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鐵隕石

指数 鐵隕石

鐵隕石(Iron meteorite),又称陨铁,是包含大量的鐵-鎳合金的陨石。在這些隕石內的金屬被稱為「隕鐵」,很可能是人類最早可以使用的鐵的來源。.

29 关系: 合金小行星八面體隕鐵六面體隕鐵石墨磁黃鐵礦約克角隕石無紋隕鐵燒蝕隕石韶神星鎳紋石行星分異風化作用魏德曼花紋霍巴隕鐵錐紋石陨铁IAB隕石IIAB隕石IIICD隕石M-型小行星S-型小行星

合金

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至少有一组分为金属)混合而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般由各组分熔合成均匀的液体,再经冷凝而得。 合金至少會以下三種中的一種:元素形成的單一相固態溶液,許多金屬相形成的混合物,金屬形成的金屬互化物。固態溶液的合金其有單一相,部份為溶液的合金則是有二相或二相以上,其分佈可能是勻相,也可能不是勻相,依材料冷卻過程的溫度變化而定。金屬互化物一般會有一種合金或純金屬包在另一種純金屬內。 由於合金一些特性比純金屬元素要好,因此會用在特定的應用中。合金的例子包括鋼、銲料、黃銅、、磷青銅及汞齊等。 合金的成份一般是以質量比例來計算。合金依其原子組成的方式,可以區分為替代合金或间质合金,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勻相(只有一相)、非勻相(不止一相)及金屬互化物(兩相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新!!: 鐵隕石和合金 · 查看更多 »

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内類似行星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 至今為止在太陽系內一共已經發現了約127萬顆小行星,但這可能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數這些小行星的直徑大於100公里。到1990年代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穀神星,但近年在古柏帶內發現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徑比穀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發現的伐樓拿(Varuna)的直徑為900公里,2002年發現的誇歐爾(Quaoar)直徑為1280公里,2004年發現的厄耳枯斯的直徑甚至可能達到1800公里。2003年發現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於古柏帶以外,其直徑約為1500公里。 根據估計,小行星的數目應該有數百萬,詳見小行星列表,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現在開始重新分類,被定義為矮行星。.

新!!: 鐵隕石和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八面體隕鐵

八面體隕鐵是最普通的一種鐵隕石。 它們的成分主要是鎳-鐵合金:鎳紋石 - 高鎳含量,和錐紋石 - 低鎳含量。 由於在母體的小行星內以很長的時間慢慢冷卻,這些合金混合著毫米尺度的帶狀結構(從0.2mm至5公分),經過拋光和蝕刻會呈現經典的魏德曼花紋,可以看見有著交叉線和片狀結構的錐紋石。 在錐紋石和鎳紋石的片狀結構間的空隙,經常可以找到稱為合紋石的微細混合物。一種鐵鎳磷化物,磷鐵石,經常出現在鎳-鐵隕石中,還有鎳-鐵-鈷、碳化鈣、鈷碳鐵隕石、石墨和隕硫鐵都會呈現幾個釐米大的圓角結節 。.

新!!: 鐵隕石和八面體隕鐵 · 查看更多 »

六面體隕鐵

六面體隕鐵是鐵隕石結構分類的一種。它們的組成幾乎完全是鐵-鎳合金的錐紋石,而且鎳的含量比八面體隕鐵為低。六面體隕鐵中的鎳濃度始終低於5.8%,而低於5.3%則非常罕見。 這個名稱来自錐紋石晶體的立方結構(即六面體)。 在蝕刻之後,六面體隕鐵不會呈現魏德曼花紋,但是會有諾伊曼線:以不同角度彼此交叉的平行線,顯示出母體曾受到撞擊而產生的激波。這些線是因為約翰·諾伊曼在1848年發現而得名的。.

