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落馬洲站和西鐵綫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落馬洲站和西鐵綫之间的区别

落馬洲站 vs. 西鐵綫

落馬洲站(Lok Ma Chau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北端的兩個終點車站之一(另一個為羅湖站),位於新界元朗區落馬洲及新田一帶,屬邊境禁區範圍內;其附屬的出入境管制站(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以橫跨深圳河的行人天橋連接中國大陸深圳市的福田口岸大樓。.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之间落馬洲站和西鐵綫相似

落馬洲站和西鐵綫有(在联盟百科)30共同点: 古洞站天水圍天水圍站 (西鐵綫)尖東站上水站九廣鐵路九廣鐵路公司九龍九龍巴士B1線北環綫兩鐵合併元朗元朗區元朗站 (西鐵綫)紅磡站羅湖站 (香港)田北辰落馬洲落馬洲支線西鐵綫馬鞍山綫香港小巴錦上路站東鐵綫港鐵港鐵車票月台幕門明報新界新界西選區

古洞站

古洞站(Kwu Tung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及北環綫已經落實興建的重型鐵路車站,預留站位於北區古洞北面。預計於2018年動工,2023年通車。.

古洞站和落馬洲站 · 古洞站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

天水圍(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區及上環市區大約25--。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天水圍和落馬洲站 · 天水圍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天水圍站 (西鐵綫)

天水圍站(Tin Shui Wai Station)是香港港鐵西鐵綫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新界元朗區屏山北部,接駁輕鐵天水圍站。 天水圍站位處天水圍新市鎮南部邊陲,實際上更接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市中心,與已有超過600年歷史的香港法定古蹟聚星樓位置相距不足50米。.

天水圍站 (西鐵綫)和落馬洲站 · 天水圍站 (西鐵綫)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尖東站

尖東站(East Tsim Sha Tsui Station)是港鐵西鐵綫的一個中途站,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尖沙咀中間道兒童遊樂場地底,鄰近尖沙咀東部,2004年10月24日啟用,由金門建築及西松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尖東站設有行人隧道系統連接周邊地區及尖沙咀站,供乘客轉乘荃灣綫;但由於該系統為非收費區,乘客不能以一張單程車票在此站轉乘;若以八達通轉乘需要先出閘、後入閘。位於半島中心的港鐵特惠站於2008年12月起,為使用成人八達通卡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回贈(初時只適用於尖沙咀站)。.

尖東站和落馬洲站 · 尖東站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上水站

上水站可能指以下其中一個車站或事物:.

上水站和落馬洲站 · 上水站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

九廣鐵路(簡稱九鐵;Kowloon-Canton Railway,缩写KCR),是指1910年起連接香港九龍及廣東省廣州市的城際鐵路系統,也是連接九龍及廣州的第一條鐵路。當時分為兩部份,中國境內的路段稱作華段,香港境內的路段稱作英段(當時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路軌等基建設施分兩地管理。鐵路始建於1906年,英段於1910年通車,華段則於1911年通車。來往兩地的直通車服務曾因二戰及後來中國大陸政權易手而停辦,來往兩地的長途客車(港穗直通車)於1979年才恢復行走。該路段後來由兩間不同公司營運,分別是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營運的廣深鐵路(原華段)及九廣鐵路公司營運的九廣東鐵(原英段)。 在香港,「九廣鐵路」在1990年代中期以前只代表「九廣鐵路──英段」,現在則指由九廣鐵路公司在1910年至2007年在香港營運的所有鐵路網,包括九廣東鐵、九廣西鐵、馬鞍山鐵路及九廣輕鐵。自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後,原九廣鐵路的列車服務已改由前身是地鐵公司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分。.

