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董建華和蕭炯柱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董建華和蕭炯柱之间的区别

董建華 vs. 蕭炯柱

董建華(7月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至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第10屆至第13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董建華1992年經香港總督彭定康任命為行政局非官守成員,1996年12月11日在推選委員會中擊敗楊鐵樑、吳光正和李福善等中勝出,獲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委任為香港首任行政長官。2002年2月28日,董建華在無對手的情況下自動當選第二任行政長官,任期原於2007年6月30日屆滿,惟董建華於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為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於3月12日獲接納。同日,他獲全國政協推薦並當選第10届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今。 在其行政長官任內,香港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政策亦備受爭議及非議,間接導致多位高級官員問責下台。他離任特首後成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晉身國家級副職領導人。2012年梁振英上任後成立團結香港基金會,重新活躍於政壇。. 蕭炯柱(Gordon Siu Kwing-chue,1945年11月28日-),香港政府官員,前香港公務員,畢業於英皇書院、英華書院(預科)及取得英國伯明翰大學社會學碩士後於1966年2月加入政府,1968年8月加入政務職系。1995年1月晉升至司級官員。前妻為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前無綫電視非執行董事。 蕭炯柱多年以來曾於多個決策科和政府部門任職。曾經擔任的高級職位包括:音樂事務統籌處音樂總監 (1977年-)、郵政署署長(1988年至1989年)、運輸署署長(1989年至1992年)、新機場工程統籌署署長(1992年至1993年)、經濟司(1993年至1996年)及運輸司(後稱運輸局局長)(1996年至1997年)。1997年8月至1998年11月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1998年11月至2001年7月任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 蕭炯柱從政府退休後,於2009年成立青年音樂訓練基金,免費提供樂器及近乎全費學費資助。.

之间董建華和蕭炯柱相似

董建華和蕭炯柱有(在联盟百科)17共同点: 吳榮奎中央政策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廖秀冬彭定康經濟發展及勞工局環境運輸及工務局運輸局規劃環境地政局香港香港公務員葉澍堃陳方安生梁寶榮房屋及規劃地政局政務主任曾俊華

吳榮奎

吳榮奎,CBE(),前香港公務員,前任公務員敘用委員會主席。 吳榮奎1970年6月加入香港政府,初任審查主任,不久改任二級行政主任,1971年8月轉入政務職系工作,1995年1月晉升至局長級。 吳榮奎曾在多個決策局和部門服務,近年擔任的高層職位包括:副銓敍司(1985年11月至1987年2月)、副工商司(1987年2月至7月)、政府新聞處副處長(1987年7月至1989年3月)、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秘書長(1989年5月至1991年5月)、行政署長(1991年6月至1994年1月)和憲制事務司(即政制事務局局長,1994年1月至1997年8月)。1997年7月獲委任為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1997年8月至2002年4月任運輸局局長。2003年7月以局長職級榮休。2005年4月起任公務員敍用委員會主席至2014年4月。.

吳榮奎和董建華 · 吳榮奎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中央政策組

中央政策組(簡稱中策組,英語:Central Policy Unit),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部門,於1989年成立,當時職能為負責審視特定政策議題,輔助當時布政司署的工作。1997年7月起,主要職能為向行政長官、政務司司長和財政司司長提供意見。 中策組於2018年4月1日改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

中央政策組和董建華 · 中央政策組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簡稱康文署,英文: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縮寫:LCSD)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轄下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古物古蹟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現時約有10,000名職員。現任署長為李美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董建華 ·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廖秀冬

廖秀冬博士(,Sarah Liao Sau-Tung),曾任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2002年8月1日—2007年6月30日)。在2001年加入北京奧組委,擔任環境顧問。而由於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是香港政府最高架構三司十一局的一部份,所以其當時亦自動成為行政會議成員之一。廖秀冬本身亦是一位環保人士,曾居於北京。.

廖秀冬和董建華 · 廖秀冬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彭定康

巴恩斯的彭定康男爵,CH,PC(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 Baron Patten of Barnes,),出任香港總督前音譯為柏藤,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早年出任環境大臣和保守黨主席(非黨首,時任黨魁為馬卓安),於1992年獲委任為末任香港總督,於1997年見證香港主权移交。彭定康自2000年至2004年出任歐洲聯盟外交事務專員,卸任後被冊封為終身貴族,2011年獲委英國廣播公司信托基金主席(2014年因心臟健康問題提早卸任),現任牛津大學校監。.

彭定康和董建華 · 彭定康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英文: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bour Bureau,縮寫:EDLB)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前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經濟發展及勞工事務。該局唯一一任局長為為葉澍堃。.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和董建華 · 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境運輸及工務局(簡稱環運局;英語: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Works Bureau,ETWB)曾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一個決策局,專責香港有關環境保護、交通運輸及公共工程的事務。該部門成立於2002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起分拆。此局已經重組,各統籌範疇已分配到新的環境局、運輸及房屋局和發展局。當時該局的唯一局長為廖秀冬博士。.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和董建華 ·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運輸局

運輸局()曾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管運輸政策的部門。前身是香港回歸前的為布政司署運輸科。2002年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運輸局合併至環境運輸及工務局。2007年7月1日決策局再度重組後,被劃入新成立的運輸及房屋局。.

