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門答臘

指数 蘇門答臘

蘇門答臘(Sumatera)是印尼最西面的一個大島,也是全球第六大島嶼。全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

111 关系: 加里曼丹基督教占碑市占碑省印度尼西亚印度洋印度教南宋南島語系南北朝南苏门答腊省多巴湖大巽他群岛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大花草屬天主教天祐威尼斯婆罗洲宝庆宣德宋朝巨港巩珍巴塔克人巴里散山脈巴東 (西蘇門答臘省)中华书局丹戎檳榔东南亚市舶司三佛齐干陀利平方千米义净亞齊亞齊省亞齊特別行政區亞齊蘇丹國建隆廖內省伊本·白图泰北宋北干巴魯北苏门答腊省咸亨唐朝冯承钧元丰...元祐元朝石油班達亞齊班達楠榜米南佳保人猩猩屬热带雨林爪哇岛瀛涯胜览荷兰青藏高原西苏门答腊省西洋番国志马可·波罗马来半岛马来西亚马来语马欢马打兰王国诸蕃志黎代赤道赵汝适闽南语葡萄牙葛林芝火山那孤儿邦加-勿里洞省邦加檳港鄭和至元苏丹 (称谓)苏门答腊犀牛苏门答腊虎梵语棕櫚油棉蘭楠榜省永乐永徽汉传佛教沼泽法国泉州市洪武满者伯夷明古魯省明太宗明宣宗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海啸旧唐书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2009年苏门答腊地震2010年4月苏门答腊地震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 扩展索引 (61 更多) »

加里曼丹

加里曼丹(Kalimantan)是印尼在婆罗洲岛南部的属地,印尼人稱整個婆羅洲島為加里曼丹島。加里曼丹地區本來是單獨的一個省,之後逐漸分成五個省,即东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中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和北加里曼丹省。加里曼丹北部与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州和沙巴州交接。加里曼丹面積574,194平方公里,佔約整個婆羅洲島面積的3/4。.

新!!: 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蘇門答臘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占碑市

#重定向占碑.

新!!: 蘇門答臘和占碑市 · 查看更多 »

占碑省

占碑省(Jambi)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東部,以貝加拉海峽與廖內群島省的林加群島相望。面積53,435.72平方公里。首府占碑市是省內唯一的省轄城市,其他城鎮包括雙溪珀努。下又分九區。.

新!!: 蘇門答臘和占碑省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蘇門答臘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印度洋

印度洋(Indian Ocean),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毛漢英《印度洋》,《中國大百科全書》条目,印度位在印度洋北部的中央位置,這也是印度洋名稱的由來,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總面积7491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1.1%,是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範圍北至印度次大陸及阿拉伯半島(南亞及西亞);西達東非;東側則以印度尼西亞、巽他群島及澳大利亞為界;南迄南冰洋(也有定義至南極洲)。印度洋西面于开始于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处与大西洋相接,东面于东经146°55'处与太平洋相接。印度洋的最北边大概为波斯湾内北纬30°处。印度洋的宽度有将近(从非洲南部尖端到澳大利亚之间),它的总面积大约为,包括红海和波斯湾。印度洋的水量大约为。.

新!!: 蘇門答臘和印度洋 · 查看更多 »

印度教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的規定範圍。印度教基於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它包括了濕婆教、毗湿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和以業、法和社会规范為基礎的,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囊括各種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的宗教,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World Religions.

新!!: 蘇門答臘和印度教 · 查看更多 »

南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中国宋朝的其中一个時期,與北宋合稱「兩宋」。北宋以开封被金人攻入及佔領而结束,1127年6月12日,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因宋朝的五行德運為「火」,改元「建炎」意味著重建王朝的火德。 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绍兴和议后,大部分時間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元朝为并存政权,直至1279年亡于元朝,共152年。 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秦岭淮河線以南地区,與金国长期军事对峙,但是亦刺激了南宋發展经济、手工业、航運贸易、武器制造及科技。.

新!!: 蘇門答臘和南宋 · 查看更多 »

南島語系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是主要由南岛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世界現今唯一主要分布在島嶼上的一個語系,包括約1300種語言。其分布主要位于南太平洋群岛,包括臺灣、海南、越南南部、菲律宾、马来群岛,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臺灣是南島語系內部分化的源頭,也是目前南島語系最北部的地區,居住在新北市烏來區的泰雅族聚落,目前是全世界南島語系居住地中,是人口分布上地理最北端的聚落;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絕大多數居住在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至於新畿內亞以東的太平洋島嶼有一百多萬人。.

新!!: 蘇門答臘和南島語系 · 查看更多 »

南北朝

南北朝(420年—589年北朝始於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中國北方開始,南朝始於420年劉宋建立開始;南北兩朝在589年隋灭陳為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期,由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劉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陳為止,上承兩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因為南北兩勢长时间对立,所以稱南北朝。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梁、陈等四朝与陈同时存在的西梁一般不算在内。;北朝(439年—581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等五朝。 由于军权转移,南朝皇族主要出身于寒門或庶族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一章〈魏晉南北朝的政治變遷〉,第71頁。。初期經濟逐渐恢复,但由於戰略錯誤與北朝军力強盛,使得疆界逐次南移。皇帝與宗室為了皇位時常血腥鬥爭。南梁在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力改善,使國力再度強盛,晚年國家糜爛,侯景之乱使南朝实力大减,并四分五裂,獨霸政局的僑姓世族完全崩潰。雖由南陳的陈文帝統一南朝,但國力大跌,包括現在四川在內的西部大片原屬南梁領土被西魏佔領,南陳只能依長江抵禦北朝。北朝承繼五胡十六国,為胡漢融合的新興朝代。北魏皇室為鮮卑族,漢族官員受五胡文化影響,鮮卑皇室也受到漢文化的薰陶,彼此通婚。北魏被北方的柔然牽制,直到較友好的突厥并吞柔然後才全力對付南朝。後期在六镇之乱和农民暴动之后造成实力大衰。北魏分裂成東魏及西魏後,不久分別被北齊及北周取代。北齊主要由六鎮集團組成,初期军力強盛。最後藉由宇文泰开创的北周關隴集團,吞并政治日趋腐败的北齊。此時統一中國的天平已朝向北周傾斜。周武帝去世後,漢人楊堅掌握朝廷,通过授禅北周静帝建立隋朝,经营八年之后,發兵灭南陳統一中國。 北朝戰爭不斷、各阶级對立严重,而南朝經濟持續成長、局势比較穩定,出現元嘉之治與永明之治等治世。中原人口自黃巾之亂和永嘉之乱后就开始南移,为南方帶來大量勞動力與先进的生產技術。江南的繁荣,使得中國的經濟重心南移萬繩楠(1994年):《魏晉南北朝史論稿》第十一章〈南朝時代歷史的變化與發展〉,第266頁。。在文化方面,乱世为思想自由提供沃土肥壤,提出務實求治和無君論等觀點,在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開創出獨到的見解與理論。玄學、佛教與道教都很興盛。其中佛教帶動石窟的發展,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雲岡石窟與龙门石窟名揚後世。对外交流也很兴旺,东到日本和朝鮮半島,西到西域、中亚、西亚(埃兰沙赫尔),南到东南亚與印度。 南北朝初期仍是世族政治,社會階層分為世族、齊民編戶、依附人及奴隸鄒紀萬(1992年):《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第二章魏晉南北朝的社會形態,第101頁。。世族擁有大量不需付稅的依附人從事生產與作戰,影響朝廷的稅收。雖然南朝皇帝仍然需要主流世族的擁護,不過也扶持寒門以平衡政治勢力,並且在南梁時出现了科舉制度的萌芽。南朝世族因為長期安逸而逐漸衰退,在侯景之亂後徹底崩潰。北朝胡人缺乏中原政治的經驗,所以重用漢人世族,引起雙方的文化採借,久之形成文化混合,以北魏孝文帝的漢化運動最盛。混合的過程產生激烈的思想衝突、政治鬥爭或種族衝突,例如六镇之乱、北齊的排漢運動《顏氏家訓》提到:「齊朝有一士大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亦要事也。」。而北周建立關中本位政策,融合鮮卑及漢文化以消除胡漢隔閡《中國文明史第四卷魏晉南北朝上冊》第一章政治發展大勢,第69頁。。在隋朝統一天下後,開創出具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國。.

