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之间的区别

阿塞拜疆 vs. 阿維斯陀語

阿塞拜疆共和国(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Azərbaycan,发音:),是一个位于外高加索东部的跨大陆的总统制、宪法共和制的国家,所处地区是连接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东临裏海,南接伊朗,西边和亚美尼亚、土耳其及格鲁吉亚为邻,北界俄罗斯。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与土耳其东北部有小段接壤。国名来自于古波斯語,意为“火的国家”。該國以地理位置而言屬於亞洲,但對外一般自稱歐洲國家。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正式宣布独立,成为第一个以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世俗化民主共和国,也是第一个有歌剧和戏剧院和现代大学的穆斯林国家。阿塞拜疆于1920年并入苏联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阿塞拜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1年8月30日独立。1991年9月,阿塞拜疆境內具有争议、以亚美尼亚人为主体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区域,重申了它们自愿想要独立建国的宣言,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自1991年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爆发以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才正式独立运作,之前在法理上被国际广泛认作是阿塞拜疆的领土,直到战事结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的推动下,就其地位经过终谈判已经解决,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实际上取得独立。 阿塞拜疆现为欧洲委员会、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PfP)的成员国,以及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国身份和国际电信联盟的成员国。阿塞拜疆是由6个独立国家组成的突厥语族政权之一,以及是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较为活跃的成员国和独联体 (CIS)、古阿姆民主和经济发展组织 (GUAM) 创始成员国之一。阿塞拜疆于1992年加入联合国,在2006年5月9日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阿塞拜疆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理事国(任期从2006年6月19日开始)。阿塞拜疆现在与世界上的15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加入了38个国际组织。 阿塞拜疆的宪法中未指明国教,且国家的大多数政治力量都是世俗主义者,但大部分的国民以及国内一些敌对势力都为什叶派人士。阿塞拜疆的人类发展指数较高,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相当。阿塞拜疆也有较高的识字率和较低的失业率。然而阿塞拜疆的贪污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在公共服务业上。 在中,国民议会废除了总统任期限制。现在的执政党新阿塞拜疆党执政以来,就阿塞拜疆人权和政党的集权主义遭到指责。. 阿維斯陀語(Avestan)是一種古老的印歐語言,屬於伊朗語支的東伊朗語,亦是波斯古經《阿維斯陀》成書時所使用的語言。「阿維斯陀」一詞與印度的「吠陀」相似,所以有語言學家認為這是伊朗語族與印度諸語相近的一個歷史印證。.

之间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相似

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印欧语系古波斯語伊朗语支琐罗亚斯德教波斯古经

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系之一。欧洲、美洲、南亚和大洋洲的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印欧语系的语言作为母语或官方语言。印欧语系包括約443种(SIL統計)語言和方言,使用人數大約有20億。.

印欧语系和阿塞拜疆 · 印欧语系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古波斯語

古波斯語是兩個證實了的古代伊朗語言之一(另一個是阿維斯陀語)。古波斯語主要出現在阿契美尼德帝国時代(大約公元前600年到前300年)的碑銘、泥板和印章上。古波斯語實例在現代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和埃及都曾找到過。迄今為止最重要的實證是贝希斯敦铭文的內容(確定日期為公元前525年)。.

古波斯語和阿塞拜疆 · 古波斯語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伊朗语支

伊朗语支,亦作伊蘭語,是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属于印度-伊朗语族,分布在伊朗(波斯)、巴基斯坦、伊拉克、土耳其、高加索、中国新疆等地。该语族包括波斯语、普什图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奥塞梯语、塔吉克语等语言,在中国另外有回回语-中国回族人及其中亚东干人使用的东部波斯语方言。.

伊朗语支和阿塞拜疆 · 伊朗语支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琐罗亚斯德教

瑣羅亞斯德教(波斯文:زرتشتی‌گری),伊斯兰教诞生之前中东和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又得名为拜火教,在中国称为「--教」或「白頭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思想屬西方理論定義下的二元论,有學者認為它對犹太教以及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影响深远。琐罗亚斯德教的神“密特拉”也进入到罗马帝国以及印度的佛教的宗教之中,现今西方圣诞节即为密特拉节。目前此教在伊朗偏僻山区和印度孟买一带的帕西人(又譯作巴斯人)中仍有很大的影响力。 此教的创始人是琐罗亚斯德,出身于米底王国的一个贵族骑士家庭,20岁时弃家隐居,30岁时聲稱受到神的启示,破斥当时的多神教,宣说拜火教,但受到当时的多神教祭司的迫害。直到42岁时,阿契美尼德帝國的宰相娶他女儿为妻,将他引见国王,琐罗亚斯德教才在波斯迅速传播,77岁时他在一次战争中,在神庙中被杀身亡。另有說法琐罗亚斯德的生存年代要更早,瑣羅亞斯德教也非他首创,有源自更遠古的繼承。.

