名為「尤瑞」,11月24日在楚克島東方約1050公里之海面上時,威力即已達颱風級別。11月26日開始採取偏西路徑,翌晨尤瑞即於生命期巔峰,根據日本氣象廳所測得之風力數據表示,其十分鐘近中心最大持续风速達到了220公里每小時(相當於120節、140英里每小時),並估計其最低氣壓值為895百帕,將其視為是1990年以來至目前為止第四強的熱帶氣旋,以及西北太平洋史上第十一強的熱帶氣旋。11月27日晚間行經關島南南西方約140公里之海面上。11月29日之後轉為北上,隔日穩定往東北方向加快行進,受環境轉差影響而於12月1日即轉化為一溫帶氣旋。 即使尤瑞未直接登陸,在波纳佩州依然造成了30億美元(1991年幣值)的經濟損失。而在關島,其引發之大規模风暴潮導致廣泛的海岸侵蝕,同時摧毀60至350棟建築物,經濟損失達3300萬美元(1991年幣值)。而目前,尤瑞的風眼亦是被密切觀察的研究對象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尤瑞 (199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尼伯特 (2016年)

颱風尼伯特(Typhoon Nepartak,國際編號:16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2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Butchoy)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尼伯特」一名是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科斯雷著名的戰士。 尼伯特在2016年7月2日才生成、翌晨獲得命名,是自1998年熱帶風暴妮蔻兒以來,該區域最晚出現的全年首個獲命名熱帶氣旋。寂靜大半年的西北太平洋積聚極大能量,讓尼伯特不斷吸收,從而導致其強度爆發,終使這個西北太平洋年內首個獲命名風暴一躍成為該年第1個同時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韓國氣象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及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屬最少近60年以來最強全年首個獲命名風暴。尼伯特以接近頂峰強度肆虐臺灣,令當地繼前一年的颱風杜鵑後,連續2年遭受達到臺灣中央氣象局「強烈颱風」級別之熱帶氣旋橫掃;此外尼伯特也刷新上一年颱風蘇迪羅的紀錄,成為中國福建省經濟損失最嚴重的風災,但此紀錄維持僅2個半月便旋即再遭颱風莫蘭蒂打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尼伯特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巨爵 (2015年)

颱風巨爵 (Typhoon Koppu,國際編號:152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ndo,菲律賓華語譯名:蘭度)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被命名的風暴。「巨爵」(コップ)一名是由日本所提供,即巨爵座。 巨爵是一個強度相當猛烈,而路徑難以預測的熱帶氣旋。巨爵在登陸菲律賓呂宋前兩度快速增強,對當地構成重大威脅,而西風槽卻在巨爵橫掃呂宋之時打擊副熱帶高壓脊,結果原先高速逼近的巨爵登陸後卻緩慢移動,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之餘,更使當地暴雨連綿不斷,造成嚴重水災。北半球入秋後的西風槽向來詭譎難測,令巨爵於橫過呂宋時的路徑倍添變數,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穿越菲律賓時的預測路線落差巨大及搖擺不定,甚至在巨爵整個生命史內,從未出現路徑近乎一致的集合預報,每一次集合預報顯示的預測路線皆極為分散。各官方氣象報門預計巨爵肆虐呂宋後會北上侵襲臺灣,然而這預測未有實現,原因正是巨爵長時間徘徊呂宋附近一帶,導致其結構不斷遭當地地形磨蝕,而最終巨爵在呂宋海峽上空減弱為低壓區,其殘餘低壓區重返西北太平洋,並移至硫磺島附近後消散。由于巨爵在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壞,所以在第48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被永久退役,由小熊替代,是指小熊座。.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巨爵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丹恩 (1999年)

颱風丹恩(Typhoon Dan,國際編號:9920,中國大陸編號:99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epang)是1999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於1999年10月2日在菲律賓東方的海面上生成,於10月5日登陸呂宋島以後繼續向西前進,進入南海后折向北,於10月9日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前亭鎮登陸后逐漸減弱,最終於10月11日進入黃海並消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丹恩 (1999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羅莎 (2007年)

#重定向 颱風柯羅莎 (2007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羅莎 (2007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韋森特 (2012年)

颱風韋森特(Typhoon Vicente,國際編號:1208,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9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8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韋森特」一名乃由美國提供,為查摩洛族的男性名稱之一。韋森特進入南海後受鞍形氣壓場影響而停留15小時,然後採取比所有官方氣象部門的預測都更偏北的路徑移動,更發展出「熱塔」現象導致爆發性增強;最終韋森特以巔峰強度正面吹襲珠江口,成為港澳地區繼1999年颱風約克後最矚目的風災,它令香港天文台發出接近13年以來的首個十號颶風信號,亦令澳門氣象局懸掛同樣是接近13年以來首次的九號風球。 「韋森特」於2015年第47屆颱風委員會年度會議上遭到除名,並通過由「蘭恩」取代;但除名原因與韋森特所引發之災情無關,而是與東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命名表產生同名衝突。這是繼翰文、庫都、欣欣、婷婷、彩蝶之後,第6個「純技術性」,純粹以名稱本身因素而除名的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韋森特 (2012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莎莉嘉 (2016年)