新!!: 蘇門答臘和南北朝 · 查看更多 »

南苏门答腊省

南蘇門答臘省(Sumatera Selatan)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東部,2000年以前也包括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現為邦加-勿里洞省)。面積72781平方公里。首府巨港(巴鄰旁)是昔日地區大國三佛齊的首都。下又分另外三市和十區。.

新!!: 蘇門答臘和南苏门答腊省 · 查看更多 »

多巴湖

多峇湖(印尼语:Danau Toba,英語:Lake Toba),是一座位于印尼苏门达腊岛北部的火山湖,此湖呈菱形,座標西北角,东南角,长100公里,宽30公里,面積1,1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最深處505公尺,海拔905公尺。湖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島中島沙摩西島。 多峇湖所在的破火山口形成於距今七万五千年前的超级火山喷发,该次爆发被认为具有8VEI的强度。同时这次喷发被认为是过去25万年來地球上最大的一次喷发,很可能导致了大规模气候变化和一场全球性灾难。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次火山喷发可能造成了大部分人类死亡,造成人口缩减期,直接影响到所有幸存者的继承基因(參見多峇巨災理論、种群瓶頸)。.

新!!: 蘇門答臘和多巴湖 · 查看更多 »

大巽他群岛

大巽他群岛(Kepulauan Sunda Besar)位于马来群岛西部,与小巽他群岛合称巽他群岛。主要岛屿包括婆罗洲、爪哇岛、苏拉威西岛和苏门答腊。大巽他群岛由文莱、印尼和马来西亚管辖。.

新!!: 蘇門答臘和大巽他群岛 · 查看更多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唐代高僧义净撰,成书于天授二年(691年)。《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记述从(641年)到(691年)间到印度和南海访问的57位分别来自大唐、新罗、覩货罗、康国、土蕃的禅师、法师的事迹,此外兼述经济、风俗及旅行路线,为研究7世纪南洋诸国状况和国际交通的重要资料。.

新!!: 蘇門答臘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 查看更多 »

大花草屬

大花草屬(学名:Rafflesia)又名大王花属、莱佛士花属、屍花属,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種花。生長于马来半岛及婆羅洲、蘇門答臘等島嶼。冰人無根無莖,是一種寄生植物,靠吸收葡萄科植物的養分為生。其直徑可達1.4米之長。大花草開花時奇香無比,發出腐肉味的香氣,靠吸引廁蠅與甲蟲為其傳粉。 其中最大的一种为阿諾爾特大花草,其花直径能够达到3尺之長。.

新!!: 蘇門答臘和大花草屬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蘇門答臘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天祐

天祐是多个年号的名称:.

新!!: 蘇門答臘和天祐 · 查看更多 »

威尼斯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意大利語︰Venezia;弗留利語︰Vignesie;拉丁語︰Venetia;英文:Venice)是意大利東北部著名的旅遊與工業城市,也是威尼托地區的首府。威尼斯城由被运河分隔并由桥梁相连的118座小岛组成。威尼斯潟湖是位于波河与皮亚韦河河口之间的一个封闭的海湾,威尼斯城就坐落在威尼斯潟湖的浅滩上。威尼斯以其优美的环境、建筑和艺术品珍藏而闻名。潟湖和城市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Luigi Barzini曾在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最美麗的人造都市」,時代線上也稱讚威尼斯是歐洲最浪漫的城市之一。 2014年,共有264,579人居住在威尼斯市镇,其中约55,000人居住在老城区。威尼斯与帕多瓦和特雷维索一起,组成了帕多瓦-特雷维索-威尼斯大都市区(PATREVE),总人口260万。PATREVE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大都市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等级。 威尼斯这个名字源于公元前十世纪居住在该地区的古威尼蒂人。这个城市历史上曾经是威尼斯共和国的首府。威尼斯同时被誉为「主之城」、「尊贵之城」、「亚得里亚王后」、「水之都」、「面具之城」、「桥梁之城」、「漂浮之都」、「运河之城」。 威尼斯共和国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金融和海运力量,是十字军东征和勒班陀战役的集结地,也是从13世纪直到17世纪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商业(特别是丝绸,粮食和香料)和艺术中心。 威尼斯市被认为是第一个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9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了顶峰。这使威尼斯在其大部分历史中成为一座极为富裕的城市。後來因為土耳其人對地中海東邊的控制促使歐洲國家尋找其他航線的慾望,威尼斯因此失去了大部分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它同样因为几次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的艺术运动而众所周知的。在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会议之后,共和国被奥地利帝国所吞并,直到1866年,由于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而举行的全民公投,威尼斯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威尼斯在交响乐和歌剧音乐史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安东尼奥·维瓦尔第的诞生地。2016年,威尼斯被评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新!!: 蘇門答臘和威尼斯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蘇門答臘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宝庆

宝庆(1225年-1227年)是南宋皇帝宋理宗的年号,共计3年。宋理宗以此年號,敕昇舊時所居之邵州為寶慶府。 又張鑑春《西夏紀事本末》所收《西夏紀事年表》有宝慶年号,以为是西夏末主李睍的年號。李崇智认为是同期宋理宗“宝慶”年号的誤記。.

新!!: 蘇門答臘和宝庆 · 查看更多 »

宣德

宣德(1426年-1435年)为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前后共十年。 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即位沿用。.

新!!: 蘇門答臘和宣德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蘇門答臘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巨港

巨港(Palembang,音译巴邻旁,中国古籍称巴林冯和舊港)是一個位於印尼苏门达腊岛东部的城市,為苏门达腊岛上较大的城市,亦是南蘇門答臘省之省会和重要河港,现有國際機場,亦有许多觀光景点。人口约1,507,000人(2004年數據)。巨港这座城市和華人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僅有華人寺廟、華人教堂、郑和清真寺,華語和中華食物在巨港也比較流行。.

新!!: 蘇門答臘和巨港 · 查看更多 »

巩珍

巩珍,号「养素生」,明朝应天府人,生卒年不详。士兵出身,后升为幕僚。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被提拔为总制之幕(相当于秘书)随郑和下西洋。宣德九年(1434年)著《西洋番国志》一书纪录郑和船队所经过的二十个国家。.

新!!: 蘇門答臘和巩珍 · 查看更多 »

巴塔克人

巴塔克人(Batak) 是主要分布在印尼蘇門答臘的民族。分为阿拉斯族(Alas)、可魯特族(Kluet)、新葛吉爾族(Singkil)、卡羅族(Karo)、代里族/帕克帕克族(Dairi/Pakpak)、西馬隆貢族(Simalungun)、托巴族(Toba)、昂科拉族(Angkola)、曼代林族(Mandailing)等數個民系,各民系具有相關卻獨特的語言與習俗。他們使用、馬來語、印尼語,總人口約六百萬至八百萬人,主要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傳統信仰。.

