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范熊和薛珝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范熊和薛珝之间的区别

范熊 vs. 薛珝

范熊()是占城第一王朝國王。他是林邑國建立者區連的外孫。區連死後,林邑國傳數世,無嗣,由范熊繼位。 269年(東吳建衡元年),范熊聯合扶南進攻東吳,東吳皇帝孫皓遣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監軍李勖、督軍徐存等人攻打范熊。271年,東吳軍隊佔領交州,殺晉朝守將;隨後遠征林邑。范熊奉表東吳,表示願意服屬於東吳。范熊死後,由子范逸嗣位。. 薛珝(),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長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將領。.

之间范熊和薛珝相似

范熊和薛珝有(在联盟百科)6共同点: 孙皓建衡薛珝虞汜陶璜李勖

孙皓

吴末帝孙皓(),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三国志》原名为孫晧。為廢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在位十七年(264年—280年),是三国時期孫吴的第四位,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皇帝。 吳景帝孙休逝世時,太子孫𩅦非常年幼。因當時吳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大臣們便合議改立較年長的孫皓即位。孫皓即位後,初期雖然英明施政並多行善舉,在西陵之戰一度挽回吳國的厄運,但中後期實行暴政並過度役使民力,加深了亡國危機。最終,吳國於280年被晉王朝征服,三國時代也因此終結。 孫皓並無廟號與謚號,後世史書中多將孫皓稱為吳後主、吳末帝,也有用他即位前的封號烏程侯,或是歸晉後的封號歸命侯來指代他。.

孙皓和范熊 · 孙皓和薛珝 · 查看更多 »

建衡

建衡(269年十月-271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吳末帝孙皓的第四个年号,共计3年。.

建衡和范熊 · 建衡和薛珝 · 查看更多 »

薛珝

薛珝(),沛郡竹邑(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人,薛綜長子,三國时期孫吳後期將領。.

范熊和薛珝 · 薛珝和薛珝 · 查看更多 »

虞汜

虞汜(),三國時期人物,字世洪,祖籍會稽郡餘姚縣(今浙江省餘姚市)人,生于南海郡(治所在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是吳國重臣虞翻之第四子。官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餘姚侯。虞翻有子十一,虞汜最为有成。.

范熊和虞汜 · 薛珝和虞汜 · 查看更多 »

陶璜

陶璜(),字世英,中國三國時代東吳及西晉時人。陶璜生於東吳官宦家庭,歷任顯位。3世紀60年代,東吳所轄的交州(州境包括現時越南北部)地區一度被西晉侵佔,雙方遂在當地爆發爭奪戰,陶璜受東吳孫晧委派率兵,成功擊敗晉軍,璜任交州刺史。其後,西晉於280年滅吳,陶璜投降,晉武帝繼續授任他為交州刺史。陶璜在交州任職三十年,深得當地民眾愛戴,後世越南史書甚至盛讚他「威惠素著」。.

范熊和陶璜 · 薛珝和陶璜 · 查看更多 »

李勖

李勖(),表字與籍貫不詳,三國時期孫吳官員,在孫皓時官至少府。 建衡元年(269年,晉泰始五年),孫皓令李勖以監軍使者身份,與徐存率軍從建安海路出發,預期與由監軍虞汜、威南將軍薛珝、蒼梧太守陶璜率領的軍隊在合浦(郡治今廣西省合浦縣東北)會合後,共同剿滅交阯叛軍。但李勖部因道路受阻無法進軍,最後他處死了作為嚮導的馮斐後,於次年率軍返回。 此前,孫皓的寵臣何定曾向李勖提親,希望李勖可以將女兒嫁給自己的兒子,結果被李勖拒絕,何定一直懷恨在心。因此便趁此機會,以錯殺馮斐,擅自撤軍為由向孫皓檢舉李勖。於是,李勖全家被處死,他本人的屍體也被焚毀。在李勖死後,陸抗曾上表痛惋,稱李勖與樓玄、王蕃“皆當世秀穎,一時顯器”,如今“悔亦靡及”。.

李勖和范熊 · 李勖和薛珝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范熊和薛珝之间的比较

范熊有17个关系,而薛珝有3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6,杰卡德指数为11.11% = 6 / (17 + 37)。

参考

本文介绍范熊和薛珝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