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和赤祖德贊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藏文和赤祖德贊之间的区别
藏文 vs. 赤祖德贊
藏文(བོད་སྐད་)是藏语、宗喀語、锡金语等语言的文字系统,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它根據古典藏語语音而建立。目前通用的藏文罗马化方案为威利转写方案。除此之外,還有藏語拼音、《藏文拼音教材(拉薩音)》拼音方案、及THL拼音等羅馬化方案。 藏文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派遣藏族語言學家吞弥·桑布扎到北印度學習梵文,回國後參照梵文字母創製的。 藏文字母能一一對應的转写梵文字母。不过,藏、梵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文,藏文虽能毫不失真地复述出梵文的语音,却对其意思仍毫无办法,还是只能倚靠翻译。. 赤祖德贊(,),又译弃足德贊,吐蕃贊普,815年至836年在位。赤祖德赞在汉文文献《册府元龟》、《新唐书·吐蕃传》中被称作可黎可足,《资治通鉴》稱之為彝泰贊普。 赤祖德赞是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拉杰莽莫杰()所生的儿子,与朗达玛是同胞兄弟。又名日巴坚()。816年(一说817年),赤德松贊去世,因众臣所瞩意的王子藏玛()已出家为僧,遂由赤祖德赞即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5页(总第253页) 817年,即位不久的赤祖德赞决定推行与唐朝的友好政策,遣使向唐朝告哀,唐朝遣乌重玘出使吐蕃吊祭,随后吐蕃便释放了一些唐朝俘虏。 虽然赤祖德赞主张与唐友好,但唐蕃边境的将领却在次年发生了军事冲突,吐蕃战败。随后唐军收复了原州(今宁夏固原县)、长乐州(定远城西),并占领了吐蕃的峨和(今四川茂汶县北)、棲鸡等城, 819年,吐蕃被迫派遣大论尚绮心儿()为元帅反击,侵略灵州、盐州、泾州地界,直指长武城(今陕西长武县)。 由于吐蕃与唐朝连年的战争胜负难分,820年唐穆宗即位后,吐蕃以此为契机再次提出和谈。821年遣尚绮力陀思出使唐朝,在长安与唐朝君臣盟誓,吐蕃与唐朝相约互守边境,永不再发生战争。次年,唐朝官员刘元鼎、刘师老出使吐蕃,与赤祖德赞君臣作了同样的盟誓。这是唐朝与吐蕃之间的第八次会盟,由于是在唐穆宗长庆元年至二年(821年至822年)进行的,所有被称为“长庆会盟”。 《吐蕃史稿》207~214页 会盟后,吐蕃大论尚绮心儿前往大夏川,向吐蕃诸将传达了会盟的内容,禁止蕃军骚扰唐朝边境。823年又在唐朝都城长安、吐蕃都城逻些以及唐蕃边境地带,以汉、藏两文各立了同样的会盟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页(总第255页)吐蕃模仿唐朝,取年號“彝泰”(),并在会盟碑中使用。这也是吐蕃历史上唯一一个年号。吐蕃方面的会盟碑至今仍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此后,唐朝和吐蕃互通使节,来往密切。其间边境虽曾有过零星冲突,但大致保持和平。逐渐强盛的南诏则趁吐蕃、唐朝实力皆衰弱时趁机脱离了吐蕃,侵略唐朝。 赤祖德赞对佛教极为笃信。在位期间,在吐蕃极力推崇佛教。831年他从于阗、泥婆罗重金聘请工人,建造了拥有九层雄伟神殿的伍香多无比吉祥增善寺()。在他的推崇下,王妃、王子、贵族、大臣也纷纷效仿,吐蕃境内佛寺林立,僧侣、尼姑的人数大量增加。赤祖德赞同时也从外国大量聘请高僧翻译佛经,并改进了藏文字母。《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7~98页(总第255~256页) 在政治上,他将僧人的地位提到了最高,任命高僧钵阐布云丹()执掌朝政。又下令吐蕃全国每一个僧人皆以七户平民作为自己的属民,这就是“七户养僧制”。 《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0页(总第268页)。参见该书脚注26。赤祖德赞本人也对僧侣毕恭毕敬。他甚至将自己的头发编成左右两只发辫,在发辫的顶端系上丝绸;然后将丝绸铺展在两个精致的垫子上,并让两位高僧坐在垫子上,称之为“二首部”(),以示尊敬。正因为如此,赤祖德赞获得了“日巴坚”(,意为有带辫子的人)的绰号。《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6页(总第254页)他甚至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胆敢瞪僧侣的人应挖去眼珠,敢用手指僧人者则要砍去手指。 赤祖德赞将政权全部给僧人管理,这引起了一些反佛派大臣的不满。大论韦·甲多热()联合属庐·列扎()等反佛贵族合谋,诬称王子藏玛反对佛法,流放其于门域(,位于今西藏自治区亚东),并指使王妃那囊氏芒洁()将其毒死。随后污蔑执政的僧人钵阐布云丹与王妃、尼姑通奸。钵阐布云丹在出逃途中被韦·甲多热追及,刺死,韦·甲多热残忍地将其皮剥下解恨。《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0~101页(总第258~259页) 在铲除了赤祖德赞身边的佛教大臣后,韦·甲多热等人决定杀死赤祖德赞。838年,赤祖德赞在墨竹香巴宫()醉酒昏昏睡去,韦·甲多热、属庐·列扎、列杜赞()三位反佛派大臣趁机拧断了赤祖德赞的脖子,将其杀死,时年36岁。《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01页(总第259页) 赤祖德赞无子,韦·甲多热拥立其兄弟朗达玛即位。葬赤祖德赞于敦卡达历代藏王墓左侧的“墀丁芒日”陵()。《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99页(总第257页)其墓中无珍宝,墓前立有一块无字碑。《贤者喜宴》译注十三,第111页(总第269页)。参见该书脚注31。 由于赤祖德赞对藏传佛教的弘扬有较大贡献,因此同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并称为“吐蕃三大法王”。藏传佛教教徒将其视为金刚手的化身。《吐蕃史稿》第204页后世的藏文史料也颂扬其功德,称其在位期间人民安居乐业,吐蕃变成了人间的极乐世界。但根据《新唐书》等汉文文献的记载,赤祖德赞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而且体弱多病,大权旁落至大臣的手里。身为信佛者的赤祖德赞,竟然任命反佛派大臣韦·甲多热为大论,最终导致了自己被弑以及后来的佛法被废止,其昏庸程度可想而知。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与建立吐蕃帝国的松赞干布、将吐蕃帝国推向全盛的赤松德赞的文治武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之间藏文和赤祖德贊相似