颱風莎莉嘉(Typhoon Sarika,國際編號:16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Karen,菲律賓華語譯名:凱倫,--)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風暴。「莎莉嘉」(សារិកា)一名由柬埔寨所提供,意指爪哇八哥。莎莉嘉是10月第2個影響華南地區的熱帶氣旋,先在菲律賓以東近海急劇增強並橫過呂宋,再於南海中部重新組織和掠過海南。此後其外圍雨帶與偏東氣流在珠江口一帶匯聚,更導致香港受豪雨影響,香港天文台自1992年設立暴雨警告系統以來,首次需要在10月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由於莎莉嘉在菲律賓造成嚴重傷亡和重大損失,所以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上遭除名,新名稱由「翠絲」取代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莎莉嘉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馬勒卡 (2016年)

颱風馬勒卡(Typhoon Malakas,國際編號:16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8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Gener)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6個被命名的風暴。「馬勒卡」一名為第3次使用,上兩次分別在2004年和2010年。此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指強而有力。颱風莫蘭蒂向強度巔峰進發之際,馬勒卡緊隨其後出現,不但透過影響副熱帶高壓脊形態,間接令莫蘭蒂的路徑偏西而重創呂宋海峽和臺灣一帶,而且與莫蘭蒂一樣,預測路徑比原先預期明顯偏西,對剛受莫蘭蒂蹂躪的臺灣而言極為不利。馬勒卡橫掃與那國島並經過宜蘭縣東面外海後,進入東海並預期受西風帶影響轉趨減弱之際,反而出乎意料地重新增強,對日本九州之威脅大幅提升。.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馬勒卡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鮎魚 (2010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0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52010;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uan)為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3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亦是該年最強的風暴。--,是「鯰魚」的意思。 鮎魚的強度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第3強,重創菲律賓呂宋,並一度對華南構成嚴重威脅。鮎魚的中心最低氣壓僅有885百帕斯卡,比1991年颱風魯絲、尤瑞,以及2013年颱風海燕還低上10百帕斯卡。按日本氣象廳數據,其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之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30公里,一度是1979年颱風泰培以來,西北太平洋最強的颱風,但於2013年被颱風海燕超越。根據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資料,其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之中心風力達每小時295公里(160節),瞬間最大陣風高達每小時325公里(175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鮎魚 (2010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鮎魚 (2016年)

颱風鮎魚(Typhoon Megi,國際編號:16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ele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風暴。「鮎魚」(메기)一名是由南韓所提供,是一種在河流或湖泊裏常見的魚,嘴旁有長鬚,魚身大,它的出現令人聯想到快要下雨。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一次獲給予此名的2010年颱風--鮎魚曾經問鼎21世紀西北太平洋最強風暴,但3年後遭颱風海燕超越;該年鮎魚亦以頂峰強度橫掃菲律賓呂宋並造成嚴重破壞,但此名稱未被申請除名。此風暴成為繼颱風莫蘭蒂和颱風馬勒卡後,連續第3個影響關島和臺灣的熱帶氣旋,橫掃臺灣後再於中國福建省大舉破壞。.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鮎魚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鸚鵡 (2014年)

颱風鸚鵡(Typhoon Nuri,國際編號:142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0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aeng)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0個被命名的風暴。「鸚鵡」(Nuri)一名是由馬來西亞提供,是指一種身上有藍色冠羽的鸚鵡。 鸚鵡是一個巨大而又強烈的熱帶氣旋,是當年太平洋颱風季乃至全球的最強烈的熱帶氣旋之一。但由於系統離陸地較遠,所以對陸地的影響並不大,主要是在溫帶氣旋時期。系統源於關島附近的一個大型低壓區,10月28日20時,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96W的擾動編號。系統又於10月30日發展為一個熱帶低氣壓,並於10月31日發展為熱帶風暴,11月1日發展為颱風。系統於11月2日爆發式增強,迅速清空一個半徑不到15千米的細小風眼,並於當天晚上達到超強颱風強度,次日淩晨達到最高強度。鸚鵡於11月3日開始眼墻置換,強度逐漸減弱。系統於11月7日轉化為一股溫帶氣旋,又於11月8日早上再次增強至颶風程度風力,氣壓迅速下降至924百帕斯卡,七級風圈半徑逾3300千米,是全球史上最大風暴之一。溫帶氣旋鸚鵡的殘余雲系將寒潮帶到北美,導致北美出現歷史同期罕見的低溫極寒天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鸚鵡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黃蜂 (2014年)

颱風黃蜂(Typhoon Vongfong,國際編號:1419,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9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Ompong)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黃蜂」一名是由澳門提供,即黃蜂,一種長有翅膀且身體黑黃相間的昆蟲。由於被牠的螫針刺中會令人感到疼痛,所以人們都像恐懼颱風侵襲一樣害怕牠。.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黃蜂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黑格比 (2014年)

颱風黑格比(Typhoon Hagupit,國際編號:14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22014,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Ruby),為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二十二個被命名的風暴。「黑格比」(Hagupit)一名是由菲律賓提供,即「鞭打」之意。.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黑格比 (201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辛樂克 (2008年)

颱風森拉克(英语:Typhoon Sinlaku,國際編號:0813,JTWC編號:15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名稱:Marce)是2008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個熱帶氣旋。 「森拉克」是密克羅尼西亞所提供的名字,指的是密克羅尼西亞科斯雷(Kosrae)傳說中的女神。.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辛樂克 (2008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茉莉 (2015年)

