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44 关系: 基因,十字花目,卫矛目,壳斗目,大叶草目,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亚美因·塔赫塔江,五桠果亚纲,五桠果目,分支,克朗奎斯特分类法,石竹目,红珊藤目,缨子木目,美洲苦木科,真双子叶植物,牻牛儿苗目,菊类植物,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被子植物APG分类法,豆类植物,豆目,费尔南多,阿道夫·恩格勒,薔薇亞綱,薔薇目,葡萄科,葫芦目,蒺藜目,锦葵目,蔷薇类植物,金缕梅亚纲,金虎尾目,酢浆草目,腺椒树目,虎耳草目,J.Presl,桃金娘目,梅,植物,檀香目,朱槿,无患子目。
- 蔷薇分支
基因
基因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思为“生”。是指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信息,通常由DNA序列来承载。基因也可视作基本遗传单位,亦即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或RNA序列。弄清其序列本身的过程叫基因测序。基因的结构由增强子,启动子及蛋白编码序列组成:即基因产物可以是蛋白质(蛋白质编码基因)及RNA,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差異)表现。在一个个体当中所有的基因总和叫基因组。在一个物种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总合叫基因库。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基因分为细胞核基因及线粒体基因,绿色植物的叶绿体也含有独立于细胞核的叶绿体基因组。人類約有一万九千至兩萬两千個基因。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带有一定数量的基因。一个基因在细胞有丝分裂时有两个对列的位点,称为等位基因,分别来自父与母。依所攜帶性状的表現,又可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一般来说,同一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體都含有相同的基因(除了已经分化的免疫细胞),但并不是每个细胞中的所有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会被表現出来。控制基因表达的因素分为传统的遗传学(增强子,启动子序列相关)因素及表观遗传学(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脱乙酰化及RNA干扰相关)因素。職司不同功能的細胞或不同的细胞类型中,活化而表現的基因也不同。在某一细胞类型当中所有被表达的基因叫转录组,所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叫蛋白质组。通过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或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可得到转录组及蛋白质组的信息。用电脑处理基因序列的学科叫生物信息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项规模宏大,跨国跨学科的生物信息学项目。其宗旨在于测定组成人类染色体(指单倍体)的30亿个碱基对形成的核苷酸序列,从而繪製人类基因组圖譜,並且辨識其载有的基因,达到破译人类遗传信息的最终目的。该计划起始于1990年于2000年完成。.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基因
十字花目
十字花目(学名:Brassicales,中文名譯自舊稱Cruciales)是被子植物真双子叶植物的一目,包含许多常见蔬果,如番木瓜、卷心菜等等。.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十字花目
卫矛目
卫矛目(学名:Celastrales)是有花植物的一类,属于真双子叶植物,多為木本植物,也有木質藤本、草本。葉的特徵為單葉互生或對生,多數花為雙性,下位到周位。雄蕊的排列與花瓣互生。子房每室有1-2胚珠。.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卫矛目
壳斗目
壳斗目(學名:Fagales),又名山毛櫸目,在生物分类学上属真双子叶植物之下的豆类植物分支,包括很多最常见的树木。被子植物的一目,旧属木兰纲金缕梅亚纲,含7科,均为乔木或灌木。特征为坚果外包有壳斗。单叶,通常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聚生成柔荑花序。雌花单生或簇生,外包一轮鳞片,后鳞片发育为壳斗。.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壳斗目
大叶草目
大叶草目又名洋二仙草目,是一类显花植物,是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新分出来的一个目,共包含有两个可以合并的科。.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大叶草目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
安托万·罗兰·德朱西厄(Antoine Laurent de Jussieu,),法国植物学家,主要贡献是最早系统地将显花植物进行分类,他的分类方法大部分仍然沿用至今。 他出生于里昂,到巴黎学习医学,1770年毕业后直到1826年一直担任巴黎植物园的教授。 他应用形态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改善了林奈的分类方法,林奈主要依据植物的雄蕊和雌蕊个数进行分类。他的方法对后来的被子植物分类有很大的影响,默顿1981年的著作《植物科学的历史》计算目前的ICBN的分类保留了他所分的76个科,而林奈的分类只有11个科被保留下来。.
