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之间的区别

青叶号重巡洋舰 vs. 鬼怒号轻巡洋舰

青叶号重巡洋舰(日语:青葉,平假名:あおば/あをば)为大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青叶级重巡洋舰的首舰。本舰以京都府舞鶴市加佐郡的命名,为青叶山的青叶神社。1926年9月25日下水,活跃于太平洋战争期间,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空袭中被重创后坐沉,战后被打捞解体。. 怒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長良型”)5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拥有快速起降舰载水上飞机能力的轻型巡洋舰,太平洋战争期间虽已显老旧,仍表现活跃,最终为盟军航空部队所击沉。 本舰舰名来源于流经栃木縣和茨城縣的鬼怒川#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4頁)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

之间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相似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南遣舰队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大日本帝国九三式魚雷由良号轻巡洋舰驱逐舰鬼怒号轻巡洋舰魚雷鱼雷管鳥海號重巡洋艦雷伊泰島戰役栗田健男新加坡

南遣舰队

南遣舰队(南遣艦隊,なんけんかんたい)是一支旧日本海軍部队,为进攻中南半島而组建。直到终战之前,总计有5支艦隊为了東南亚的驻留和防衛任务而被组建。「南遣」之名相关的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为了攻占整个德属南洋诸岛而临时组建的「第一南遣枝隊」「第二南遣枝隊」「特別南遣枝隊」是为前身。.

南遣舰队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南遣舰队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かいぐんかんているいべつへんせん)是日本海軍的艦艇類別變遷。.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大日本帝國海軍艦艇類別變遷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国

大日本帝國(;中文又譯為日本帝國)是日本在1936年至1947年間所使用的國號,在法律使用上最早出現於1889年公佈的《大日本帝國憲法》,在1936年後才成為日本官方文件上的通用國號。現在「大日本帝國」一詞主要是指日本在1868年江户时代結束至1947年新憲法施行之間的歷史時期。 日本經過王政復古大號令及戊辰戰爭後,政治權力從武家(幕府)重回天皇手中,開始了明治維新現代化進程。《大日本帝國憲法》於1889年發布,至1890年11月29日召集了第1回帝國議會。由明治時代開始,日本積極向外擴展勢力範圍,國力逐漸壯大,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位於東方世界的列强。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日本曾经在中国的五个城市中开辟过专管租界,有天津日租界、苏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庆日租界和汉口日租界。1902年1月30日,日本與英國結成同盟,雙方的友好關係一直延续到1923年盟約失效。二十世紀初,加藤高明内閣於1925年3月公佈《普通选举法》,同年4月22日為抑制國內共產主義運動,公佈了《治安维持法》,於5月12日起施行。《普通选举法》在1928年2月20日舉行的第16回眾議院議員總選舉得到實行,自加藤高明以后的六代内阁皆为众议院多数党交替组成的政党内阁,由立憲政友會及立憲民政黨两大政党轮替执政,開始了「宪政之常道」的惯例。 1930年代中期後,自1912年第一次護憲運動以來的政黨政治日漸衰落。早年军部興起法西斯主義,在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後,军部便乘機制造了一连串政变。1936年,日本爆发二二六政变事件,事後军部扶植了傀儡广田弘毅内阁掌政,广田弘毅按军部的意思改组政府,规定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中将以上的现役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傀儡。日本自始确立了其军国体制,統制派與大政翼贊會掌控了政治權力。1936年11月与納粹德國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意大利加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向中國宣戰。1940年9月27日,大政翼贊會促成了《三国同盟条约》的簽定,日本成為軸心國成員之一。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參與了太平洋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5日向同盟国投降,成為軸心國陣營最後一個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这也意味着大日本帝国已名存实亡。隨後同盟國實施軍事占領,同時修改憲法與改造政治制度。1947年《日本國憲法》頒布後,日本官方不再以此為正式國號。1951年9月8日,《三藩市和約》簽定,日本才结束长达七年的盟军占领时期,并恢复正常国家地位。 這是日本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大日本帝國自1868年明治天皇发表《五条御誓文》至1947年修改憲法為止,存在79年,帝国的疆域在1942年达到最盛,控制着大约7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億多的人口,这大約相当于当时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经济、文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达到很高的水平,自明治維新主張脫離亞洲開始的國力提昇,使日本很早就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日本經歷迅速現代化,出現空前的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對後世的發展有着深遠影響。這段時期的日本積極進行軍事擴張,先後經歷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戰爭,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塑造了近現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戰爭同時為世界各國遺留不少歷史爭端,至今仍未能平息。.