新!!: 鐵隕石和六面體隕鐵 · 查看更多 »

石墨

石墨(Graphite),又稱黑鉛(Black Lead),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碳的其他同素異形體有很多,為人熟悉的例如鑽石)。作为最軟的礦物之一,石墨不透明且觸感油膩,顏色由鐵黑到鋼鐵灰不等,形狀可呈晶體狀、薄片狀、鱗狀、條紋狀、層狀體,或散佈在變質岩(由煤、碳質岩石或碳質沉積物,受到區域變質作用或是岩漿侵入作用形成)之中。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耐腐蚀性。.

新!!: 鐵隕石和石墨 · 查看更多 »

磁黃鐵礦

磁黄铁矿的成分为Fe1-xS ,其中x为0.1 - 0.2,硫的含量为39%-40%,有时也含有微量的铜、镍和钴。晶体为六方板状、柱状或桶状,通常为致密的块状结构,表面为暗褐色,条痕为灰黑色,有金属光泽,性脆,解理不完全,具有磁性,是良导电体。 磁黄铁矿的硬度为4,比重4.6-4.7,分布于岩浆矿床和热液光窗中,在氧化带常被分解成为褐铁矿。 磁黄铁矿也可以提炼镍和钴。.

新!!: 鐵隕石和磁黃鐵礦 · 查看更多 »

約克角隕石

約克角隕石,因在10,000年前撞擊在地球的約克角而得名,位置在格陵蘭,是地上最大的鐵隕石之一。這塊隕鐵被因紐特人稱為Ahnighito (帳篷型的)重量有31噸;婦人,重3噸;稱為狗的重400公斤。數世紀以來,因紐特人生活在隕鐵附近,並利用它做為金屬的來源製造工具和魚叉。 它存在的故事在1818年首度傳達到科學界中,在1818年至1883年間有五個探險隊都未能找到這個鐵的來源,直到1894年才被著名的美國海軍北極探險家罗伯特·皮里,在當地人的引導抵達所謂的Saviksoah島上標示出位置,於1894年位於格陵蘭約克角的正北方。 皮里花費了三年的時間才準備妥當,將這個巨大的隕鐵安置在船上,為此還修建了格陵蘭上唯一且最小和最短的鐵路。.

新!!: 鐵隕石和約克角隕石 · 查看更多 »

無紋隕鐵

無紋隕鐵是鐵隕石的一種,它的主要成分是鐵鎳合金、鎳紋石,也包含有合紋石、隕硫鐵和用顯微鏡才能看見的錐紋石薄片,但沒有可見的魏德曼花紋。無紋隕鐵是鎳含量最高的隕石,含量都在18%以上。高鎳含量是不能發展出魏德曼花紋的原因,因為錐紋石只有在較低的溫度(大約600℃以下)才能從鎳紋石中熔出,而此時擴散的速率已經太慢 它們是稀有的種類,被觀測到的鐵隕石中,無紋隕鐵只有大約50顆。即使如此,最大的隕石(1920年發現的霍巴隕鐵,重達60公噸。)卻屬於此類。許多的無紋隕鐵在化學群組分類屬於IVB,已有13顆屬於此分類。最新的是1994年在德州發現,重27公斤的杜蒙特隕鐵 。.

新!!: 鐵隕石和無紋隕鐵 · 查看更多 »

燒蝕

蝕(消融,Ablation)是物體表面經由汽化、切削、或其它侵蝕作用,去除表面材料或物質的過程。燒蝕材料的例子如下:包括太空船升空和返回時穿越大氣層、在冰川的冰和雪、藥物和被動防火保護等的生物組織材料。 這在太空物理學的重返大氣層時尤其重要。.

新!!: 鐵隕石和燒蝕 · 查看更多 »

隕石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于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温度升高并发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和火星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

新!!: 鐵隕石和隕石 · 查看更多 »

韶神星

韶神星 (6 Hebe) 是小行星帶中較大的小行星,而且有可能是H球粒隕石的母天體,H球粒隕石佔所有墜落地球隕石中40%之多。.

