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陸琰和陸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陸琰和陸瓊之间的区别

陸琰 vs. 陸瓊

(),字溫玉,吳郡吳縣人《陳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祖完,梁琅邪、彭城二郡丞。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陳書·卷三十四·列傳第二十八》:陸琰字溫玉,吏部尚書瓊之從父弟也。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琰幼孤、好學,有志操。州舉秀才。解褐宣惠始興王行參軍,累遷法曹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世祖聽覽餘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製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世祖嗟賞久之,賜衣一襲。……有弟瑜。《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琰字溫玉,瓊之從父弟也。父令公,梁中軍宣城王記室參軍。琰幼孤,好學,有志操,州舉秀才。累遷宣惠始興王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陳文帝聽覽餘暇,頗留心史籍,以琰博學,善占誦,引置左右。嘗使制刀銘,琰援筆即成,無所點竄,帝嗟賞久之,賜衣一襲。……弟瑜字幹玉……,南北朝南陳官員和文學家。 陸琰的祖父陸完是南梁琅邪、彭城兩郡郡丞,父親陸令公是南梁中軍將軍宣城王蕭大器的記室參軍,弟弟光祿卿陸瑜;吏部尚書陸瓊則是他的堂兄弟。他自小失去雙親,唯好學有志向操守。州內推舉秀才,他因而解褐宣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的行參軍,遷任法曹外兵參軍,直嘉德殿學士。陳文帝處理政務的空閒時間很留心史籍,得知陸琰博學,擅長背誦,讓他伴隨左右;文帝層下令他寫作刻在刀上的銘文,他一下筆就完成,不須改寫,文帝十分驚嘆,賞賜一襲衣服。 不久他兼任通直散騎常侍,擔任琅邪王厚的副手出使北齊,到鄴下時王厚病逝,陸琰獨自為使節;他當時二十多歲,風采俊美,對答得體,北齊的士大夫很是傾心交談。回國後,他轉任雲麾將軍新安王陳伯固的主簿,換授安成王陳頊的長史與寧遠府記室參軍。太建初年,陸琰出任武陵王陳伯禮明威府功曹史,兼任東宮管記,其後因母親逝世辭官,到太建五年(573年)逝世,虛歲三十四。太子陳叔寶很哀傷悼念,發布手令為他舉哀和提供喪事財物,又親自寫下墓誌銘,至德二年(584年)追贈司農卿。陸琰欲望不多,不會矜誇競爭,專心經籍,安然自若。他的作品存世不多,陳後主徵求遺文編成文集二卷。. (),字伯玉,吳郡吳縣人《陳書·卷三十·列傳第二十四》:陸瓊字伯玉,吳郡吳人也。祖完,梁琅邪、彭城二郡丞。父雲公,梁給事黃門侍郎,掌著作。《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字遐業,慧曉兄子也。……閑四子:厥、絳、完、襄也。……雲公字子龍,襄兄完子也。……雲公子瓊字伯玉,幼聰慧,有思理。六歲為五言詩,頗有詞采。大同末,雲公受梁武帝詔校定碁品,到溉、朱異以下並集。瓊時年八歲,於客前覆局,由是都下號曰神童。異言之武帝,召見,瓊風神警亮,進退詳審,帝甚異之。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歎曰:「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及侯景作逆,攜母避地於縣之西鄉,勤苦讀書,晝夜無怠,遂博學善屬文。,南陳官员。 陸瓊的祖父陸完是南梁琅邪、彭城兩郡郡丞;父親陸雲公則是南梁的給事黃門侍郎。陸瓊自小聰明懂思考,六歲就能寫作五言詩,有文彩。大同末年,陸雲公受梁武帝詔令修訂《棋品》,到溉、朱異等人下棋完畢,陸瓊當時八歲,在他們面前重新擺出原有棋局,於是他在京師以神童聞名。朱異告訴梁武帝此事,就下令召見陸瓊,看到陸瓊機警聰明,言語慎重,覺得非常驚奇。到他十一歲,父親逝世,誠摯的哀傷使他很瘦弱,從祖父驚嘆:「這孩子一定能擔起家業,真難得。」後來侯景作亂,他帶著母親避居縣內的西鄉,勤力讀書,從不懶惰,於是博學、懂得文章。 永定年間陸瓊在州內推举為秀才;天嘉元年(560年),擔任寧遠將軍,始興王陳伯茂王府的法曹行參軍,很快以本官兼任尚書外兵郎,以文學轉兼任殿中郎,任滿後改為實授。陸瓊一直有良好名聲,得到陳文帝讚賞,之後討伐周迪、陳寶應等人的都官符及諸大手筆,詔令都由他執筆。他遷任新安王陳伯固的文學,掌管東宮管記。陳頊就任司徒,揀選幕僚,吏部尚書徐陵向陳頊推薦陸瓊:「新安王文學陸瓊見識廣博,文史富足,在郎署工作多時,左西掾的出缺由他承當最適合。」就除授司徒左西掾,不久兼官通直散騎常侍,出使北齊。 太建元年(569年),陸瓊重新以本官掌管東宮管記,除任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遷轉中書侍郎、太子家令。長沙王陳叔堅為江州刺史,不守法規,陳宣帝以長沙王年少任命陸瓊為長沙王長史,代理江州府國事,帶任尋陽太守;陸瓊以母親年老不願意遠行,太子陳叔寶亦請求留任,於是並未成事。之後他累遷給事黃門侍郎,領羽林監,轉官太子中庶子,領步兵校尉,又領授大著作,編寫國史《南史·卷四十八·列傳第三十八》:太建中為給事黃門侍郎,轉中庶子,領大著作,撰國史。後主即位,直中書省,掌詔誥。至德元年,除度支尚書,參選事,掌誥詔,並判廷尉、建康二獄事。初,瓊父雲公奉梁武敕撰嘉瑞記,瓊述其旨而續焉,自永定訖於至德,勒成一家之言。遷吏部尚書,著作如故。瓊詳練譜牒,雅有識鑒。先是吏部尚書宗元饒卒,尚書右僕射袁憲舉瓊,宣帝未之用,至是居之,號為稱職。。陳後主即位,陸瓊在中書省任職,掌管詔令,很快就獲授散騎常侍,兼任度支尚書,領揚州大中正。至德元年(583年),轉正任度支尚書,參與掌管詔誥君主文告,並負責廷尉、建康刑事。最初,陸瓊的父親陸雲公奉梁武帝命令編纂《嘉瑞記》,他繼承父親的工作續寫,自永定到至德年間寫出獨特的見解。其後他改任吏部尚書,依然擔任著作。陸瓊熟悉譜諜,明白人倫,早時吏部尚書宗元饒逝世,右僕射袁憲推舉陸瓊,但陳宣帝未任用,到此時才得任用,號稱稱職,後主十分重用他。 陸瓊個性謙虛儉約,不會扶植自己勢力,雖然官位聲望鼎盛,但操守不改。家中的園林房間不曾改建,使用的車馬衣服追求華麗,所得的祿俸都分配給族人,家中並無多餘金錢。晚年的他深感知足,規避權貴,經常稱病不管政事,不久因母親逝世辭官。當初陸瓊侍奉東宮,他的母親跟隨在官舍居住,陳後主賞賜優厚;其後陸瓊母親靈柩回鄉,朝廷下詔贈送財物協助喪事,並派遣謁者黃長貴持冊奠祭,後主又為他的母親寫下墓誌銘,朝野都覺得這是陸瓊的榮譽。不久陸瓊過份傷心,在至德四年(586年)去世,虛齡五十,贈領軍將軍,協助喪事,有文集二十卷傳世。.