颱風茉莉 (Typhoon Melor,國際編號:152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8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ona)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7個被命名的風暴。「茉莉」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其意即為茉莉花。 茉莉的生成標誌著2015年風季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一年內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生成的颱風季。路徑上茉莉類似一個「西進型」的深秋風暴,於較低緯度處西移橫過菲律賓,移入南海後遭東北季候風擊潰而轉向西南及減弱消散;但茉莉於橫掃菲律賓之前,是一個強度超出預期的熱帶氣旋,形成初期各數值預報模式看淡茉莉的強度,官方氣象部門亦大多預期茉莉只會達到颱風下限水平;但結果茉莉卻發展成一股成熟颱風,繼同年10月的颱風巨爵後,再次為菲律賓帶來嚴重災情。 由于茉莉在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和重大损失,所以在第48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菲律宾提出除名要求,獲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通過,並由查帕卡替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蘇迪羅 (2015年)

颱風蘇迪羅(Typhoon Soudelor,國際編號:1513,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3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Hanna)為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2個命名的風暴。「蘇迪羅」一名是由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所提供,是波納佩島傳說中的酋長。 蘇迪羅是2015年西北太平洋地區的最強風暴,大多數官方部門均評定蘇迪羅比同年3月至4月的颱風美莎克及5月颱風紅霞更強,是日本氣象廳年內第3個評定達「猛烈的」程度的颱風,亦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於年內第6個超級颱風,以及香港天文台於年內第7個超強颱風。其生命史內兩度發展「雙重眼壁」,對近年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而言甚為罕見。根據數位颱風網資料顯示,蘇迪羅是繼1983年颱風艾比後,首個於8月份經日本氣象廳評估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達115節以上的熱帶氣旋。蘇迪羅橫掃塞班島及臺灣期間造成嚴重破壞,而隨後登陸中國福建省時亦為當地及鄰近的浙江省帶來破紀錄雨量;與此同時,港澳地區受蘇迪羅外圍的下沉氣流影響,令本已持續數日的熱浪加劇,香港更出現破紀錄的酷熱天氣。由于苏迪罗在北馬里亞納群島、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严重伤亡及破壞,因此在第48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永久退役,並於翌年的第49屆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中由「沙德爾」取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蘇迪羅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艾利 (2004年)

颱風艾利(Typhoon Aere,國際編號:041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Marce)為2004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7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艾利」一名由美國提供,是馬紹爾語風暴之意。.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艾利 (2004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耐特 (1991年)

颱風耐特(Typhoon Nat,國際編號:9120,中國大陸編號:911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2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epang)是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1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耐特的路徑飄忽不定,包括了4次大轉彎、2次增強,並在17天內兩次登陸,它的生命歷程是1991年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中最長的;JTWC對其發布了61次的警報,僅比1972年颱風莉泰少了18次;其行徑及變化令人想到1986年颱風韋恩 。 由於其路徑詭譎,因此也被台灣中央氣象局與1986年颱風韋恩、2001年颱風納莉、2012年颱風天秤並列為台灣「侵台四大怪颱」之一。《台灣的氣候》「--建翊、余嘉裕、周佳」合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6年1版4刷.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耐特 (1991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杜鵑 (2015年)

颱風杜鵑 (Typhoon Dujuan,國際編號:152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1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Jenny)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杜鵑」由中國所提供,指杜鵑花。此名稱為第3次使用,對上兩次使用分別是在2003年和2009年,當中2003年颱--風杜鵑曾肆虐華南並造成嚴重破壞。 杜鵑形成初期的發展非常遲緩,結構惡劣之餘更一度出現高低層分離的現象,但杜鵑在徘徊西北太平洋的同時重整環流,之後逐步發展成一個成熟的颱風,更是年內第10個達到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分級、第4個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的熱帶氣旋。而杜鵑形成後不久,各個官方氣象部門均預測杜鵑轉向北上,移至日本以南海域,詎料不消多久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的預測便告翻盤,最終杜鵑以西北至西北偏西的移動路線直撲臺灣及中國東南部,並成為繼2008年颱風薔薇後,首個以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等級登陸臺灣的風暴。杜鵑橫掃臺灣及福建的路徑與同年8月的颱風蘇迪羅非常接近,但減弱速度卻遠超預期,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在杜鵑登陸福建後3小時內便把杜鵑連降兩級。.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杜鵑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泰培

#重定向 台风泰培 (1979年).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泰培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燕 (2013年)

颱風海燕(Typhoon Haiyan,國際編號:1330,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312013,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Yolanda,菲律賓華語譯名:尤蘭沓)為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8個被命名的風暴,是2013年度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21世紀至今該區域的最強風暴,以及該區域史上第二強的熱帶氣旋,並創下登陸時最強風暴的紀錄。「海燕」一名由中國提供,是指海燕鳥。 海燕的強度突破2010年颱風鮎魚,成為西北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第二強的熱帶氣旋,僅次於1979年颱風泰培。日本氣象廳評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230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與鮎魚相同。香港天文台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85公里(以10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以每小時15公里之差,超過鮎魚的每小時270公里;中國國家氣象中心評定其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280公里(以2分鐘平均風速計算),亦以每小時20公里之差,高於鮎魚之每小時260公里。上述3項數據均顯示海燕的風速僅於泰培之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定海燕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315公里(以1分鐘平均風速計算),高於梅姬之每小時295公里,更超越泰培之每小時305公里,成為有可靠紀錄以來,全球1分鐘平均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但此紀錄於2年後被颶風帕特里夏打破。海燕更達到德沃夏克分析法中的「T指數」8之數值,是該指數系統的上限。 由於海燕以巔峰狀態登陸菲律賓,海燕成為全球有記錄以來,登陸時風速最高的熱帶氣旋。而其猛烈風力及引起的大規模風暴潮則在菲律賓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官方確認逾6300人死亡,菲國莱特省一名警官估計約1萬人罹難,而菲律賓紅十字會更表示失蹤人數多達25000人。風暴過後大半年,災區罹難人數仍然持續增加。因應海燕在菲律賓造成的災難性傷亡,「海燕」一名在2014年初的颱風委員會會議上被除名,並在2015年的會議上通過由「白鹿」取代;同時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亦把當地名稱「約蘭達」除名。.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海燕 (2013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海馬 (2016年)