新!!: 鐵隕石和韶神星 · 查看更多 »

鎳紋石

鎳紋石是一種可以在鐵隕石中發現礦物,是鐵和鎳的合金,其中鐵佔79.19%而鎳佔20.81%。鎳紋石外表呈現灰色,有金屬光澤,摩爾質量約56.42,密度8g/cm³ ,硬度介於5到5.5之間。.

新!!: 鐵隕石和鎳紋石 · 查看更多 »

行星分異

行星分異是行星科學中,行星密度較高的成分向中心下沉,較輕的物質上升至表面,使中心密度愈行增高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傾向於創造核心、地殼和地函。.

新!!: 鐵隕石和行星分異 · 查看更多 »

風化作用

化作用為岩石、土壤及其礦物等與地球大氣層接觸而分解。風化作用發生在當地或無包含物體移動,所以不能和侵蝕作用互相混淆。侵蝕作用包括岩石和礦物經由媒介如水、冰、風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動與瓦解。不是風對地表的侵蝕力量 風化作用可以分為兩種。機械性或物理性的風化作用包括因為大氣情況如熱力、水、冰及壓力导致岩石及土壤的分解。化學性的風化作用包括與大氣化學物的直接反應,或與生物產生的化學物反應,最終令岩石、土壤及礦物分解。 岩石分解後的物質與有機物質結合製成土壤。土壤的礦物成分取決於母質,所以由一種岩石形成的土壤常常會缺乏一種或多種肥沃土壤所需的礦物質,而由多種岩石混合形成的土壤(如冰川、風成或沖積沉積物)常常會形成肥沃土壤。.

新!!: 鐵隕石和風化作用 · 查看更多 »

魏德曼花紋

魏德曼花紋也稱為湯姆森結構,是在八面體隕鐵的鐵隕石和一些橄欖隕鐵中發現獨特的長鎳-鐵結晶,它們包括一些交織的錐紋石和鎳紋石形成的帶狀物,稱為lamellæ。通常,在殼層的空隙中會發現由錐紋石和鎳紋石混合構成,稱為合紋石的微小顆粒。.

新!!: 鐵隕石和魏德曼花紋 · 查看更多 »

霍巴隕鐵

没有描述。

新!!: 鐵隕石和霍巴隕鐵 · 查看更多 »

錐紋石

錐紋石,又稱為鐵紋石,是一種鐵-鎳合金的礦物,通常其比例為90:10至95:5,或許還有鈷或碳的雜質存在其中。在地球表面,只有在隕石才會自然出現這種合金。它有金屬的光澤,顏色為灰色,雖然有等軸晶的六面體的結構,但沒有明確的解理。他的密度大約在8 g/cm³ ,摩氏硬度為 4,有時就稱為鐵鎳隕石(balkeneisen)。 錐紋石的名稱在1861年被提出,源自希臘文kamask,其意義為板條或束。它是鐵隕石的主要成分(八面體隕鐵和六面體隕鐵的類型)。在八面體隕鐵,它會與鎳紋石交織形成魏德曼花紋;在六面體隕鐵,則經常會形成微細、平行的諾伊曼線,這是一種變形的結構,是相鄰的錐紋石板在撞擊中產生激波的證據。 有時,會發現錐紋石和鎳紋石緊密的混合在一起形成合紋石,很難以目視區分出來。紀錄上最大的錐紋石晶體經測量為92x54x23 cm3。 參見:礦物列表.

新!!: 鐵隕石和錐紋石 · 查看更多 »

钴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Co,原子序数27,属过渡金属,铁系元素之一,具有磁性。鈷礦主要為砷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此外,放射性的鈷-60同位素可進行癌症治療。.