九廣鐵路和落馬洲站 · 九廣鐵路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九廣鐵路公司

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廣鐵路,Kowloon-Canton Railway Corporation,縮寫:KCRC)前身為香港政府部門之一的九廣鐵路局,負責營運九廣鐵路。九廣鐵路公司根據《九廣鐵路公司條例》,於1982年12月24日成立,為政府全資擁有的法定公營機構,以審慎的商業原則營運九廣鐵路。九鐵公司其後致力擴展鐵路網絡,新鐵路相繼落成並投入服務,計有新界西北部輕鐵系統、西鐵、馬鞍山鐵路、尖沙咀支線、及落馬洲支線,並開始建造九龍南線。九鐵公司亦引進新一代列車、更新車隊、開辦京九及滬九直通車服務,以及發展物業,經營接駁巴士服務、過境貨運業務、商場、車站零售服務和商務設施、物業管理、廣告及推廣業務。 2007年12月2日,根據《兩鐵合併條例》,九鐵公司的服務併入地鐵公司,並命名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九廣鐵路公司的鐵路資產,期滿後可予延續。鐵路網絡營運合併後,九廣鐵路公司仍擁有有關資產,所以現時主要為一間鐵路資產持有公司,並負責監督港鐵公司遵行服務經營權協議的條款,以港鐵公司每年的付款用作投資,支付公司未償還的債項,及管理其附屬公司,包括西鐵物業發展有限公司及其13家全資附屬公司。.

九廣鐵路公司和落馬洲站 · 九廣鐵路公司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九龍和落馬洲站 · 九龍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九龍巴士B1線

調新界巴士路線B1,由九巴營辦,來往及落馬洲站,途經天耀邨、天水圍站、元朗站(←)及元朗大馬路,並取道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往返落馬洲。 本線是九巴最高盈利的路線。 本線的開辦,是配合九廣東鐵(今東鐵綫)落馬洲支線、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深圳福田口岸的興建而設。原先政府的規劃,是在九廣東鐵落馬洲支線及相連的福田口岸啟用後,只容許乘搭鐵路列車過境,但經多名立法會議員大力爭取下,政府終於讓步,容許鐵路以外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客使用落馬洲支線管制站過境,並決定公開招標該線,由九巴投得專營權。 本線為香港首條全線採用12.8米車輛的專利巴士路線。.

九龍巴士B1線和落馬洲站 · 九龍巴士B1線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北環綫

北環綫(Northern Link)為香港準備興建的鐵路支綫之一,屬港鐵西鐵綫第二期,將連接西鐵綫原有的錦上路站及東鐵綫落馬洲支綫已預留的古洞站《》(第20-24、45頁),2014年9月,運輸及房屋局。.

北環綫和落馬洲站 · 北環綫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兩鐵合併

兩鐵合併是指香港地下鐵路(地鐵)及九廣鐵路(九鐵)車務運作的正式合併,合併後的鐵路系統易名為港鐵,當中包括九鐵公司在香港本地及跨境的鐵路路線、落成後的新路線(參見九廣鐵路),以及其他與運輸相關的業務,例如在西北鐵路服務範圍內經營的巴士服務由地鐵公司初步議定租用50年(可延長),及地鐵公司購入九鐵公司大部分車站上蓋物業(物業發展權)、其物業管理附屬公司及某些短期鐵路資產,但就不涉及鐵路等業權的轉移。 有人曾經認為合併可增加鐵路網絡效率,以更大規模公司來製造協同效應,節省行政開支及營運成本及取消轉乘車費,以便整體車務結構作出調整。反對意見認為合併使香港的鐵路服務失去競爭,地鐵可壟斷香港的鐵路運輸,而且以上市公司地位自居,遠離政府監管,形成獨立王國。 2007年10月18日,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表示當局已經決定在2007年12月2日落實兩鐵合併,並已經於10月26日刊憲,當局在10月31日向立法會提交有關《兩鐵合併條例》生效日期的公告,該公告通過立法會先訂立後審議的程序,當日《兩鐵合併條例》亦會正式生效。 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生效,九廣鐵路公司正式結束其97年的鐵路業務,並將其網絡交由地鐵有限公司管理及營運,其合併網絡統稱為「港鐵」。地鐵有限公司將保留其英文名稱,而中文名稱則改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兩鐵合併和落馬洲站 · 兩鐵合併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元朗

元朗(Yuen Long;1960年代以前作“Un Long”)是香港新界元朗區的主要區域,是一個沖積平原。遠自宋朝,骨灰即已遷入岑田(今日錦田)居住,現時人口約53萬。區內也有些漁塘和田地,但因人口愈來愈多,城市化更趨嚴重,以致漁塘和田地面積陸續減少。元朗市中心以唐樓居多,近年政府致力發展元朗,現在市中心外圍已有較多新住宅大廈落成。.

元朗和落馬洲站 · 元朗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元朗區

元朗區(Yuen Long District)位於香港新界西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元朗區和落馬洲站 · 元朗區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元朗站 (西鐵綫)

元朗站(Yuen Long Station)是港鐵西鐵綫車站,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朗日路,2003年12月20日啟用。該站與輕鐵的元朗站相鄰,乘客可到該站轉乘輕鐵。.

