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鄂對和阿卜都瓜卜相似
鄂對和阿卜都瓜卜有(在联盟百科)12共同点: 大小和卓之亂,喀什市,回部,白山派,莎车县,霍集占,霍集斯,阿奇木伯克,阿克苏市,阿睦尔撒纳,葉爾羌,波羅尼都。
大小和卓之亂
#重定向 平定回部.
喀什市
喀什市(قەشقەر,拉丁维文:Qeshqer,汉语音译喀什噶爾),是中国最西端的城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區,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交接处。 喀什数个世纪以来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天山以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军事中心。在中亚地区,喀什也是一座地位非常重要的城市。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历来就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贸易非常发达,有“巴扎(集市)王国”之称,当地有俗语“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
回部
回部,又稱回疆,指清代中國新疆(西域)天山以南地區。因清代稱此地居民為回人(主要指现代維吾爾人的祖先),故名回部。其地大致相當於今新疆天山以南地區、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東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及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南部地區。回部與天山北路的準部相對,並稱“南回北準”。光緒年間新疆建省,回部成為新疆省的一部份。 廣義的回部有時也包括中國境外以西費爾干納盆地至阿富汗一帶與新疆聯繫密切的安集延、納曼干、浩罕等信奉伊斯蘭教的部落。.
白山派
白山派,是叶尔羌汗国納克什班迪教團的一个分支。白山派最初发展于撒马尔罕一地。“白山派”在十八世紀出現,又叫“白帽派”、“白帽回子”。 叶尔羌汗国统治时期,他们与黑山派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其中黑山派受哈薩克汗国支持)。后来阿帕克和卓在达赖与准噶尔干预下回新疆辦理回務,后被黑山派驱逐。阿帕克和卓后裔被囚禁在伊犁。准噶尔部灭亡后,阿帕克和卓之孙波罗尼都、霍集占被清朝释放,不久发动了大小和卓之乱,最后为清朝军队所平息。 Category:新疆伊斯兰教 Category:中国苏非主义教派.
莎车县
莎车县(يەكەن ناھىيىسى)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所辖的一个县。总面积为8969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为65万人,2012年人口81万人。.
霍集占
霍集占(维吾尔语:خوجا جاھان ;滿語:Hojijan;),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是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之弟,又称「小和卓」。因其自称“巴图尔汗”,被称为“汗和卓”。 霍集占年幼时与其父、兄被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关押在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年)五月,清朝派兵滅准噶尔汗国,释放了波羅尼都和霍集占,命波羅尼都前往叶尔羌招抚旧部,霍集占留在伊犁。不久,阿睦尔撒纳在原准噶尔地区发动叛乱,霍集占乘机逃回喀什噶尔,组织军队,和清军展开斗争爭取獨立。 1758年秋天,定边将军兆惠統兵3000進攻葉爾羌,久攻不下,屯兵黑水河边,稱為黑水營。堅守三月。1759年1月,清朝援軍到達,大破大小和卓軍。大小和卓分別撤至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清軍分兵直取葉爾羌和喀什噶爾,“共计收获贼众一万二千余人,军器二千余件,驼骡牛羊万余”。大小和卓又逃往巴達克山。巴達克山國王素勒坦沙在清朝的反复军事威胁下將二人杀害。波羅尼都之子薩木薩克逃居浩罕汗国,後來薩木薩克及其子張格爾又數度策劃復國。.
霍集斯
霍集斯(),中國新疆烏什人,清代回部王公,歷任烏什、和闐阿奇木伯克,封郡王品級多羅貝勒,作為“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而圖形紫光閣。霍集斯以機智多謀、善於應變而著稱,歷經蒙古準噶爾部、大小和卓、清朝統治時期,始終身居高位,逢兇化吉。曾在平定準噶爾、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中發揮重要作用,晚年留居北京。霍集斯族屬一般被認為是維吾爾族,留居京師後隸屬於蒙古正白旗。.