新!!: 蘇門答臘和巴塔克人 · 查看更多 »

巴里散山脈

#重定向 巴里桑山脈.

新!!: 蘇門答臘和巴里散山脈 · 查看更多 »

巴東 (西蘇門答臘省)

#重定向 巴东 (印尼).

新!!: 蘇門答臘和巴東 (西蘇門答臘省) · 查看更多 »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一間整理出版中国古籍的专业出版社,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於1912年1月1日成立,1949年8月後,分成三個部分:中國大陸、香港、臺灣,而中国大陆的中华书局又分成三个部分:北京中华书局、上海辞书出版社和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即原中华书局印刷所)。.

新!!: 蘇門答臘和中华书局 · 查看更多 »

丹戎檳榔

丹戎檳榔〔俗稱﹕廖都市〕為印尼廖內群島省的首府,座落於廖內群島最大島民丹島上,是民丹岛最大的城市。丹戎檳榔有快艇往來於廖內群島的另一城市巴淡和新加坡,距新加坡仅有40千米。 在500年前,当葡萄牙殖民者进攻马六甲时,马六甲苏丹马末沙战败,逃到民丹岛并建立了这个城市以对抗葡萄牙人,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商业港口,吸引了印度和中国的商人交易,同时有许多中国人移民到此。.

新!!: 蘇門答臘和丹戎檳榔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蘇門答臘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國在唐、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海上对外贸易管理機構,相當於現在的海關。明清两朝反复「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销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销全部市舶司,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南巡,在苏州亲眼目睹洋商船只络绎不绝,引起警觉,下旨除粤海关外,撤销所有其他海关。是为“一口通商”。.

新!!: 蘇門答臘和市舶司 · 查看更多 »

三佛齐

三佛齐(阿拉伯语:سريفيجايا,爪哇语:ꦯꦿꦶꦮꦶꦗꦪ,),中国古籍又称室利佛逝(梵文:श्रीविजय )、佛逝、旧港,在阿拉伯文獻則稱為社婆格或室利佛哲,是公元7世纪中叶在苏门答腊岛代替干陀利国的古国,683年以梵文撰写的格度干武吉碑,是最早的室利佛逝本国记载。室利佛逝无文字,大量出土的碑文皆以梵文撰写。鼎盛时期,其势力范围包括马来半岛和巽他群岛的大部分地区。.

新!!: 蘇門答臘和三佛齐 · 查看更多 »

干陀利

干陀利,陀一作陁,又作干陁利、近陁利、斤陀利、乾陀利。或误作于陁利、于陀利。“千”、“于”、“斤”字均应为干之讹。 干陁利国,在南海洲上,他的风俗与林邑、扶南略同。干陀利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一带,为该地梵名Kandari的译音。一说在马来半岛,或认为是吉打的泰米尔文Kadaram的译音,或认为指霹雳州的金丹,一说即三佛齐的古称。位于古代东西海上航线上,约公元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中叶,就和中国有交通、贸易关系。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八月,斤陀利国遣使献方物。南梁天监元年(502年)其王瞿昙修跋陁罗遣使朝贡。.

新!!: 蘇門答臘和干陀利 · 查看更多 »

平方千米

平方公里(符號為km²)是面積的公制單位(SI Unit),其定義是「邊長為1公里的正方形的面積」。.

新!!: 蘇門答臘和平方千米 · 查看更多 »

义净

義淨(),俗姓张,字文明,齐州山茌(在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唐代高僧,佛經翻譯家。.

新!!: 蘇門答臘和义净 · 查看更多 »

亞齊

#重定向 亞齊特區.

新!!: 蘇門答臘和亞齊 · 查看更多 »

亞齊省

#重定向 亞齊特區.

新!!: 蘇門答臘和亞齊省 · 查看更多 »

亞齊特別行政區

#重定向 亞齊特區.

新!!: 蘇門答臘和亞齊特別行政區 · 查看更多 »

亞齊蘇丹國

亞齊蘇丹國是16至17世紀在今天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的強權,首都Kutaraja(今日之班達亞齊)。亚齐人的族源为占族,在占城被越南灭亡后部分占族逃离到东南亚各地,亚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地点。 亞齊蘇丹國在其最盛之時,成為馬來半島上的柔佛蘇丹國與葡屬馬六甲的強敵,三者間持續地搶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以及胡椒與錫的出口。除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外,亞齊蘇丹國的宮廷也曾為伊斯蘭學術與貿易的重要中心。.

新!!: 蘇門答臘和亞齊蘇丹國 · 查看更多 »

建隆

建隆(960年-963年)是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使用的年号。也是北宋的第一个年号。 当时其他还残留的一些五代十国政权也用此年号纪年。宋朝於963年十一月正式向南唐頒曆後,南唐後主李煜才停止使用後周顯德年號,开始用北宋建隆年号纪年(963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此年号。荆南侍中高保勗、高繼沖从960年八月开始用此年号,直到963年五月投降北宋为止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4年12月,145,148,157 ISBN 7101025129。.

新!!: 蘇門答臘和建隆 · 查看更多 »

廖內省

廖內省(Riau)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東部,與馬來西亞隔馬六甲海峽相望。原屬本省廖內群島2004年分出,設廖內群島省。面積83,232平方公里。首府北干巴魯(省內另一個城市為杜邁)。下又分八區。.

新!!: 蘇門答臘和廖內省 · 查看更多 »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 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全名阿布·阿布杜拉·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智·伊本·白图泰(、拉丁转写:),摩洛哥的穆斯林学者,公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 1304年2月24日,白图泰出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柏柏尔人家庭。20岁左右时,他出发去麦加朝圣,从此开始,他踏上了一条长达117,000公里的旅途,经过了现在44个国家的国土,他的旅程記錄在《》中,在三十年的旅途過程中,他經過了大部份著名的穆斯林世界,也到了許多非穆斯林的地區,旅途包括北非、非洲之角、東歐、中東、南亞、中亞、東南亞及中國等地。.

新!!: 蘇門答臘和伊本·白图泰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蘇門答臘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北干巴魯

北干巴魯(,或稱北干峇鲁,佩坎巴魯等)為印尼廖內省的首府,同时也是蘇門答臘岛内第五大城市。“北干巴魯”在印度尼西亚语中的意思是“新城镇”,是濒临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港口。该城市共分为12个行政区,机场有直航雅加达、巴淡岛、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马六甲的航班。 从17世纪开始北干巴魯开始有人定居,19世纪末开始发展咖啡和煤炭工业,自从1930年代发现石油后,城市迅速发展,成为印度尼西亚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许多国际和国内重要石油公司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许多体育设施、桥梁、机场、道路都是由石油公司出资修建的。 北干巴魯是印尼最清洁的大城市,2006年和2007年曾连续获得印尼清洁城市奖。 北干巴魯是从新加坡进入印尼的主要入口和必经之地,有吸引旅游者的许多清真寺、大型市场、文化公园、人工湖,有许多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商品,也是重要的马来文化中心,2004年曾举办过马来文化节。.

新!!: 蘇門答臘和北干巴魯 · 查看更多 »

北苏门答腊省

北苏门答腊省(印尼语:Sumatera Utara)是印度尼西亚省份之一。它的省府是棉兰。該省面積共71,680平方公里,西北與亞齊省接壤,南面與西蘇門答臘省相連,東南與廖內省為鄰。北蘇門答臘省的管轄範圍包含遠處於印度洋的多個島嶼,包括尼亞斯群島(Nias)。.

