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警視和警視正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警視和警視正之间的区别

警視 vs. 警視正

警視為日本警察官之階級之一,位於警視正之下、警部之上,相當於自衛隊的二佐(中校)至三佐(少校)。其職務包括警視廳與道府縣警察本部之課長、小規模警察本部之部長與部份参事官、中小規模之警察署正副署長、大規模警察署的刑事官和地域、交通官、課長。警視為《刑事訴訟法》之司法警察員,如果是國家特考組的警部,要先在警察廳完成3年半的實習後,即可升任警視。 都道府縣警察之警察官中,這個階級及以下為地方公務員,警視正以上之地方警務官則為國家公務員(警察法第56條)。. 警視正為日本警察階級,上級為警視長、下級為警視,相當於自衛隊的一佐(上校)。警視正的職務包括署長等。日本警察暱稱其為「けいしまさ」(「まさ」為「正」的日語訓讀)。.

之间警視和警視正相似

警視和警視正有(在联盟百科)5共同点: 中華民國警察烏龍派出所警視廳自卫队日本警察

中華民國警察

中華民國警察是中華民國政府立法設置,以維持社會治安為主要目的之公務人員制度。依《中華民國憲法》及《警察法》規定,警察之任務為「依法維持公共秩序,保護社會安全,防止一切危害,促進人民福利」,平時維護國家治安、反恐任務,戰時成為後備軍事力量。其由內政部警政署管理和指揮,但廣義上其他以維護社會治安為目的之政府機構也會被稱為「警察」,如水上警察(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國境警察(內政部移民署國境事務大隊)、軍法警察(國防部憲兵指揮部)、司法警察等。本文以敘述普通警察(即內政部警政署主管者)為主。.

中華民國警察和警視 · 中華民國警察和警視正 · 查看更多 »

烏龍派出所

《烏龍派--所》(こちら葛飾区亀有公園前派出所)是由日本漫畫家秋本治所創作的漫畫作品,日語原名直譯為《這裡是葛飾區前派出所》,因為名稱過長而簡稱為《こち亀》。自1976年9月21日至2016年9月17日止在集英社《週刊少年Jump》上連載,總共1960集,是具有40年歷史的長青漫畫作品,也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連載最多連載集數的漫畫。後來陸續改編成動畫、遊戲、電視劇、電影等衍生作品。.

烏龍派出所和警視 · 烏龍派出所和警視正 · 查看更多 »

警視廳

警視廳(;英語譯名: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簡寫MPD)是日本東京都的警察機關,由東京都政府下設的東京都公安委員會管轄。至2015年度,警視廳設有102個警察署,警官總數43,422人。.

警視和警視廳 · 警視廳和警視正 · 查看更多 »

自卫队

自衛隊(;The Japan Self-Defense Force,簡寫為JSDF)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後至今的武裝部隊,成立於1954年7月1日,由陸上自衛隊、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等3個部門組成,全體武職人員稱「自衛官」,共约23万人,全由防衛省統籌管轄,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统帅。根据日本憲法第9條,日本放棄與他國以軍事手段解決爭端的權力,因此自衛隊在名義上不是軍事組織,但實際上的功能等同其他國家的軍隊,只是在法理與預算上受限。日本於2014年時的防務支出位居世界第7位,原因是需要負擔駐日美軍基地部分維護所致。 自衛隊的主要功能是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而踏進21世纪後,自衛隊對於海外维和任務的參與愈來愈積極,除了參與了2002年阿富汗戰爭後的維和任務外,亦在2004年派遣「自衛隊伊拉克復興支援群」協助美伊戰爭後的重建與安全維護。因應朝鮮核武問題、中國軍事威脅等周邊局勢,日本國內存有修改日本憲法第9條、並將自衛隊升格為「國防軍」的聲浪;日本政府也透過制定安保法案,試圖為自衛隊施行集體自衛權解套。.

自卫队和警視 · 自卫队和警視正 · 查看更多 »

日本警察

日本警察,是根據日本《警察法》第2條第1項規定,任命來保護個人生命、身體及財產、預防犯罪、鎮壓及搜查、逮捕疑犯、管制交通,亦負責維持其他公共安全及秩序。在日常生活的用語中,則泛指執行這個用途的組織,或組織之公務員。在工作的公務員之中,經過適當的訓練而實際地執行警察活動的警務人員,特別會以警察官作稱呼。而在警察機構裡工作的職員,而並非從事各種警察事務及於現場負責警察活動的職員,這些則被稱為事務吏員(事務官)。至於從事通訊活動及作科學搜查的則稱之為技術吏員(技官)。.

日本警察和警視 · 日本警察和警視正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警視和警視正之间的比较

警視有20个关系,而警視正有14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5,杰卡德指数为14.71% = 5 / (20 + 14)。

参考

本文介绍警視和警視正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