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范育和集賢院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范育和集賢院之间的区别

范育 vs. 集賢院

范育(),字巽之,邠州三水(陕西省旬邑)人。曾為北宋秦鳳路及熙河路安撫使,累官至光祿卿、樞密都承旨。父同為北宋政治人物范祥,官至轉運副使、度支員外郎。. 集賢院,又名集賢書院、集賢殿書院,中國古代收藏典籍之所。 集賢書院與漢、隋、唐諸朝以來的天祿閣、文德殿、文林館、麟趾殿、觀文殿等一脈相傳。唐代開元十三年(725年)四月,詔改“麗正殿”為集賢院,有學士、直學士、侍講學士等十八人,集賢院成為唐代最大的圖書典藏機構,兼有修撰、侍讀之功能。 宋朝創立史館、昭文館、集賢書院,合稱“三館”,賜名崇文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建有秘閣,專收善本。元代圖籍歸秘書監,雖仍有集賢院,秩從二品,但已不再是宮廷文人的活動中心。明清兩朝則徒有集賢院之名,清中葉以後,米萬鍾寓所勺園舊址改為集賢院。清咸丰十年(1860年)十月,英法侵略军占领圆明园前,集贤院一度是囚禁英法俘虏的地方,後與圓明園同毀於大火。.

之间范育和集賢院相似

范育和集賢院有1共同点(的联盟百科): 崇文院

崇文院

崇文院,原名“三館”(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宋代儲藏圖書之所。 崇文院為後梁始創,唐代沿襲。北宋在汴京(今開封)設立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正式賜名為崇文院。院內東部為昭文書庫;南部為集賢書庫;西部為史館書庫。昭文、集賢和史館四庫合稱“崇文六庫”,史館書庫再細分為經、史、子、集四庫。共藏正副本圖書8萬多卷,放置於雕花木書架上。《玉海》稱崇文院藏書「侖奐壯麗,甲於內庭」。後來又取珍善藏本別建秘閣,分設“內藏西庫”。崇文院藏書經常外借,丟失情形十分嚴重,宋真宗說:「近聞圖書之府,甚不整齊;假借之餘,散失尤多。」大臣朱昂曰:「院中四部書為朝廷所借者,凡四百六十卷。」。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崇文院大火,損失嚴重。仁宗景祐年間,王堯臣、張觀、宋祁等奉詔編撰《崇文總目》,費時二十五年乃成,著錄四部圖書凡30669卷。.

崇文院和范育 · 崇文院和集賢院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范育和集賢院之间的比较

范育有57个关系,而集賢院有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杰卡德指数为1.54% = 1 / (57 + 8)。

参考

本文介绍范育和集賢院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