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之间的区别

閃靈樂團 vs. 霧社事件

閃靈(ChthoniC)是一支台灣重金屬樂團,1995年成立於台北,曾獲台灣金曲獎與金音創作獎最佳樂團。團長為貝斯手葉湘怡(Doris),創團者是主唱林昶佐(Freddy)。目前主要創作者為主唱Freddy與吉他手小黑。英文團名「ChthoniC」是希臘文「克托尼俄斯」(陰間神祇)之意,漢語音譯為「閃靈」。 閃靈音樂的內容以台灣歷史神話與為背景,旋律編寫融合五聲音階與台灣小調、演歌。自2011年以來,融入二胡的樂器配置以表現悽美之聲成為他們的標誌,另外還運用嗩吶、獵首笛、尺八、箏、三味線等民俗樂器在重金屬音樂之中。目前為國際環球唱片旗下藝人,專輯於台灣、日本、歐美各國、東南亞各國等地區發行。閃靈的國際巡迴演唱會相當頻繁,常在國際搖滾、流行音樂報章雜誌曝光。被英國《衛報》譽為亞洲的黑色安息日。 樂團成員同時也是政治活動家,他們主張台灣獨立和西藏及維吾爾族的人民自決。主唱Freddy(林昶佐)在2010年至2014年擔任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會長,自2016年起代表時代力量政黨擔任第9屆中華民國立法委員。截至2016年,樂團共發行了8張錄音室專輯、10首單曲、1張迷你專輯、4張精選輯、3張現場專輯和5張影像作品,另外還出版了2本書和1本小說。. 霧社事件是臺灣在日治時期1930年(昭和5年)發生的原住民武裝抗日事件,地點位於今南投縣仁愛鄉霧社。事件起因是賽德克族原住民不滿日本統治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由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聯合起事,襲擊由日方建立的樣板聚落霧社,趁霧社公學校舉行運動會時襲殺日本人。事發後立即遭日方調集軍警,以飛機、山炮、毒氣等武器強力鎮壓;而起事的賽德克族人雖在襲擊成功後即回撤備戰,但仍不敵日方的強大武力,身為起事領袖的莫那·魯道飲彈自盡,參與行動的各部落幾遭滅族,數百位族人在寧死不屈下集體自縊,餘生者則被日方強制遷至川中島(今南投縣仁愛鄉西北端的清流部落)集中居住與管理 。該事件爆發震驚日本政府與國際社會,除了使臺灣總督府的理蕃政策遭到重大挑戰,並造成時任總督石塚英藏、總務長官人見次郎等高層官員引咎去職。 霧社事件是臺灣人在日治時代最後一次武裝抗日行動(漢人在西來庵事件後已放棄武力鬥爭,改採社會運動模式)。雖然在1896年日本領台至1920年間,臺灣原住民死士先後發動150餘次武裝抗日行動,但仍以日後發生的霧社事件最為慘烈。後世有不少作品紀念此事件,著名的有邱若龍的漫畫《霧社事件》、鄧相揚的小說《風中緋櫻》以及魏德聖執導的電影《賽德克·巴萊》。.

之间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相似

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埔里鎮台灣台灣日治時期太魯閣族國立臺灣大學紋面莫那·魯道高砂義勇隊魏德聖賽德克·巴萊賽德克巴萊 (專輯)賽德克族臺灣日语日本

埔里鎮

埔里鎮(舊稱埔--,邵語:Qariawan、巴宰語、噶哈巫語:Puri/Purisia、台羅:Poo-lí-tìn),坐落於埔里盆地之內,由於位居中台灣內陸風景點的中心位置,今日已逐漸發展為中台灣的旅遊重鎮。也是南投縣東北部的區域中心,在經濟、文化、醫療等機能的服務範圍有埔里、國姓、魚池、仁愛等四鄉鎮,其市中心海拔高度約440公尺。.

埔里鎮和閃靈樂團 · 埔里鎮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台灣和閃靈樂團 · 台灣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閃靈樂團 · 台灣日治時期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太魯閣族

太魯閣族(太魯閣語:Truku,書寫系統制定前慣以 Taroko 拼寫)是一種臺灣的原住民族群,於2004年1月14日成為第12個經行政院核定的臺灣原住民族,目前人口約三萬人。.

太魯閣族和閃靈樂團 · 太魯閣族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大,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為臺灣第一所綜合大學、以及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大學建制始於1928年日治時代中期創校的「臺北帝國大學」,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經改制與兩次易名始用現名。現設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下分54個學系、109個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以及進修推廣部、臺大醫院等附屬機構。是全臺唯一學生人數超過三萬的高等教育學校。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76名,2018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98名。 此外,臺大擁有臺北市境內的3大校區、以及多處散布於全臺的分支校區與校地,總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臺大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並在臺灣具有重要學術地位。校友涵蓋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4名中華民國總統(公民直選後的所有總統)與近百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職員則有多位各國科學或工程學院的院士。除了學術榮譽得主之外,臺大師生校友亦包括數百位行政院院長、縣市首長、部會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政界人士,對臺灣社會具高度影響力。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國立臺灣大學和閃靈樂團 · 國立臺灣大學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紋面

文面或刺面,在臉上進行的刺青,是很多民族的習俗,流行於南島語族之中,如中國滇緬台語民族、紐西蘭毛利人、台灣的泰雅族及賽德克族、東南亞及南亞部份民族皆有文面的習俗。這裡所指的文面是指傳統習俗上的文面,與刑罰用的黥面意義截然不同。.

