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之间的区别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 vs. 韶山旅游区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中国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上屋场。1893年,毛泽东在此出生。1929年國民政府将其没收。1950年按原貌修复。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中国四大革命纪念地之一。以其故居为核心保留与新建了一批文化与自然旅游景点,组成了韶山旅游区 ,1994年成为第3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第3个国家5A旅游景区。主要景区包括:故居、滴水洞、清溪与黑石寨。 韶山冲毛主席旧居是位于韶山冲南岸上屋场的一座普通江南农舍,是毛泽东祖父以降三代人的家业,毛泽东在此度过了童年与少年时代。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成为国家4A旅游景区。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在其故居旁开辟了毛泽东广场,树立有毛泽东铜像,铜像含基座高10.1米。建成后,成为相关纪念活动的主要场所。2008年,作为韶山“一号工程”的组成部分,广场得到了改扩建,铜像进行了小的移位与转向,使其背靠韶峰,面朝故居,改扩建后的广场总面积为10万多平方米。毛泽东纪念馆兴建于1964年,2008年进行了改建,兴建了遗物馆。2008年,毛泽东纪念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从当年3月起提供免费参观。故居景区相关景点还包括南岸私塾、毛氏宗祠等。 滴水洞被毛泽东成为“西方山洞”,位于毛泽东故居以西大约4千米。三面环山,一面以小山涧为出口。山上有泉水,从岩石滴下,故被称作“滴水洞”。1962年建成了滴水洞别墅,1966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居住于此、滴水洞景区2006年成为4A景区。 韶峰、清溪与黑石寨主要为自然风景区。.

之间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相似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韶山市毛泽东湖南省

韶山市

韶山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湘潭、宁乡、湘乡3县市交界处,是湘潭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韶山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毛泽东的家乡。.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市 · 韶山市和韶山旅游区 · 查看更多 »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亦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家、战略家和思想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终身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被尊称为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暨国防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暨名誉主席等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实践过程中,早先曾借鑑斯大林主義探索新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道路,後來其运用經驗和總結的成果被发展称作毛泽东思想,被後繼無產革命參考成為蘇共以外的另一重要左派思想。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他所创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游击战十六字诀和运动战战略、三个世界理论、矛盾论、实践论等,其核心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無產階級专政理论。此外,毛泽东在文學和书法方面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的专政統治和階級鬥爭備受批評,因主导或发动的反右运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等各类政治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而使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毛泽东和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 · 毛泽东和韶山旅游区 · 查看更多 »

湖南省

湖南省(湘语长益片新派长沙话:;湘语娄邵片双峰话:),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级行政区,全境位于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因大部在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全境而简称“湘”,;境内广植芙蓉(木芙蓉),古诗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句,故有“芙蓉国”之誉。湖南的省会长沙市,省政府驻地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湖南大部分地区的汉语方言以湘语为主,在湖南省內的其他地区则主要使用西南官话、赣语、湘南土话、瓦乡话以及客家话等其他汉语方言。此外,苗语、土家语、侗语、勉语(瑶族的主要语言之一)等少数民族语言在湖南省西部和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使用。.

湖南省和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 · 湖南省和韶山旅游区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之间的比较

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有11个关系,而韶山旅游区有1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13.04% = 3 / (11 + 12)。

参考

本文介绍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和韶山旅游区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