元朗站 (西鐵綫)和落馬洲站 · 元朗站 (西鐵綫)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紅磡站

紅磡站(Hung Hom Station),兩鐵合併前稱紅磡車站,更早前被稱為九龍車站(Kowloon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及西鐵綫的終點站,同時亦是香港來往中國大陸的城際客運鐵路終點站。此站雖然以紅磡為名,實際上是座落於香港九龍紅磡灣,所以與傳統上的紅磡有所距離,本站在十八區區域劃分上隸屬油尖旺區。 城際客運鐵路稱之為「九龍站」,東鐵綫及西鐵綫稱之為「紅磡站」,沙田至中環綫通車以後,現有用於東鐵綫和西鐵綫的月台將會完全用於直通車服務(即直通車服務由原本兩個月台增至六個月台),而位於原紅磡貨場位置(現有C出入口車站大堂下方)的新車站部分(新「紅磡站」)將供本地客運服務使用,較原有用地向東移。.

紅磡站和落馬洲站 · 紅磡站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羅湖站 (香港)

羅湖站(Lo Wu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一個鐵路車站,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羅湖,是港鐵系統中最北端車站。羅湖站位處邊境禁區內,鄰近深圳河及梧桐河交界處,其附屬出入境管制站(「羅湖管制站」)接駁中國內地的羅湖口岸;過境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旅遊證件,非過境乘客須持有指定分區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而前往管制站的非過境乘客則需另外持有由港鐵簽發的「羅湖站限制區通行證」才可使用此站。未持有有效證件者前往此站可能會被檢控。.

羅湖站 (香港)和落馬洲站 · 羅湖站 (香港)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田北辰

北辰(Michael Tien Puk-sun,),香港政治人物及商人,祖籍安徽,人稱田二少,現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荃灣區議會愉景選區區議員、縱橫二千集團(經營G2000品牌)創辦人及主席、實政圓桌召集人。他是田元灝家族成員,其兄為萬泰集團主席、自由黨榮譽主席、前立法會議員田北俊。 田北辰曾經擔任多項公職,包括九廣鐵路公司管理局主席(2001年12月24日至2007年12月1日)、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2000年11月10日至2009年6月30日)及僱員再培訓局主席(2005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等等。2012年,他代表新民黨參加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出戰新界西地區直選,結果成功以37,808票當選,2016年再以新民黨名義參選,成功連任。2017年4月,他宣佈退出新民黨,原因是與黨主席葉劉淑儀不和。.

田北辰和落馬洲站 · 田北辰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落馬洲

落馬洲(Lok Ma Chau,舊稱勒馬洲)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北面,鄰近深圳河,爲香港一個設有出入境口岸的邊境地區,而該處的深圳河河段以北之土地為深圳市福田區,而落馬洲的南面則為佔地約1,500公頃的米埔濕地。 由於落馬洲貼近香港邊境禁區,因此香港政府在該處提供一處緩衝地帶,藉此打擊非法入境及其他跨境罪案。另一方面,受到邊境禁區條例管制下,前往該處邊境的人士來自或來往中國大陸及香港之間毋須得到許可,惟完成過關手續後並不准在該處停留。因此,落馬洲地區每天人口流動量極大,常住人口卻非常少,僅有落馬洲村、下灣村和潘屋村的原居民,而當地普遍的魚塘濕地環境至今未有大改變,但不少魚塘已經荒廢。.

落馬洲和落馬洲站 · 落馬洲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落馬洲支線

落馬洲支線(英文:Lok Ma Chau Spur Line)是香港九廣東鐵(今港鐵東鐵綫)的支線,為香港第二條跨境客運鐵路,也是唯一連接新界西(元朗區)和新界東(北區)的鐵路。支線從原有的上水站開始,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越塱原濕地、古洞及洲頭等地,最終連接新建的落馬洲站,全長7.4公里。 因為支線的建成,東鐵綫北行共分為2個終點站,分別通往2個與中國大陸連接的關口──羅湖及落馬洲。現時,每小時均有5班車(非繁忙時間)或6班車(繁忙時間)來往紅磡至落馬洲,乘客只需在紅磡至上水之間各站登上往落馬洲的列車即可到達。落馬洲站至上水站的行車時間約為8分鐘,紅磡站至落馬洲站則約為50分鐘。 落馬洲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興建,用以成為九廣東鐵(現為東鐵綫)的支線。工程於2003年1月29日開始,於2006年末竣工,落馬洲站於2007年8月15日下午4時正式啟用。首班列車於下午3時17分從尖東站開出,而首班從落馬洲站開出的南行列車亦於下午4時15分開出。.