之间陸琰和陸瓊相似

陸琰和陸瓊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南史吴县太建北齐表字陳宣帝陳伯固陳伯茂陈书陈文帝散騎常侍

南史

《南史》,唐朝李延寿撰。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劉宋永初元年(420),下迄南陳祯明三年(589)。记刘宋、南齊、南梁、陈四國一百七十年史事。记载南朝历史。《南史》與《北史》是唐初史家李延壽的作品。他撰寫這兩部書是為了「追終先志」,繼承父親李大師(570-628)未完成的事業。 李大師鑑於南北朝各朝歷史,記事重複,詳于本國而略於他國,「常以宋、齊、梁、陳、魏、齊、周、隋南北分隔,南書謂北為『索虜』,北書指南為『島夷』。又各以其本國周悉,書別國並不能備,亦往往失實。常欲改正」。於是發奮成就《南史》與《北史》。《南史》以《宋書》、《南齊書》、《梁書》及《陳書》為藍本,共566卷,又參考「雜史」千餘卷,刪繁就簡,事增文省,其中删《魏书》、《宋书》最多,刪文多为诏诰、符檄、章表。《南史》有〈本紀〉十卷、〈列傳〉七十卷,但無〈表〉、〈志〉。 李大師卒於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當時《南史》、《北史》皆未能成書,最後由在史局工作的李延壽繼續撰述,「因於編輯之暇,晝夜抄錄之」,後因事離開史局,「以所得者編次之,然尚多闕,未得及終」,貞觀十五年(641年),繼續編撰,「因茲復得勘究宋、齊、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顯慶四年(659年)《南史》成書,「始末修撰,凡十六載」。司马光给劉恕信中感叹道:“乃知李延寿之书,亦近世之佳史也。虽于祥诙嘲小事,无所不载,然叙事简径,比于南北正史,无烦冗芜秽之辞。窃谓陈寿之后,惟延寿可以亚之也。”自有南北二史之後,《宋書》、《南齊書》、《魏書》、《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被稱為八書,史稱「二史八書」。《南史》與《北史》均广为流传,致“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南史》與《北史》皆用「家傳」形式突出門閥士族的地位,以王、謝等大家為主,〈列传〉多附传,附传的人物多屬家族成員,例如《南史·袁湛传》附传人物達12人,《北史·陆俟传》附传多至20人,前后相去百餘年,乃至於有大量的神怪迷信,王鸣盛批此甚谬妄。朱熹說:“南北史除了通鑑所取者,其餘只是一部好笑底小說。”同時《南史》、《北史》內容亦有重复现象。《南史》中更刪除了部分判決文字(包含《後漢書》的作者范曄等人之罪名文字),使成不白之冤。.