新!!: 蘇門答臘和北苏门答腊省 · 查看更多 »

咸亨

咸亨(670年三月—674年八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4年餘。.

新!!: 蘇門答臘和咸亨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蘇門答臘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冯承钧

冯承钧(),字子衡,湖北汉口人。中国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尤精于历史地理学。 冯承钧早年留学比利时,后入法国巴黎大学,1911年获巴黎大学法学士学位。续入法兰西学院,师从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深造。历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冯承钧通晓法文、英文、德文、弗拉芒文、拉丁文、梵文、蒙古文,毕生从事中外交通史的研究,著译丰富,是中华民国早期重要的历史地理学家。著有《西域地名》、《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史地释名》等,校注作品有《瀛涯胜览校注》、《星槎胜览校注》,譯著有《馬可孛羅行記》、《多桑蒙古史》、《西突厥史料》等。.

新!!: 蘇門答臘和冯承钧 · 查看更多 »

元可能是指:.

新!!: 蘇門答臘和元 · 查看更多 »

元丰

元丰可以指:.

新!!: 蘇門答臘和元丰 · 查看更多 »

元祐

元祐可能是指:.

新!!: 蘇門答臘和元祐 · 查看更多 »

元朝

元朝(中古蒙古語:;現代蒙古語:《蒙漢詞典》,內蒙古大學蒙古學研究院蒙古語文研究所編,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43頁。;1271年-1368年),蒙古語國號全稱大元大蒙古國(中古蒙古語:),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西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国号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灭南宋,全面佔領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南宋與金朝南北政權对峙之局面。雖然傳統以南宋為正統王朝,元朝繼承金朝正統,並選取根據五行相生順序生自金朝「土」德的「金」德為王朝德運,同時選取與金德對應的白色為王朝正色。 元朝的基础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國''',铁木真被称为“成吉思汗”。當時蒙古诸部受金朝统辖,然而由於金朝與西夏均走向衰落,成吉思汗先後攻打西夏與金朝,並於西元1227年8月攻滅西夏、1234年3月攻滅金朝,取得中国華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後發動三次西征,形成稱霸歐亞大陸的国家,被欧洲称为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中國文明史 元代》〈第一章 雙重體制的政治〉: 第3頁-第10頁.

新!!: 蘇門答臘和元朝 · 查看更多 »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新!!: 蘇門答臘和石油 · 查看更多 »

班達亞齊

班達亞齊為印度尼西亞亞齊特別行政區的首府以及該特區的最大城市,又被譯為「大亞齊」。其位於蘇門答臘最西北端,人口203,553人,面積61,065平方公里。班達亞齊由當時三佛齊屬國南浡里的苏丹Alaidin Johansyah建於1205年,是東南亞歷史悠久的伊斯蘭城市之一。伊斯蘭教自班達亞齊傳入東南亞,以「通往麥加的門戶」而聞名。.

新!!: 蘇門答臘和班達亞齊 · 查看更多 »

班達楠榜

班達楠榜是印尼楠榜省的首府,蘇門答臘的第四大城市,以前是从爪哇进入苏门答腊的主要港口,印尼语意思是“漂浮的港口”。 班达楠榜是由两个城市组成,丹戎加兰和直落勿洞,1983年合并成一个城市,天主教丹戎加兰教区设在这里。 从这里出发可以去访问喀拉喀托火山,郊区有外港巴斯国家公园的象训练基地,可以骑象和欣赏大象踢足球。.

新!!: 蘇門答臘和班達楠榜 · 查看更多 »

米南佳保人

米南佳保人(Minangkabau)也稱「米南人」(Minang)或「巴東人」(Padang),是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省高地的原住民。他們的文化是母系繼嗣的,財產與土地是由母親傳給女兒,然而宗教與政治事務由男性掌理(即使某些女性也在這些領域扮演重要角色)。如今有四百萬人居住在西蘇門答臘省,有其他三百萬人散居在印度尼西亞與馬來半島的許多都市與城鎮之中。 米南人具有堅定的伊斯蘭教信仰,但依然依循著他們族群的傳統,或稱「」(adat)。米南人的「習慣法」源自於伊斯蘭教來到此地之前的泛靈論信仰,而且這種信仰依然殘存於某些穆斯林之中。伊斯蘭教與「習慣法」之間的關係,被描寫在這段諺語中:「傳統習慣法立基於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教法立基於可蘭經」(adat basandi syara', syara' basandi Kitabullah)。 他們在西蘇門答臘的故土,曾在1821年到1837年間發生信仰習慣法的派系與回教改革派(Padri)之間的戰爭(Padri War)。.

新!!: 蘇門答臘和米南佳保人 · 查看更多 »

猩猩屬

猩猩属(学名:Pongo),也叫人猿、红猩猩、紅毛猩猩,靈長目人科的一属,與猴子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沒有尾巴,能用手或脚拿东西。馬來語和印尼語叫做Orang utan,意思 “森林中的人”。與人類十分相近,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達96.4%。通常不用聲音溝通,通常有好幾個個體會在同一個區域活動,但彼此不干擾,平均壽命大概40年,平均身高大概171—180公分.

新!!: 蘇門答臘和猩猩屬 · 查看更多 »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島嶼。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各种生物群落的分类,热带雨林,或熱帶濕潤闊葉林(Tropical moist broadleaf forest),亦可被归类为赤道低地常綠雨林(lowland equatorial evergreen rainforest),因此热带雨林又称赤道雨林。 热带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26℃,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虽然热带雨林树木茂密且品種繁雜,形成了庞大的层状结构,但实际上由于阳光难以穿透层状结构而到达地面,所以底層灌木叢并不多,这也为人类及动物徒步穿越树林提供了便利。由于热带雨林提供了植物优异的生长条件,阳光的照射将使地表很快地被密集而糾纏的藤蔓、灌木丛、树苗占据,从而形成了叢林。.

新!!: 蘇門答臘和热带雨林 · 查看更多 »

爪哇岛

哇岛的地图(18世纪初) 爪哇島(Jawa;爪哇字母:ꦗꦮ;巽他语:ᮏᮝ;Java),位於印度尼西亚,南临印度洋,北面爪哇海,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則位于爪哇西北。 爪哇岛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也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全島面積126,700平方公里,人口1億4100萬(2015年),行政區人口1億4500萬,比日本全國人口多出約1700萬,而且還在上升中,密度則高達每平方公里1,121人,是世界前十密度最高的地方。.

新!!: 蘇門答臘和爪哇岛 · 查看更多 »

瀛涯胜览

《瀛涯胜览》明马欢著,成书于景泰二年(1451年)。马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回族人;明代通事(翻译官),通阿拉伯语,曾随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十九年(1421年)和宣德六年(1431年)三次下西洋。马欢将郑和下西洋时亲身经历的二十国的航路、海潮、地理、国王、政治、风土、人文、语言、文字、气候、物产、工艺、交易、货币和野生动植物等状况纪录下来,从永乐十四年(1416年)开始著书《瀛涯胜览》,经过35年修改和整理在景泰二年定稿。.

新!!: 蘇門答臘和瀛涯胜览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蘇門答臘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东亚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4,500米(4000~5000公尺),面积250万平方公里,有“世界屋脊”,“雪域高原”,和“第三极”之称。它是在中亚和西亚的一个巨大的高原,大部分在中国西部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以及在印度查谟-克什米尔邦拉达克的一部分。 它从南向北延伸约,从东到西延伸约。中國境內之青藏高原,占全中國23%面積,位于北纬25°-40°和东经74°-104°之间。 高原边界,东為横断山脉,南、西為喜马拉雅山脉,北為昆仑山脉。涵蓋國境有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全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的拉达克等地。.