颱風海馬(Typhoon Haima,國際編號:1622,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5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win)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2個被命名的熱帶氣旋。此名由中國大陸提供,是一種海洋動物。海馬是2016年吹襲菲律賓的最強風暴之一,也是10月第3個影響華南地區的熱帶氣旋。海馬導致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首次需要發出五號風暴信號,亦引致香港天文台及澳門氣象局21年以來首次在10月發出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為海馬在菲律賓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此名稱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木蘭」取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颱風海馬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风切变

风切变(wind shear),又稱风切或風剪,是指大氣中不同兩點之間的風速或風向的劇烈變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风切变 · 查看更多 »

西南季候風

#重定向 西南季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西南季候風 · 查看更多 »

西風帶

西風帶是位處於南北緯30至60度中緯度地區由西向東的盛行風。由於副熱帶高壓把空氣吹向南北兩極,加上地球自轉產生的科里奥利力,致使在北半球出現西南風而在南半球出現西北風。溫帶氣旋在此區經常出現;而如果熱帶氣旋越過移入此區,會因為受西風影響出現溫帶變性並轉為溫帶氣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西風帶 · 查看更多 »

西風槽

高空西風帶的高空冷心低氣壓出現槽線時,就是西風槽。西風槽是冷性和斜壓,槽中有強正渦,槽前地面常有隨溫帶氣旋的發展,槽後地面則形成反氣旋。西風槽在經過青藏高原會分開北支槽和南支槽,南支槽如果東移至離開高原,便會在雲南附近形成低壓區,這就是西南渦,西南渦通常會伸出低壓槽為華南帶來有雨的天氣。西風槽東移時也令副熱帶高氣壓東退,令熱帶氣旋轉向東北移動。 category:气象学.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西風槽 · 查看更多 »

香港01

香港01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由《明報》前持有人于品海籌劃創辦,總部設於香港,目前旗下核心業務為倡議型新聞媒體。根據香港01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該公司於2015年6月4日註冊為「香港零一媒體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WeMedia01(HK) Limited」,並於2017年12月5日正式更改為「香港01有限公司」,英文名稱「HK01 Company Limited」。負責機構為「大地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為南海控股執行董事劉榮以及《明報周刊》前總編輯龍景昌。香港01總經理與總編輯為龍景昌。辦公室設於新界荃灣嘉達環球大廈11-13樓。2016年1月11日,香港01新聞網站正式運作;同年3月11日,於香港發行同名周報《香港01》,逢星期五出版。香港01以倡議型媒體自居,傳播平台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和社交網絡平台專頁,內容包括香港、兩岸、國際新聞資訊、娛樂新聞、社評、體育、科技和女性專題等。.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香港01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地下天文台

香港地下天文台是一個成立於1995年的非官方天氣預報網站。現任台長為皇家香港天文台前學術主任方志剛先生,現任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及世界氣象組織屬下颱風委員會氣象專家。 方志剛曾於2000-2017年擔任執行委員會成員,並於2018年成立澳門氣象學會,現時擔任會長一職。 網站現在每10分鐘自動更新一次,主網頁提供包括來自香港天文台的資訊,如氣象站數據,雷達圖,天氣預報,九天天氣預報,機場天氣預報等﹔亦提供來自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來自台灣 中央氣象局的衛星雲團及地下天文台自行搜集及運算的高空天氣數據,酷熱指數、風寒指數,大氣穩定度指數,預測寒潮南下的ΔP指數及閃電位置圖等。網站亦提供多條海外氣象網站連結,方便瀏覽者獲取其他地區以及更深入的氣象資訊。網站吸引不少氣象愛好者,特別是颱風發燒友進行瀏覽。當中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韓國氣象廳有關高空天氣圖,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連結更是瀏覽人士,特別是風季時候的重要資訊來源。網站亦設立討論區、天氣預測比賽、網誌、facebook專頁等,為全球氣象愛好者提供一個交流平台。自網站成立以來已吸引全球超過1億人次瀏覽,成為香港天文台以外最受歡迎的香港氣象網站。 台方更不定期舉辦聚會,歷來正式聚會的內容記錄如下: 於2007年3月9日,由於運作了差不多12年的伺服器硬碟損壞,導致地下天文台伺服器停止運作,網站至同年3月13日才逐漸回復部分版面,但精華區上的留言可在重溫。同年8月中,地下天文台換上新版面,加入了氣象新聞,氣象部落及氣象漫畫的連結;對於部份香港天文台提供的天氣資料,新網頁卻改為只提供連結讓瀏覽人士直接進入有關網頁查閱。 2012年12月,地下天文台網誌《氣象人語》加入了雅虎香港專欄。 2017年7月1日 - 2017年11月25日,以及 2017年12月30日,地下天文台於香港電台第一台氣象及環境資訊節目擔任嘉賓主持。每逢星期六中午 12:20 –下午1:00 (部份集數延續到 1:30),一共23集,地下天文台台長及資深成員於節目中談論不同天氣話題,並對地下天文台進行簡單介紹。 地下天文台也曾接受無線電視節目《星期日檔案》 的訪問,節目主題為 ,節目一部分內容談及地下天文台網站的資訊,當中把不同地方的天氣數據化成資料,讓市民更易明白。節目於2017年8月27日播出。 自 2004 年開始, 地下天文台一共出版四本著作,分別是 《做個醒目天氣人》、《香港天氣常識及觀測》、《天啊﹗我們都看得懂的「天氣圖」》 及 《天氣其實不難懂》 ,致力於氣象普及教育。.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香港地下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熱帶氣旋可能或已經影響香港時,香港天文台便會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目的是以簡單容易理解的信號,警告市民熱帶氣旋為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威脅。由於2002年前天文台以懸掛信號形式發佈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因此一般市民多會以「風球」稱呼。.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的“重量”常常被用來表示“質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两个词表示物质不同的属性(参见质量对重量)。 在物理上,质量通常指物质在以下的三个实验上证明等价的属性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质量 · 查看更多 »

