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鄭阮紛爭和阮惠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鄭阮紛爭和阮惠之间的区别

鄭阮紛爭 vs. 阮惠

鄭阮紛爭(;1627年-1673年),係指時爆發於越南鄭、阮兩大統治家族之間的長期戰爭。. 阮惠(,)又作阮文惠(),後改名阮光平(),是越南歷史上一位著名军事人物,亦是西山朝第二代皇帝,1788年至1792年在位。因年號光中,史稱光中皇帝()。他被今日的越南人認為是越南的民族英雄之一。 阮惠生於歸仁府西山邑(今屬平定省西山縣),當時屬於鄭阮紛爭時期南方舊阮的領地之內。因不滿舊阮政府裡權臣當道,政局敗壞,阮惠便與兄長阮岳、阮侶於1771年,在西山發動起義。阮惠在戰事中表現驍勇,使西山阮氏兄弟勢如破竹,先後消滅南方舊阮、北方鄭主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二百多年來南北分裂之局,並擊退了來自暹羅及中國清朝等「外國勢力」的軍事干預。但他與兄長阮岳之間的內鬨相攻,致使整個西山朝元氣大傷。他本人則於1792年準備全殲舊阮勢力期間去世。.

之间鄭阮紛爭和阮惠相似

鄭阮紛爭和阮惠有(在联盟百科)24共同点: 塘外塘中中國乂安省廣南國廣平省後黎朝順化西山朝越南黎利黃五福阮岳阮侶阮福瀕阮福映阮有整鄭主鄭森 (越南)鄭棕河內市泰国洞海市𤅷江

塘外

塘外()是越南歷史地名,指的是鄭阮紛爭時期鄭主治下的領土,其地理位置大致為越南北部一帶。在越南漢文史籍中,多稱作“北河”,中國史籍中多稱作“安南國”,西方資料則稱作“東京”(Tonkin)。.

塘外和鄭阮紛爭 · 塘外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塘中

塘中()是越南歷史地名,指的是鄭阮紛爭時期阮主治下的領土,其地理位置大致為越南中部和南部一帶。在越南汉文史籍中,多称作“南河”,中國史籍中多稱作“廣南國”,西方資料則稱作“交趾支那”(Cochinchine)。.

塘中和鄭阮紛爭 · 塘中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中國和鄭阮紛爭 · 中國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乂安省

乂安省(),是越南的一個省,屬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清化省相鄰,南接河靜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

乂安省和鄭阮紛爭 · 乂安省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廣南國

廣南國(,1558年-1777年)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據有今越南中部一帶,由阮氏家族世襲掌權,號稱「阮主」()。 阮主名義上奉後黎朝皇帝為君主,並使用後黎朝的年號,但事實上是一個地方割據政權。阮福濶在位期間,開始使用「王」的稱謂,鑄「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大臣上書阮主時皆使用「稟」字。.

廣南國和鄭阮紛爭 · 廣南國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廣平省

廣平省()位於越南中北沿海地區,北與河靜省相鄰,南接廣治省,西臨寮國,東臨北部灣。距離北方的河內500公里、南方的胡志明市1200公里。.

廣平省和鄭阮紛爭 · 廣平省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後黎朝

後黎朝(),越南的一個朝代,由黎利於1428年(中國明宣宗宣德三年)創立,国号大越。後黎朝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兩部份。前期與莫朝南北對峙;到了後期,阮主和鄭主分據南北對峙,後黎朝皇帝僅為鄭主的傀儡。 部份越南的歷史學者,先將1428年至1527年的前期稱作黎初朝(),後將1533年至1789年的後期稱作黎中興朝(),以示區別。.

後黎朝和鄭阮紛爭 · 後黎朝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順化

順化可以指:.

鄭阮紛爭和順化 · 阮惠和順化 · 查看更多 »

西山朝

西山朝()又稱作西山阮朝,越南朝代名,是越南在1778年至1802年间存在的朝代,享國祚廿四年。 1771年出身西山地區的阮岳、阮侣及阮惠三兄弟率領農民起義,推翻了廣南國(阮主)的統治,之後一路擴張,先後殲滅了北方的鄭氏政權以及後黎朝,結束了越南自莫朝建立開始,達二百五十多年的混亂割據狀態,建立西山政權。.