阿奇木伯克
阿奇木伯克是清代新疆回部各伯克中官階最高者,總管一城之穆斯林事務。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定為額缺,阿克蘇、伊犁等大城的阿奇木伯克為正三品官。阿克蘇、烏什、庫車、喀什噶爾、葉爾羌、和闐的阿奇木伯克號稱“六大城伯克”。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廢除了伯克官職,阿奇木伯克僅作為榮譽頭銜保留。 “阿奇木,回語(維吾爾語),聽政公平之謂,總理城、村諸事務”,“職繁權重,為諸伯克之冠”。在伊朗、烏茲別克,阿奇木有法官、統治者之意。 阿奇木伯克隸屬於當地的駐紮大臣。秩品從三品到六品不等。三品、四品阿奇木伯克須穿官服,剃髮蓄辮。與其他伯克一樣,阿奇木伯克僅管理本城的穆斯林居民及浩罕等國僑民事務。旗人、漢民及戍邊犯人不歸其管理。.
鄂對和阿奇木伯克 · 阿卜都瓜卜和阿奇木伯克 ·
阿克苏市
阿克苏市(维吾尔文:ئاقسۇ,拉丁维文:Aqsu)位于新疆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阿克苏”的维语意为白水,以阿克苏河得名。 阿克苏市为阿克苏地区的行署驻地。.
鄂對和阿克苏市 · 阿克苏市和阿卜都瓜卜 ·
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蒙古厄鲁特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外孙。 早年率部众放牧于塔城一带。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他协助达瓦齐夺取了准噶尔汗国可汗的地位,但不久即与其反目,乾隆十九年(1754年)投奔清朝。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他上策要求进攻达瓦齐,被乾隆帝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出兵平定準噶爾。不久他配合清军攻占伊犁,逐走达瓦齐,转而向乾隆帝要求策封自己为厄鲁特四部总汗。清政府拒绝其要求,试图将其召回。八月,阿睦尔撒纳在赴热河途中反叛,逃往塔尔巴哈台,向俄国求援。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被清军击败,同年冬,在俄国支持下称汗于塔城。次年(1757年),再次为清军击败,走投無路下進入哈薩克汗國受中玉茲汗阿布賚保護一段時日,后因为哈萨克汗归降于乾隆,再流亡俄国西伯利亞,被西伯利亚总督窩藏在托博爾斯克二十俄里遠,一個名為庫杜斯克的酒廠中,不久中天花病死。.
鄂對和阿睦尔撒纳 · 阿卜都瓜卜和阿睦尔撒纳 ·
葉爾羌
葉爾羌(يەكەن),一作葉爾羗,中國清代新疆城名,後用作地區名,即葉爾羌辦事大臣轄區。其轄地大致相當於今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的莎車縣、澤普縣、麥蓋提縣、葉城縣、塔什庫爾干縣、巴楚縣一帶以及圖木舒克市、克孜勒蘇州的阿克陶縣、和田地區的皮山縣;克什米爾東北一部份地區。光緒末年新疆建省,以其地置莎車直隸州,後升為莎車府,隸屬於喀什噶爾道。.
波羅尼都
波羅尼都(维吾尔语:برهان الدين ;滿語:Buranidun;),一译布拉呢敦,清代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之子,霍集占之兄,又稱「大和卓」。波羅尼都为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阿帕克和卓曾孙。玛哈图木·阿杂木出生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称其先祖是麦地那人,故波羅尼都、霍集占兄弟为中亚河中地区人。.
波羅尼都和鄂對 · 波羅尼都和阿卜都瓜卜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鄂對和阿卜都瓜卜的共同点。
- 什么是鄂對和阿卜都瓜卜之间的相似性
鄂對和阿卜都瓜卜之间的比较
鄂對有41个关系,而阿卜都瓜卜有20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2,杰卡德指数为19.67% = 12 / (41 + 20)。
参考
本文介绍鄂對和阿卜都瓜卜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