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之间的区别
謝赫伊斯蘭 vs. 阿拉伯基督徒
謝赫伊斯蘭(شيخ الإسلام, Šayḫ al-Islām;Şeyḫülislām),是伊斯蘭世界中伊斯蘭知識優秀學者的敬稱,這頭銜第一次出現是在伊斯蘭曆4世紀時的大呼羅珊。 在奧斯曼帝國,謝赫伊斯蘭則是一個官方職位,負責管理穆斯林米利特事務。他也是最高級的烏里瑪與一些地方的大法官,奧斯曼蘇丹即位要經他確認。 蘇丹對謝赫伊斯蘭有撤換權,但謝赫伊斯蘭也可在非常情況下發出伊斯蘭教令廢除蘇丹。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於1920年成立後保留至1924年,由於政教分離,該部門改組為總統宗教事務辦公室,也是土耳其遜尼派伊斯蘭教最高權威機構。 Category:伊斯蘭教尊稱. 阿拉伯基督徒在广义上指生活在阿拉伯世界信仰基督教的群体。狭义上指近东地区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各类数据统计在500万至2000万人之间,一般认为在600万至800万人间。主要分布于埃及、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其它数据统计,基督徒占阿拉伯世界人口由20世纪初的20%,至当代下降至5%。移民潮和低于穆斯林的出生率是阿拉伯基督徒人口比例下降的主因。 1世纪,基督教在中东创立,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据《圣经·新约》记载,在以色列境内已经有经商的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3、4世纪,基督教传入阿拉伯半岛。三个部落集体皈依基督教,后定居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是为早期阿拉伯基督徒。7世纪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阿拉伯帝国征服西亚、北非,当地逐渐伊斯兰化,基督徒人口成为少数。同时受阿拉伯人统治影响,非阿拉伯族逐渐阿拉伯化。他们与早期阿拉伯基督徒是阿拉伯基督徒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而近代,由阿拉伯穆斯林改宗基督教的人群则是阿拉伯基督徒中的极少数分。 奥斯曼帝国在13世纪末崛起,攻占了阿拉伯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根据伊斯兰教齐米制度,奥斯曼帝国内的基督徒享有有限的宗教自由,被视为二等公民。进入20世纪,在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前,安那托利亚东部的亚美尼亚和叙利亚基督徒被屠杀和驱逐,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和驱逐即是亚美尼亚大屠杀。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分裂,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阿拉伯国家中非阿拉伯、非伊斯兰教族群日渐边缘化。2010年阿拉伯之春后,多个阿拉伯国家陷入战乱和动荡,即阿拉伯之冬。活跃于伊拉克和叙利亚(黎凡特)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更是残酷对待除逊尼派之外的一切族群。.
之间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相似
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奥斯曼帝国和謝赫伊斯蘭 ·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基督徒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的共同点。
- 什么是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之间的相似性
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之间的比较
謝赫伊斯蘭有5个关系,而阿拉伯基督徒有52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75% = 1 / (5 + 52)。
参考
本文介绍謝赫伊斯蘭和阿拉伯基督徒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