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蘇日戰爭和长崎市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蘇日戰爭和长崎市之间的区别

蘇日戰爭 vs. 长崎市

蘇日戰爭(Советско-японская война,或稱「日蘇戰爭」(日ソ戦争)、「遠東戰役」或「八月風暴行動」(Operation August Stor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與蘇聯之間的一場戰爭,也是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由蘇聯发动迅速、猛烈的大规模进攻,佔領庫頁島以南以及南千岛群岛,日本於滿洲(今中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軍事力量在此打击下缴械投降,日方傀儡政權「滿洲國」滅亡,傀儡政權皇帝溥儀亦成了蘇軍俘虜。 1945年初軸心國集團各地戰線皆瀕臨崩潰,同盟國於雅爾達會議上規劃戰後秩序與要求蘇聯加入對日戰爭,後者承諾將於納粹德國投降後3個月加入遠東戰鬥。苏联要求了同盟国战后归还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亞洲方面日本急於應付逐漸進逼中的英美聯軍,冀望尚對日中立的蘇聯可從中調停,以维持日本在东亚的利益。蘇聯表面上與日軍“友好”,但已秘密備戰且漠视日方调停要求直至1945年8月8日開戰最後一刻。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其主要對手為駐於滿洲的日軍70万人之龐大的關東軍,與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等條件相比,關東軍早將精銳單位調出而空洞化,蘇軍享有質與量的龐大優勢,而关东军则拥有大量日軍武器坐守经营了数十年的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工事以逸待劳。 1945年8月8日當天150万蘇軍同時自北、東、西3方向對滿洲發動進攻,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後即被切斷通訊,日本大使沒能將消息傳回國內,等於是技巧性的不宣而戰。關東軍原本是准备进攻苏联的军队,因日本在诺门坎战役的失败对苏联转入防御,但在太平洋战场占用了日本大量资源的时候,仍保有70万人的规模,拥有后来被证实“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及经营了数十年的工事,无需等待日本国内下达作战命令,实际上關東軍的停止作战命令也是于8月18日由司令 山田乙三 下达的,等于是技巧性的对苏备战。同時蘇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經驗豐富”进攻非常順利,在交战过程中攻势凌厉,“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并最终迫使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但苏军将满洲国当敌国看待,军纪弛懈,滿州國的治安被战事破壞後,亦犯下不少罪行,不少漢奸因為恐懼還跟著日軍撤退而後未得赦免而被處決。占领东北地区后,蘇聯立刻展開對南庫頁島和北方群島登陸行動,奪回日俄戰爭中失去的領土與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满洲受到大规模进攻使日本政府領導人放棄將滿洲作為戰略後備基地而繼續抵抗的念頭,於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宣言》即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於密蘇里號戰艦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此役“蘇聯軍隊在遠東做了長期準備”一次投入89个师150万军队,其中不乏经历了苏德战场有经验的老兵,“蘇聯在對德戰爭結束前即開始轉調軍隊至遠東地區”,透過短期對日作戰和極少傷亡而为盟国取得龐大利益。当时美军在太平洋夺岛战中伤亡惨重,尤其是冲绳一役,18万美军伤7万余亡1万余人占总兵力近一半,预计进攻日本本岛需付出伤亡美军百万英军50万人的代价,而中华民国国军对日军的“中国派遣军”都疲于应付,更妄论击败“关东军”夺回满洲地区。苏联于8月14日与中華民國签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換文內容附件有两条主要:苏军出兵攻打满洲国后,一、苏军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二、「鑑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没有时限。随即苏军根據《雅爾達協定》攻佔了滿洲地區,随后又根据《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撤出东北,但撤军因掠奪大量財物及日本投資工業設備等战利品并搶運至蘇俄境內而推迟,不过1946年蒋介石仍要求苏联暂缓从东北撤军以待中华民国国军进驻,3月22日苏联大使通知国民政府,4月底以前苏军将全部撤离东北,但中华民国国军仍没有足够的兵力进入东北。 而後冷戰時期在扶植勢力代理人的政策主導下,停止了向对日战绩不佳的国民党的自孙中山时代以来的长年资金和武器扶植,转而同意中共將中國東北作為根據地,並裝備了大量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大幅增強了在日後內戰中的實力。而朝鮮亦由蘇聯所扶殖,對半島局勢产生了深远影响。日本在對蘇戰爭也在滿洲留下了數以萬計的日僑,日侨被迅速遣返,許多人返国后因占领区内戰後生活艱苦而死亡;被蘇軍俘虜的600,000名日軍也被送往西伯利亞進行強制勞動,後約有100,000人死於當地。. 长崎市()是位於日本九州西部的都市,為长崎县縣治,也是日本西部的重要港湾城市。其歷史始於安土桃山時代對長崎港的開拓,在江戶時代的鎖國時期,更是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口,與荷蘭、中國有密切的交流,並有外國人居住區出島。因此長崎受到西方影響較深,擁有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加上市區多坡道,使得長崎的都市景觀和大多數日本其他都市頗為不同。與西方交流的歷史使得早期有許多傳教士隨著商船來到長崎,造成現在長崎擁有較多的天主教信徒,天主教會在長崎單獨設有教區。也因為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從江戶時期就有許多中國人居住於此,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長崎市曾經受到原子彈轟炸,成為繼廣島之後世界第二個、也是目前最後一個遭到核武器攻擊的城市。 長崎市中心三面環山,因大量住宅建於山坡地上,形成許多階梯式或位於斜坡的街道。在長崎市現有建成區面積中,高達七成是山坡地。多山的地形雖然成就了長崎特有的都市景觀,但也造成了交通阻塞和開發用地受限等問題。近年長崎市的人口減少幅度在日本居於前列,已成為深刻的社會問題。但另一方面,長崎憑藉山海毗鄰的獨特景觀和濃郁的異國風情而吸引了眾多遊客,是日本主要觀光都市之一。.