落馬洲支線和落馬洲站 · 落馬洲支線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西鐵綫

西鐵綫(West Rail Line,前稱九廣西鐵,KCR We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西及九龍西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並於2009年8月16日伸延至紅磡站。 現時西鐵綫,從與東鐵綫交匯的紅磡站起,途經油尖旺區、深水埗區、新界西葵青區(美孚站至荃灣西站所途經的青荃隧道及下葵涌隧道)、荃灣區及大欖隧道前往同為新界西的元朗區及屯門區,全長35.7公里,共有12個車站,當中有8個轉車站,連同九龍南綫,總造價為547億元。除荃灣西站、柯士甸站和尖東站完全建於地底之外,所有車站均建於地面或高架橋之上。 西鐵綫的開通縮短新界西來往市區的乘車時間。乘坐西鐵綫由屯門站至紅磡站,全程只需37分鐘。政策上,西鐵綫把三個新市鎮(元朗、天水圍及屯門)串連起來並連接到市區,縮短往來時間之餘,也可加速該些地區的發展。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西鐵綫原本在九鐵路線圖以粉紅色表示。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落馬洲站和西鐵綫 · 西鐵綫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馬鞍山綫

鞍山綫(Ma On Shan Line,前稱馬鞍山鐵路,Ma On Shan Rail),簡稱馬鐵,是港鐵營運的香港鐵路綫之一,連接新界沙田區的大圍站和烏溪沙站,主要服務沙田城門河東和馬鞍山。其中大圍站是與東鐵綫交匯的轉車站;在港鐵路綫圖中以啡色代表。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

落馬洲站和馬鞍山綫 · 西鐵綫和馬鞍山綫 · 查看更多 »

香港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

落馬洲站和香港小巴 · 西鐵綫和香港小巴 · 查看更多 »

錦上路站

錦上路站(Kam Sheung Road Station)位於香港元朗區錦田的西南面,鄰近八鄉,是港鐵西鐵綫其中一個車站,車站附近亦是西鐵綫的八鄉車廠與港鐵錦田大樓的所在地。車站外有一個跳蚤市場及大型廣場,是港鐵唯一的車站設有相關設施。 錦上路站是港鐵眾多重鐵車站中,唯一一個以完整道路名稱命名的車站。車站並不與錦上路相鄰,兩者相距約半公里。.

落馬洲站和錦上路站 · 西鐵綫和錦上路站 · 查看更多 »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東鐵綫和落馬洲站 · 東鐵綫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港鐵和落馬洲站 · 港鐵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港鐵車票

港鐵車票指港鐵公司發行用於港鐵上的車票。由於港鐵的車費結構十分複雜,因此設有很多車票種類,供乘客選購,以作乘車的用途。港鐵公司亦發行旅遊車票,大部份此類車票只限持有外國旅遊證件的乘客購買。所有港鐵發行的車票均受「香港鐵路附例」及「車票發出條件」所規限;而八達通、機場快綫旅遊票及以八達通儲存的月票亦受「八達通發卡條款」所規限。.

港鐵車票和落馬洲站 · 港鐵車票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月台幕門

月台幕門(platform screen doors, PSDs 或 platform edge doors, PEDs),是指安装在车站月台边缘将行车的轨道区与站台候车区隔开,设有与列车门相对应并可多级控制开關的滑动门的连续屏障。月台幕门高度均大于2米,低于2米的称为月台閘門。.

月台幕門和落馬洲站 · 月台幕門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明報和落馬洲站 · 明報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新界和落馬洲站 · 新界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新界西選區

新界西選區(英文 New Territories West Constituency)是香港立法會選舉地區直選的五個選區之一,範圍為新界西半部地域,包括荃灣區、葵青區、屯門區、元朗區及離島區。 新界西選區總面積480.43平方公里,總人口(2011年)2,023,206人,人口密度4,211人每平方公里,是人口最多的選區。.

新界西選區和落馬洲站 · 新界西選區和西鐵綫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落馬洲站和西鐵綫之间的比较

落馬洲站有74个关系,而西鐵綫有21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0,杰卡德指数为10.38% = 30 / (74 + 215)。

参考

本文介绍落馬洲站和西鐵綫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