超強颱風

超級颱風、超強颱風或超級強烈颱風(Super Typhoon,中國氣象局使用縮寫SuperTY,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uperT.,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使用縮寫STY),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最猛烈的分級。此級並非世界氣象組織之建議分級,但設立此級的官方氣象部門為數不少,只是下限定義不一,低至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60公里,高至每小時240公里。.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超強颱風 · 查看更多 »

鹰厦铁路

厦铁路,又称鹰厦线,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705公里(含漳州支线11公里),在鹰潭与沪昆铁路交汇,另外,在南平市的来舟有一支线通往福州,称作来福铁路。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也是在漳厦铁路拆除后福建境内的第二条铁路线。其途经地区多山且雨频,因此时有山崩爆发造成铁路中断事故。.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鹰厦铁路 · 查看更多 »

輕度颱風

輕度颱風(Tropical storm)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對於熱帶氣旋的一種分級,即中心風速每秒17.2公尺(每小時65公里)至每秒32.6公尺之間,低於每秒17.2公尺的熱帶氣旋則稱為熱帶性低氣壓。此級別相當於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熱帶風暴及強烈熱帶風暴。再進一級為中度颱風,亦即其他部門使用的颱風。 要注意的是,雖然此分級有官方英文譯名,但是中央氣象局在英文版本颱風發佈上卻未有使用,而是直接採用世界氣象組織建議的英文分級名稱。此級可對應世界氣象組織建議之「熱帶風暴」或「強烈熱帶風暴」,因此英文發佈上會因應熱帶氣旋的實測強度,顯示為「Tropical Storm」或「Severe Tropical Storm」。.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輕度颱風 · 查看更多 »

阿帕里

阿帕里(Aparri)是菲律宾吕宋卡加延省的一座城市,位于卡加延河入海口,距离省会土格加劳约55英里。 卡加延河谷是菲律宾最大的烟草生产区之一,阿帕里是重要的沿海贸易中心。.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阿帕里 · 查看更多 »

蘋果日報 (台灣)

《蘋果日報》(Apple Daily,2003年5月2日-)是香港壹傳媒在臺灣所發行的正體中文報紙,創辦人是黎智英,以香港《蘋果日報》為藍本,集團總裁為張劍虹;自2018年3月起,分為數位及紙媒編輯部,社長陳裕鑫現兼任紙媒總編輯。 臺灣《蘋果日報》的推出,亦直接打擊了同系同質的臺灣《壹週刊》的銷路。同時繼三重幫財團挾資本優勢入主報業後,此役臺灣財團報業格局確立,臺灣文人報業正式終結。《蘋果日報》的最大特色是著重圖片以及視覺化之圖表,並採用一般報紙所無的全彩印刷(包括分類廣告在內),印紙量和週末版的《紐約時報》相若。臺灣《蘋果日報》目前為臺灣最具影響力報紙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蘋果日報 (台灣) · 查看更多 »

起落架

起落架是航空器下部用于起飞、降落或者在地面(或水面)滑行时支撑航空器,并且用于地面(或水面)移动的附件装置。.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起落架 · 查看更多 »

關島

島(Guam;查莫罗語:Guåhan,全稱為Territory of Guam)為美國的非合併建制属地,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嶼,為美國五個建立平民政府的屬地之一。." DOI 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關島 · 查看更多 »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原名《自由日報》,於1987年改名)是一家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的臺湾平面报纸媒体。發行者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自由時報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金城鎮

金城鎮可以指:.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金城鎮 · 查看更多 »

金門縣

金門縣是中華民國福建省的一個縣,轄區包含金門群島的金門島、烈嶼及代管的烏坵等島嶼,通行閩南語(烏坵通行莆仙語)。也是中华民国福建省政府所在地,縣治所在地位於金城鎮。.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金門縣 · 查看更多 »

英國氣象局

氣象局(Met Office)是英國的國家氣象機構,提供各種時標內的全球天氣預報。它屬於行政機構,接受來自商業創新和技能部的運營資金。 哈德萊天氣預報和研究中心也屬於該局管轄之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英國氣象局 · 查看更多 »

離心力

离心力(centrifugal force)是一种虚拟力或称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在牛顿力学里,离心力曾被用于表述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一个非惯性参考系下观测到的一个惯性力,和向心力的反作用力。在拉格朗日力学下,离心力有时被用来描述在某个广义坐标下的广义力。 在通常语境下,離心力並非真實的存在。它的作用只是为了在旋转参考系(非惯性参考系)下,牛顿运动定律依然能够使用。在惯性参考系下是没有惯性力的,在非惯性参考系下(如旋转参考系)才需要有惯性力,否则牛顿运动定律不能使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離心力 · 查看更多 »

