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之间的区别

西南戰爭 vs. 野津道貫

西南戰爭(日本語:せいなんせんそう,1877年2月—10月),又稱西南戰役、西南之役、西南事變,是發生在今日本熊本县、宮崎縣、大分县及鹿儿岛县地区,以西乡隆盛为盟主的士族藉清君側之名義發動的起事,也是日本至今最後一場內戰。 西鄉自1873年(明治六年)返回鹿兒島後,廣收子弟,設立「私學校」大興教育,傳揚武士道,集結了大批志趣相投之士。作為日本明治維新後對政府施政的一大反對集團,西鄉隆盛時常抗議明治新政府的命令,引發政府的忌恨、迫害,故而被迫起事,並遭到政府全數殲滅。. 野津道貫(のづ みちつら(どうがん),,天保12年-明治41年),幕府末年薩摩藩士,明治時代大日本帝國陸軍軍人,貴族院議員。曾任軍職有東部都督,陸軍教育總監,日俄戰爭時第四軍司令官。又名“七次”。最終階級為元帥陸軍大將正二位大勳位功一級侯爵。.

之间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相似

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大日本帝國陸軍山縣有朋西鄉隆盛薩摩藩

大日本帝國陸軍

大日本帝國陸軍(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日本军的陸上武裝部隊,1871年(明治4年)成立、1945年(昭和20年)解散。略稱為帝國陸軍,一般常以日本陸軍稱呼,並不使用全名稱呼。同時,日本陸海軍本來被稱呼為國軍(こくぐん)、皇軍(こうぐん),但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解散后,为与陆上自卫队产生区别,多以旧日本陆军或旧帝国陆军称呼之。.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西南戰爭 · 大日本帝國陸軍和野津道貫 · 查看更多 »

山縣有朋

山县有朋(),幼名辰之助、狂介,号椿山庄主。长州藩(今山口县)下级武士出身。曾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陆军大将、元帅、元老。在日军和日本政府中势力庞大,號稱是日本陸軍之父,開啟了長州藩軍人控制陸軍的習慣。據說山縣自恃權重,曾經干涉皇太子裕仁 (後來的昭和天皇)之婚事,時稱宮中某重大事件。元帥、陸軍大將、從一位、大勲位、功一級、公爵。.

山縣有朋和西南戰爭 · 山縣有朋和野津道貫 · 查看更多 »

西鄉隆盛

西鄉隆盛(),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幕末)的薩摩藩武士、軍人、政治家。他和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等人并称「维新三杰」。曾任明治政府的陸軍大將,後與明治政府決裂,並與政府之間發生了西南戰爭,失敗而自決(儀式性切腹)。死後,因輿論的同情、聲援,明治天皇因而特赦之,並追贈從三位品秩。弟西鄉從道。.

西南戰爭和西鄉隆盛 · 西鄉隆盛和野津道貫 · 查看更多 »

薩摩藩

薩摩藩(),正式名稱為鹿兒島藩,为日本江戶時代的藩属地,位于九州西南部,在江戶時代,其領地控有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此外琉球王國也受他們控制,領土包括今日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國的奄美群島)與宮崎縣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薩摩國、大隅國和部分日向國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薩摩藩。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现在的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薩摩藩位于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是故其青年武士阶层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薩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於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均出身于长州藩和薩摩藩。 于此之前,1609年,薩摩藩派大将桦山久高入侵当时的琉球国,开始了日本对琉球的征服,为两百多年之后日本正式将琉球改称冲绳并入日本打下基础。.

薩摩藩和西南戰爭 · 薩摩藩和野津道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之间的比较

西南戰爭有31个关系,而野津道貫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5.13% = 4 / (31 + 47)。

参考

本文介绍西南戰爭和野津道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