新!!: 鐵隕石和钴 · 查看更多 »

铟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In,原子序数是49,是柔软的银灰色金属,带有光泽。 铟-115是最常见的铟同位素,带有微弱的放射性。 铟可用作低熔点合金、半导体、整流器、热敏电阻、平板顯示器等。含24%铟及76%镓的合金,在室温下是液体。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铟储量,也是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铟总产量的30%以上。2006年,中国精铟产量近300吨,原生铟供应量占全球的60%以上。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铟消费国,每年铟需求量占世界铟年产量的70%以上,绝大部分从中国进口。.

新!!: 鐵隕石和铟 · 查看更多 »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Fe,它的原子序数是26,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铁是最常用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內核的主要成份,是地殼上豐度第四高的元素和第二高的金屬。鐵常出現在类地行星中,因為鐵是高質量恆星核融合後的產物,鎳-56是放熱核融合反應的最後一個產物,之後會衰變成最常見的鐵同位素。 铁和其他8族元素相同,其氧化態範圍很廣,由−2到+6,但其中+2和+3是最常見的氧化態。在流星体及低氧的環境下,鐵會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但是鐵很容易和氧氣和水反應。鐵的表面是有光澤的銀灰色,但在空氣中鐵會反應生成水合的氧化鐵,一般稱為铁锈。許多金屬在氧化後會形成钝化的氧化層,保護內部的金屬不被氧化,但氧化鐵的密度較鐵要低,因此氧化鐵會剝落,無法保護內部的鐵不受腐蝕。.

新!!: 鐵隕石和铁 · 查看更多 »

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Ni,原子序數為28。它是一種有光澤的銀白色金屬,其銀白色帶一點淡金色。鎳屬於過渡金屬,質硬,具延展性。純鎳的化學活性相當高,這種活性可以在反應表面積最大化的粉末狀態下看到,但大塊的鎳金屬與周圍的空氣反應緩慢,因為其表面已形成了一層帶保護性質的氧化物。即使如此,由於鎳與氧之間的活性夠高,所以在地球表面還是很難找到自然的金屬鎳。地球表面的自然鎳都被封在較大的鎳鐵隕石裏面,這是因為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接觸不到氧氣的緣故。在地球上,這種自然鎳總會和鐵結合在一起,這點反映出它們都是超新星核合成主要的最終產物。一般認為地球的地核就是由鎳鐵混合物所組成的。 鎳的使用(天然的隕鎳鐵合金)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阿克塞尔·弗雷德里克·克龙斯泰特於1751年最早分離出鎳,並將它界定為化學元素,儘管他最初把鎳礦石誤認為銅的礦物。鎳的外語名字來自德國礦工傳說中同名的淘氣妖精(Nickel,與英語中魔鬼別稱"Old Nick"相近),這是由於鎳銅礦不能用煉銅的方法煉出銅來,所以被比擬成妖魔。鎳最經濟的主要來源為鐵礦石褐鐵礦,含鎳量一般為1-2%。鎳的其他重要礦物包括硅鎂鎳礦及鎳黃鐵礦。鎳的主要生產地包括加拿大的索德柏立區(一般認為該處是隕石撞擊坑)、太平洋的新喀里多尼亞及俄羅斯的諾里爾斯克。 由於鎳在室溫時的氧化緩慢,所以一般視為具有耐腐蝕性。歷史上,因為這一點鎳被用作電鍍各種表面,例如金屬(如鐵及黃銅)、化學裝置內部及某些需要保持閃亮銀光的合金(例如鎳銀)。世界鎳生產量中的約6%仍被用於抗腐蝕純鎳電鍍。鎳曾經是硬幣的常見成份,但現時這方面已大致上被較便宜的鐵所取代,尤其是因為有些人的皮膚對鎳過敏。儘管如此,英國還是在皮膚科醫生的反對下,於2012年開始再使用鎳鑄造錢幣。 只有四種元素在室溫時具有鐵磁性,鎳就是其中一種。含鎳的鋁鎳鈷合金永久磁鐵,其磁力強度介乎於含鐵的永久磁鐵與稀土磁鐵之間。鎳在現代世界的的地位主要來自於它的各種合金。全世界鎳產量中的約60%被用於生產各種鎳鋼(特別是不鏽鋼)。其他常見的合金,還有一些的新的高溫合金,就幾乎就佔盡了餘下的世界鎳用量。用於製作化合物的化學用途只佔了鎳產量的不到3%。作為化合物,鎳在化學製造有好幾種特定的用途,例如作為氫化反應的催化劑。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酶用鎳作為活性位點,因此鎳是它們重要的養分。.

