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之间的区别

超強颱風 vs. 颱風茉莉 (2015年)

超級颱風、超強颱風或超級強烈颱風(Super Typhoon,中國氣象局使用縮寫SuperTY,香港天文台使用縮寫SuperT.,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使用縮寫STY),是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中最猛烈的分級。此級並非世界氣象組織之建議分級,但設立此級的官方氣象部門為數不少,只是下限定義不一,低至接近中心最高持續風速每小時160公里,高至每小時240公里。. 颱風茉莉 (Typhoon Melor,國際編號:1527,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8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Nona)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7個被命名的風暴。「茉莉」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其意即為茉莉花。 茉莉的生成標誌著2015年風季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西北太平洋首個一年內每月都有熱帶氣旋生成的颱風季。路徑上茉莉類似一個「西進型」的深秋風暴,於較低緯度處西移橫過菲律賓,移入南海後遭東北季候風擊潰而轉向西南及減弱消散;但茉莉於橫掃菲律賓之前,是一個強度超出預期的熱帶氣旋,形成初期各數值預報模式看淡茉莉的強度,官方氣象部門亦大多預期茉莉只會達到颱風下限水平;但結果茉莉卻發展成一股成熟颱風,繼同年10月的颱風巨爵後,再次為菲律賓帶來嚴重災情。 由于茉莉在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和重大损失,所以在第48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菲律宾提出除名要求,獲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通過,並由查帕卡替代。.

之间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相似

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有(在联盟百科)11共同点: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国家气象中心熱帶氣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颱風尼伯特 (2016年)颱風巨爵 (2015年)颱風莫蘭蒂 (2016年)香港天文台氣象廳 (日本)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中文簡稱中央氣象局或氣象局,英文簡稱CWB)是中華民國政府的氣象專責機構,負責氣象觀測及預報業務,包括天氣(含氣候)、地震、海象、天文等地球科學項目,除了向公眾發布氣象預報、與地震報告之外,也是災害性天氣預報(颱風警報、豪雨特報、強風特報、低溫特報等)發布,以及中華民國《氣象法》法定氣象事業督導之機關。.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超強颱風 ·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国家气象中心

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of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缩写:NMCCMA),通称中央气象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气预报的国家级中心,是隶属于中国气象局的科技型的社会基础性公益事业单位。.

国家气象中心和超強颱風 · 国家气象中心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带、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风暴),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發展而出的暖心结構。.

熱帶氣旋和超強颱風 · 熱帶氣旋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縮寫:JTWC)是美國海軍和美國空軍聯合在夏威夷珍珠港設立的中心,負責為太平洋、印度洋及其他海域的熱帶氣旋發出警報。JTWC支援美國國防部的所有分支,以及其他美國政府機構。該中心製作數據的主要用途為保障軍用船艦及飛機的安全,並會傳送到與世界各國共同運作的軍方基地。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原於1959年在關島尼米茲山創立。因為1995年的基地關閉與重整(Base Realignment and Closure)法案,1999年1月1日遷往珍珠港。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全年持續監察、分析及預測熱帶氣旋的行程、發展及動向,該中心的責任範圍覆蓋全球九成熱帶氣旋的活動範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為熱帶氣旋發出警報,但該中心採用美國官方以一分鐘時間測量持續風速的標準,而非世界氣象組織所建議的十分鐘。不過與美國國家颶風中心不同的是,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並非使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該中心目前由32名美國空軍及海軍人員運作,並使用了數個衛星系統、探測器、雷達、地表及高空全面數據和大氣模型去完成任務。在2000年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亦負責對西太平洋風力達熱帶風暴級或以上的熱帶氣旋進行命名工作;但2000年起,這工作改由日本氣象廳負責。.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超強颱風 ·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ngasiwaan ng Palingkurang Atmosperiko, Heopisikal at Astronomiko ng Pilipinas,Philippine Atmospheric, Geophysical and Astronomic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縮寫:PAGASA,PAGASA在他加祿語中亦帶"希望"的意思)是菲律賓的一个政府部門,負責為公眾提供天氣報告和預報、水災和熱帶氣旋警報以及與氣象、天文及氣候等方面相關的資訊。主要用於保護民眾的生命、國家財產,同時維持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該政府部門於1972年12月8日,由總統憑藉第78號頒布命令重組菲律賓氣象局為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和超強颱風 · 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尼伯特 (2016年)

颱風尼伯特(Typhoon Nepartak,國際編號:1601,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02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Butchoy)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個被命名的風暴。「尼伯特」一名是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是科斯雷著名的戰士。 尼伯特在2016年7月2日才生成、翌晨獲得命名,是自1998年熱帶風暴妮蔻兒以來,該區域最晚出現的全年首個獲命名熱帶氣旋。寂靜大半年的西北太平洋積聚極大能量,讓尼伯特不斷吸收,從而導致其強度爆發,終使這個西北太平洋年內首個獲命名風暴一躍成為該年第1個同時達到日本氣象廳颱風分級之「猛烈的」程度、韓國氣象廳、中國國家氣象中心及香港天文台之「超強颱風」、臺灣中央氣象局之「強烈颱風」和聯合颱風警報中心之「超級颱風」強度的熱帶氣旋,屬最少近60年以來最強全年首個獲命名風暴。尼伯特以接近頂峰強度肆虐臺灣,令當地繼前一年的颱風杜鵑後,連續2年遭受達到臺灣中央氣象局「強烈颱風」級別之熱帶氣旋橫掃;此外尼伯特也刷新上一年颱風蘇迪羅的紀錄,成為中國福建省經濟損失最嚴重的風災,但此紀錄維持僅2個半月便旋即再遭颱風莫蘭蒂打破。.