大日本帝国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大日本帝国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九三式魚雷

九三式魚雷(對應至和曆2593年)全名為六十一厘米九三式無氣泡酸素動力魚雷或六十一厘米九三式無氣泡氧氣動力魚雷,為大日本帝國海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由水面船隻發射,直徑61 cm之魚雷。許多英語系國家海軍史官稱其為長槍;此稱呼是由多年服役於太平洋戰場之美國海軍總史官山繆.艾略特.莫里森所給予。日本文獻中,亦因其特殊的推進系統而稱之為酸素魚雷(即「氧氣魚雷」)。當時為全世界最先進的魚雷。.

九三式魚雷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九三式魚雷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由良号轻巡洋舰

由良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4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建成后本舰长期作为水雷战队旗舰而服役,并参与了太平洋战争。1942年,由良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中遭受美军空袭沉没,成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第一艘损失的轻巡。 本舰舰名来源于注入若狹灣的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5頁)『由良(ゆら) 艦種二等巡洋艦 球磨型 艦名考川名に採る、由良川は丹後國にあり、音無瀬川 一名 大雲川 又は福地川の下流にして其の海口を由良港とす。 艦歴昭和6・7年事變(日支)從軍:同7年1月上海及揚子江方面警備(艦長大佐谷本馬太郎)。/―要目― 長152.40米/幅14.40米/喫水4.84米/排水量5,170噸/機關タルビン4臺 艦本式罐12臺/馬力90,000/速力33/兵装 14糎砲7/8糎高角砲2/發射管8 起工 大正10-5-21/進水 同11-2-15/竣工 同12-3-20/建造所 佐世保工廠』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此外,虽然在战后海上自卫队也有叫做“由良”的军舰(首舰),但海自的登陆舰舰名并非来源于由良川(从而并非直接继承于本舰舰名),而是得名于由良半岛。.

由良号轻巡洋舰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由良号轻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驱逐舰

驱逐舰(destroyer)是一种多用途的军舰,1890年代至今海军最重要的船种之一。美規常用代號為DD。 從前是負責配合主力攻擊的戰艦與巡洋艦的支援工作,但自從二戰後航母開始流行後,無空優能力的戰艦就逐漸消失淘汰;巡洋艦艦種在模組化的反艦飛彈技術進步下,也顯得體型過大而笨重,使驅逐艦已經逐步在功能上取代了前兩者地位,而成為了海軍軍艦的頭把交椅,新型驅逐艦的火力和噸位也達到了近萬噸甚至万吨以上的巡洋艦級別。.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驱逐舰 · 驱逐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鬼怒号轻巡洋舰

怒号轻巡洋舰()是日本帝國海軍的二等巡洋舰(轻巡洋舰),为长良级(旧日本海军省正式名称“長良型”)5号舰,属于的第二批次之一。本舰为日本海军第一艘拥有快速起降舰载水上飞机能力的轻型巡洋舰,太平洋战争期间虽已显老旧,仍表现活跃,最终为盟军航空部队所击沉。 本舰舰名来源于流经栃木縣和茨城縣的鬼怒川#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134(原本214頁)刘怡,#出没风波里,35页。.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鬼怒号轻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魚雷

魚雷(torpedo)是一種有推进能力、在水下移動攻擊敵艦吃水線下船身的魚型水雷。魚雷可以从水上或水下发射,发射平台有潛艇、軍艦、鱼雷艇、直升機或固定翼飛機等。一般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但一些微型潜艇或鱼雷艇也有将鱼雷外掛在船体上,将它抛出自己航行出去的用法。 鱼雷在撞击或到达敌方目标附近时引爆,破坏目标的水下部份,造成敌方舰艇進水下沉。速度一般为40-50节,新型的超空化鱼雷时速可达200節。过去老式鱼雷的射程短,仅有1.8公里左右,新型鱼雷的射程可达16公里。鱼雷攻击可以用较小代价击沉大型舰艇,但因为攻击距离近,发射平台有被敌方远程火力击毁的风险。 鱼雷按破坏力可分为轻型和重型,按制导方式可分为无制导、自主制导和线控制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以前的魚雷不具備導引功能。在發射之前需要先設定魚雷航行的方向與深度,發射之後魚雷會持續前進直到撞击引爆,或動力用盡而沉沒。現代的魚雷都有自我導引與追蹤目標的能力,準確度和殺傷力都高得多。.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魚雷 · 鬼怒号轻巡洋舰和魚雷 · 查看更多 »