新!!: 鐵隕石和镍 · 查看更多 »

镓(Gallium,舊譯作鉫、錁)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a,原子序数是31,是一种貧金屬。 在自然界中常以微量分散于铝矾土矿、闪锌矿等矿石中。.

新!!: 鐵隕石和镓 · 查看更多 »

-- 镉(,),是性质柔软的蓝白色有毒过渡金属,化学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是48。镉能在锌矿找到。镉和锌均可用作电池材料。镉可制作鎳鎘電池、用于塑膠製造和金屬電鍍,生产顏料、油漆、染料、印刷油墨等中某些黃色顏料、制作車胎、某些發光電子組件和核子反應爐原件。.

新!!: 鐵隕石和镉 · 查看更多 »

陨铁

隕鐵(Meteoric iron有時拚寫成meteoritic iron)是在隕石內發現,由天然金屬的鐵和鎳為主形成的礦物,主要的形式是錐紋石和鎳紋石。隕鐵構成了鐵隕石的大部分,並且也出現在其他的隕石中。除了少量的地生鐵,隕鐵是唯一在地球表面可以找到的天然原生金屬元素。.

新!!: 鐵隕石和陨铁 · 查看更多 »

IAB隕石

IAB隕石是鐵隕石的一種,依據其總體的組成和一些夾雜著矽酸鹽的原始無球粒隕石,顯示對文諾納隕石和球粒隕石的關係極為密切。.

新!!: 鐵隕石和IAB隕石 · 查看更多 »

IIAB隕石

IIAB 隕石是鐵隕石的一群,它們的結構從六面體隕鐵至八面體隕鐵。 IIAB的鎳含量是所有的鐵隕石中最低的。所有的鐵隕石都來自各自母體的金屬核心,但是IIAB的金屬性的岩漿區分,不僅形成這個隕石群,還有IIG群。.

新!!: 鐵隕石和IIAB隕石 · 查看更多 »

IIICD隕石

IIICD隕鐵是原始無球粒隕石的一群,它們與IAB隕石和文諾納隕石屬於同一岩族。.

新!!: 鐵隕石和IIICD隕石 · 查看更多 »

M-型小行星

M-型小行星是部分成分已經知道的小行星;它們的亮度偏低 (因為反照率只有0.1至0.2) 。有一些,但不是全部,是由鐵-鎳構成的,或許也混有少量的石頭。這些被認為是分化過的小行星被撞擊後核心的碎片,並且被認為是鐵隕石的來源。M-型小行星是常見的第三大小行星類型。 此外,也有些M-型小行星的組成是不清楚的。例如,22 司賦星 (Kalliope)的密度就很確定是遠低於由金屬或碎石堆構成的固體:由鐵-鎳構成的碎石堆需要有70%的空隙,這顯然與組合成形的條件有所矛盾。22 司賦星與21 魯特西亞 (Lutetia)似乎顯示存在著含水的礦物和矽酸鹽,異常低的雷達反照率也與金屬的表面不一致,並且有更多與C-型小行星共通的特徵。許多的M-型小行星也都與金屬構成的模式不符合。 儘管在長波的0.75µm和短波的0.55µm有時存在一些細微的吸收線,M-型的光譜是平坦和偏紅的,並且缺乏明顯的特徵。.

新!!: 鐵隕石和M-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S-型小行星

S-型小行星是由以矽質為主組成的,是在C-型小行星之後第二大的族群,大約有17%的小行星屬於這個族群。.

新!!: 鐵隕石和S-型小行星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