亚美因·塔赫塔江
亚美因·列奥诺维奇·塔赫塔江(Армен Леонович Тахтаджян,Առմեն Թախտաջյան,中文旧也译为塔赫他间,),于1910年出生于舒沙(今属阿塞拜疆),是一位前苏联亚美尼亚裔的植物学家。他是20世纪植物进化、植物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其他研究兴趣还包括被子植物植物形态学、古植物学和高加索植物区系。 1932年他毕业于第比利斯的苏维埃全国亚热带作物研究院。1938-1948年间,他是埃里温国立大学的系主任,其中1944-1948年间他还兼任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植物研究院主任。1949年-1961年任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教授。1962年起供职于圣彼得堡(列宁格勒)的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并从1976年起任研究所所长,直至1986年退休。在研究所工作期间,他于1940年首次提出一个被子植物的新分类大纲,这个大纲强调了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在1950年之前,他的系统一直不为欧美的植物学家所知。1950年代后期,他和著名美国植物学家阿瑟·克朗奎斯特建立了通信联系和合作关系,克朗奎斯特提出的克朗奎斯特系统即深受塔赫塔江和科马洛夫研究所其他植物学家的影响。 被子植物分类的塔赫塔江系统将被子植物处理为一个门(phylum),即木兰植物门(Magnoliophyta),下分两个纲,木兰纲(Magnoliopsida,即双子叶植物)和百合纲(Liliopsida,即单子叶植物)。这两个纲再分为亚纲,之下依次是超目、目和科。塔赫塔江系统和克朗奎斯特系统相似,但在较高阶元上的处理比较复杂。他偏爱将一些小目和小科分出,以使每个类群的性状和进化关系更易于掌握。塔赫塔江系统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使用该系统的机构有蒙特利尔植物园等。 塔赫塔江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植物区系系统,并参与了《亚美尼亚植物志》(第1-6卷,1954-73)和《苏联被子植物化石》(Fossil Flowering Plants of the USSR(第1卷,1974)的撰写。 塔赫塔江在1971年被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院士,苏维埃全国植物协会主席(1973),国际植物分类学协会主席(1975),芬兰科学与文学研究院会员(1971),德国博物学院“列奥波蒂纳”会员(1972)和其他许多科学机构的会员。 塔赫塔江一直反对李森科的学说,是敢于公开反对李森科学说的少数前苏联生物学家之一,并因此在1990年被戈尔巴乔夫授予“劳动英雄”称号。 2009年11月13日在圣彼得堡逝世,葬于圣彼得堡斯摩棱斯克公墓亚美尼亚区。.
五桠果亚纲
五桠果亚纲 (Dilleniidae)是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对显花植物分类中采用的一种纲以下、目以上的分类。共包括13个目:.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五桠果亚纲
五桠果目
五桠果目只有1科10属约300种。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五桠果亚纲中,包括2科—五桠果科和芍药科,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目,将芍药科列在虎耳草目之下,将五桠果科直接列在核心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不属于任何一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维持原分类,但2007年2月21日新修订的结果是恢复五桠果目,只包括五桠果科一个科。.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五桠果目
分支
分支可以指:.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分支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是由美国学者阿瑟·約翰·克朗奎斯特于1958年发表的一种对有花植物进行分类的体系,1981年在他的--作《有花植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最终完善,此網頁之分類系統主要乃參考克朗奎斯特於1988出版之《開花植物的演化及分類》(The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lowering plants)。。包括64个目和383个科,是數個常被使用的被子植物分類系統之一,Zomlefer在書中(第2頁)提到,當時流行的高等植物分類系統有克朗奎斯特 (1981年、1983年、1988年)、塔赫塔江 (1969年、1980年、1983年、1991年)、 (1974年)、與相關的系統等。,但目前因為分子生物学的發展,學者倾向採納《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被子植物分为两大纲,分別是木兰纲(双子叶植物纲)及百合纲(单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石竹目(学名:Caryophyllales)是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一目,大多是草本及灌木,亦有些小乔木及肉质植物。该目植物的花大多为两性,辐射对称。大多數的食蟲植物歸屬於此目。含12科,约1万种,世界性分布。大部分种类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但许多科含灌木、藤本及乔木。草本种类包括观赏花卉、杂草及蔬菜。.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石竹目
红珊藤目
红珊藤目(学名:Berberidopsidales)又名智利藤目,是真双子叶植物的一个目,位于核心真双子叶植物的分支之中,只有2科3属4种。.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红珊藤目
缨子木目