鱼雷管

雷管( torpedo tube、torpedo launcher)也称鱼雷发射管,是用来发射鱼雷的装置,一般有两种,一是装在潜艇和部分水面舰上面的水下发射管,一是装在甲板上的发射管(后一种也称为鱼雷发射器),一般来说潜艇的鱼雷管比甲板鱼雷管的兼容性强一点,除了能装多种鱼雷还能布设水雷,或是发射反舰导弹。现代的鱼雷管都基本统一在324mm,533mm和650mm(超重型) 三种尺寸上。水面鱼雷艇用的鱼雷管一般是用炸药块来发射,而大型潜艇用高压气发射,轻型微型潜艇用鱼雷自体发射出去的方法,称为swim-out型。现代潜艇鱼雷管都有开口互锁机构以使鱼雷管永远不会出现两头同时打开的情况,同时鱼雷管内还有保险解除环,用于擦开鱼雷体上的保险。.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鱼雷管 · 鬼怒号轻巡洋舰和鱼雷管 · 查看更多 »

鳥海號重巡洋艦

鳥海(ちょうか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高雄型3號艦#聯合艦隊軍艦銘銘伝96頁。艦名來源為秋田與山形縣境內的鳥海山。艦内神社是從鳥海山大物忌神社分祀出來。使用該名稱的日本海軍艦船共有2艘。另外,這名稱亦由海上自衛隊的金剛型護衛艦(こんごう型護衛艦)4號艦「鳥海(ちょうかい)」所繼承。 在公文上為日本最後竣工的重巡洋艦(一等巡洋艦)(最上型、利根型於計劃時為輕巡洋艦(二等巡洋艦),而直到喪失為止在公文上未曾作出過更改)。.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 鬼怒号轻巡洋舰和鳥海號重巡洋艦 · 查看更多 »

雷伊泰島戰役

雷伊泰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菲律賓、美國及澳洲軍隊在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領導下,於1944年10月17日至12月31日進攻位於菲律賓中部雷伊泰島之戰役,以消滅由日軍山下奉文大將指揮的日本軍隊,此戰役為解放整個菲律賓群島、建立菲律賓之民主及結束日本在菲律賓3年多之統治拉開序幕。.

雷伊泰島戰役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雷伊泰島戰役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栗田健男

栗田健男(),日本帝国海军将领,官至海军中将,曾作为第二舰队司令官指挥主力舰队参加了莱特湾海战。.

栗田健男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栗田健男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新加坡

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Republik Singapura;சிங்கப்பூர் குடியரச),通称新加坡,又稱為新嘉坡、星架坡、星--加坡、星洲、星島、星國、狮城、坡岛、猩咖波、石叻、叻埠、昭南等,是东南亚中南半岛南端的一个城邦岛国,它不只是一個城市,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西马来西亚相隔,并以新柔长堤與第二通道等這兩座橋梁相连於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的国土除了新加坡本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最大的外島為德光島。自新加坡独立以来,大规模的填海已经为新加坡增加了23%的面积,相等于130平方公里。 1819年,任职于英國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斯坦福·莱佛士与柔佛苏丹签订条约,获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经莱佛士的努力,逐渐发展成繁荣的轉口港。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加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是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戰略据点。1942年至1945年间,新加坡曾被日本占領三年半之久,其后回归英国管理,並從海峽殖民地獨立出來,1959年成立自治邦,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成為—個州,稱為新加坡州(簡稱星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并独立建国。 自1965年独立后,新加坡從一窮二白中,依靠着国际贸易和人力资本的操作,迅速转变成为富裕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同時憑藉著地理優勢,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教育素質良好的國民也是亞洲政治和科學文化的紐帶,大多数的新加坡人都通晓至少两种语言,分别是英语以及自己的母语。新加坡是个多元文化种族的社會,也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所以主要由亞洲人組成的新加坡並非為單一民族國家,而是和一部分馬來人及印度人所組成的移民国家,其中漢人文化以福建移民為大宗。。在国内居住的居民有38%为永久居民、持有工作簽证的外籍劳工以及持有学生簽证的学生,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外劳比例分別为80%和50%。整個城市在绿化和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和青叶号重巡洋舰 · 新加坡和鬼怒号轻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之间的比较

青叶号重巡洋舰有76个关系,而鬼怒号轻巡洋舰有9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7.43% = 13 / (76 + 99)。

参考

本文介绍青叶号重巡洋舰和鬼怒号轻巡洋舰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