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相似
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有(在联盟百科)8共同点: 上海市,上海法租界,建国西路 (上海),徐汇区,衡山路 (上海),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肇嘉浜路,英桐。
上海市
上海,简称沪,别称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直辖市,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其港口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主要产业包括商贸流通、金融、信息、制造等。上海位於中国东部弧形海岸线的正中间,长江三角洲最东部,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北端的崇明岛处于长江入海口中,佔地面積6,340平方公里。上海市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截至2016年,人口2419.7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占59%,达1439.50万;近年来,上海市也与周围的江苏、浙江两省高速发展的多个城市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几大城市群之一。2017年生产总值為30,133.86億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4463.09億美元或8587.59億國際元,為世界一大經濟區域;人均生产总值則為124,571元人民幣,按同年國際匯率可兑換成18,450美元或35,500國際元,接近先進经济体20,000美元的标准。2017年上海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8,988元人民幣,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上海居民的税后月收入為1,336美元,比較其他國內一線城市為高,但較香港的2,715美元、倫敦的2,776美元、東京的2,897美元、排名第九新加坡的3,077美元、排名第二旧金山的4,817美元,以及排名第一瑞士苏黎世的5,876美元為低。 晋代,上海初步发展为一个渔港、盐产地和商贸集镇。唐代到元代,上海地区归华亭县、松江府管辖。明清两朝,上海已较为繁荣,棉纺织业发达。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五口之一正式开埠,由此开始上海租界的历史。上海凭借独特的政治环境,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苏、浙、粤、皖、鲁等周边省份及外国的移民,成为中国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都会之一。江南地区传统的吴越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包括開埠後的西方近现代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被蒋中正评价为“中外观瞻之所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计划经济,主要发展内陆的重工业等,西方国家也对中華人民共和國经济封锁,上海大量支援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发展。改革开放后,1990年,上海迎来浦东开发开放政策,经济成长速度加快;2005年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3年批准的上海自贸区,也令上海经济进一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级大都市,更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和中国财政收入的支柱城市,但目前上海正面临外地来沪人员所導致的犯罪率上升,同時人才外流、上海话及海派文化消失等问题也為上海的前景帶來隱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因此也拥有不少著名地标景观,包括豫园-城隍庙、南京路-外滩、陆家嘴摩天大楼天际线等。.
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ï)是历史上法国在中国上海的租界。法租界大致位于上海市原卢湾区和徐汇区两区境内,东部狭长地带(今金陵东路及中山东二路一带)伸入原黄浦区。它是近代中国4个在华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
上海法租界和衡山路 (上海) · 上海法租界和高安路 (上海) ·
建国西路 (上海)
建国西路是上海市跨徐汇区和黄浦区的一条街道。东西走向,东起瑞金二路接建国中路,西至衡山路接广元路。全长2498米,宽14米到20米。 建国西路东段为1912年法租界公董局越界辟筑,名为靶子路(Route Range)或打靶场路(Rue du Champ de Tir)。1920年以旅沪法侨名更名为福履理路(Route J. Frelupt)。1922年到1925年,逐渐向西延伸至贝当路。 1943年汪精卫政权接收上海法租界时改名南海路。1945年改名建国西路。.
建国西路 (上海)和衡山路 (上海) · 建国西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 ·
徐汇区
徐汇区()是中國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明末大臣、学者、天主教教友领袖徐光启及其后代居住于此而得名。面积54.93平方千米,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户籍人口909,294人,常住人口1,085,130人。邮政编码200030。区人民政府驻漕溪北路。 辖区内有多所高等学校,包括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专业特色显著的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以及著名艺术院校上海音乐学院等,学科涵盖文、理、工、商、医、法、师范、艺术等,为上海科教文化最齐全最集中之地区,被誉为“上海科教文化核心区”。 上海市徐匯中學為徐汇区實驗性示範性中學,其建筑古蹟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衡山路 (上海)
衡山路,是上海市徐汇区的一条街道,东北自桃江路接宝庆路,西南至华山路和肇嘉浜路交会处,全长2046米。这条街道曾是上海法租界的主要干道之一,两侧法国梧桐成荫,两旁多为欧式花园住宅。1990年代以后演变为上海主要的酒吧街。.
衡山路 (上海)和衡山路 (上海) · 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 ·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简称「衡复地区」,面积7.75平方公里,是中国上海市立法保护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也是中心城区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风貌区分属徐汇、黄浦(原卢湾部分)、静安和长宁四区,主体在徐汇区辖区内,.
