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之间的区别

英國2010年7月 vs. 英國副首相

不可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之间的差异。

之间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相似

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有(在联盟百科)13共同点: 卡梅倫內閣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尼克·克萊格工党 (英国)彭仕國保守黨 (英國)聯合政府自由民主党 (英国)英國政府英国英国首相戈登·布朗托尼·布莱尔

卡梅倫內閣

卡梅倫內閣可以指:.

卡梅倫內閣和英國2010年7月 · 卡梅倫內閣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簡稱外交大臣或外相,即Foreign Secretary),是英国内阁閣員,負責主理英國的對外事務,並且是外交及聯邦事務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Office,簡稱外交部,即Foreign Office)的首長。出任此職的人,除了是內閣成員外,也是英國政府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的內閣排列僅次于首相及財政大臣。.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和英國2010年7月 · 外交及聯邦事務大臣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尼克·克萊格

尼可拉斯·威廉·彼得·尼克·克萊格爵士(Sir Nicholas William Peter "Nick" Clegg,),漢化譯名作「紀理歷」或「郭力」,是一位英國政治家,前英國副首相。出生於英格蘭南部的白金漢郡(Buckinghamshire),是前英國自由民主黨黨魁,曾是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聯合政府(2010-2015年)的副首相,2015年聯合政府結束後離任。.

尼克·克萊格和英國2010年7月 · 尼克·克萊格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工党 (英国)

工党(Labour Party)是英国的一个奉行社会民主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中间偏左政党。.

工党 (英国)和英國2010年7月 · 工党 (英国)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彭仕國

--(John Leslie Prescott, Baron Prescott of Kingston-upon-Hull,),英國工黨政治家,前英國副首相,前下議院議員,代表英格蘭東北部的東赫爾(Hull East)選區。他曾在1994年競選工黨黨魁,但位列第二,後來貝理雅在1997年大選勝出後,他遂自1997年至2007年任副首相,于2010年受封男爵而晋升上议院。.

彭仕國和英國2010年7月 · 彭仕國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保守黨 (英國)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正式名称是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俗稱托利黨(Tory Party),是英國中間偏右政黨,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按下議院所佔議席數計算,保守黨現時乃英國下院第一大黨。 保守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英国议会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世紀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保王黨」的不正式派別。以選舉的勝出次數計算,保守黨是近代英國歷史上最成功的政黨。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人”(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整個20世紀,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參與政府,當中有57年是執政黨。保守黨於1997年大選敗於托尼·布莱尔領導的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在野黨的狀態。直到2010年英國大选后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党魁戴维·卡梅伦擔任首相。至2015年英國大選,保守黨取得330席,超過半數,而再度單獨執政。然而,在2017年英國大選中雖保持第一大黨地位,但贏得議席不過半,組成少數政府。.

保守黨 (英國)和英國2010年7月 · 保守黨 (英國)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聯合政府

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又稱為多黨政府(Multiparty Government)或聯合內閣(Coalition cabinet),主要指議會制國家存在多黨時,由二個以上政黨所聯合組成的政府。如果聯合政府是由國內兩個最大但政治光譜相反的政黨所組成,又稱為大聯合政府。.

聯合政府和英國2010年7月 · 聯合政府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自由民主党 (英国)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简称自民党(LibDems),是英國的一个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自由民主黨自成立以來是英國國會中第三大黨,紧隨工黨和保守黨之後。2010年英國大選後,與保守黨組成聯合政府。 在2015年英國大選後,由於受到蘇格蘭民族黨在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排擠效應,損失大部分席次而僅剩8席,退至英國第四大黨,與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並列,第3大黨位置由蘇格蘭民族黨取代,結束自1922年國會第三大黨的地位,黨魁尼克·克萊格辭職以示負責。.

