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之间的区别

颱風三巴 (2012年) vs. 颱風梅米

颱風三巴(Typhoon Sanba,國際編號:1216,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72012,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ren)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六個被命名的風暴,為2012年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三巴」一名由澳門提供,意為澳門著名的旅遊名勝大三巴牌坊,該名字第一次使用,取代2006年在菲律賓及中國造成嚴重災害的颱風珍珠。. 台风鸣蝉(Typhoon Maemi,国际编号:0314,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5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Pogi,菲律賓華語譯名:普杰,--)是1904年有纪录以来吹袭朝鮮半島的最强台风,于2003年9月4日经西太平洋季风槽内存在的扰动天气发展而成。系统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期间缓慢增强成热带风暴鸣蝉,再于9月8日达到台风标准。由于外界环境有利,气旋这天开始以更快地速度强化,发展出层次分明的风眼并达到风力时速195公里的最高强度。接近最高强度时,风暴的前进速度减缓并转朝东北偏北方向移动。不久后,鸣蝉的风眼墙于9月10日在日本宫古岛上空经过,当地测得的气压值低至912毫巴(百帕,26.9英寸汞柱),是该国有纪录以来测得的第4低气压。由于行经洋面水温较高,台风得以保持较高强度,于9月12日从韩国釜山以西不远处登陆。次日,风暴在日本海转变成温带气旋,系统残留又持续了数天,日本北部因此遭遇狂风。 日本琉球群岛是最先受到台风摧残的地区。宫古岛有104幢建筑受到狂风破坏,95%的居民家中停电。气旋还在该岛产生暴雨,1小时降雨量高达58.5毫米,24小时降雨量更有402.5毫米,创下单日雨量新纪录,岛上还有1人因被飞测的玻璃割伤致死。日本多地有许多航班取消,还有多条道路被降水引发的山崩堵塞。该国另有两人丧生,经济损失总额达113亿日圆(2003年日圆,相当于同年的9600万美元)。韩国受创最为严重,特别是鸣蝉的登陆点附近。济州岛测得的阵风时速高达每小时216公里,最低气压950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两项数据都刷新韩国原有纪录,其中气压值比強烈颱風莎拉早在1959年创下的纪录更低。釜山的台风登陆点附近测得风速为每小时154公里,是该国有纪录以来测得的第2高风速。釜山受到风暴重创,导致出口运作在之后数月都无法恢复正常。整个韩国共有约5000套房屋被狂风摧毁,1万3000户民宅或商铺受损,致使2万5000人流离失所。约有147万户居民家中停电,大范围地区的庄稼也受到重创,导致稻米收成创下23年来新低。受鸣蝉影响,韩国共有117人遇难,总体经济损失高达5万5200亿韩圆(2003年韩圆,相当于同年的48亿美元)。.

之间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相似

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有(在联盟百科)16共同点: 大分县大韩民国大邱廣域市山口县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庆尚南道国家气象中心石垣島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颱風香港天文台长崎县氣象廳 (日本)沖繩縣滨海边疆区日本海

大分县

大分縣()位於日本九州東北部。縣政府大分市。温泉數量和湧出泉量皆是日本第一名。面向別府灣的別府温泉和位於大分縣中央的由布院溫泉,在日本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大分縣也以「日本第一溫泉縣大分」作為觀光宣傳口號。.

大分县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大分县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大韩民国

大韓民國(,國際音標:,简稱韓國()、南--韓,是位于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民主共和國家,首都為首爾。韓國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東南緊接朝鮮海峽,東邊是韩国東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鲜相臨,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約45%),人口約5,000萬。 韓國是20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之一、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政府實行了“出口主導型”經濟戰略,推動了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締造了舉世矚目的“漢江奇蹟” 。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27,600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發達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不能連任。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單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選舉,每届任期为四年。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机构是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韓國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 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中間偏右的自由韩国党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兩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着韓國的政壇。.

大韩民国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大韩民国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大邱廣域市

大邱廣域市(),簡稱大邱,是大韓民國第四大城,為韓國直轄的廣域市,至2018年估計人口約2,501,673人。面積883.63平方公里。 大邱是个工業城市,主要工业包括纺织、冶金和机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上大邱曾是朝鲜半岛的南部商业中心(首尔是中部中心;平壤是北部中心)。大邱盛产高--的苹果和甜瓜,因此得名“苹果城”,除此之外,还有“纺织城”、“时装城”的美称。 大邱舉辦了2002年韓日世界盃足球賽、2003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013年世界能源大會、2015年世界水論壇大會及2017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等多項大型國際活動,使大邱躍升為揚名世界的國際城市。.

