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裨治文和郭士立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裨治文和郭士立之间的区别

裨治文 vs. 郭士立

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又名高理文,),美部会传教士,响应新教第一位来华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R.Morrison)的呼吁,而来华的第一位美国传教士。 1830年2月25日,他从波士顿来到广州。当时中国尚不可能公开传教,他主要是向马礼逊学习汉语,以及进行其他一些准备工作。担任英文《中国丛报》的编辑,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风俗,丰富了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奠定了美国汉学的根基。並利用其所長参與1844年《望廈條約》、1858年《天津條約》的工作。在華最著名作品為介紹美國的《大美聯邦志略》。 裨治文是最早关注中国鸦片贸易问题的西方传教士之一,对鸦片的流弊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832年3月,他在《传教士先驱》发表文章抨击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危害,将鸦片描述为“折磨中国社会最大的罪恶之源”,并对中国毒品严重泛滥进行了深度描写。这是美国传教士首次公开地在西方杂志上评论在华鸦片贸易问题,也是第一次使美国公众震惊地了解西方商人在中国的鸦片走私活动 。 1841年获纽约大学的神学博士的学位。1847年以后,他移居上海,参加《圣经》的翻译工作。直到1861年在上海去世。完成的裨治文文理译本(Bridgman Version)将“God”翻译为“神”而不是“上帝”。一般认为,这个译本比以前的其他译本译笔忠实,切近原文。 1854年5月,随美国驻华公使麦莲从上海进入太平天国辖区考察,回上海后发表《调查报告》,否定太平天国。 在上海期间,在翻译圣经之余,他和妻子还创办了上海第一所女校裨文女塾(1850年,在老西门外,后来的裨文女中)。. 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自称郭实猎、郭士立,又被译为郭实腊,是普鲁士来华新教传教士,曾任香港英治時期的高級官員撫華道。.

之间裨治文和郭士立相似

裨治文和郭士立有(在联盟百科)0共同点。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裨治文和郭士立之间的比较

裨治文有13个关系,而郭士立有4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0,杰卡德指数为0.00% = 0 / (13 + 47)。

参考

本文介绍裨治文和郭士立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