自由民主党 (英国)和英國2010年7月 · 自由民主党 (英国)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當前官方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Her Majesty's Government),香港民間俗稱「英廷」,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中央政府,由負責國家事務的各個大臣(又稱「前座」)組成。 首相領導政府,並揀選其餘政府成員。內閣是最高層的決策委員會,由首相和最上級的大臣組成。 在英國憲法下,行政權屬於君主,只有首相及內閣可以行使或建議行使。內閣成員以樞密院成員身份向君主提出建議,也可以政府部門首長身份直接行使行政權。 政府部長通常全為國會議員,並向國會問責。政府須依賴國會作出立法,因此政府實際上必須每五年舉行選舉。然後君主任命國會中第一大黨或多數黨的黨魁成為首相。 現任首相為保守黨黨魁特雷莎·梅,由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在2016年7月13日任命。.

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政府 · 英國副首相和英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英国和英國2010年7月 · 英国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英国首相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the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首相,或简称“联合王国首相”、“英相”、“英揆”(揆,本意即宰相),前稱大不列顛首相,代表英国王室和英國公民执掌英國行政权力的最高官员、英国政府首脑。在一般情况下,国会下议院的多数党党魁或者执政联盟的领袖自动成为首相人選,人选经由君主确认及任命后,才正式成为首相。英國歷史上,首相一般會兼任第一财政大臣一職,伦敦唐寧街10號即为第一财政大臣之宅邸。根据实际情况有時會設立副首相作為副職。.

英国首相和英國2010年7月 · 英国首相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戈登·布朗

--(James Gordon Brown,),,英国政治人物,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曾任英國首相、財政大臣及工党黨魁。2007年至2010年担任英国首相及工党领袖,1997年至2007年则于工党政府中任财政大臣。1983年至2015年布朗亦为英国国会议员,前后分别代表及柯科迪和考登毕斯选区。 白高敦在爱丁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於一間继续教育机构內授课,后成为电视台记者。1983年大选后,他当选东邓弗姆林选区议员。1989年,他加入影子内阁,受任为,並於1992年升任。1997年英国大选中工党获胜后,他被选为财政大臣,其总任期在英国现代历史上为最长者。 白高敦在其财相任期内大幅度推动货币和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改革,赋予英格兰银行利率定制权,大幅扩张财政部权力,并将银行监管责任交予。他亦于其首部预算中废止公司预扣税,并于末部预算中废止本人于1999年引入的10%基税,受到一定争议。2007年托尼·布莱尔辞去首相职位,布朗在党内选举中未遇敌手,自动当选首相。 前期布朗作为首相支持率较高,但在2008年经济衰退后工党受欢迎度下滑,2009年在地方和欧洲选举中连续受挫。2010年大选中工党于下议院失去91席,为党史自1931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并使保守党成为悬浮议会中第一大党。工党同自由民主党开始进行组阁商谈,布朗暂时留任首相,但其最终于2010年5月10日宣布将辞去党首职位。5月11日工党组阁计划宣告失败,布朗正式宣布辞去首相及党首二职。戴维·卡梅伦接任首相职位,埃德·米利班德接任工党领袖职位。 布朗在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扮演重要角色,为维持联合一方拉取选票。.

戈登·布朗和英國2010年7月 · 戈登·布朗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托尼·布莱尔

--(,),,生于苏格兰爱丁堡,英國政治家,1994年至2007年任工黨黨魁,1997年至2007年任英國首相。在2007年6月27日辭任黨魁、首相及下議院的英格蘭東北部塞奇菲爾德選區議員,另外又獲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委任為中东问题特使,直至2015年。 貝理雅自1994年7月21日起出任工黨黨魁,接替突逝的前黨魁約翰·史密斯。在他領導下,工黨進行重新定位及調整路線,結果在1997年英國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勝利,結束了保守黨長達18年的執政時期,而那次也是保守黨自1832年以來輸得至為慘烈的一次大選。布莱尔執政10年,是工黨歷史上在任最長的首相,也是該黨唯一一位帶領工黨連續三次贏得大選的首相。他在任內雖然進行了不少的成功改革,但因支持及參與美國領導的伊拉克戰爭,而使得其相關政策備受爭議。.

托尼·布莱尔和英國2010年7月 · 托尼·布莱尔和英國副首相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之间的比较

英國2010年7月有212个关系,而英國副首相有48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3,杰卡德指数为5.00% = 13 / (212 + 48)。

参考

本文介绍英國2010年7月和英國副首相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