缨子木目(Crossosomatales)又名燧体木目或流苏子目,是一类显花植物,由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新分出的一个目部,包括三个科。 在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这三个科分属于蔷薇目、堇菜目和无患子目。 缨子木目中还有不属于上述三个科的四个独立属:单果树属, 四棱果属,西兰木属和栓皮果属。 2009年的APG III 分类法中上述四个独立属皆升为科,于是本目下共有七个科。.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缨子木目
美洲苦木科
美洲苦木科又名夷苦木科,为美洲苦木目下唯一的科,共有2属约46种,生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 本科植物为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无托叶;花小,花瓣3-5数;果实为浆果或蒴果。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在苦木科中,属于无患子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认为应该单独分出一个科,但无法列在任何一个目中,直接放到蔷薇分支之下。2009年发表的APG III 分类法将本科置于美洲苦木目下。.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美洲苦木科
真双子叶植物
真双子叶植物(学名:eudicots)是被子植物的分支之一,由道利(Doyle)和霍顿(Hotton)在1991年提出来的,是划分被子植物门中“非木兰类双子叶植物”,也就是说花粉具有三孔的植物类群。包括了绝大部分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其他没有包括进去的双子叶植物被称为“类双子叶植物”(并系群)。.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真双子叶植物
牻牛儿苗目
牻牛儿苗目(学名:Geraniales)是双子叶植物下的一个小目,其中最大的科是牻牛儿苗科,大约有800多种。但是也有的科只有不到40种。绝大部分牻牛儿苗目的植物是草本,但是也有少数品种是灌木和小乔木。 牻牛儿苗目植物的经济价值不高,有些品种可以提炼芳香油或作为草药,有些品种为观赏花卉。.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牻牛儿苗目
菊类植物
菊类植物(学名:asterids)是在APG 分类法、APG II分类法、APG III分类法及APG IV分类法所确立的被子植物分支之一,是具有亲缘关系的一个植物类群,和蔷薇分支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中的主要部分。 菊分支中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分到菊亚纲的种类以及一些合瓣花类植物。由于这种分类法更能正确地表示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因而被多数的植物学家所采用。 菊分支包括:.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菊类植物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 III分类法是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继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之后,花了6年半修订的被子植物分类法,于2009年10月正式在林奈学会植物学报发表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2009).
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
被子植物APG IV分類法是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簡稱APG)繼1998年APG I及2003年APG II和2009年發表APG III之後,於2016年發表的被子植物(開花植物)分類系統。 APG IV分類系統新承認了五個目和一些科,五個目分別是紫草目、五椏果目、茶茱萸目、水螅花目和黃漆姑目,總共承認了64目416科。.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
《被子植物APG分类法》是1998年由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APG)出版的一种对于被子植物的现代分类法。这种分类法和传统的依照形态分类不同,是主要依照植物的三个基因组DNA的顺序,以亲缘分支的方法分类,包括两个叶绿体和一个核糖体的基因编码。虽然主要依据分子生物学的数据,但是也参照其他方面的理论,例如将真双子叶植物分支和其他原来分到双子叶植物纲中的种类区分,也是根据花粉形态学的理论。 2003年这种分类法出版了修订版《被子植物APG II分类法 (修订版)》,2009年又出版了 APG III,2016年更新到 APG IV。.
豆类植物
豆类植物(Fabids)是APG分类法所确认的一个植物单系群分类,最初又被称作真蔷薇I类(Eurosids I),或者被视为亚纲等级的豆亚纲(学名:Fabidae),属被子植物真双子叶植物,是蔷薇类植物的两个主要次级演化支之一,共包含了八个目,包括了蔷薇目及豆目。.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豆类植物
豆目
豆目(学名:Fab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类植物之下豆类植物的一个目。.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豆目
费尔南多
费尔南多(西班牙语:Fernando)是西班牙、葡萄牙名字,也是这些语言中的费迪南德的形式,可以指:.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费尔南多
阿道夫·恩格勒
阿道夫·恩格勒(全名海因里希·古斯塔夫·阿道夫·恩格勒 Heinrich Gustav Adolf Engler)是一名德国植物学家,他在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上有重要的贡献。.