西山朝和鄭阮紛爭 · 西山朝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越南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通稱越南(),是位於东南亚中南半島東端的社会主义国家,北邻中國,西接柬埔寨和老挝,拥有超過9,500万人口,位居世界第15名。越南的首都是河内,最大城市是胡志明市。越南实行一黨制,执政党越南共产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的合法政党。越南為東南亞國家聯盟、世界贸易组织、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及法语圈国际组织成員,是未来11国之一。 越南北部古为百越地,南部为占婆之地。前111年南越国被汉朝灭亡后,越南北部被置于中國皇朝統治之下达数个世纪之久。在此期间,中国文化大量输入越南。10世纪越南摆脱中国统治正式建国,其后经历多个朝代,有分有合,15世纪时曾经被明朝直接统治20多年。19世纪中晚期,法国征服越南,对越施行殖民统治。1945年8月,越南独立同盟会发动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独立。1954年,越南独立同盟会在奠边府战役中大败法国军队,迫使法国势力撤离并承认越南独立,随后的日内瓦会议约定以北纬17度线为界两越分立,北方由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统治,南方则先后建立了越南国及越南共和国(南越)。翌年越南战争爆发,由西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对抗东方阵营国家支持的北越。美国在战争中蒙受严重损失,逐步退出战场。1975年4月30日,北越攻占南越首都西贡,自此成功统一全国。 越南统一后,仍面临着经济落后的问题。1986年越领导层决定实施革新开放,从单一的计划经济,开放为市场经济,并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此后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冷战结束后,越南经济快速发展,并逐渐摆脱外交困境,1995年加入东盟,1998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7年加入世贸组织。但越南仍在贫富差距、医疗卫生和性别平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

越南和鄭阮紛爭 · 越南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黎利

黎利(,),越南後黎朝開國君主,后人称為黎太祖()。他起兵驅逐了明朝的驻军,使越南(當時“大越”國土相當於今越南中、北部)最终取得獨立地位。 黎利生于越南清化地區,在他的青年時期,陳朝被權臣胡季犛所篡,中國明朝籍此於1407年出兵佔領越南(當時國土相當於現今中、北部),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使之成為中國轄地。與此同時,越南群雄並起,黎利亦於1418年發動藍山起義,從而展開了抗明十年戰爭。結果,明宣宗決定罷兵,黎利稱帝,使越南重獲獨立,開創後黎朝(1428─1789年)。另外,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治,以保持中越的邦交關係。.

鄭阮紛爭和黎利 · 阮惠和黎利 · 查看更多 »

黃五福

黃五福(,)是越南後黎朝末期的一名宦官,也是鄭主麾下的一員名將,封爵曄郡公()。黃五福以其成功鎮壓和攻佔廣南阮主的都城富春的事蹟聞名。.

鄭阮紛爭和黃五福 · 阮惠和黃五福 · 查看更多 »

阮岳

阮岳(;),又作阮文岳(),是越南歷史上西山朝第一代皇帝,1778年至1793年在位。年號泰德,故史稱泰德帝()。 阮岳的籍貫歸仁府西山邑(今屬平定省西山縣),當時屬於鄭阮紛爭時期南方舊阮的領地之內。因不滿舊阮政府裡權臣當道,政局敗壞,阮岳便與弟弟阮惠、阮侶於1771年,在西山發動起義。西山阮氏兄弟勢如破竹,先後消滅南方舊阮、北方鄭主及後黎朝。但他與弟弟阮惠之間的內鬨相攻,致使整個西山朝元氣大傷。他本人則於1793年去世。.