董建華和運輸局 · 蕭炯柱和運輸局 · 查看更多 »

規劃環境地政局

規劃環境地政局(Plann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 Bureau)曾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專責香港的城市規劃及土地利用、環境事務,現已解散。.

董建華和規劃環境地政局 · 蕭炯柱和規劃環境地政局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董建華和香港 · 蕭炯柱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香港公務員

香港公務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常規僱傭關係僱員,至於外判下僱用的僱員,則不算是香港的公務員。按《基本法》保證一國兩制,香港的公務員與中國政府公務員並無官僚架構的從屬關係。 香港的公務員體制承自英國公務員制度,問責局以下的公務員須遵守政治中立的原則,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同時亦不受政治委任官員變動影響,這個制度的好處是可以保障政府施政穩定性和公務員士氣。由英治時期至2002年,香港公務員體系中最高職位為政務司司長,實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後降至常任秘書長。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是羅智光。另外,香港公務員工會華員會是全香港最大的工會組織。.

董建華和香港公務員 · 蕭炯柱和香港公務員 · 查看更多 »

葉澍堃

葉澍堃(Stephen Ip,)〈特首運轉強 三司一不穩〉。《文匯報》。2004年1月21日。,生於香港,籍貫廣東南海,曾任香港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2002年7月1日—2007年6月30日)。退休後,他主持多個飲食節目,成為美食評論家。現任華潤水泥獨立非執行董事。.

葉澍堃和董建華 · 葉澍堃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陳方安生

陳方安生,大紫荊勳賢,GCMG,CBE,JP(Anson Maria Elizabeth Chan Fang On Sang,),本名方安生,香港政治人物,曾任政府官員及立法會直選議員。陳方安生在公眾場合笑容可掬的形象深入民心,故有「陳四萬」之暱稱。 陳方安生曾經是香港政府主要官員,自1993年至1997年在殖民地政府出任首位華人布政司。1997年主權移交後,她繼續在特區政府擔任政務司司長。任內,外界不斷有傳聞指她與上司行政長官董建華不和。至2001年,她以私人理由提早退休,結束近39年的公職生涯。後來她表示,提早退休的原因是不滿董建華急於實施高官問責制。 退休以後,陳方安生仍然活躍於香港政壇,除了先後在2006年和2007年參與七一遊行外,更一度有傳聞指她會角逐2007年的特首選舉。在2007年9月11日,她宣佈參選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成為香港歷來首位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前布政司;最後她擊敗主要對手葉劉淑儀,成功當選,後於2008年9月30日卸任。.

董建華和陳方安生 · 蕭炯柱和陳方安生 · 查看更多 »

梁寶榮

梁寶榮(Bowen Joseph Leung Po-wing,),前香港公務員,1973年6月加入香港政府政務職系,1996年6月晉升為首長級甲一級政務官。在政務職系服務期間,梁寶榮曾任職多個決策局和部門。1987年4月至1990年9月任副政務司。1990年9月至1992年12月任副規劃環境地政司。1992年12月至1995年3月任總督府私人秘書。1995年5月至1998年11月任規劃環境地政司、規劃環境地政局局長。1998年11月至2005年10月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首任主任。.

梁寶榮和董建華 · 梁寶榮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Housing, Planning and Lands Bureau,)曾經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決策局,但經改組後可謂已經取消。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為孫明揚,專責香港的房屋事務、城市規劃及土地利用。該局經改組後,功能由運輸及房屋局及發展局取代。但2012年7月1日前,新政府改組方案未通過立法會優先審議,該局不會於2012年7月1日起重新運作。.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和董建華 ·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政務主任

政務主任(英文:Administrative Officer,簡稱AO)是專業的管理通才,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擔當重要角色。他們會定期被派往各決策局和部門擔任不同職位,制定政府政策,被視為是晉身高級公務員的踏腳石。 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許仕仁、林瑞麟及多名前任與現任局長都曾任職政務主任。而大部分現任高層首長級公務員(常任秘書長、署長等)都是來自政務職系。.

政務主任和董建華 · 政務主任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曾俊華

曾俊華(John Tsang Chun-wah,),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財政司司長現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客座教授。其為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任期最長的財長,任期達9年7個月。.

曾俊華和董建華 · 曾俊華和蕭炯柱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董建華和蕭炯柱之间的比较

董建華有331个关系,而蕭炯柱有33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7,杰卡德指数为4.67% = 17 / (331 + 33)。

参考

本文介绍董建華和蕭炯柱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