雙眼牆

雙眼牆、同心眼壁(Concentric Eye Walls)或雙重眼壁(Double Eye Walls),是一種形成於強度高的熱帶氣旋的一種結構。雙眼牆通常會在風速大於且強度還在增強的熱帶氣旋中,會在原本眼牆外層雲系形成第二個眼牆,並且向內移動,內層眼牆會繞著外層眼牆旋轉,直至減弱而消失。其一般會伴隨著眼牆置換循環,例如2003年掠過巴士海峽及珠江口一帶的2003年颱風杜鵑;不過亦有出現雙重眼壁,但最後眼壁更替失敗的熱帶氣旋,路徑與杜鵑相當接近的2013年颱風天兔即為一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雙眼牆 · 查看更多 »

陸上颱風警報

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陸上區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陸上颱風警報 · 查看更多 »

TVBS

TVBS,公司正式名稱為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是台灣有線電視頻道經營者之一,為台灣首家衛星電視台。1993年9月28日開播,結束了以往「老三台」於1962年至1992年間獨佔台灣電視廣播之壟斷局面。同時擁有5個電視頻道,分別為TVBS新聞台、TVBS歡樂台、TVBS、TVBS-Asia(海外)、TVBS精采台(MOD)。 目前TVBS全頻道以HD高畫質製播,並率先將4K設備應用於戲劇拍攝與大型晚會轉播。.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TVBS · 查看更多 »

暴風

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定義,暴風(Storm)的定義是指風力達蒲福氏風級10級至11級,即每小時88至117公里,相當於每小時48至63海里或每秒24至33米的風力。在澳門,蒲福氏風級10級的風力稱為「狂風」,而「暴風」(Violent storm)只代表11級的風力。較暴風風力低一級的,是烈風,而高一級的則是颶風。.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暴風 · 查看更多 »

恆春半島

恆春半島位於臺灣屏東縣,因恆春鎮得名,是臺灣全島最南處。恆春半島三面環海,西臨臺灣海峽,南為巴士海峽,東鄰太平洋,唯有半島北端是與臺灣本島銜接,故有海洋水氣調節,且半島地形高度多數低於800公尺,乃為中央山脈陡降所賜而使海風可輕易越過,特此環境因素有別於臺灣本島。恆春半島亦為旅遊勝地,以墾丁國家公園著稱,但由於該地之地理位置與地形,而常受到颱風與落山風之侵擾。.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恆春半島 · 查看更多 »

恆春鎮

恆春鎮位處恆春半島南端,隸屬於屏東縣,是台灣最南端的行政區,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西臨台灣海峽(南海),南臨巴士海峽(呂宋海峽),由於氣候溫暖,從前此地遍布蝴蝶蘭,恆春的古名「瑯嶠」,就是排灣族語「蘭花」的音譯,舊時為排灣族斯卡羅王國領土。十九世紀中葉,恆春半島發生牡丹社事件,於是沈葆楨奏請朝廷在此地築城牆,並在瑯嶠設縣,是屏東最早的縣治。由於此地氣候溫暖,四季如春,沈葆楨將其改名為「恆春」。 每年約九月到次年三月,來自西伯利亞的季風順著高聳的中央山脈向南吹,到了恆春半島時由於山脈陡降,季風順著地形加速吹向海洋,形成了風勢強勁的「落山風」。由於陽光充足加上強烈乾熱的落山風,造就了適合栽種的洋蔥盛產。此外恆春在1901年引進了瓊麻,用以製造繩索、麻袋等民生用品,在日治時代的殖民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曾博得「東洋之光」的美名,雖然現已沒落,但瓊麻也成了恆春的標誌。 恆春地處熱帶性氣候,南方的海岸有珊瑚礁地形,加上自然生態豐富,1982年,台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就在此成立,本鎮的鵝鑾鼻燈塔亦是台灣本島最南的點。 2006年12月26日,中央氣象局屏東恆春地震站西偏南方22.89公里的呂宋海峽(巴士海峽)海域錄得--的地震。這次地震除了在臺灣造成人命傷亡和建築物損毀外,更造成多條海底電纜中斷,導致東亞區內互聯網、國際電話服務受阻,造成難以估算的經濟損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恆春鎮 · 查看更多 »

杏林大桥

杏林大桥(Xinglin Bridge),又称杏林公铁大桥,是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西北侧的一条公路、铁路平层合建的大桥,公路桥于2008年9月1日通车。起点接杏林侧杏前路至沈海高速公路,终点接厦门岛高崎侧高殿二号路及成功大道,是厦门岛第四条进出岛通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杏林大桥 · 查看更多 »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語: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簡稱ECMWF),創立於1975年,是一個國際組織,位於英格蘭雷丁。.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氣象廳 (日本) · 查看更多 »

氣象衛星雲圖

氣象衛星雲圖是以氣象衛星之儀器拍攝大氣中的雲層分布,來尋找天氣系統並驗證地面天氣圖繪製的正確性。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觀測海冰分布、確定海面溫度等與中長期天氣預報相關的海洋資料。此技術為可在單一影像上顯現各種尺度天氣現象,對天氣分析與預報提供非常有助益的遙測資料。大致而言,衛星雲圖可分為紅外線衛星雲圖、可見光衛星雲圖以及色調強化衛星雲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氣象衛星雲圖 · 查看更多 »