藏文和赤祖德贊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吐蕃,西藏自治区,藏傳佛教,拉萨市。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吐蕃和藏文 · 吐蕃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西藏自治區(),简称藏,通稱西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边疆的一个藏族自治区(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地理位于青藏高原上,首府拉萨市。.
藏文和西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藏傳佛教(;Төвөдийн Буддын шашин),或称藏语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区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与漢傳佛教、南傳佛教并称佛教三大地理体系,歸属于大乘佛教之中,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藏傳佛教並沒有南传佛教傳承,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對藏傳佛教的形成,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不過在佛教的修行方式與戒律上,兩者並不相同,也無直接必然的關係。 藏传佛教以卷帙浩繁,渊博深奥的藏文文献著称。有举世闻名的《甘珠尔》、《丹珠尔》两大佛学丛书。藏语文与记录佛教原始经典使用的梵文有紧密的传承关系,从梵文翻译的内容,不论词意,藏语是唯一可以还原梵语的语言文字。藏语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记录自释迦牟尼佛诞辰两千多年来,形成和发展的佛教教义、佛教哲学,以及佛教科学的文字,包括那烂陀传承中,所有的显、密论典。特别是因明论典的教、学传承和方式,当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记载和保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熏”。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间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 藏传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汉地傳入藏区。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莲花生来到藏区,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渐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时期称为前弘期。此后经朗达玛灭佛的波折,西藏佛教经过朗达玛時期灭佛运动的破坏后,约百年之久,到了中国宋朝初年,才又渐渐复兴起来,并逐渐形成了宁玛、噶举、噶当、萨迦、觉囊、格鲁等各派的传承,此一时期称为后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又因與中國政權關係密切,在西藏出现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僧侶代中國政權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传地集中在中国藏区、尼泊尔、不丹、印度的喜马偕尔邦、拉达克和达兰萨拉。13世纪,开始流传于蒙古地区,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传佛教。近现代,藏传佛教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
藏傳佛教和藏文 · 藏傳佛教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拉萨(;國際音標: 或 ),唐代譯作逻些、邏逤、邏娑,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處海拔3,650米,拉萨河流经此,在南郊注入雅鲁藏布江。 拉萨历来是西藏全区政治、经济及文化的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1960年正式设市,1982年又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拉萨市和藏文 · 拉萨市和赤祖德贊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藏文和赤祖德贊的共同点。
- 什么是藏文和赤祖德贊之间的相似性
藏文和赤祖德贊之间的比较
藏文有67个关系,而赤祖德贊有4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3.48% = 4 / (67 + 48)。
参考
本文介绍藏文和赤祖德贊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