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韓桓惠王和馮亭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韓桓惠王和馮亭之间的区别

韓桓惠王 vs. 馮亭

韓桓惠王(?─前239年),又作韓桓王、韓惠王、悼惠王,韓-釐-王之子。在位時,韓非多次上書,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國國力,是為鄭國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要太守靳黈將上黨交接給秦國,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所以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已經許諾了秦相國應侯,不敢違約,就把靳黈罷免,改任馮亭為上黨郡太守,最後馮亭率一郡軍民,歸順趙國。 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前239年韓桓惠王薨,子韓安立。. 馮亭(),戰國時期韓國地方官員,繼靳黈之後擔任韓國的上黨郡守,後降趙,封為華陽君。.

之间韓桓惠王和馮亭相似

韓桓惠王和馮亭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太守上党郡白起韓國韓桓惠王靳黈长平之战戰國

太守

太守又稱郡守,中国、朝鮮半島古代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級的行政區之地方行政官。 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能吏李冰就曾经做过蜀郡的郡守。秦併六国,废除封建制,在全国设立三十六郡,以郡守为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西汉景帝中二年,郡守更名为太守;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邊郡又有長史,掌兵馬,秩皆六百石。時太守屬於高官,往往奉詔入都,拜为公卿;三公、九卿罢歸,亦多出京,拜为太守。王莽改太守为大尹,东汉复旧称。东汉设州牧后,太守遂为州牧或刺史的下一级行政官。漢代太守的收入,除正式俸祿外,有一部份是以公家產業所得,供太守使用,由屬吏少府掌管。 南北朝時新增許多州,而郡所轄的範圍縮小州郡差別不大。隋废郡,以州领县,太守之官遂废,以州刺史取代郡守一職。此后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别称。宋代以後,時雅稱知府、知州等官為太守。如〈醉翁亭記〉:「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太守和韓桓惠王 · 太守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上党郡

上党郡,是中国古代设立的一个郡级行政区划,其最广大时的范围,大致包括了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全境,晋城市大部,全境及晋中市东部的榆社县、和顺县、昔阳县、左权县(遼縣)等地。上党的字面意思指山上的高地。.

上党郡和韓桓惠王 · 上党郡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白起

白起(),《战国策》作公孙起,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餘座,歼灭近百萬敵軍,未嘗一敗,被封为武安君。白起一生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战、華陽之戰、陉城之战和長平之戰等輝煌勝利,《千字文》将白起与王翦、廉颇和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名将。.

白起和韓桓惠王 · 白起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韓國

#重定向 大韩民国.

韓國和韓桓惠王 · 韓國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韓桓惠王

韓桓惠王(?─前239年),又作韓桓王、韓惠王、悼惠王,韓-釐-王之子。在位時,韓非多次上書,要求推行法治。韓桓惠王二十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以消耗秦國國力,是為鄭國渠。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佔領了野王(今河南沁陽),韓桓惠王割上黨(今山西長治)給秦國求和,要太守靳黈將上黨交接給秦國,上黨人既不想被秦統治,又無力抗秦,所以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已經許諾了秦相國應侯,不敢違約,就把靳黈罷免,改任馮亭為上黨郡太守,最後馮亭率一郡軍民,歸順趙國。 趙國接受上黨,並遣名將廉頗麾重兵進駐長平(今山西高平)拒秦,雙方發動長平之戰。前239年韓桓惠王薨,子韓安立。.

韓桓惠王和韓桓惠王 · 韓桓惠王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靳黈

靳黈(黈,音「紏」,即「頭」改上聲),戰國韓國之上黨郡郡守。 前262年,秦國武安君白起伐韓,取得野王。上黨郡成為韓國的飛地,韓國派陽城君到秦國謝罪,割上黨之地請和。另一方面,派遣韓陽通知靳黈撤離上黨,與秦國交接,靳黈不肯,韓桓惠王已經許諾了秦相國應侯范且,不敢違約,就把靳黈罷免,改任馮亭為上黨郡郡守。.

靳黈和韓桓惠王 · 靳黈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中国東周战国时代秦國進攻趙國的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決”(靳生禾、謝鴻喜認為為前期僵持對峙二年六個月,後期白熱戰六個月),雙方都出動了傾國之師。結果,秦军戰勝赵军,並且盡數坑殺投降赵軍。 长平之战是為戰國形势转折点,經此一役,歷史證明並間接決定最後統一天下的是秦國,此後秦國天下無敵,六國皆不再有力單獨对抗秦军,秦滅六國只剩下时间问题。.

长平之战和韓桓惠王 · 长平之战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戰國

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221年),簡稱戰國。關於戰國的起始年份,共有7種說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這三種說法為較多人接受。而戰國時代結束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中原。後世史家劃分東周前半為春秋時代及後半為戰國時代,東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東周不完全包括戰國時代。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不休,故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後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早在春秋時代已稱王),周天子權威進一步受損。戰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大規模變革,例如郡縣制度、私田制、廣泛應用鐵器和貴族因亡國變為平民傳播知識。各國為獲取土地、財富、人口不斷開展兼併戰爭,促使這個從春秋時期開始便戰爭不斷之土地逐漸走向新時代,塑造了中央集權國家「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雛形。戰國承春秋亂世,啟帝秦發端,中續百家爭鳴,各國相繼圖強而舉國變法,涌現了大量名將爭鋒和名士縱橫捭闔之典故,為後世傳誦。.

戰國和韓桓惠王 · 戰國和馮亭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韓桓惠王和馮亭之间的比较

韓桓惠王有24个关系,而馮亭有1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8.60% = 8 / (24 + 19)。

参考

本文介绍韓桓惠王和馮亭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