鄭阮紛爭和阮岳 · 阮岳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阮侶

阮侶(;)又作阮呂、阮文侶、阮文呂,越南西山朝軍事人物。又名阮光泰。他是泰德帝阮岳的弟弟、光中帝阮惠的哥哥。 阮侶本姓胡,與越南胡朝皇帝胡季犛是同宗。其四世祖胡丕康原居於越南北部鄭主勢力範圍下的乂安省興元縣,在鄭氏與廣南國阮氏交戰當中,胡丕康被阮福瀕所率的廣南軍隊俘虜,安置在歸仁府西山邑墾荒。由於胡丕康出生在書香門第,遂被阮福瀕任命為「西山寨主」。阮惠的祖先都世襲西山寨主之職。到阮惠的父親胡丕福時,遷居於堅城邑(今綏遠縣富樂村)。陳仲金《越南史略》,254頁。 阮岳、阮侶、阮惠都出生在堅城邑。而阮岳更是因世襲而得到了「西山寨主」之職。因此阮氏兄弟並非一般農民家世,而是西山邑裡的一個「下層封建主小康之家」。郭振鐸、張笑梅《越南通史》,512-513頁。 1771年,阮岳遭到廣南阮主的通緝,攜弟弟阮侶、阮惠逃到西山邑,在此建立屯寨,招納軍士,並發動起義。西山軍聲稱廣南的國傅張福巒腐敗,提出要推翻張福巒和阮主阮福淳的統治,改立有賢能的皇孫阮福暘為阮主,得到了眾多農民的響應。為了得到百姓的更多擁護,三兄弟將姓氏改為母姓阮。阮岳、阮惠都有勇略有膽識。阮侶的才能比兩位兄弟較為遜色,負責後勤和操練軍士。 1776年,阮侶奉命率水軍攻打嘉定(今胡志明市),並將該地區佔領。阮福淳逃往鎮邊(今邊和省)。但不久支持舊阮的杜清仁組織東山軍,起兵反抗西山軍。嘉定被東山軍佔領,阮侶將糧倉洗劫一空後逃回歸仁。隨後李才率和義軍反叛西山軍,擁立阮福暘為新政王,尊阮福淳為太上王。 1777年,阮侶與阮惠再次攻打嘉定。李才戰敗被殺,阮福暘、阮福淳以及眾多廣南的大臣宗室也一同被殺,只有阮福淳的侄兒阮福映僥倖逃脫。阮侶、阮惠旋即班師回朝。次年阮岳稱帝,建立西山朝。阮侶被封為節制。 就在阮侶、阮惠大軍班師回朝後的不久,阮福映在龍川(今金甌省)起兵,並與杜清仁、黎文勻、阮文弘、宋福匡、宋福樑等將一起奪回了嘉定城。阮福映自稱大元帥攝國政,舊阮軍擊退來犯的西山軍,連陷平順、延慶等地。但不久杜清仁受到阮福映的猜忌而被殺,西山軍得以在1782年再度攻佔嘉定。 1783年,阮侶、阮惠對舊阮勢力進行圍攻,阮福映敗逃富國島。阮岳留鄧文真協助阮侶守嘉定城。 1786年,阮岳自稱中央皇帝,冊封阮侶為東定王,阮惠為北平王。阮侶的封地位於嘉定之地。次年,阮岳與阮惠發生衝突,阮惠率軍包圍了阮岳的居城歸仁。阮岳急召鄧文真率部回援,西山朝在嘉定一帶的控制力變得薄弱。支持舊阮的人紛紛起兵。阮福映得知消息後,從暹羅回國,在龍川召集舊部。阮福映軍隊到達芹蒢海口(今芹苴)時,阮侶留太傅范文參守嘉定,自己則退往鎮邊的諒埠。阮福映偽造了一封阮岳給阮侶的信,內容要求將范文參殺死,但故意將此信送給范文參。范文參驚恐之下率軍持白旗來到諒埠,欲面白冤屈。阮侶見到白旗,誤以為范文參已投降舊阮,驚慌之下棄城逃往歸仁,不久鬱鬱而終。 阮侶、阮岳、阮惠被後世的越南人稱為「西山三傑」。但歷史學家陳仲金卻認為阮侶沒有本事,是一個庸才。.

鄭阮紛爭和阮侶 · 阮侶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阮福瀕

阮福瀕(,),又名阮福勤(),是越南南北朝歷史上的第四代廣南君主(1648年-1687年)。他在位期間,與鄭主達成和解,鄭阮紛爭暫告一個段落;同時他幾乎兼併了占城剩餘的大部分領土。.

鄭阮紛爭和阮福瀕 · 阮惠和阮福瀕 · 查看更多 »

