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区别

西藏独立运动 vs. 麦克马洪线

西藏独立运动,簡稱藏獨運動或者藏獨,是主张西藏地區成为一個主權國家的一系列運動。西藏與中原王朝在歷史上有不同程度上的交往和聯繫,在部分時期亦受到不同程度上的統治。在清朝中期西藏开始被朝廷直接管治,然而到了清末,在英國影響下西藏主權意識逐漸抬頭,爭議也日囂塵上。中華民國建政後宣稱繼承及擁有西藏主權,遭到達賴喇嘛、英國、蘇聯西藏的故事,與達賴喇嘛談西藏歷史,第245頁、中國共產黨董樹藩,民國48年西藏反共抗暴後達賴喇嘛言行之研析,(中華民國)蒙藏委員會,1986年3月,第40頁的反對。北洋政府及后续的国民政府虽有派驻拉萨的蒙藏事务机构,但对西藏行政中央噶厦鲜有實際影响。中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推翻了最早提出的尊重民族自决,推動西藏「民族獨立」或者建立「民主自治邦」的革命理念(建立中華聯邦)。195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与噶厦谈判破裂后在昌都发生战斗,西藏流亡政府及部分西方媒體稱之為中國入侵西藏(Chinese invasion of Tibet),北京稱之为昌都戰役,部分西方學術著作稱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共產黨吞併西藏。藏軍于该役戰敗投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實質統治西藏(北京稱為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十七條協定》。 1987年爆發大規模血腥事件,不久1989年六四事件爆發,官方的壓力使對立再度升高。另一方面,西藏流亡政府被質疑為了得到國際間的同情和支持而過度放大中國共產黨等中國官方的傷亡數據,以及作出一些誇張或不實的指控(例如對西藏的「種族屠殺」或「文化滅絕」等描述),而北京當局也被指對西藏的實際狀況作出失實的報導。當前世界主流國家並不承認其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藏人內部尚且沒有建立起一致的獨立或自治共識,惟西藏獨立運動仍然存有一定的影響力。. 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名称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主持了1914年討論此邊界的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中国的约9万平方公里領土(这是大致说法,不仅包括印度现時控制的地区,还包括缅甸现時控制的地区)劃给印度和缅甸。 西姆拉會議進行到1914年3月,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讓西藏獨立,則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綫,此即《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

之间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相似

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有(在联盟百科)20共同点: 印度印度独立运动不丹中华民国中印边境战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亨利·麥克馬洪康區德里噶廈袁世凯西姆拉條約西藏麦克马洪线阿里藏南地區英属印度英国陈贻范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印度和西藏独立运动 · 印度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印度独立运动

印度独立运动指为将印度从英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并组建印度民族国家的一系列努力,包括从1857年直到1947年8月15日的九十年間,印度独立之间的范围广泛的印度政治组织、哲学和起义。 最初的1857年印度起义是在服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英国军队和印度王國反抗英國而引起,英國在叛亂平定後將該地重新劃分,成為英屬印度及土邦兩地,试图发展起一个受高等教育的精英阶层。 1947年8月15日午夜,在印度分割出巴基斯坦,英属印度的歷史结束。.

印度独立运动和西藏独立运动 · 印度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不丹

不丹王国(;),通称不丹,清朝史籍稱布魯克巴 ,是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一个南亚内陆国。不丹西接印度的锡金邦,与尼泊尔相隔,南部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接壤。不丹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为廷布。在宗卡语中,不丹被称为“主域”,意为雷、龍之地。「不丹」一名来自梵语「भोट-अन्त」(IAST转写:Bhoṭa-anta)一词的转写,意思是「吐蕃的终结」,暗示不丹是位于西藏文化能够传递的最南端Taylor, Isaac.

不丹和西藏独立运动 · 不丹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中华民国

#重定向 中華民國.

中华民国和西藏独立运动 · 中华民国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中印边境战争

中印边境战争(Sino-Indian War,भारत-चीन युद्ध Bhārat-Chīn Yuddh)是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发生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一场边境战争。在中国也被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这场战争在西段和东段同时进行,又以东段由印度实际控制的“”(中国称为“藏南地区”)为主战场。由于战场处于高海拔地区,環境惡劣,雙方都有后勤補給困难的問題。中國在取得胜利目標後即撤回,印度则重新佔領絕大部分中印爭議地區,兩國皆宣布勝利。这场战争给印度造成了很大的阴影,并影响着中印关系的深入发展,并且对中苏和中美关系的走向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印边境战争和西藏独立运动 · 中印边境战争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藏独立运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中華民國和西藏独立运动 · 中華民國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亨利·麥克馬洪

軍中校亞瑟·亨利·麥克馬洪爵士,GCMG,GCVO,KCIE,CSI,FSA,FZS,FGS,FRGS(,),英國軍官、外交官及殖民地官員,曾長年於英屬印度任職,1915年至1917年任英國駐埃及高級專員,以劃分英屬印度和西藏邊界的麥克馬洪線、以及支持鄂圖曼帝國境內阿拉伯人起義獨立的《麥克馬洪-侯賽因通訊》留名後世。.

亨利·麥克馬洪和西藏独立运动 · 亨利·麥克馬洪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康區

康(),又譯康区或喀木,是源自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常與衛藏和安多並列。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自治區的昌都市、那曲地区东部(聂荣、巴青、索县、比如、嘉黎五县)、林芝市东部(察隅、波密、墨脱三县),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部除外),四川省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安多与康区形成更大的地区,在吐蕃王朝时期称爲多康(),又譯朵甘斯、朵甘,意思是匯合的区域;在元朝称为朵甘思。 康區的居民叫康巴(),主要通用藏語康方言。.

