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之间的区别

苏丹共和国 vs. 蘇丹經濟

苏丹共和国(جمهورية السودان;Republic of the Sudan),简称苏丹,南苏丹独立后有时也被称作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国名源于阿拉伯语「Bilad-al-Sudan」,字面意思为“黑(人)的土地”。面积1,886,068平方公里,爲非洲面積第三大國、世界面積第16大國。首都喀土穆。人口多为阿拉伯穆斯林。曾被失敗國家指數评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国家」,归咎於军政府在达尔富尔战乱问题上的专制统治。同时,南苏丹於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民投票,98.83%的投票支持獨立。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正式宣佈獨立。. 蘇丹經濟在2008年下旬前快速增長,原因包括石油增產、油價高企和外國直接投資大量流入。國內生產總值在2006年和2007年期間每年增長超過10%。蘇丹自1997年起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推行宏觀經濟改革,其中包括管理淨動匯率等。蘇丹在1999年第4季開始出口原油,農業生產仍然重要,僱用八成勞動人口,佔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儘管人均收入急速上升,但由於達爾富爾衝突、南部二十年內戰、大面積缺乏基礎設施和大部分人口依賴農業為生,大部分人口將繼續在貧困線或以下生活。2007年1月,政府發行新貨幣蘇丹鎊,把初始匯率設為每1美元兑2鎊。.

之间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相似

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有(在联盟百科)19共同点: 埃及南蘇丹奥马尔·巴希尔尼罗河伊斯蘭教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喀土穆科斯提瓦烏瓦迪哈勒法芝麻達爾富爾青尼罗河阿特巴拉阿拉伯蘇丹鎊苏丹港森納爾棉花

埃及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通稱埃及,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01,45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9,000萬。原存在於當地的古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二戰後,埃及于1953年由阿拉伯人建立共和国,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埃及人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遜尼派,最大的宗教少数派为科普特正教。另外還有基督教其他教派和伊斯兰教什叶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埃及經濟的多元化程度在中東地區名列前茅。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地中海、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

埃及和苏丹共和国 · 埃及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南蘇丹

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جنوب السودان),是非洲東北部一個內陸國家,2011年從蘇丹獨立。東面是埃塞俄比亞,南面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肯亞和烏干達,西面是中非共和國,北面是蘇丹。包含白尼羅河所形成廣闊的蘇德沼澤。目前首都是第一大城市朱巴,未來計畫將遷都到位置較居中的拉姆塞爾。 現代南蘇丹與蘇丹共和國的領土原為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佔據,後來成為英埃共管蘇丹,1956年蘇丹共和國獨立後成為其一部分,被劃分為南部10省。第一次蘇丹內戰後,蘇丹南方於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蘇丹內戰於1983年爆發,至2005年簽署《全面和平條約》,成立蘇丹南方自治政府。 2011年,南蘇丹獨立公投以98.83%通過,南蘇丹共和國於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獨立,约有30个國家的國家元首或政府代表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加入聯合國成为聯合國会员国。目前也為非洲聯盟、東非共同體等的成員國。2012年7月,簽署了日內瓦公約。南蘇丹獨立之後仍然有激烈的內部衝突,2014年以後在脆弱國家指數(前身為失敗國家指數)的評分一直是全球最高。.

南蘇丹和苏丹共和国 · 南蘇丹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奥马尔·巴希尔

奥马尔·哈桑·艾哈迈德·巴希尔(عمر حسن احمد البشير,),苏丹总统、独裁者、政治家,曾任救国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总理,從1989年起擔任蘇丹第7任總統至今,2015年4月16日再度連任成功。.

奥马尔·巴希尔和苏丹共和国 · 奥马尔·巴希尔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尼罗河

尼罗河(النيل,埃及語:iteru,科普特语:piaro或phiaro)是一条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尼罗河長6,853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河流。2007年雖有來自巴西的學者宣稱亞馬遜河長度更勝一籌,但尚未獲全球地理學界的普遍認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来源,但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它源于非洲中部的大湖地区,其最远的源头位于卢旺达(),向北它流经坦桑尼亚并注入維多利亞湖,再从此湖中溢出注入艾伯特湖,往北流入乌干达和苏丹共和国南部,并于后者处形成大面积沼泽湿地。藍尼罗河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塔納湖(),从东南流入苏丹。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白尼罗河藍尼罗河相汇,形成尼罗河。 尼罗河从苏丹首都向北穿过苏丹和埃及,所经过的地方均是沙漠。从古代开始埃及的文明就依靠尼罗河而形成和兴旺。除海港和海岸附近的城市外埃及所有的城市和大多数居民住在阿斯旺以北的尼罗河畔,几乎所有的古埃及遗址均位于尼罗河畔。 在其入海口尼罗河形成一个巨大的三角洲,在这里它注入地中海。.