新!!: 蘇門答臘和青藏高原 · 查看更多 »

西苏门答腊省

西蘇門答臘省(Sumatera Barat)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西部,也包括明打威群島,兩者以明打威海峽相隔。面積42,297.30平方公里。首府巴東。下又分另外六市和十二區。.

新!!: 蘇門答臘和西苏门答腊省 · 查看更多 »

西洋番国志

《西洋番国志》,明朝巩珍著。该书成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记述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经过。书中记录了郑和船队经过的不同国家:占城国,爪哇国、旧港国、暹罗国、满剌加国、苏门答剌国、哑鲁、南巫里、柯枝国、小葛兰、古里国、阿丹、榜葛剌、忽鲁谟斯国、天方等二十个西洋国家;并且还收录了明永乐十八年、十九年及宣德五年的三通敕书。该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原始文献。.

新!!: 蘇門答臘和西洋番国志 · 查看更多 »

马可·波罗

可·波罗(Marco Polo,又譯馬可·孛羅、马哥·波罗、馬哥孛羅,)是威尼斯共和国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据本人说他曾随父亲和叔叔通过丝绸之路到过中国,擔任元朝官員。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其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写出《马可·波罗游记》。他的游记讓欧洲人得以了解中亚和中国,對東西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新!!: 蘇門答臘和马可·波罗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蘇門答臘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马来西亚

來西亞(Malaysia;Malaysia;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议会民主制、选举君主制和君主立宪制國家,新加坡後來在1965年8月9日从聯邦中被除名,並獨立建國。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包括馬來半島十一州及位於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兩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0,345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隔南中国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間隔南中国海:西半部位於馬來半島,常稱為「西馬」,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接;東半部常被稱為「東馬」,位於婆羅洲島(Borneo Island)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國則地處納閩、沙巴和砂拉越之間,人口較不密集。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新!!: 蘇門答臘和马来西亚 · 查看更多 »

马来语

來語(Bahasa Melayu)在語言分類上是屬於南島語系的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于馬來西亞以及文莱、新加坡、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等。马来语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汶莱的国语,并在4个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拥有官方语言地位。 在1945年以前,印尼蘇門達臘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但是在印尼獨立以後,該國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稱為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並以之為國語。 在馬來西亞,大概有1300萬人是以馬來語為母語,約佔全國人口的55%。此外,在馬來西亞還有1000萬人是以馬來語作為他們的第二語言。至於在其他國家,印尼的蘇門達臘也有1000萬的馬來語使用人口,泰國有100萬,新加坡則有40萬人左右。.

新!!: 蘇門答臘和马来语 · 查看更多 »

马欢

欢,字宗道、汝钦,号会稽山樵,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是一名穆斯林,通晓阿拉伯语及波斯语。明朝通事(翻译官)、航海家,曾随郑和三次下西洋。为了纪念马欢,南沙群岛中有一岛名为马欢岛。.

新!!: 蘇門答臘和马欢 · 查看更多 »

马打兰王国

打兰王国,是8世纪到10世纪期间,存在于中爪哇的一个印度化王国。是由一位同名的拉者建立的,10世纪中,迁都于东爪哇。此后陷于混乱,最终被三佛齐攻灭。.

新!!: 蘇門答臘和马打兰王国 · 查看更多 »

诸蕃志

《诸蕃志》是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著成。《诸蕃志》分上下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 《诸蕃志》全書涉及158國家和地區,趙汝适本人未親自訪問,只是向到訪中國的商人多方詢問,“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里之聯屬,山澤之畜產,譯以華言,刪其污渫,存其事實,名曰《诸蕃志》。” 《诸蕃志》的一些条目来自《岭外代答》(1178年)。 《文獻通考》、《宋史》、《密齋筆記》等书都引用《诸蕃志》。.

新!!: 蘇門答臘和诸蕃志 · 查看更多 »

貘(另有一寫為「--」),奇蹄目貘科貘屬(学名:Tapirus)动物。体型像猪,但略大,鼻子圆长,可自由伸缩,尾短皮厚,毛少且长,前肢四趾,后肢三趾,善于游泳。现存的貘属动物可分為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卡波马尼貘及马来貘5种,前4种都分佈在美洲,只有马来貘一种分布于东南亚。貘也是南美洲现存体形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說文》:“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爾雅·釋獸》:“貘,白豹。”郭璞注:“似熊,小頭庳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節。”所述似大熊貓,从现存貘类体色来看,应为马来貘。(釋義出自《王力古漢語字典》).

新!!: 蘇門答臘和貘 · 查看更多 »

黎代

黎代(Lide),是十五世纪时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小国,位置在那孤儿国西面,在今印尼苗流株区(Meureudu)。 南面背山,北临大海,西与南浡里国相邻,人口约二千户,推举一人为王。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到那黎代国。黎代国使曾随同苏门答腊国使到中国朝贡,贡品有野犀牛。 《明史·外国列传》译作黎伐,伐当系代之误。葡萄牙人称之为Lide。.

新!!: 蘇門答臘和黎代 · 查看更多 »

赤道

赤道通常指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长。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绝对的球体的话,赤道距离南北两极相等。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的78.7%被海洋覆盖,余下的21.3%为陆地。除地球外,其他行星及天体也有类似的赤道。.

新!!: 蘇門答臘和赤道 · 查看更多 »

赵汝适

赵汝(),字伯可,為宋太宗八世孙。 先世 趙弘殷,娶杜氏杜爽女 趙匡義 趙元份,娶李氏李漢斌女 趙允讓,娶王氏、韓氏、任氏,任氏乃宋英宗生母。 趙宗治,娶郭氏,封定國夫人 高祖趙仲忽,娶向氏 曾祖趙士瑤,娶向氏、焦氏 祖趙不柔,娶郭氏,封太寧郡夫人 父趙善待,嫡母開封崔氏,僅生一女,生母即墨季氏封衛國夫人,季氏有五子,汝述、汝逵、汝遇、汝适,一夭折未名。婿劉敏功、楊宗元、陳龠、王津,幼女崔氏所出。 趙汝适娶臨海陳廣壽女、陳良翰孫女。黃府陵 (字大方又字用藏,號東美,晚號廉伯)妻陳廣誼是趙汝适妻之親姑,陳良翰長女。 赵汝--于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在浙江台州天台县出生。绍熙元年(1190年)为将士郎;绍熙二年(1191年)授迪功郎、临安府余杭县主薄;庆元二年(1196年)进士,授从政郎;庆元六年(1201年)任潭州湘潭县令;嘉定九年(1216年)任临安府通判,嘉定十六(1223年)年任福建南剑州知府;嘉定十七年任福建路市舶司提举;宝庆元年(1225年)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举。 赵汝--出任福建泉州市舶司提举时,曾询问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商人关于他们国家的地理、风土、物产,收罗材料,撰写成为《诸蕃志》。.