之间蘇日戰爭和长崎市相似

蘇日戰爭和长崎市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中華人民共和國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廣島市俄罗斯第二次世界大战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日戰爭 ·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事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下令發動,美國陸軍航空軍於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日本時間)在日本广岛市投下原子弹的历史事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場核武器空袭行動,原子弹爆炸造成广岛市超過十万名居民死亡,城市遭到毁灭性打击。 美国在3天后的1945年8月9日,再次对日本進行原子彈轟炸,摧毀了位於九州北部的海港城市長崎。日本于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9天后,在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语中,如果将广岛县、广岛市的“”用片假名写作“ヒロシマ”(Hiroshima),则通常是在描述广岛市原子弹爆炸的事件。.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蘇日戰爭 · 广岛市原子弹爆炸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廣島市

廣島市()是日本一級行政區廣島縣的縣廳所在地,也是本州西部的最大城市。原本只是太田川入海口的一個三角洲,自16世紀時毛利氏在此建城並且將行政中樞移至此地後,迅速發展成中國、四國地區規模最大的經貿中心。因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二战中饱受原子弹在内的军事攻击。.

廣島市和蘇日戰爭 · 廣島市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俄罗斯和蘇日戰爭 · 俄罗斯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蘇日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由美軍對日本長崎市發起的一次核攻擊,發生於日本標準時間1945年8月9日上午11時02分(UTC+9),亦是人類歷史上第2次(也是最後一次)於戰爭中使用核武器(第1次為8月6日對廣島市的核攻擊)。投下的原子彈名為「胖子」,屬於Mk-3型原子彈。當時長崎市人口有240,000人,戰後估計死者149,000人,而建築物大約36%受到全面燒燬或破壞。 對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彈的戰略意義重大,其目的在於利用核子武器威懾日本,打擊日軍作戰意願,並瓦解其本土決戰戰略。最後在長崎市原子彈爆炸6天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日本投降。 如果是將長崎縣、長崎市的「長崎」以片假名寫成「ナガサキ()」的情況,通常是在描述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事件。.

蘇日戰爭和長崎市原子彈爆炸 · 長崎市原子彈爆炸和长崎市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蘇日戰爭和长崎市之间的比较

蘇日戰爭有167个关系,而长崎市有17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75% = 6 / (167 + 175)。

参考

本文介绍蘇日戰爭和长崎市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