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之间的区别

華盛頓號戰艦 (BB-56) vs. 霧島號戰艦

華盛頓號戰艦(USS Washington BB-56)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戰艦,為北卡羅萊納級戰艦的二號艦。她是美軍第三艘以華盛頓州為名的軍艦。 華盛頓號在1938年按照1936年海軍撥款法開始建造,以使美國戰艦規模達至倫敦海軍條約許可上限。1940年華盛頓號下水,並在1941年服役,加入大西洋艦隊。數個月後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華盛頓號仍舊留在大西洋,並增援英國本土艦隊,先後掩護過PQ-15船團、PQ-16船團及PQ-17船團。PQ-17船團被德國擊潰後,華盛頓號回到美國維修,然後前往太平洋戰場,旋即參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並在夜戰中重創霧島號戰艦,迫使其自沉。稍後華盛頓號先後參與所羅門群島戰役、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雷伊泰灣海戰、硫磺島戰役及沖繩戰役。日本投降前三個月,華盛頓號返回美國維修,並參與戰後接載美軍返國的魔毯行動(Operation Magic Carpet)。1947年華盛頓號退役,並在1960年除籍,最後於1961年出售拆解。 華盛頓號在二戰共獲得13枚戰鬥之星。. 霧島()是大日本帝國海軍(以下為日本海軍)的軍艦。建造時原為巡洋戰艦(即西方的戰鬥巡洋艦),後來改裝成戰艦。金剛型戰艦的4號艦。.

之间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相似

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有(在联盟百科)2共同点: 珍珠港事件戰艦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又名突襲珍珠港,日本稱之珍珠灣攻擊(真珠湾攻撃)或夏威夷作戰(ハワイ作戦)、AI作戰、Z作戰,是日本海軍於1941年12月7日(美國時間)對美國海軍夏威夷領地珍珠港海軍基地的一次突襲作戰。 攻擊珍珠港的计划源自日本與美國的外交衝突。日本自1937年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後,長期無法脫身,經濟也每況愈下;為了繼續對中國的戰爭,日本國策逐漸走向奪取他國資源;1938年,时任日本首相近衞文麿提出“大东亚共荣圈”构想,严重威胁到美国在中国和亚洲的利益,引发美国强烈抗议。1941年,美國政府要求日本從法屬印度支那撤軍,並連同荷蘭與英國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由於石油是日軍繼續戰爭之必備要素,美國此舉令日本最終決定南進奪取英國與荷蘭資源豐饒的殖民地;同時也因為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認為美國勢必干涉,因此必須致命地打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令日本在南進取得成果、鞏固勢力後,能在有利的條件下和美國和談。為此,山本擬定攻擊珍珠港的計畫。 日本海軍派出6艘航空母艦、共300多架戰機的兵力,分為兩波攻擊。由於美軍受到奇襲,日軍取得重大成果:擊沉及重創美軍8艘戰艦、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摧毀188架戰機,造成2,402人殉職和1,282人受傷。然而,日軍之勝利並不完全:島上的發電站、維修設備、燃料和指揮總部大樓均未被破壞,未來海戰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艦均不在港內。即使如此,和美國的損失比起來,日本損失甚微:僅損失29架飛機和5艘袖珍潛艇,共65名士兵陣亡或失蹤,並有一位日本潛艇乘員被俘虜。 這場軍事攻擊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由於日本這次未宣而戰的行動,美國公眾輿論憤怒不已,全國自孤立主義轉為支持參戰;而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也對美國宣戰,美國因此也加入歐洲戰場。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給予各個反軸心國陣營大量的資源,導致軸心國最終滅亡。另外,由於參戰前富兰克林·罗斯福總統親同盟國、欲加入世界大戰的態度,出現知道日軍即將攻擊珍珠港、卻不加以警告的陰謀論,其至今仍充滿爭議。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發表著名的《國恥演說》,聲稱12月7日是美國「活在恥辱中之一日」,後來成為該國的紀念日。.

珍珠港事件和華盛頓號戰艦 (BB-56) · 珍珠港事件和霧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戰艦

戰艦(Battleship),美國軍規常用代號為BB。台湾稱為--,香港稱為--,日本稱為戦艦、中国大陆稱為--,是裝有厚重裝甲和大口徑主炮的大型軍艦,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和複雜的武器系統之一,大艦巨砲主義時代的極致產物。19世紀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战列舰作為海軍中最大的武裝艦艇,是一個國家海軍力量的標誌,因此常被做為「主力艦」(capital ship)。隨著潛艇技術日漸成熟,空中優勢破壞戰力平衡和精确制导武器的開發,戰艦已不再被認為是建立海上優勢所必須的裝備,因此已經全部退役。 现代的“战列舰”這個名詞來源於历史上的風帆戰列艦(全称ship of the line of battle,简称ship of the line或line-of-battle ship),從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主要排成戰列線進行戰鬥的大型軍艦。隨著蒸汽機、爆破彈和鋼鐵裝甲的發展,19世紀後期出現了稱為鐵甲艦(Ironclads)的蒸汽裝甲艦,即是後來戰艦和裝甲巡洋艦的前身。1906年服役的無畏號(HMS Dreadnought)標誌著戰艦“全裝重型火炮”的革命,後來所有按這個概念設計的戰艦都被稱為無畏艦,與之相對,之前的戰艦稱為前無畏艦。不久,出現了比無畏號更強大的戰艦,稱為超無畏艦。 海軍大國爭相建造戰艦引起了長期的軍備競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了戰艦對決的日德蘭海戰。戰後,各海軍大國通過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對締約國戰艦的數量和性能作出限制。條約生效期間被稱為“海軍假日”。條約失效後,出現了最後一波建造戰艦的熱潮,出現了大和号等排水量超過60,000噸的巨艦。即使如此,戰艦的價值一直受到質疑,更小、更廉價的潛艦、魚雷和飛機都能對戰艦造成嚴重傷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航空母艦取代戰艦成為海戰的主導力量。戰後,戰艦紛紛走上退役道路,原有的建造計畫被取消,只有美國海軍曾在幾次戰爭中重新將數艘戰艦投入使用。 美國最後两艘战列舰威斯康星號(BB-64)和密蘇里號(BB-63)參與1990波斯灣戰爭,是戰列艦最後參與的大型戰役。戰爭結束後,兩艦先後於1991年和1992年退役,並分别在2006年和1995年被除籍。现在只有美国和日本保留了数艘退役战列舰,作为浮动博物馆使用。.

戰艦和華盛頓號戰艦 (BB-56) · 戰艦和霧島號戰艦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之间的比较

華盛頓號戰艦 (BB-56)有19个关系,而霧島號戰艦有7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2,杰卡德指数为2.11% = 2 / (19 + 76)。

参考

本文介绍華盛頓號戰艦 (BB-56)和霧島號戰艦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