大邱廣域市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大邱廣域市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山口县

山口縣()是位於日本本州最西部的縣,為中國地方五縣之一,縣治為山口市,最大城市為下關市。現今縣境為德川幕府時代的長州藩(當時的周防國和長門國),藩主是受幕府排斥的外樣大名毛利氏,藩廳設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所以又叫毛利藩或萩藩。山口縣為中國地方最西的一縣,也是本州最西端的都道府縣,隔關門海峽與九州地方相望。.

山口县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山口县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庆尚南道

庆尚南道()是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的一个韩国行政道,面积10,537.32平方公里,人口超340万,首府位于昌原市。 伽倻文化是庆南地区重要的文化因素。金海是古伽倻国中心金官伽倻的故地。固城郡和泗川市是小伽倻国的故地。金海市保留有等历史遗迹,并建有以伽倻国为主题的和。金海市和固城郡每年分别举行“金海伽倻文化节”和“小伽倻文化祭”。壬辰倭乱时期,庆南地区是当时朝鲜重要的国防要地。庆尚南道每年举行“玉浦大捷纪念祭典”、“统营闲山大捷节”、“唐项浦大捷庆典”、“露梁海战胜捷祭”、“义兵祭典”、“晋州南江流灯节”等文化活动纪念李舜臣、郭再祐、金时敏等民族英雄。 庆尚南道和釜山广域市自古就是韩国南部的重要门户。20世纪70年代,在韩国政府发展重化工政策的扶植下,庆尚南道发展成为韩国的重化工基地,与蔚山广域市、釜山广域市一起构成韩国最重要的重化学工业带。 庆尚南道境内分布有闲丽海上国立公园、智异山国立公园、德裕山国立公园、伽倻山国立公园四座韩国国立公园。山清郡是韩国医圣許浚幼年成长之地,是传统韩医药草的本乡,被誉为“韩国传统医学的摇篮”。山清郡每年举行“山清韩方药草庆典”。2013年,山清郡成功举办了“世界传统医药博览会”。.

庆尚南道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庆尚南道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国家气象中心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石垣島

石垣島(,)位於日本琉球列島的八重山群島的南方,為八重山群島的政治、經濟、教育和交通中心,面積222.6平方公里是沖繩縣內僅次於沖繩島和西表島的第三大島,也是日本面積第21大島。岛上人口约4万5千人。行政上屬於沖繩縣石垣市,也是沖繩縣八重山支廳所在地。知名人物夏川里美出身于此岛。 雖然石垣島屬於沖繩縣,但距離沖繩縣廳所在地的那霸市有410公里的距離,離東京更是有近2,000公里的距離。在地理上,比起日本多數地區,反離台灣比較近,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 島中央為於茂登岳,海拔526公尺,是沖繩縣內的最高峰。石垣島南部多為珊瑚礁隆起的平地,人口多集中於此。.

石垣島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石垣島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颱風

颱風(Typhoon,香港天文台縮寫T.;台風/たいふう/taifū;태풍)是赤道以北,國際換日線以西,亞太國家或地區對熱帶氣旋的一個分級。在氣象學上,按世界氣象組織定義,熱帶氣旋中心持續風速達到12級(即64節或以上、32.7m/s或以上,又或者118km/hr或以上)稱為颶風(Hurricane)或其他在地近義字。西北太平洋地區採用之近義字乃颱風。世界氣象組織及日本氣象廳均以此為熱帶氣旋的最高級別,但部份氣象部門會按需要而設立更高級別,如中國中央氣象台及香港天文台之強颱風、超強颱風,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以及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的超級颱風。 廣義上,「颱風」這個詞並非一種熱帶氣旋強度。在臺灣、日本等地,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當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的強度,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會對其編號及命名,名稱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提供。 據美國海軍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統計,1959年至2004年間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的颱風發生的個數與月份,平均每年有26.5個颱風生成,出現最多颱風的月份是8月,其次是7月和9月。.