薔薇亞綱
薔薇亞綱(学名:Rosidae)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亚纲。这个亚纲中的各个目演化出许多各不相同的花和植物,其中许多是重要的经济和使用植物。.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薔薇亞綱
薔薇目
薔薇目(学名:Rosales)是開花植物中的一目,擁有9個科,约261属,7725种 。.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薔薇目
葡萄科
葡萄科(学名:Vit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类葡萄目(Vitales)下唯一的科。《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其列入鼠李目,属于蔷薇亚纲。《APG 分类法》将其单列为独立的目,置于蔷薇类植物分支之下。 葡萄科有16屬,約有770種,其中火筒樹屬約有70種。《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火筒树属单列为一个科,《APG 分类法》将其列入葡萄科。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有7属约110种,全国均有分布。 本科植物除火筒樹屬外均为藤本或草本,借卷须攀缘;花细小;果实为浆果。.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葡萄科
葫芦目
葫芦目是一类有花植物,属于真双子叶植物,本目植物一般生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暖温带地区,大部分是藤本和草本植物,也有部分灌木和小乔木。本目植物的花为单性,花瓣为5,大部分为虫媒花,有少数为风媒花。 本目植物包括7个科,大约2300种,最大的科是秋海棠科,有1400多种,此外就是葫芦科,有825种。 葫芦目的植物有许多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例如南瓜、西瓜等瓜类(葫芦科),秋海棠科大约有130中是培植的花卉。 葫芦目是APG II 分类法确定的7个科,根据以前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前四科是被分到堇菜目,其他各科分别属于其他的目。随后的基因分子学研究表明,寄生植物离花科也属于本目Filipowicz, N., and S.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葫芦目
蒺藜目
蒺藜目为双子叶植物蔷薇类植物分支下一目,下有两科:蒺藜科(Zygophyllaceae)和刺球果科(Krameriaceae)。.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蒺藜目
锦葵目
锦葵目(学名:Malv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蔷薇类植物的一目,其中最重要的植物包括棉花、秋葵、蜀葵、木槿、木棉、猴面包树、筏木、可可树、可乐果等。.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锦葵目
蔷薇类植物
蔷薇类植物是APG 分类法中的一个具有亲缘关系的植物类群,和菊类一起组成真双子叶植物的主要部分。蔷薇类基本包括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金缕梅亚纲和蔷薇亚纲中的种类,还有五桠果亚纲中的部分种。这种基于遗传学的分支法比传统分类法更准确反映植物的基因亲缘关系。.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蔷薇类植物
金缕梅亚纲
金缕梅亚纲 (Hamamelididae)是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对显花植物分类中采用的一种纲以下、目以上的分类,有时被拼为(Hamamelidae)。共包括11个目。 在其他分类方法中,可能包括不同的目,但都会包括金缕梅科。APG II 分类法中没有亚纲一级的分类,这些植物一般都是包括在蔷薇分支中,其中金缕梅科被分到虎耳草目中。.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金缕梅亚纲
金虎尾目
金虎尾目(学名:Malpighiales)又名黄褥花目,是双子叶植物纲的一个大目,在以前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中没有这一个目,金虎尾科是被分在远志目以下的。APG 分类法设立了这个目,在I类真蔷薇分支下面,其中许多科原来是被分在许多其他不同的目中的,像大戟目、杨柳目、堇菜目、山茶目等。《APG 分类法》设立了32个科,2003年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剔除了几个科,又合并了几个科,现在共有36个科。 目前的金虎尾目包括了许多种人们熟悉的植物,例如柳树、西番莲、红树以及一品红、三色堇等花卉。.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金虎尾目
酢浆草目
酢浆草目是根据APG II 分类法属于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纲下蔷薇分支的一个目的植物通称。包括下列各科:.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酢浆草目
腺椒树目
腺椒树目(学名:Huerteales)又名十齿花目,是被子植物下的一个目,其下有4科。.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腺椒树目
虎耳草目
虎耳草目(学名:Saxifragales)是被子植物門中的一个目。 过去虎耳草目被归入薔薇目,根据新的种系发生学研究结果虎耳草目组成一个独立的目。.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虎耳草目
J.Presl
#重定向 扬·斯瓦托普卢克·普雷斯尔 Category:植物命名人缩写重定向.