阮福映

阮福映(,),又作阮映、阮福--,是越南最後一個傳統王朝阮朝的开国君主,1802年至1820年在位,死後廟號阮世祖()。因其年號嘉隆,故而被稱作嘉隆帝()。 阮福映出身廣南阮主家,是武王阮福濶的孫子。1775年春季北方鄭氏軍隊攻陷富春(今順化),阮福映隨其叔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帶)。1777年定王及新政王阮福暘為西山軍所殺,阮福映被推為大元帥,並於1780年稱王,据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帶)與西山軍對抗,1782年被西山軍擊敗,流亡富國島,旋即逃入暹羅求援。1784年与暹羅联军共抗西山朝,但再次為西山軍所敗,被迫再度流亡暹羅。此後希望藉助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百多禄的關係來获得法国援助。1787年,百多禄攜阮福映的長子阮福景出使法國,並代表阮福映同法国政府签订《法越凡尔赛条约》,规定法国派兵援助阮福映,越南割讓沱㶞港(今岘港)和昆仑岛給法國。但是由於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法國最终並沒有實質上幫助阮福映,因此阮福映也拒絕履行他在與法國所簽訂條約中的諾言。1789年乘西山朝內部分裂之機回國,奪取嘉定,之後逐漸平定全安南国境。 1802年改富春為順化,改元嘉隆,建立阮朝。初訂新國號為「南越」;12月,遣使向中国清朝請求冊封。1803年6月,嘉慶帝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確定新國號「越南」,但有時仍舊使用原國號「大越」。1806年,阮福映舉行登基大典稱帝,正式登基。在位期間進行軍事、行政、經濟、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大興土木修建城市、官道等建築。1815年參照中國的《大清律》,頒行《嘉隆律書》(當時稱為《皇朝律例》)。 1820年逝世,在位18年,終年58歲。其子明命帝繼位。.

鄭阮紛爭和阮福映 · 阮惠和阮福映 · 查看更多 »

阮有整

阮有整(,)亦稱阮整,越南後黎朝末期的軍事人物,封鵬忠公。.

鄭阮紛爭和阮有整 · 阮惠和阮有整 · 查看更多 »

鄭主

鄭主(,1545年–1787年),有時也稱作「鄭朝」《安南風水》:……此局,我國主鄭朝之發迹陵也。以扶黎旗而起者……,漢喃研究院編號A693,卷四,79頁,是越南南北朝(1533年-1592年)及鄭阮紛爭期間的四個政體的其中之一,由鄭氏家族掌政,歷十三代領袖。.

鄭主和鄭阮紛爭 · 鄭主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鄭森 (越南)

鄭森(;《南風》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鄭氏世家(續)〉)是越南南北朝時期後黎朝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十代領袖(1762年-1782年)。封號靖都王()。.

鄭森 (越南)和鄭阮紛爭 · 鄭森 (越南)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鄭棕

鄭棕(,《南風》合刊第廿二卷·第一百二十五期·〈鄭氏世家(續)〉),《欽定越史通鑑綱目》作鄭楷(),是越南後黎朝後期重要政治軍事人物,也是鄭氏政權的第十一代領袖(1782年-1786年,若計算被廢的俊德侯鄭檜則是第十二代領袖),封號端南王()。.

鄭棕和鄭阮紛爭 · 鄭棕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河內市

河內市(,)是越南的首都,古稱「大羅」、「古螺」、「龍編」、「昇龍」、「昇隆」、「東京」等,位於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西北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天德江的汇流处,因處红河與蘇瀝江()之間而得名“河內”。四周分別與北江省、北寧省、兴安省、河南省、和平省、富寿省、永福省和太原省接壤。 河內是越南的工業、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越南歷史上的古都,其擁有1000多年歷史,從西元11世紀起就是越南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市區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佈。人口約為620萬,多為越族。.

河內市和鄭阮紛爭 · 河內市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泰国

泰王國(ราชอาณาจักรไทย,Ratcha-anachak Thai,Kingdom of Thailand),通稱泰国(ประเทศไทย,Prathet Thai,Thailand),舊稱暹罗、暹邏(สยาม,Sayam,Siam),是东南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都及最大城市为曼谷。泰国国土东临老挝和柬埔寨,南接暹罗湾和马来西亚,西靠缅甸和安达曼海,东南亚国家联盟創始國之一。.

泰国和鄭阮紛爭 · 泰国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洞海市

洞海市()為越南廣平省省會,人口13萬,面積154平方公里。交通有水路、陆路、火車站和洞海機場。世界遺產峰牙己榜國家公園也在这里。洞海市有白色沙的海灘。市北50公里有一处名为“跳舞石”的名勝,市南50公里有熱礦泉。主要的經濟活動是貿易和旅游。設有廣平大學。.

洞海市和鄭阮紛爭 · 洞海市和阮惠 · 查看更多 »

𤅷江

#重定向 淨江.

鄭阮紛爭和𤅷江 · 阮惠和𤅷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鄭阮紛爭和阮惠之间的比较

鄭阮紛爭有74个关系,而阮惠有2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4,杰卡德指数为8.30% = 24 / (74 + 215)。

参考

本文介绍鄭阮紛爭和阮惠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