衡山路 (上海)和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和高安路 (上海) ·
肇嘉浜路
肇嘉浜路,上海市徐汇区主要交通干道之一,东起瑞金二路接徐家汇路,西至漕溪北路、衡山路、华山路口接虹桥路,路宽63米,中有宽21米的绿化带,并有步行小径,是上海著名的景观道路,南侧道路长2946米,北侧道路长2986米。 肇嘉浜原是上海地区一条东西走向的通航河流,原河道从黄浦江上溯进入大东门,穿越上海县城,出老西门,斜向西南至斜桥,向西经过卢家湾、打浦桥、徐家汇,可以向西通往松江府城。20世纪初,上海县城以东部分填筑成白渡路,城内部分填筑成肇嘉路(今复兴东路一部分)。以后,肇嘉浜已经缩减到打浦桥日晖港以西到徐家汇的河道,作为上海法租界和华界的分界线,路北有法租界修筑的徐家汇路,路南是中国政府修筑的斜徐路,均从斜桥直抵徐家汇。浜边形成棚户区,环境极差。 195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开始治理肇嘉浜。经过3年治理,肇嘉浜全线填平,两侧的徐家汇路和斜徐路合并,成为上海市南部地区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原河边居民1704户迁入漕溪新村,耗资754万元人民币。 肇嘉浜路修筑以后,造成日晖港以东到斜桥之间残存的徐家汇路和斜徐路名不副实的情形:既不靠近徐家汇,也不直接通达徐家汇。.
肇嘉浜路和衡山路 (上海) · 肇嘉浜路和高安路 (上海) ·
英桐
英桐(學名:Platanus × acerifolia),又称二球悬铃木,是一种欧洲人培育成的杂交种,是由原产于欧亚大陆的法桐和原产于北美洲的美桐杂交培育而成。有的植物学家认为是单纯由法桐驯化培育成的可能根据不大。由于是在上海法租界首先引入这个树种作为行道树,所以在中国被俗称为法国梧桐。 英桐树荫非常大,容易生长,可以生长到40米高。树皮经常脱落,露出光滑的树干。树叶大。雌雄同株,球形花序,生成成对球状小坚果悬挂在树上。 悬铃木是一种优美的行道树种,树干粗壮,树冠碧绿而浓密,一派遮天蔽日的气势。这种树木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和生长速度,而且它的再生萌发力强,特别耐修剪,你可以按照人们的需要进行修剪。悬铃木是一种落叶乔木,落叶正好符合冬暖夏凉的要求,它的叶片比较大,夏天可以形成很好的郁闭遮阳,冬季又不影响采光,而且不存在被积雪压垮的情况,所以广泛栽植作行道绿化树种,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暖春四月,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人们不由得会发现两旁挺拔的行道树已经换了新叶,犹如一把把崭新的绿伞,成为一道道靓丽的城市风景。行道树在创造城市优美环境的同时,它还把城市的各类绿地串连在一起,构成城市的绿色生态系统,成为城市的绿色血脉。 但是悬铃木也有致命的缺点,尤其是它的果实——悬铃散开的小毛毛在春天的狂风下,漫天飞舞的都是,那是钻眼钻鼻钻喉咙,无孔不入,可以引起呼吸道方面的疾病,诱发花粉症或氣喘。 英桐非常耐污染,少虫害,因此十分适合作为城市绿化的行道树种。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它的寿命要比一般的树要短一点。 最早出现英桐树种可能是在17世纪的西班牙,当地当时将法桐和美桐种植在一起,经常出现杂交种子,落地后自然生长起来。此树作为园林景观植物和城市绿化植物则是在伦敦最早流行,因此英语和一些其他西方语言称之为“伦敦梧桐”(英语:London plane)。此后英桐传播到其他城市,并成为包括纽约、巴黎、上海、马德里等城市的象征之一。 目前这个树种已经分布到世界各地的温带区域,是各大城市最常见到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和公园绿化树。杂交品种比原亲本北美悬铃木更能抵御虫害,比三球悬铃木更耐寒。 英桐叶是美国纽约“公园与娱乐局”的标志,这个树种被选为伦敦“七大自然奇迹”之一。.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的共同点。
- 什么是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之间的相似性
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之间的比较
衡山路 (上海)有35个关系,而高安路 (上海)有1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8,杰卡德指数为15.38% = 8 / (35 + 17)。
参考
本文介绍衡山路 (上海)和高安路 (上海)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