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调味料和魚露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调味料和魚露之间的区别

调味料 vs. 魚露

調味料或调味品是指加入其他食物中,用来改善味道的食品成分。如果细分,调味料可以分为作料和佐料。作料指的是在烹调食物之前和过程中加入的调味料,比如腌制食物的料酒、炒菜时洒下的盐;佐料则是在烹调后调味,即在食用过程中,供以添、蘸、抹、撒等,比如吃面条时添入的辣椒油、吃白斩鸡时的蘸料蒜蓉。从来源上,调味料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少数为动物成分(例如日本料理中味噌汤所用的柴魚片)或者合成成分(例如味精)。 一些调味料在特定情况下用来作主食或主要成分来食用。例如洋葱也可以为法国洋葱汤等的主要蔬菜成分。. 魚露,原名𩸞油,又稱虾油(厦门话(白话字):hê-iû,福州话(平话字):hà-iù)《仓山区志》,仓山区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ISBN 7-5334-1815-8/K·44《连江县志》,连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北京:方志出版社,2001年8月,ISBN 978-7-80122-653-2/K·311,是闽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調味料之一,是用小魚虾为原料,经腌渍、发酵、熬炼后得到的一种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虾油原產自福建和廣東潮汕等地,由早期僑民傳到越南以及其他東亞國家,如今21世紀歐洲也有逐漸流行。現在除福建、潮汕、越南外,其他中南半島國家亦有生產,特別是泰國產量最高。 魚露聞起來有刺鼻酸臭味,當佐料食用則鮮美提味。.

之间调味料和魚露相似

调味料和魚露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味精蠔油辣醬油酱油

味精

谷氨酸鈉也稱為MSG或味精,是一種谷氨酸的鈉鹽,屬於自然形成的最豐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美國(GRAS) 之列,而歐盟則視其為一種食品添加劑。MSG具有HS代碼29224220以及E編碼E621。MSG的谷氨酸鹽與其他食品來源的谷氨酸鹽均具有相同鮮味。它們在化學上是相同的。食品工業生產廠商視MSG為一種增味劑進行銷售和使用,因為它可以平衡、融合和使其他味覺的整體感受變得豐富。在日本、 韓國和中國菜中普遍使用。鰹魚(柴魚片)、雞肉、豬肉、牛肉等蛋白質或乾香菇、松茸等菇菌類經過熬煮,也可以獲取相當成分。.

味精和调味料 · 味精和魚露 · 查看更多 »

蠔油

蠔油是用鮮蠔熬成的調味料,深啡色、質感黏稠,常用於中國粵菜中。.

蠔油和调味料 · 蠔油和魚露 · 查看更多 »

辣醬油

辣--酱--油,又稱喼--汁、烏酢、辣醋酱油、英國黑醋或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是一種英國調味料,味道酸甜微辣,色澤黑褐。 最早,以及最著名的辣酱油品牌是英國的李派林(Lea & Perrins),於1838年始起發售至今。辣酱油是由藥劑師李(John Wheeley Lea)和派林(William Henry Perrins)在伍斯特郡的郡府伍斯特的作坊制造,因此在英語,此醬汁称为“伍斯特郡醬汁”(Worcestershire sauce)。 今天,辣酱油雖然品牌繁多,但在英國生产的,只有李派林一種。 早年香港,中國籍傭工由於英語水平較低,只能用簡單英語與外國人僱主溝通。同時外國人僱主亦都會學懂一些簡單中文。曾經有人說過喼汁大概的來源是因為西方人雇主跟傭工講"give me 汁"。自此這種汁醬就叫成喼汁。.

调味料和辣醬油 · 辣醬油和魚露 · 查看更多 »

酱油

酱--油,粵語、客语地區稱為--,四川、福建等地又称为豆油,是一种具東亞特色用于烹飪的調味料。除了華人之外,日本人、朝鮮人及東南亞各民族均普遍使用,近十年美國及歐洲也佔相當消費比例。制造酱油一般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水、食鹽经过制麴和发酵,在各种微生物繁殖时分泌的各种酶的作用下,酿造出来的一种液体。制作酱油的原料在各地有所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特别的是魚露(使用魚)。.

调味料和酱油 · 酱油和魚露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调味料和魚露之间的比较

调味料有119个关系,而魚露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2.41% = 4 / (119 + 47)。

参考

本文介绍调味料和魚露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