永嘉县

永嘉县为中國浙江省地级市温州市下辖六县之一,设于1949年9月21日。 永嘉也是古代温州的称呼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永嘉县 · 查看更多 »

永春县

永春县(bp),古稱桃源,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东南部、晋江东溪上游,是泉州市下辖的一个县。.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永春县 · 查看更多 »

气压

气压的国际单位制是帕斯卡(或简称帕,符号是Pa),泛指是气体对某一点施加的流体静力压强,来源是大气层中空气的重力,即為单位面积上的大氣壓力。在一般气象学中人们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为单位。测量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表。其它的常用单位分别是:巴(bar,1 bar.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气压 · 查看更多 »

沪陕高速公路

上海-西安高速公路,简称沪陕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40,起点在上海,途经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商洛、终点在西安,全长1490公里。规划路线南京至六安段与'''G42'''沪蓉高速重线。.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沪陕高速公路 · 查看更多 »

波音767

波音767(Boeing 767)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开发的一种中到大型宽体双引擎喷气式客机。它是波音公司的第一架使用玻璃螢幕座舱的宽体双引擎客机。波音767装备了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拥有常规尾翼和超临界机翼,有效减少了飞行中的气动阻力。这架飞机最初的设计定位是一种比波音747略小型的宽体跨洲航线客机,载客量在181至375人之间,设计航程为3850至6385海里(7130至11825公里,因变种型号有所不同)。波音767与另一款窄体客机波音757同一时期开发,因而两者很多特点都很相似,主要的差異在載客量上。 波音767拥有三种长度的机身,分别为767-200、767-300和767-400型;三种延程机型分别为767-200ER、767-300ER和767-400ER。此外还有货运机型767-300F;军用改型包括波音E-767型预警机、KC-767和KC-46型空中加油机和VIP运输机。 第一架波音767由联合航空在1982年投入使用。767客机在初期主要进行美国国内航线飞行,体现出了安全可靠的双引擎性能。1985年,波音767成为了首架获得跨洋飞行许可(ETOPS)的双引擎客机,此后多用于进行不间断的中长途洲际航线。1986年,波音公司开始设计一种容量更大的767客机,以填補與747之間的空缺,并最终研发出了波音777型。在1990年代,波音767成为了最常见的跨大西洋航线客机。 截至2011年11月,波音767收到了来自71家客户的1057份订单,其中1013架已经交付使用。2011年7月,全世界共有837架波音767正在使用。最受欢迎的机型是767-300ER,共计交付552架。767最大的客户是达美航空,共拥有94架飞机。波音767的竞争对手包括空中巴士A300、A310以及A330-200。 2011年,随着波音767的继承型号波音787(“梦幻客机”)于2011年10月交付使用,波音767正式宣布客运机停产,仅保留货机生产线。.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波音767 · 查看更多 »

泰顺县

泰顺县在中国浙江省南部,隶属于温州市,为温州下辖六县之一。.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泰顺县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涡量

涡量,也称为涡度,是一个流體力學的概念,用以描述流體的旋轉情況。數學上,渦度\zeta是描述速度場 \vec的旋度,是一個向量場。 在氣象學之中所考慮的流體就是大氣,實際上通常就僅考慮渦度的鉛直分量;另外,由於大氣的速度場是以靜止地球為參考坐標,故亦稱為相對渦度。當氣團的相對渦度為正值時,表示該氣團出現逆時針轉動;反之,相對渦度負值則為順時針轉動。 如果把地球轉動都一併考慮的話,渦度就被稱為絕對渦度;而絕對渦度與大氣厚度的乘積一般而言為常數。.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涡量 · 查看更多 »

温州市

温州市(普通话发音:Wēnzhōu,温州话发音:,浙南闽语发音:Vo'e Je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为沿海港口城市,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沿海開放城市,古称瓯。舊城為東晉著名學者郭璞根據風水思想而建。当时,郭璞登上南岸的西郭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華蓋山鎖“北斗之口”,以此設計溫州城。故而溫州有“山如北斗城似锁”之美称,別稱“斗城”。传说筑城时,有白鹿衔花而过,人们视为瑞兆,故温州又別稱“鹿城”。是浙江第三大城市。全市总面积12,065平方公里,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2016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18.2万人,常住人口917.5万人,为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168.04万人(含洞头区)。.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温州市 · 查看更多 »

溫帶氣旋

溫帶氣旋,亦稱為鋒面氣旋或中緯度氣旋,是一種發生在地球中緯度地區的大尺度低壓系統。溫帶氣旋附帶鋒面,一段時間後將合併成為錮囚鋒。.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溫帶氣旋 · 查看更多 »

漳州站

漳州站,建设时名称为漳州南站,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圆山新区颜厝镇洪塘村。漳州站旅客站房规模达29800平方米,设计最高聚集人数为4000人,站房高约45米,是目前漳州最大的铁路客运站房。由南昌铁路局漳州车务段管轄。.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漳州站 · 查看更多 »

潛熱

潜热,在熱化學中,是物质在物态变化(相变)过程中,在温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英文 latent (heat) 這個術語最初是由約瑟夫·布雷克發明,約於1750年從拉丁文的「latere」衍生而來,意即「隱藏」。潛熱這個字一般已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現代觀念的相變焓。 潛熱可分為熔化熱及汽化熱,視乎當時熱能的物態流動方向: 當相變是由固態轉為液態再轉為氣態,能量改變是吸熱性(endothermic)的;當相變是另一個方向的時候,能量改變是放熱性(exothermic)的。由於在將水轉水蒸氣需要能量,水蒸氣就是釋放能量的物體。若水蒸氣經由凝結或沉積轉為液態或固態,儲存了的能量會以能感受的熱能釋放。因此,當物體由固態轉爲液態,該物體將吸收潛熱。相反,由液態轉爲固態,物體將釋放潛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潛熱 · 查看更多 »