紋面和閃靈樂團 · 紋面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莫那·魯道

莫那·魯道(賽德克語:Mona Rudo;),是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馬赫坡社(今廬山溫泉區)的頭目,在《臺灣日日新報》的漢文版有稱「毛那老」,戰後或稱莫那道,高大魁梧,據說身高將近190公分。也是賽德克族霧社群的頭目,為日治時期重要的抗日運動──霧社事件的領導人,起義失敗後飲彈自殺。.

莫那·魯道和閃靈樂團 · 莫那·魯道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高砂義勇隊

義勇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日本殖民政府動員臺灣原住民前往南洋叢林作戰之組織。據說動員臺灣原住民到南洋熱帶雨林作戰之想法,是出自日軍和知鷹二參謀的建議。此構想起源於霧社事件中,臺灣原住民表現英勇,又熟知叢林氣候,以寡擊眾,對日本軍警頑強抵抗;如能徵召參加日本侵略戰爭,應能有所貢獻。「高砂義勇隊」是一總稱,個別梯次的派遣有另行命名者,如「薰空挺隊」等等。 依多年研究台灣原住民歷史的學者陳俊安所言:“在原住民的心中,本來就不是一般漢人的那種國族認同,所以他們不見得是為了日本而戰,以部落為中心的原住民是沒有什麼中國人、日本人之分的。”學者李筱峰也提出,原住民參軍有自願的,但有些為被迫的。 「高砂」一語為日本古籍對臺灣之稱呼。.

閃靈樂團和高砂義勇隊 · 霧社事件和高砂義勇隊 · 查看更多 »

魏德聖

魏德聖(Wei Te-Sheng,),台灣電影導演,果子電影創辦人。於2008年執導首部電影《海角七號》獲得過億票房佳績,因而聲名大噪。2011年電影《賽德克·巴萊》獲得第48届金馬獎最佳剧情片。.

閃靈樂團和魏德聖 · 霧社事件和魏德聖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巴萊

《賽德克·巴萊》(賽德克語:Seediq Bale )是一部2011年台灣導演魏德聖拍攝的電影長片。改編自邱若龍漫畫《霧社事件》。片名賽德克·巴萊意為「真正的人」,在賽德克語,賽德克(Seediq)是人的意思,而巴萊(Bale)是真正的意思 2011-09-04 网易娱乐。 本片分為上下兩集:上集以象徵日本的〈太陽旗〉命名,描寫1930年莫那·魯道帶領族人反抗日本長期壓迫原住民而引發的霧社事件;下集命名為彩虹橋,刻畫日軍鎮壓,莫那·魯道帶領賽德克族浴血抵抗的過程,並深入刻畫族人從容犧牲後,越過彩虹橋回歸祖靈的故事。.

賽德克·巴萊和閃靈樂團 · 賽德克·巴萊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巴萊 (專輯)

《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是閃靈樂團 的第四張專輯,於2005年發行,並在2006年發行英文版。專輯內容描述「霧社事件」中,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領袖莫那魯道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經過。 在創作《賽德克巴萊》專輯之前,閃靈就有以原住民為背景,架空歷史的「高砂帝國」構想。後來受到台灣導演魏德聖斥資百萬拍攝《賽德克巴萊》短片的精神感召,而改為以「霧社事件」為專輯概念。.

賽德克巴萊 (專輯)和閃靈樂團 · 賽德克巴萊 (專輯)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賽德克語:Seediq)是台灣原住民的部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今南投縣東北部與花蓮縣北部、南部。在近代的族群分類上被歸為泰雅族的分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在2008年4月23日成為中華民國政府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群。人口約一萬人。 早在清朝文獻中即可見到該族的記載,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雖然發現賽德克族與泰雅族在語系上的差異,但兩者同樣有紋面、出草等文化,故仍將其歸類在後者;而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則有共同的起源與文化,卻在居住地域的迥異下分道揚鑣。.

賽德克族和閃靈樂團 · 賽德克族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臺灣和閃靈樂團 · 臺灣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日语和閃靈樂團 · 日语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日本和閃靈樂團 · 日本和霧社事件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之间的比较

閃靈樂團有265个关系,而霧社事件有25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2.88% = 15 / (265 + 256)。

参考

本文介绍閃靈樂團和霧社事件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