琐罗亚斯德教和阿塞拜疆 · 琐罗亚斯德教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波斯古经

《波斯古經》,也译作《阿維斯陀》、《阿維斯塔》,是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的經典,當中最古老的部份可追溯至公元前1323年。 教義概括為神學上的一元論和哲學上的二元論。認為宇宙初期有善惡兩種神,善神為阿胡拉·瑪茲達,意思為智慧之主、光明、生命、創造、善行、美德、秩序、真理的化身。惡神為安格拉曼鈕,是黑暗、死亡、破壞、謊言、惡行的化身。最後善神擊敗惡神,成為世界唯一存在的主宰。 传世者有两种版本,其一《阿维斯陀》(Avesta),以阿维斯陀文形成,为祈祷文汇集,以阿维斯陀文字书就。时至今日,琐罗亚斯德教神职人员祈祷时亦颂之。其二,《曾德·阿维斯陀》(Zend·Avesta,即《阿维斯陀注释本》),内容与前者基本相同,编排有所不同,旨在供研究,而非诵读。此版本分为卷、章、节,附有“注释”。《曾德·阿维斯陀》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并非以阿维斯陀文字母,而是以巴列维文字母书就。 《阿维斯陀》的古文内容庞杂,约三十五万字,写在约一万两千张羊皮上,编成于公元前四世纪,亚历山大大帝征伐波斯遭焚,仅存一卷。安息王朝时期重新搜集、整理,萨珊王朝时期始告完成(公元三世纪),辑为二十一卷,分为五部分: 《温迪达德》(Vendidad),为中古波斯文“Videvdat”之误读,来自阿维斯陀文“Vi devo datem”,意即“降德弗文典”(又做驱魔书,降魔书),为律法和戒律汇集,其意旨在于:相符邪恶和魔怪(德弗)、确立义。采取查拉图什特拉(琐罗亚斯德)与至高神阿胡拉·玛兹达对话的形式,其内容设计仪典的纯正、赎罪、种种戒律以及神话。共二十二章。 《维斯配雷德》(Vispered),中古波斯文“维斯普拉特”,来自阿维斯陀文“Visporatavo”,意即“一切统御者”,即“一切善者的守护者”,为祈祷颂歌,通常为二十四章,其内容与《耶斯那》相近。 《耶斯那》(Yasna),来自阿维斯陀文“ias”,意即“诵读”、“敬拜”,其内容包括献祭和祈祷时所用祷词、对神之赞颂和吁求。共七十二章,其中十七章属《伽泰》(被视为阿维斯陀中最古老的的部分)。 《耶什特》(Yashts),意即“崇拜”、“赞颂”,来自阿维斯陀文“ias”,为赞颂之歌,共二十二歌。每一首歌为对一神而发,包容众多神话内容。 《库尔达》(Khurda),包容祈祷词,其中部分以中古波斯文形成,《库尔达》通常包括《耶什特》。 波斯古經除了記述伊朗的宗教神話、讚歌、禮儀、戒律外,還包括其民族起源、歷史、民間傳說、英雄史詩等內容;波斯宗教中對天使、魔鬼的描述以及其末世觀念和末日審判等之說,無疑都對當時的猶太教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來更為基督教所繼承。 现在所流行的版本并非完整的古老全文,约为古卷的1/3,根据后来琐罗亚斯德教的传说,其中的佚失主要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在攻破古波斯后,对其文化的破坏所致。.

波斯古经和阿塞拜疆 · 波斯古经和阿維斯陀語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之间的比较

阿塞拜疆有173个关系,而阿維斯陀語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2.43% = 5 / (173 + 33)。

参考

本文介绍阿塞拜疆和阿維斯陀語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