超強颱風和颱風尼伯特 (2016年) · 颱風尼伯特 (2016年)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巨爵 (2015年)

颱風巨爵 (Typhoon Koppu,國際編號:152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242015,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Lando,菲律賓華語譯名:蘭度)是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第24個被命名的風暴。「巨爵」(コップ)一名是由日本所提供,即巨爵座。 巨爵是一個強度相當猛烈,而路徑難以預測的熱帶氣旋。巨爵在登陸菲律賓呂宋前兩度快速增強,對當地構成重大威脅,而西風槽卻在巨爵橫掃呂宋之時打擊副熱帶高壓脊,結果原先高速逼近的巨爵登陸後卻緩慢移動,帶來極具破壞性的風力之餘,更使當地暴雨連綿不斷,造成嚴重水災。北半球入秋後的西風槽向來詭譎難測,令巨爵於橫過呂宋時的路徑倍添變數,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對巨爵穿越菲律賓時的預測路線落差巨大及搖擺不定,甚至在巨爵整個生命史內,從未出現路徑近乎一致的集合預報,每一次集合預報顯示的預測路線皆極為分散。各官方氣象報門預計巨爵肆虐呂宋後會北上侵襲臺灣,然而這預測未有實現,原因正是巨爵長時間徘徊呂宋附近一帶,導致其結構不斷遭當地地形磨蝕,而最終巨爵在呂宋海峽上空減弱為低壓區,其殘餘低壓區重返西北太平洋,並移至硫磺島附近後消散。由于巨爵在菲律宾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壞,所以在第48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被永久退役,由小熊替代,是指小熊座。.

超強颱風和颱風巨爵 (2015年) · 颱風巨爵 (2015年)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颱風莫蘭蒂 (2016年)

颱風莫蘭蒂(Typhoon Meranti,國際編號:16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WP162016,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Ferdie)為2016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莫蘭蒂」(Meranti)一名由馬來西亞提供,意指柳桉樹,是一種高大的樹,木質較軟,是常用的建築材料。 莫蘭蒂是2016年西北太平洋最強的熱帶氣旋,更是21世紀西北太平洋海域第三強風暴,僅次於2013年颱風海燕和2010年颱風鮎魚。初時各大電腦數值預報模式均預期莫蘭蒂在臺灣以東海域轉向,然而隨後兩三日預報大幅向西調整,結果莫蘭蒂以海燕後最強颱風的姿態直撲呂宋海峽,成為又一個於中秋節前後重創臺灣、菲律賓巴丹群島、中國東南沿岸的熱帶氣旋,導致福建破200億人民幣經濟損失,打破同年較早前颱風尼伯特之紀錄,成為福建史上經濟損失最嚴重之風災。由於莫蘭蒂在臺灣和中國大陸造成嚴重損失,所以已在第49次颱風委員會會議中被永久除名,新名稱由「妮亞圖」取代之。.

超強颱風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颱風茉莉 (2015年)和颱風莫蘭蒂 (2016年) · 查看更多 »

香港天文台

香港天文台(簡稱天文台;Hong Kong Observatory,縮寫:HKO)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及聯合國屬下的世界氣象組織成員,專門負責香港的氣象觀測(雖然稱為「天文台」,但是其職能更接近一個氣象台),亦兼任地震、授時、天文及輻射監測等事務,向香港市民發出相關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氣象組織擔任網頁開發和操作之總負責氣象部門,以及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屬下的航空氣象委員,撰寫航空氣象文章之牽頭氣象部門。現任天文台台長為岑智明。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時代原為政府經濟科轄下部門,1997年主權移交後維持隸屬經濟局,2002年7月1日改為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轄下部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天文台被劃入新成立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超強颱風和香港天文台 · 颱風茉莉 (2015年)和香港天文台 · 查看更多 »

氣象廳 (日本)

氣象廳()是日本國土交通省轄下的外局之一,根據《氣象業務法》成立,负责日本的氣象觀測、地震、火山及海嘯災害等監測工作。 日本氣象廳在2000年後擔任世界氣象組織的西北太平洋區域專責氣象中心,負責有關世界氣象組織對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北太平洋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達熱帶風暴或以上級別給予國際編號及命名工作。.

氣象廳 (日本)和超強颱風 · 氣象廳 (日本)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於201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皆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2015年太平洋颶風季。於西北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日本氣象廳所命名(即國際名稱),國際編號為15xx,而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則將於該地區的熱帶低氣壓之編號以W字母作結。 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均會給予當地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英文名稱(官方以國際名稱為準);此外,由於中港澳採用同一中文譯名,而臺灣當地之中文譯名可能與其有所不同,故同一個風暴可能會有兩個不同的中文名稱。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巔峰形態為準。 2015年風季的熱帶氣旋明顯較強,該年成為香港天文台在2009年採用新熱帶氣旋分級制,新增「強颱風」和「超強颱風」以來,最多超強颱風的風季(共13個),以及首個在6月前已經出現4個超強颱風風季。.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和超強颱風 · 2015年太平洋颱風季和颱風茉莉 (2015年)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之间的比较

超強颱風有89个关系,而颱風茉莉 (2015年)有3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1,杰卡德指数为8.66% = 11 / (89 + 38)。

参考

本文介绍超強颱風和颱風茉莉 (2015年)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