颱風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颱風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颱風三巴 (2012年)和香港天文台 · 颱風梅米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长崎县

长崎县()是日本九州地方西北部的县,縣廳所在地是長崎市。長崎縣的管轄範圍包括九州本島的部分和九州西北部海域的对马岛、壹岐岛和五島列島等離島。「長崎」這一地名來自於「長岬」之意(「崎」和「岬」在日語中發音相同)和古代在這裡居住的。長崎縣唯一的陸上鄰縣是佐賀縣,在令制國時代兩縣都屬於肥前國。長崎縣的海岸線地形極為複雜。雖然長崎縣的面積只排名日本第37位,但是海岸線長度卻達4,195公里,佔日本海岸線總長度的12%,高居日本所有一級行政區首位。在日本鎖國時期,長崎是日本唯一獲得幕府承認的與西洋進行貿易的窗口,因此長崎縣的天主教信徒比例較高,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天主教長崎總教區。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的地理位置使得長崎也受到東亞大陸文化的影響較強。長崎新地中華街是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對馬則是江戶時代時獲得幕府承認的和李氏朝鮮進行貿易的據點。長崎縣地形多山,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的狹小平地,加上多離島這一特點,使得海運和空運在長崎縣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長崎縣的佐世保市在二戰之前是日本海軍四大鎮守府之一的佐世保鎮守府所在地,現在也是重要的軍港。.

长崎县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长崎县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氣象廳 (日本)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氣象廳 (日本)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沖繩縣

沖繩縣(,)是日本最西南側的一個縣,縣廳所在地是那霸市。沖繩縣由琉球群島中的沖繩群島、先島群島以及太平洋中的大東群島組成,隔海和九州的鹿兒島縣相鄰。全縣由160個島嶼組成,其中49個有人居住,面積約2,281平方公里,是日本陸地面積第四小的縣。但沖繩縣包括了廣大的海域面積,東西寬約1,000公里,南北長約400公里,算上海域面積的沖繩縣面積則相當於本州、四國、九州面積總和的一半。沖繩縣幾乎全境屬於亞熱帶氣候,部分地區更屬於熱帶氣候,是日本唯一的亞熱帶縣,全年氣候溫暖且降水充沛。 沖繩縣在古代是名為琉球國的獨立國家,但同時對中國和日本薩摩藩朝貢。在中日兩國均處於鎖國狀態的時期,琉球國作為中繼貿易點而有重要地位。明治維新之後,琉球國被日本政府強行吞併,成為琉球藩,後改為沖繩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縣是現在日本領土範圍內唯一發生地面戰的地區,導致大量人口死亡,縣土被戰火摧殘。戰後沖繩進入美國統治時期,並建設了大量美軍基地。1972年,美國將沖繩治权(非主权)移交日本,但大量美軍基地仍得到保留。現在美軍基地問題是沖繩縣政最主要問題。由於歷史和地理原因,沖繩縣的語言、飲食、風俗文化都和日本本土些許不同。沖繩的群島地形使得農業和製造業在沖繩經濟中佔比較低,而服務業則在沖繩經濟中有重要地位。沖繩還是空手道的發祥地。 沖繩縣的縣名取自於沖繩本島。「オキナワ」這一地名首次出現在文獻記載是在779年(奈良时代光仁天皇寶龜10年)《唐大和上東征傳》,當時漢字寫作阿兒奈波島。近代之後,日文文獻大多使用「沖繩」二字。.

沖繩縣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沖繩縣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滨海边疆区

滨海边疆区(Primorsky krai)是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的一个边疆区,面积164,673平方公里,2010年統計人口1,956,497人。首府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该区与中国黑龙江省及朝鲜接壤。 清代中国于1689年与俄罗斯帝国订立《尼布楚条约》,是中国首次与西方国家签订具现代国际法標准的条约,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具有主权性质边界,条约确定包括滨海边疆区等外東北地區劃入中国主权范围。1860年11月14日俄罗斯逼迫中国清朝政府簽署了《中俄北京條約》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同管理的烏蘇里江以東至海之地(包括库页岛以及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歸俄國所屬,从此中国失去了這片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滨海边疆区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滨海边疆区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日本海和颱風三巴 (2012年) · 日本海和颱風梅米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之间的比较

颱風三巴 (2012年)有108个关系,而颱風梅米有9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6,杰卡德指数为7.92% = 16 / (108 + 94)。

参考

本文介绍颱風三巴 (2012年)和颱風梅米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