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之间的区别

身份盗窃 vs. 钓鱼式攻击

身份盗窃(Identity theft),非法获取伳他人帳號、密码,例如身份证号码、驾驶执照号码或者信用卡号码,以此来假冒别人,是一种犯罪行為。这些信息可能会被用来以被害者的名义使用信用卡獲得商品或服务,或者为盗窃者提供虚假的资格证书。 “身份盗窃”只是习惯用语,并不科学,因为身份是不能被盗窃的。更科学的说法是“冒用身份”。 这一行为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被认为是犯罪。它常常是其它犯罪行为的“上游犯罪”。犯罪分子首先获得被害人身份信息,比如姓名、身份证、银行卡或银行账户信息等,并以被害人的身份消费或从事其它违法行为。冒用身份损害被害人的经济利益或人身权利,而且加大了侦查难度。. 钓鱼式攻击(Phishing,源自Phone + Fishing,與英語fishing發音一樣;又名網釣法或網路網釣,以下簡稱網釣)是一種企圖從電子通訊中,透過偽裝成信譽卓著的法人媒體以獲得如用戶名、密碼和信用卡明細等個人敏感信息的犯罪詐騙過程。這些通信都聲稱(自己)來自於風行的社交網站(YouTube、Facebook、MySpace)、拍賣網站(eBay)、網路銀行、電子支付網站(PayPal)、或網路管理者(雅虎、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公司機關),以此來誘騙受害人的輕信。網釣通常是透過e-mail或者即時通訊進行。它常常導--用戶到URL與介面外觀與真正網站幾無二致的假冒網站輸入個人資料。就算使用強式加密的SSL伺服器認證,要偵測網站是否仿冒實際上仍很困難。網釣是一種利用社會工程技術來愚弄用戶的實例。它憑恃的是現行網路安全技術的低親和度。種種對抗日漸增多網釣案例的嘗試涵蓋立法層面、用戶培訓層面、宣傳層面、與技術保全措施層面。 網釣技術最早於1987年問世,而首度使用“網釣”這個術語是在1996年。該辭是英文單詞釣魚(fishing)的變種之一,大概是受到“”(phreaking)一詞影響,意味著放線釣魚以「釣」取受害人財務資料和密碼。.

之间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相似

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犯罪

犯罪

犯罪指做出觸犯刑事法律規範的行為。而在一般意義中,"犯罪"一詞也可指侵犯其他同類個體(他人)或嚴重違背社會道德,而普遍不被社會容忍的行為。被裁定罪名成立的人即罪人或稱罪犯。研究犯罪的學科稱為犯罪學。 在以英美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稱爲視為威脅,有害或以其他方式危及人身財產,健康,安全和道德福利的行為。 在以歐陸法系為法治體制的國家,例如瑞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爲犯人、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犯罪行為人、犯罪人、行為人等等。 依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刑法來看,犯罪沒有一個簡單又廣為接受的定義Farmer, Lindsay.

犯罪和身份盗窃 · 犯罪和钓鱼式攻击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之间的比较

身份盗窃有7个关系,而钓鱼式攻击有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22% = 1 / (7 + 75)。

参考

本文介绍身份盗窃和钓鱼式攻击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