新!!: 蘇門答臘和赵汝适 · 查看更多 »

闽南语

閩南語(bp),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閩語中的一種,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今福建省南部區域),主要分布於現今的中國大陸閩南、廣東潮汕地區和廣西、浙江部份地區,以及臺灣、菲律賓、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海外華人之間。闽南语在台灣與东南亚等地一定的影响。狭义的闽南语指福建南部、台湾以及东南亚国家通行的闽台泉漳片闽南语。闽南语分支之下再分为潮汕片、海陆丰片、龙岩片、头北片、浙南片、大田片、中山片、雷州片和海南片等方言。闽台泉漳方言作为主流闽南语 ,是闽南语系中影响力最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片分。在其原乡福建省和台湾,闽台泉漳片闽南语是闽语支中占优势的语言,流通程度仅次于标准汉语 (普通话)。海南通行的海南话以及广东雷州半岛通行的雷州话,原被认为是闽南语的方言,但由於與闽台片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今已被單獨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 於2017年,全球以閩南語(包括潮汕話、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4834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潮汕話、海南話)則是2710萬人(2013)。全球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中國大陸常被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臺灣話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或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台羅:Hô-ló-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於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苍南、平阳、洞头一带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無法相通,因而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官方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而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華語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本有許多差異,又由於分支較早,彼此間的差異亦相當顯著,至於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也並非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閩南語的核心詞彙僅49%與華語同源,比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差異還要大10%。 閩南語曾在鄭氏王朝與西班牙、英國等西洋國家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使台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在中國大陸,泉州话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语的标准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后,其优势地位逐渐被廈門話和台湾话混合优势腔取代。今日厦门话和台湾闽南语混合优势腔是闽南语的代表方言。中國大陸采用厦门话作为閩南语广播的标准音。在臺灣,北中南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被稱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但由于台湾的交通发达,人口流动大,以及台湾闽南语电视节目和闽南语歌曲专门采用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闽南裔台湾人(尤其是城区地带)的闽南语腔调趋向于台湾闽南语混合第一优势腔。.

新!!: 蘇門答臘和闽南语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国(República Portuguesa),简稱葡萄牙(Portugal)、葡國。明朝《坤輿萬國全圖》称之爲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拂朗機(或拂朗幾、佛朗機);亦有蒲都麗家等稱謂,清朝時稱博都雅,或者澳門也有譯作葡萄牙民國。 葡萄牙是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西部和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和东部則與西班牙相接;首都-里-斯本以西的罗卡角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欧洲大陆的本土之外,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群岛也是葡萄牙的领土。 現今葡萄牙邊界內的疆土,自古代開始就屢屢易主。葡萄牙曾是羅馬帝國版圖下的一員,期間曾被西哥特人和苏维汇人入侵,多方勢力相互角鬥;八世紀時,摩尔人征服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出現了較為一統的政權,也因而開啟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收復失地運動。長達數世紀的戰爭當中,葡萄牙以今天西班牙的加里西亞地區為基地,於1139年成立葡萄牙王國,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 16世纪起,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中扮演活躍角色,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共同簽署了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旨在將世界瓜分為兩半。現存歐洲國家當中,葡萄牙是為殖民歷史最悠久的一國,自從1415年攻占北非休达到1999年澳門政權移交(亦有一種算法為到2002年的東帝汶獨立為止),殖民活動長達幾近六百年。昔日龐大的殖民帝國,曾包括世界五十三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也使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成為兩億四千萬人的共同母語,和世界第六大語言。但十九世紀開始,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快速地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而成立不穩定的民主政權——葡萄牙第一共和国;卻在不久後又被保守派軍官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是為新政時期,即葡萄牙第二共和国。直到1974年葡萄牙殖民地戰爭結束,反戰的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才重新成為自由民主國家。.

新!!: 蘇門答臘和葡萄牙 · 查看更多 »

葛林芝火山

葛林芝火山,又译作克里西火山,是印度尼西亞最高的火山,也是蘇門答臘最高山峰,位於蘇門答臘中部的占碑省,距離巴東130公里,是印度尼西亞最活躍的火山,頂部的火山口深600米,最近一次火山爆發在2004年。.

新!!: 蘇門答臘和葛林芝火山 · 查看更多 »

那孤儿

那孤儿是Nakur对音,那孤儿国是十五世纪蘇門答臘岛西北部的一个小国,“男女大小,皆以墨汁刺面,为花兽状”,因此费信《星槎胜览》称此国为花面国、《明史》中那孤儿国王又称“花面王”。 明永乐年间花面王曾入侵蘇門答臘国,其国王苏丹罕难阿必镇中毒箭死。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曾到那孤儿国,那孤儿国曾到中国朝贡。 《明史》记载:“那孤儿,以苏门答剌之西,壤相接。地狭,止千余家。男子皆以墨剌面为花兽之状,故又名花面国。猱头裸体,男女止单布围腰。然俗淳,田足稻禾,强不侵弱,富不骄贫,悉自耕而食,无寇盗。永乐中,郑和使其国。其酋长常入贡方物。”.

新!!: 蘇門答臘和那孤儿 · 查看更多 »

邦加-勿里洞省

邦加-勿里洞(印尼語:Kepulauan Bangka Belitung)是印尼的一個省,由邦加島和勿里洞島組成,與南蘇門答臘省隔海相望。本省原屬南蘇門答臘省,於2000年單獨設省。首府在邦加檳港。采矿业在这里很重要(印尼最大的锡生产地),他们也生产CPO牌的白胡椒等等。邦加-勿里洞也有许多海滩和小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04年人口为1012655人。 Category:邦加-勿里洞省 Category:蘇門答臘 Category:2000年印尼建立.

新!!: 蘇門答臘和邦加-勿里洞省 · 查看更多 »

邦加檳港

邦加檳港又称槟港、邦加檳榔(印尼語:Pangkal Pinang) 是印尼邦加島的最大市鎮,也是邦加-勿里洞省的首府。.

新!!: 蘇門答臘和邦加檳港 · 查看更多 »

鄭和

鄭和(),原姓馬,回族人,其阿拉伯名為哈兒只·馬哈茂德·贍思丁(حاجی محمود شمس الدين‎ Hajji Mahmud Shamsuddin),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與正統哈里發-阿里·本·阿比·塔利卜的後裔,小名三宝,又作三保,雲南昆陽(今晉寧昆阳街道)寶山鄉知代村人,明成祖賜姓鄭,故稱鄭和。中國明代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宦官及武術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開始他的七次遠航,歷時28年,访问了30多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國家和地區,史稱「鄭和下西洋」,總航程達七萬多海里,足繞地球三週有餘,其航程之遠及船隊規模之大,為歷史罕見,比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早了近一個世紀。.

新!!: 蘇門答臘和鄭和 · 查看更多 »

至元

至元可以指:.

新!!: 蘇門答臘和至元 · 查看更多 »

苏丹 (称谓)

苏丹(سلطان,,))指一个在伊斯兰教历史上一个类似总督的官职,作为称谓是最近才出现的翻译,它也有很多其他的译法,在古文翻译为“素檀”、“速檀”、“速鲁檀”、“锁鲁檀”(见《明史》),民间也又叫“素里檀”“唆里檀”“算端”、“层檀”等等。他是阿拉伯语中的一个尊称,历史上有好几种含义。這詞最初是阿拉伯語中的抽象名詞「力量」、「治权」、「裁决權」,后来变为权力、统治。最后,它变为对一个特殊统治者的称号等同國君的意思,被苏丹统治的地方,一般都对外号称拥有独立主权或完全主权。苏丹不会自称是哈里发,也不会表示他是实际上是受到哈里发统治的。被苏丹统治的地方,无论是王朝还是国家都可以被指为“苏丹国”(سلطنة)。 女性苏丹称为“苏丹娜”,但是在伊斯兰教历史上是很罕见的。另外,还有一种特别苏禄苏丹国,这种国家正式的统治者是男苏丹,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一个实际上的“监督者”。 苏丹一般不是世袭的,很少被称为国王。.