南史和陸琰 · 南史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吴县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的县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苏州府治所。1912年1月1日至9月24日,为江苏省省会。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同年,属苏州专区。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郊区(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县隶属江苏省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市)。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吴县和陸琰 · 吴县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太建

太建(569年正月—582年十二月)是南朝陳政權,陳宣帝陈顼的年号,共计13年餘。 太建十四年正月陈后主陈叔宝即位沿用。.

太建和陸琰 · 太建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北齐

北齊(550年—577年)是中国北朝之鲜卑化汉人政权。550年6月9日(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建國號齊,建元天保,遷都鄴城,以晉陽為別都。史稱北齊或後齊,以別於南齊。以皇室姓高,又稱高齊。北齊歷經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恆六帝,577年被北周消滅,共享國二十八年。 幼主高恆時期,北周在北周武帝的统治下日渐兴盛,而北齐则衰落。577年北周統一北方,北齊滅亡。北齊滅亡後,境内的士族大多遷到關中,成为北周臣民。 三年後北周外戚楊堅篡位,建國號隋並南下滅陳結束中原自魏晉南北朝長達四百年的分裂局面。.

北齐和陸琰 · 北齐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表字和陸琰 · 表字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陳宣帝

#重定向 陈宣帝.

陳宣帝和陸琰 · 陳宣帝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陳伯固

伯固(),字牢之,南陈世祖文帝陈蒨第五子,封新安王。.

陳伯固和陸琰 · 陳伯固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陳伯茂

伯茂(),字郁之,南陈世祖文帝陈蒨第二子,母皇后沈妙容,封始兴王。 559年(永定3年)8月,为祖父陳道談後嗣,封始興王。加寧遠将軍、置佐史。任使持節、都督南琅邪彭城二郡諸軍事、彭城郡太守。561年(天嘉2年)正月,为宣惠将軍、揚州刺史。 当时,北伐軍人在丹徒盗掘晋朝郗曇墓,大获晋右将军王羲之书法及诸名贤遗迹。事件发觉,赃物被县官没收,藏在秘府,文帝知道伯茂好古,多将这些书帖賜给他。于是陈伯茂大工草書、隷書,会得右軍(王羲之)之法。562年(天嘉3年)6月任镇東将軍、東揚州刺史。 566年(天康元年)4月,废帝陈伯宗即位,5月陈伯茂为征東将軍、開府儀同三司。劉師知想矫詔外放皇叔安成王陳頊,陈伯茂支持劉師知。劉師知事发被杀後,陳頊害怕陈伯茂扇動朝廷,567年(光大元年)2月,進陈伯茂中衛大将軍,居住禁中,专与废帝游处。陳朝衆望归于陳頊,陈伯茂不满,日夜愤怨,多次口出恶言。建安人蒋裕、韓子高谋乱,陈伯茂参与。568年(光大2年)11月,陈顼以太皇太后章要儿的名义废陈伯宗为臨海王,陈伯茂为温麻侯。六门之外有别馆,为诸王冠婚之所,名为婚第,此时命陈伯茂出居到别馆。路上陳頊派刺客襲杀,陈伯茂在車中死去,享年18岁。.

陳伯茂和陸琰 · 陳伯茂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記載自陳武帝陳霸先即位至陳後主陳叔寶亡國前後三十三年間的史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陈书和陸琰 · 陈书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陈文帝

陳文帝陈蒨(),一作茜,又名昙蒨、荃菺,字子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60年—566年在位),在位7年,年号天嘉。.

陈文帝和陸琰 · 陈文帝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散騎常侍

散騎常侍,中國、朝鮮古代官名。.

散騎常侍和陸琰 · 散騎常侍和陸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陸琰和陸瓊之间的比较

陸琰有21个关系,而陸瓊有3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20.00% = 11 / (21 + 34)。

参考

本文介绍陸琰和陸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