澎湖縣

澎湖縣(Phînn(Phênn)-ôo-kuān)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離島縣,位於臺灣海峽上,並以澎湖水道與臺灣本島相互遙望。全縣由澎湖群島所組成。由於地理、國防軍事戰略位置極佳,自古以來便是往來臺灣海峽的船隻中繼站、與各方經濟和軍事爭奪的要地。全縣四面環海,居民主要是以漁業維生;礦產則以文石為主,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澎湖縣 · 查看更多 »

濟州島

#重定向 济州岛.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濟州島 · 查看更多 »

朝鲜海峡

朝鲜海峡,是韓國和日本兩國之間的海峡,連接黄海、東海和韓國東海之間的要道,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用法。 廣義的朝鲜海峡指位於朝鲜半岛和九州岛之間的整條水道。朝鲜稱朝鮮海峽(조선해협)、韓國稱大韓海峽(대한해협)、日本則是對馬海峡(対馬海峡)。 狹義的朝鲜海峡指朝鲜半島與對馬島之間的水道,寬67公里,平均水深95米。朝鲜和韓國均稱為釜山海峡(釜山海峽),日本則稱為朝鮮海峡(朝鮮海峡)或對馬海峡西水道(対馬海峡西水道)。.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朝鲜海峡 · 查看更多 »

海上颱風警報

海上颱風警報是中華民國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依據《氣象預報警報統一發布辦法》,針對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的熱帶氣旋,對各該海域所發布的一種警報。.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海上颱風警報 · 查看更多 »

文兴桥

文兴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坑边村,为编梁木拱廊桥,泰顺廊桥之一。2006年作为泰顺廊桥的单体之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文兴桥 · 查看更多 »

摩擦力

摩擦力(英語:friction)指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相对滑动时抵制它们的相对移动的力,是经典力学的一個名詞。广义地,物体在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也受到摩擦力。 摩擦力產生的成因:.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摩擦力 · 查看更多 »

1982年太平洋颱風季

1982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82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82年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1982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90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90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1990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

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91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91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1991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10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而本年的第一個熱帶風暴則於三月形成,唯颱風活躍季於七月頭則尚未開始。而第一個被命名的風暴熱帶風暴奧麥斯則在3月24日被日本氣象廳升為熱帶風暴。值得一提的是,本年是日本氣象廳有紀錄而來最少命名風暴的一年。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0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10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2010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2013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3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命名,國際編號為13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翻譯名,而台灣之翻譯名字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2個不同的中文名字,及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國際名字及菲律賓名字)。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2013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而本年是日本氣象廳(JMA)有觀測紀錄以來,本洋面首次八月完全無任何熱帶氣旋生成的一年(吉納維芙除外,因其非於本洋面生成,且事實上是在七月末生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4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東京颱風中心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4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會把在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的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PAGASA)皆將給予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二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台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會有二個不同的中文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2014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5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臺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與其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稱。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2015年風季的熱帶氣旋明顯較強,該年成為香港天文台在2009年採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新增「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以來,最多超強颱風的風季(共13個),以及首個在6月前已經出現4個超強颱風風季。.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6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是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局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6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6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與中華民國採用的中文譯名可能不同。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2016年西北太平洋風季開始時間明顯偏遲,第一個系統於5月26日形成,令本年風季成為紀錄史上第5遲開始的風季,亦是21世紀至今最遲開始的風季,只比1973、1983、1984及1998此四年早;但該系統卻成為港澳地區有紀錄以來於厄爾尼諾現象影響下,最早吹襲當地的熱帶氣旋。而第一個獲命名風暴則於7月3日形成,只比1998年的7月8日為早5日;亦是颱風茉莉於2015年12月17日消散後,相隔198日後才再有命名風暴形成,打破西北太平洋最長沒有命名熱帶氣旋的「空窗期」。受熱帶氣旋頻繁吹襲的菲律賓也在茉莉後大半年沒有風暴來襲,直至2016年颱風妮妲在7月31日登陸呂宋北部,才再有熱帶氣旋登陸菲律賓,情況實屬罕見。不過到8月卻受到巨大「季候風渦旋」影響,熱帶氣旋活動變得異常頻繁,短短兩星期內湧現6個命名熱帶氣旋,與該年前6個月的寂靜形成強烈對比。.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 · 查看更多 »

7-Eleven

7-Eleven是連鎖便利商店,源於原美國企業南方公司從冰品商店特許經營起家,後來被日本7&I控股公司收購,目前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現任公司會長是鈴木敏文,其總部設於日本东京的千代田区二番町8-8號。 7-Eleven在全球擁有約64,319家門市,分佈於日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香港、中国大陸、澳大利亞、澳門、台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韓國、挪威、瑞典、丹麥、越南與阿聯。與著重亞洲市場的FamilyMart、OK、Hi Life互相競爭。.

新!!: 颱風莫蘭蒂 (2016年)和7-Eleven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风莫兰蒂 (2016年)強烈颱風莫蘭蒂 (2016年)超強颱風莫蘭蒂 (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 (2016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