康區和西藏独立运动 · 康區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德里

德里(दिल्ली;دہلی 或 دلّی;ਦਿੱਲੀ)是仅次于孟买的印度第二大城市,人口1675万,官方语言为印地语、旁遮普语和乌尔都语。该城市位于北印度,地处亚穆纳河沿岸。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下辖214个村。 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蹟、遺蹟和遺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臥兒帝國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德里和西藏独立运动 · 德里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噶廈

噶廈(),一作“噶沙”,為噶倫辦理政事之所,是清代西藏的行政中心。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置。噶廈駐地在拉薩大昭寺,長官為噶倫,秉承達賴喇嘛(實際上為攝政活佛)旨意辦事。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駐藏大臣撤離,達賴喇嘛土登嘉措返藏並掌握西藏軍政實權。1912年至1959年間,噶廈成為實際上的西藏政府。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废除噶厦,籌建西藏自治區。部分噶廈官員隨達賴喇嘛流亡印度。西藏流亡政府将其设立的內閣稱為噶廈。財團法人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噶廈和西藏独立运动 · 噶廈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袁世凯

袁世凱(),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號容庵,汉族,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人,故又稱袁項城。清末民初重要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北洋新军領袖,对近代中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现代化以及漢族传统文化的恢复作出过重要贡献,是中国警政、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奠基人,对中华民国的成立起到关键作用。曾任清朝內閣總理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和中華民國大總統等职。 袁世凱出身官宦家族,於清末投身行伍,后随军赴朝鲜参与平定壬午军乱,又在朝鲜甲申政变中指挥军队击溃日軍,被清廷委以重任,回国组建新军,襄贊洋務運動及清末新政,自道員、巡撫、總督累升,至入值軍機處,甚至內閣總理大臣,成為清末頭號權臣。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孙文于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袁世凯逼迫大清皇帝逊位,袁世凯组建临时政府。 成为民國首任大總統后,袁世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但其施政引发争议,国内爆发二次革命。中国签署廿一條事件引发国内民众不满。1915年袁世凯称帝,建立中華帝國,年号洪宪,由于国内反对,袁世凯宣布退位,登基83天便以失敗收場并于1916年6月6日逝世,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和西藏独立运动 · 袁世凯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西姆拉條約

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是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间,在印度北部城市西姆拉舉行的由中華民國政府、英屬印度和西藏噶廈政府三方參加的西姆拉會議上產生的一系列文件和協議,其中包括西藏與中國的關係,西藏與中國內地領土分界,以及西藏與印度領土分界,后者就是著名的麥克馬洪綫。.

西姆拉條約和西藏独立运动 · 西姆拉條約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西藏

#重定向 西藏自治区.

西藏和西藏独立运动 · 西藏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是一條由英國探險家為印度測量時劃的一條位於英屬印度和西藏的邊界。名称以英国外交官亨利·麦克马洪爵士命名,因為他主持了1914年討論此邊界的西姆拉會議。其走向起自不丹和西藏交界处,大致沿分水岭和山脊线至云南独龙江东南的伊素拉希山口,将传统上被認為属于中国的约9万平方公里領土(这是大致说法,不仅包括印度现時控制的地区,还包括缅甸现時控制的地区)劃给印度和缅甸。 西姆拉會議進行到1914年3月,英屬印度外務秘書麥克馬洪在德里和西藏噶廈代表秘密換文,約定若英國可促使新成立不久的中華民國政府讓西藏獨立,則西藏將認可形同割讓部分西藏土地的麥克馬洪綫,此即《西姆拉條約》(Simla Accord)。,.

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 · 麦克马洪线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阿里

阿里可以指:;地名.

西藏独立运动和阿里 · 阿里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藏南地區

藏南地區是中印边界东段的一個爭議地區,面积约为6.5万平方公里,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該地區之西是不丹領土,之東是緬甸,向南是印度的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向北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的實際控制地區。 印度与中国的实际控制区以英藏西姆拉會議劃定的「麦克马洪线」為分界線,中國和印度均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目前該地區處於印度實際控制之下,藏南地區即為阿鲁纳恰尔邦的大部分的地区。西藏流亡政府的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亦承認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將其排除在「大藏區」之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不承認該邦的合法性,並將藏南地區其歸入西藏自治區的山南市错那县、隆子县以及林芝市墨脱县、察隅县。 藏南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侧、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山南市、林芝市,包括了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墨脱、察隅四县的大部分及郎县、米林两县少许国土。藏南地区在夏季,由于迎着从印度洋上吹送来带着大量水分和热量的西南季风,这里温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可种植许多亚热带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称。.

藏南地區和西藏独立运动 · 藏南地區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British India 或 British Raj)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南亚)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域,包括今印度共和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缅甸。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Indian Empire),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在此期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 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英国直辖殖民地所统治,其地位优于印度总督管辖的印度帝国。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印度分裂为二个国家——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这就是南亚历史上著名事件——印巴分治。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英属印度和西藏独立运动 · 英属印度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英国和西藏独立运动 · 英国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陈贻范

#重定向 陳貽范.

西藏独立运动和陈贻范 · 陈贻范和麦克马洪线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之间的比较

西藏独立运动有464个关系,而麦克马洪线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0,杰卡德指数为3.99% = 20 / (464 + 37)。

参考

本文介绍西藏独立运动和麦克马洪线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