桃金娘目
桃金娘目(学名:Myrtales)是真双子叶植物中的一目,共有9科,最早的化石见于上白垩纪,属于蔷薇类植物这一演化支,与蔷薇目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花为两性,五基数,花萼凹陷,雄蕊多数等,但桃金娘目花因为异花授粉的雄蕊退化为定数,萼筒加深。 桃金娘目植物绝大多数为木本植物,雄蕊排列成两轮,一般为花瓣的两倍。本科植物包括有石榴、桉树、沉香、菱角等重要经济作物,紫薇等绿化用树,使君子、桃金娘等药用植物。.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桃金娘目
梅
梅(学名:Prunus mume),是蔷薇科杏属的落叶乔木,有时也指其果实或花。原产于中国,后来發展到韩国与日本等地。.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梅
植物
植物(Plantae)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並包含了如乔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據估計現存大約有350000個物種。直至2004年,其中的287655個物種已被確認,有258650種開花植物15000種苔蘚植物(参见条目中表格)。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植物
檀香目
檀香目在生物分类学上是双子叶植物纲中的一个目。為廣泛分布的開花植物,不過主要分布於亞熱帶與熱帶。此目種子大多無種皮,在開花植物中十分特殊。此目植物大多為半寄生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糖,但深入其他植物的莖或根來獲得水和礦物質;部分芽的葉綠素為宿主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且寄生於宿主的維管束以獲得養分。槲寄生為知名的檀香目寄生植物。.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檀香目
朱槿
朱槿(学名:Hibiscus rosa-sinensis)是一种属于锦葵科木槿属的常绿灌木或小喬木,又称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紅扶桑、紅木槿、桑槿、火紅花、照殿紅、宋槿、二紅花、花上花、土红花、假牡丹、燈籃仔花,因原产于中国南部,歐洲各語系依循其拉丁學名皆稱朱槿為中國玫瑰(英文:Rose of China、China rose)。由于早期花色大多为红色,中国岭南一带将之称为大红花。 红色的朱槿也是马来西亚国花,馬來語稱為「大花」(Bunga Raya),當地華人則称之为「大红花」。在台語中,稱之為「燈仔花」(Teng-á-hoe)。 歐洲是五大洲裏唯一沒有發現任何原生種朱槿的地塊,所以歐洲人在十七世紀航海時代,初次接觸到這款從未見過的植物,很自然從其外觀複瓣的花型酷似玫瑰予以命名,也能得知最早流傳歐洲的中國朱槿是一批複瓣的(單瓣的稍後才輸入),這個就是朱槿今日的學名隱含有中國玫瑰(rosa-sinensis)之原因,sinensis在拉丁文是秦(中國)的意思。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性植物,原产地中国在西元304年西晋时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狀》中就已出现朱槿的记载。過去民間流傳的閩南語有:「圓仔花不知醜,大紅花醜不知」,其中大紅花就是朱槿。紅色品種的傳統朱槿,因任意插枝就活又很會開花,一般人心目中覺得它很「臭賤」,也不覺得有何珍貴,才會民間流傳的諺語對它有貶抑之意。现今大批新種雜交的觀賞朱槿(Ornamental Hibiscus)在全世界廣受歡迎,到了1980年澳洲朱槿協會的理事長吉姆·何維(Jim Howie)出版了一本《朱槿-花之--》(HIBISCUS-Queen of the Flowers),自此大家普遍推崇此新種朱槿為「熱帶女王花」。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有廣泛种植,而在溫帶的美歐地區對朱槿熱愛不減。為怕露地栽培下雪會因低溫凍死,就只能種植在盆子裏,便於在冬季下雪前搬入室內溫室或車庫避寒,到底它還是熱帶植物,不像木槿那般的耐寒。.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朱槿
无患子目
无患子目(学名:Sapindales)属于双子叶植物,本目一般是木本植物,罕有草本植物。本目植物与蔷薇目很接近,但大多数具有复叶或分裂的出叶,雄蕊是单轮或外轮对萼,和蔷薇目又有区别。可能是从蔷薇目演化来的。 本目包括荔枝、柑橘、腰果、五倍子、漆树、无患子、香椿等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以及槭树、枫树、骆驼刺、楝树、栾树等绿化用植物。.
查看 蔷薇类植物和无患子目
另见
蔷薇分支
- 蔷薇类植物
亦称为 II类真蔷薇分支,薔薇分支,蔷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