新!!: 蘇門答臘和苏丹 (称谓)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犀牛

苏门答腊犀牛 简称 苏门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双角犀属的唯一一种,是现存最小的犀牛,肩高大约130厘米,体长约240-315厘米,体重约700公斤。苏门犀长有两个突角,这一点与非洲的白犀和黑犀相似,而不同于亚洲的印度犀和爪哇犀。前角较大,通常为15-25厘米,後角较小,通常是少于10厘米。身披厚厚的红棕色的长毛。苏门犀是独居动物,仅在发情与扶养幼仔时相聚。它们是犀牛中最吵的,除了声音外,它们还会在泥中做记号或排便。 苏门犀是世界上最后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经广布于印度、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热带雨林与沼泽中。在中国,苏门犀曾经广布于华南地区,尤其是四川。 现已是极危动物,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现在野外仅存6个种群,其中4个在苏门答腊,另外两个分别在婆罗洲与马来半岛,总数不到100隻。2008年美国网站《生活科学》评出苏门答腊犀牛为全球十大最濒危的稀有动物物种之一。苏门犀濒危的主要原因是为其角而引发的偷猎。犀角在中医药材中极其珍贵,每公斤值3万美元,不過藥材店現在很多都偷偷改用水牛角了。反而現在大規模伐木与森林的开发才是另外一个重要威胁。苏门犀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适应较差。.

新!!: 蘇門答臘和苏门答腊犀牛 · 查看更多 »

苏门答腊虎

蘇門打臘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是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一个虎的亚种。極度瀕危物種,估計野外種群大約有441至679隻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呈逐年下降趨勢。苏门答腊虎是除巴厘虎和爪哇虎外,生活在印尼境内的第三个虎亚种;由于前者两个虎亚种均已灭绝,巽他群島群三大虎亞種中唯一倖存的成員,故它也是目前印尼境内仅存的唯一一个虎亚种。.

新!!: 蘇門答臘和苏门答腊虎 · 查看更多 »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俗称老虎、大虫,是現存体型最大的两种猫科动物之一,被人称为百兽之王。野外個體可長達、重(此为狩猎数据,实测数据的最大值为261kg)。虎是掠食性肉食動物,有敏锐的听力、夜视力,可自由伸缩的尖爪和粗壮的犬齿。同时,它们也是自然界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除了庞大的体型与有力的肌肉之外 牠们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白色到橘黃色的毛皮上有黑色垂直的条纹,这有助于其在捕猎时隐蔽自身。 虎為亚洲特有种类。其分布的范围极广,从外兴安岭针叶林到开阔的草地到热带沼泽都有。它们的领地观念十分强烈,会划分属于自己的地域范围,而且是獨居的。它们通常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以满足相当的猎物数量。伴随这一事实而来的是,其对栖息地的偏好与地球上部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相重叠,从而导致了与人类利益的严重冲突。现代虎的九个亚种中,三个已经绝种,其余的六种都被列为濒危,部份处于极危。20世纪初虎的数量约有10万只,而现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仅存3890只虎。残存的虎虽多受到政府保护,但非法捕猎仍屡禁不止。栖息地丧失和遗传多样性下降亦是其巨大威胁。 虎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动物之一,它们出现在许多古代的神话和民俗传说,现代的电影和各类媒体中。在许多的旗帜、纹章、甚至运动会的吉祥物中都可以见到牠们的图案。孟加拉虎是孟加拉和印度的国家动物。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国家动物也是虎。.

新!!: 蘇門答臘和虎 · 查看更多 »

梵语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簡稱संस्कृतम्,)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語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印歐語系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和拉丁語一樣,梵語已經成為一種屬於學術和宗教的專門用語。 印度教經典《吠陀經》即用梵文寫成。其語法和發音均視作一種宗教儀規而得以絲毫不差地保存下來。19世紀時梵語成為重構印歐諸語言的關鍵語種。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發明。.

新!!: 蘇門答臘和梵语 · 查看更多 »

棕櫚油

棕櫚油又名棕油,是一種對棕櫚科油棕屬植物油泛稱,來自油棕(Elaeis guineensis)的果實,應用在食品上歷史悠久,超過5000年,可依提取自油棕不同部位分為取自果肉的棕櫚果肉油(棕櫚油,Palm oil)與取自核仁的棕櫚果仁油(俗稱棕櫚仁油,Palm kernel oil),兩者的理化特性不相同,應用的範圍也略有不同。马来西亚和印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棕櫚油生产国。.

新!!: 蘇門答臘和棕櫚油 · 查看更多 »

棉蘭

棉兰市(Kota Medan),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首府,位於該省北部。人口 2,392,922(2003年),是印度尼西亚仅次于雅加达和泗水的第三大城市,亦是蘇門答臘最大城市。華人約有50萬,也有頗具規模的泰米爾人社區。.

新!!: 蘇門答臘和棉蘭 · 查看更多 »

楠榜省

楠榜省(Lampung)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省,位於蘇門答臘南部,以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面積35,587平方公里,總人口為有8,205,141人(2017)。 首府班達楠榜(Bandar Lampung)是省內最大城市,現有百萬以上人口(2017),有定期船班可以到首都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中国明朝称之为览邦,又作榄邦、览旁、哪彭、览房,另有揽邦港、览邦港口、览傍大山等称。《皇明四夷考》卷下:“览邦,洪武九年遣人来朝贡”。.

新!!: 蘇門答臘和楠榜省 · 查看更多 »

永乐

永乐可以指:.

新!!: 蘇門答臘和永乐 · 查看更多 »

永徽

永徽(650年正月—655年十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使用最長的年號。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六年。.

新!!: 蘇門答臘和永徽 · 查看更多 »

汉传佛教

漢傳佛教,指以漢字記載經典或漢字文化圈的佛教,與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形成世界上現存的三大佛教傳統。漢傳佛教主要流傳於中國大陸、朝鮮半島、台灣、日本與越南等地。 印度的聲聞佛教與大乘佛教經西域傳入中原地区,再經由中國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形成以漢譯經典為本的汉传佛教。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流,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自唐密在汉地消亡后,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與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不同。漢傳佛教和其他各系佛教最大的差別主要是口稱南無阿彌陀佛、素食、戒疤,南傳佛教不認同「南無阿彌陀佛」之用語,素食和戒疤也是漢傳佛教獨有,並非印度佛教的戒律。.

新!!: 蘇門答臘和汉传佛教 · 查看更多 »

沼泽

沼泽是一种特殊的自然体系,也属于一种湿地,亦稱為沼澤濕地,但有其独特的特征。 沼泽须具有三个相互制约的特征:.

新!!: 蘇門答臘和沼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蘇門答臘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泉州市

泉州市(ipa)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是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9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简称泉或鲤,又称刺桐城、清源、溫陵,地处福建東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是闽东南沿海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点,為第一批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首届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地,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爱拚才会赢」是泉州的城市精神。泉州是中國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中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2015年,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部分,泉州被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把泉州市作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的地方样板和实践范例。.

新!!: 蘇門答臘和泉州市 · 查看更多 »

洪武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新!!: 蘇門答臘和洪武 · 查看更多 »

满者伯夷

满者伯夷(爪哇语:Madjapahit;马来语:Majapahit)是13世纪时东爪哇的一個印度教王国,位於今日泗水的西南,《元史》称为麻喏巴歇,《明史》称为满者伯夷。从1293年至1500年,满者伯夷王国曾统治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于西元1350年至1389年期間,國王哈亞·烏魯克(Hayam Wuruk)和首相加查·馬達在位時期勢力達于巔峰,其領土範圍甚至遠至泰國南部、菲律賓、東帝汶。 德国东方学家贝特霍尔德·劳费尔认为“maja pahit”来自印尼的一种果树木橘(Aegle marmelos)的名字。.

