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之间的区别

轴心国 vs. 馬達加斯加計劃

轴心国,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战争联盟,以德国、日本、意大利3個國家為中心。英法的绥靖政策为轴心国的成立铺平道路,1938年的“慕尼黑协定”更以东欧版图尤其是出卖捷克为诱饵,怂恿希特勒进攻苏联。蘇聯则于1939年以“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应对,以瓜分波兰缓和苏德关系。1940年7月希特勒發出「第16號元首指令」准备执行登陆英国的“海狮行动计划”(后并未实施),8月不列颠空战展开,9月轴心国成立。11月苏联希望藉与轴心国加入意願,而避免东欧和西亚的战事,但德国早有“新秩序”计划即后来的“軸心國瓜分世界的計劃”前身,将犹太人和斯拉夫人视为低等种族应对其财物与国土予以掠夺,並透過快速擴張的戰爭來實現新世界秩序,尤其是希特勒认为英国受犹太人掌控,苏联则斯拉夫民族众多,轴心国对两者必然发动进攻,与苏联当时的理念有诸多冲突,所以希特勒后来对苏联谈判中所提出的要求不予回复,谈判最終因為德國入侵苏联而破局。. 达加斯加计划(Madagaskarplan)为纳粹德国政府制订的计划,意在将欧洲的犹太人移送至马达加斯加岛。1940年法国战败前夕,纳粹德国外交部犹太局局长正式提出了这一计划,法国将根据投降协议将其殖民地马达加斯加移交予德国,供该计划使用。 早在1937年波兰政府即有将波兰犹太人遣送至马达加斯加岛的意图,但特遣小组调查表明该岛可能仅能承载5,000至7,000个家庭,一些调查甚至称只能承载500个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纳粹政府试图鼓励犹太人主动遷移,但成效有限,于是政府于1940年再次提出了将犹太人遣送至马达加斯加的计划。 1940年6月3日拉德马赫提出马达加斯加应当成为欧洲犹太人的遣送地,在获阿道夫·希特勒许可后,阿道夫·艾希曼于1940年8月15日发表备忘录,呼吁每年当遣送100万名犹太人,计划持续4年,马达加斯加则当为党卫队管制的警察国家。倡议者认为倘若计划得以施行,诸多犹太人将死于马达加斯加的恶劣条件之下。由于英国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这一计划迟迟无法得到实施。1940年9月轴心国在不列颠战役中失利,计划进一步推迟。1942年最终解决方案开始施行,马达加斯加计划正式取消,但仍旧为纳粹德国迈向大屠杀的重要一步。.

之间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相似

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納粹德國维希法国自由法國

納粹德國

纳粹德国是1933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和纳粹党统治下的德国的通称。在希特勒统治之下,德国转变为一法西斯主义极权国家,国内近乎一切事务均为纳粹党所控制。1945年5月同盟国战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纳粹德国亦不复存在。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纳粹党由此开始清除国内一切政治反对力量,巩固自身权力。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将总理和总统职权合一,成为德国独裁者。1934年8月19日全民公投正式确定希特勒的德国“元首”头衔,一切权力都集中至希特勒手中,其辞令高于一切法律。纳粹政府并非相互协调协作的整体,而是不同内部派别组成的集合,各派别间进行权力斗争,试图获得希特勒的偏爱。大萧条期间,纳粹通过没收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宗教人士的财产,大规模军事支出和混合经济体制稳定了经济并结束了大规模失业的局面。包括高速公路系统在内的公共工程建设亦同时进行,经济恢复稳定局面,纳粹政权亦提升了其受欢迎度。 种族主义(尤其是反犹太主义)是该政权的中心特性之一,日耳曼人(北欧人种)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种中最为纯正者,由此即为优等人种。犹太人及其他不适宜的人种则受到迫害并遭屠杀。反希特勒统治的抵抗运动则遭残酷压制。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对人士遭到杀害、逮捕或驱逐。基督教教会亦受到打击,教会领袖受监禁。教育重心集中于种族生物学、人口政策及为军事服务的体育。女性的就业和教育机会大幅减少。力量来自欢乐组织进行娱乐和旅游活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则向世界展示了第三帝国的气象。部长约瑟夫·戈培尔有效通过电影、大规模集会以及希特勒的演说,达到控制舆论的目的。政府同时还限制艺术表达,推广一些特定的艺术形式,否定和封禁其他艺术形式。 1930年代末期纳粹德国对于领土的要求日益扩张,若得不到满足则以战争相威胁。1938年和1939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和。希特勒同斯大林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并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打响。德国同意大利和其他轴心国结盟,至1940年已征服欧洲大部分地区,并对英国进行威胁。总督辖区在征服地区建立起来,而在波兰剩余地区则建立了总督府。犹太人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群体被送往纳粹集中营和灭绝营并被杀害。 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入侵之后,战争局面开始扭转,而到1943年德国则遭遇了严重的军事失败。1944年对德国的大规模轰炸持续升级,轴心国力量开始自东欧和南欧撤退。盟军登陆法国之后,在一年时间内苏联从东部入侵,其他同盟国力量则从西部入侵,德国战败投降。希特勒拒绝承认失败,导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与战争相关的死亡人数继续攀升。同盟国展开去纳粹化进程,并将剩余的纳粹领导人送往纽伦堡进行战争罪的审判。战后纳粹德国东部领土被并入苏联和波兰,而剩余德国领土则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事占领,直到1949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立,德国领土被一分为二。.

納粹德國和轴心国 · 納粹德國和馬達加斯加計劃 · 查看更多 »

维希法国

#重定向 維希法國.

维希法国和轴心国 · 维希法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 · 查看更多 »

自由法國

自由法國(France libre),是在1940年6月,原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防部次長夏爾·戴高樂在英國所建立的政體。在法国向納粹德國投降時,戴高樂逃亡至英國,於6月18日透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告法国人民书》的演說,號召法国人不要放弃希望,“法国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这标志了「自由法國」運動的开始。.

自由法國和轴心国 · 自由法國和馬達加斯加計劃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之间的比较

轴心国有77个关系,而馬達加斯加計劃有29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83% = 3 / (77 + 29)。

参考

本文介绍轴心国和馬達加斯加計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