新!!: 蘇門答臘和满者伯夷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明朝.

新!!: 蘇門答臘和明 · 查看更多 »

明古魯省

明古魯省(印尼文:Provinsi Bengkulu)是印尼在蘇門答臘島上的十個省份之一。省城為明古魯市。面積19,788.70平方公里。人口1,405,060(2000年統計數字。) 明古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稱明古連(英文:Bencoolen)。于1824年的《英荷條約》簽訂後,英國將此地讓給荷蘭殖民。.

新!!: 蘇門答臘和明古魯省 · 查看更多 »

明太宗

#重定向 明成祖.

新!!: 蘇門答臘和明太宗 · 查看更多 »

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宣宗章皇帝實錄》“仁宗昭皇帝嫡长子,母今太皇太后,以己卯岁二月九日生上于北京。”-1435年1月31日),或稱宣德帝,明仁宗皇长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 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歲。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高煦之亂,和其父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楊溥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過,他也開啟此後宦官干政的局面。.

新!!: 蘇門答臘和明宣宗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蘇門答臘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延伸,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形成主因是因為中國東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內部往來不易,因此自古許多人便積極向海上發展。又為了解決陸路的不便性,因為陸路受地形影響,前往西域會經過許多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又中國東岸夏、冬兩季有季風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歐陸的方便性。尤其於兩宋年間,遊牧民族盤據華北地方導致絲路斷流,令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更加蓬勃。在古代中國即有此項交流,尤其是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而言,更是顯著。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但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底存不存还有问题,《汉书》记载中国人所乘之船为当时的“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利用这些停留在广西、广东港口的外国船只进行转送到南海和印度。唐宋时的广州港很繁荣,港口大船云集,最多的时候,每年有四千多艘大食船,当时还发生了千名大食、波斯穆斯林劫掠广州的事件。最早利用海上絲綢之路的则是罗马商队与使者,于公元166年抵达中国;而迄今东南亚出土的最早沉船和中国瓷器也属于西亚的阿拉伯帆船,年代为公元830年的晚唐。.

新!!: 蘇門答臘和海上丝绸之路 · 查看更多 »

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自然現象,称之为海啸。.

新!!: 蘇門答臘和海啸 · 查看更多 »

旧唐书

《旧唐书》為后晋刘昫等撰。后晋天福六年(941年),晋高祖石敬瑭命張昭遠、賈緯等人撰唐史,由宰相赵莹监修。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书成,时因刘昫为相,故该书署名刘昫撰。原名《李氏書》,《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藝文志》及南宋刻本均题为《唐书》,后为区别北宋歐陽脩等人编的《新唐书》,改名《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及列传150卷。记载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 《旧唐书》长庆(唐穆宗年号)以前的内容多依吴兢、韦述、柳芳、于休烈、令狐峘等人所撰写的唐代旧史,资料比较充实。但长庆以后的内容较为简略疏漏,内容也比较芜杂。 《旧唐书》修撰时间短促,北宋人嚴厲地批評《舊唐書》:“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甚至有並列兩傳的情況,如卷一O一、一八七《忠义传》都有王求礼,卷五九丘和附传、卷一八六上《酷吏传》都有丘神勣,列传第七十二和列传第九十四都有杨朝晟、卷一O二韦述附传、卷一九O下《文苑传》都有萧颖士,又如卷九九附传、卷一七一都有张仲方,卷一九八上曹憲附传、卷一九O中李邕傳裡都有李善。基本上,《舊唐書》只是抄錄現成的唐史有关文献,照抄《國史》、《实录》及唐末文书档案,许多“大唐”、“本朝”、“今上”字样仍然保留;唐武宗以後的宣、懿、僖、昭、哀五代,因無《實錄》存下,則雜采各家傳聞和《唐年補錄》和《唐末三朝聞見錄》諸書。《舊唐書》另一缺失是记事有所讳饰,清人趙翼已指出:“《褚遂良传》不载其倾陷刘洎之事,《李世勳传》不载其瞻徇立武后之事,《辛云京传》不载其激变僕固怀恩之事,《田神功传》不载其先为贼将之事。” 《舊唐書》在保存史料上有一定的價值。例如李密〈讨隋炀帝檄文〉在《隋书》和《新唐书》的《李密传》均不載,只有在《旧唐书》中得以保留。因為《旧唐书》前期文献资料完整,材料翔实,叙事详明,文字簡潔有力,頗受後世重視,如《郭子儀傳》,“首尾整潔,無一釀詞,因此可知唐史官之老於文學也”。《賈耽傳》裡收錄的《隴右山南圖》和《海內華夷圖》等,是中國地理上極為珍貴的資料。《舊唐書》裡更記錄了大量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史料,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史跡,以及突厥、回紇、吐蕃、契丹等多民族的歷史。 從南宋紹興以後,《舊唐書》一直沒有重刻,湮沒不聞,以至於“鬱絕不傳,無所考覓”。明嘉靖年間,聞人詮自王延喆、張汴處收集殘稿,重刻《舊唐書》。清朝乾隆年间编修《四库全书》时,命沈德潛等人校勘兩《唐書》,《新、旧唐书》同時被列入“二十四史”之一。道光年間,岑建功參照《太平御覽》和《冊府元龜》的內容,重新整理《舊唐書》。 顾炎武稱:“《旧唐书》虽颇涉繁芜,然事迹明白,首尾该赡,亦自可观。”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稱《旧唐书》“论、赞极有佳者”。北宋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時,反多以《旧唐书》为主,在史料完整性的考量,《新唐書》並不能取代《舊唐書》。.

新!!: 蘇門答臘和旧唐书 · 查看更多 »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一般簡稱印度洋海嘯或南亞大海嘯,科學界稱為蘇門答臘-安達曼地震)發生於2004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雅加达、曼谷)UTC+7上午7時58分55秒,震央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西160千米,震源深度为30千米Nalbant, S., Steacy, S., Sieh, K., Natawidjaja, D., and McCloskey, J. "." Nature. Vol.

新!!: 蘇門答臘和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 查看更多 »

2009年苏门答腊地震

当地时间(UTC+7)2009年9月30日17:16:10,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发生一次7.6级地震,震中位于印尼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西北偏西45公里,佩坎巴鲁西南220公里。印尼首都雅加达和邻近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均有震感。 当地时间2009年10月1日08:52:29,苏门答腊岛中部的占碑省再发生一次震级为6.6的地震,震中位于Sungaipenuh东南46公里,震源深度大约15公里。 目前已证实有超过1100人在是次地震中遇难。由于目前上千民众仍被埋在坍塌的建筑物下,因此死亡人数据预计还会增长。.

新!!: 蘇門答臘和2009年苏门答腊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0年4月苏门答腊地震

2010年苏门答腊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UTC+7)2010年4月7日17:16:10,印尼苏门答腊地区发生一次7.8级地震。.

新!!: 蘇門答臘和2010年4月苏门答腊地震 · 查看更多 »

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

#重定向 2012年4月蘇門答臘近海地震.

新!!: 蘇門答臘和2012年苏门答腊地震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Sumatra火洲监篦蘇門塔臘蘇門答喇蘇門達臘蘇門達臘島苏门答剌苏门答腊苏门答腊岛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