尼罗河和苏丹共和国 · 尼罗河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伊斯蘭教法

伊斯兰教法,音译为沙里亞(شريعة,,),意为“道路”,是一套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則的法律,根據《古蘭經》和可靠聖訓的內容,對人民日常生活和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又被稱為伊斯蘭法律(Islamic law)。.

伊斯蘭教法和苏丹共和国 · 伊斯蘭教法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与世界银行同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国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置於美国华盛顿特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苏丹共和国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喀土穆

喀土穆( )是蘇丹共和國的首都。來自烏干達的白尼羅河與來自埃塞俄比亞的青尼羅河在此交匯,向北奔向埃及流入地中海。「喀土穆」一詞的意思是大象鼻子。 喀土穆市區由100萬常住人口,由臨近的北喀土穆和恩圖曼所構成的大都會的人口可能超過400萬。.

喀土穆和苏丹共和国 · 喀土穆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科斯提

科斯提是非洲國家蘇丹東南部的城市,海拔高度380米,位於白尼羅河的西岸,距離首都喀土穆260公里,是棉花的貿易中心,該市東部有大型的糖廠,2008年人口415,593。.

科斯提和苏丹共和国 · 科斯提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瓦烏

烏(英語:Wau)是南蘇丹共和國第2大都市,西加扎勒河省的省都,位在朱爾河西岸,有鐵路通往蘇丹首都喀土木。人口約13萬(2005年)。.

瓦烏和苏丹共和国 · 瓦烏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瓦迪哈勒法

瓦迪哈勒法是非洲國家蘇丹北部的城鎮,位於尼羅河右岸,毗鄰與埃及接壤的邊境,由北部省負責管轄,是該國的交通樞紐,海拔高度187米,2007年人口約15,725。 Category:蘇丹城市.

瓦迪哈勒法和苏丹共和国 · 瓦迪哈勒法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芝麻

芝麻(学名:Sesamum indicum),別名胡麻、脂麻、油麻,是胡麻科胡麻屬植物。雖然它的近親在非洲出現,但品種的自然起源仍然未知。它遍佈世界上的熱帶地區。在温带地区也有种植,比如中国的山西等地。因為它的種子含油率较高并是可食用的,所以它被大量種植。芝麻有黑芝麻和白芝麻两种,食用以白芝麻为好,补益药用则以黑芝麻为佳。芝麻既可食用又可作为油料。.

芝麻和苏丹共和国 · 芝麻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達爾富爾

達爾富爾(,意即「富爾人的国家」),位於非洲國家蘇丹的西部地区,與中非共和國、乍得和南蘇丹邊境接壤。在行政區劃上,該區被分為5個省,分別為南達爾富爾、东达尔富尔、中達爾富爾、西達爾富爾、北達爾富爾,錯綜複雜的民族和種族矛盾導致這地區的暴力衝突持續不斷。首府法希尔。.

苏丹共和国和達爾富爾 · 蘇丹經濟和達爾富爾 · 查看更多 »

青尼罗河

青尼罗河(ጥቁር አባይ,النيل الأزرق)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塔纳湖,流经苏丹,最终在喀土穆与白尼罗河汇流成尼罗河,全长约1460-1600公里。尼羅河的定期氾濫正是由于青尼羅河,因其上游衣索比亞為熱帶草原氣候,分为干湿两个季节。 Category:非洲跨國河流 Category:苏丹河流 Category:尼罗河.

苏丹共和国和青尼罗河 · 蘇丹經濟和青尼罗河 · 查看更多 »

阿特巴拉

阿特巴拉是非洲國家蘇丹東北部的城鎮,由尼羅省負責管轄,位於尼羅河和阿特巴拉河匯流處,距離首都喀土穆以北250公里,鎮內有機場設施,2007年人口111,399。.

苏丹共和国和阿特巴拉 · 蘇丹經濟和阿特巴拉 · 查看更多 »

阿拉伯

可以指现代国家:.

苏丹共和国和阿拉伯 · 蘇丹經濟和阿拉伯 · 查看更多 »

蘇丹鎊

蘇丹鎊 (阿拉伯語: )是蘇丹的流通貨幣,南蘇丹獨立初期也使用蘇丹鎊,直至南蘇丹鎊面世。輔幣單位格希,1蘇丹鎊.

苏丹共和国和蘇丹鎊 · 蘇丹經濟和蘇丹鎊 · 查看更多 »

苏丹港

苏丹港(بورتسودان),是苏丹共和国的唯一海港,面临红海。苏丹港是紅海省的省会,人口约475000人,是仅次于首都喀土穆的苏丹第二大城市。 由于苏丹港隔红海与麦加的外港吉达相望,所以很久以前北非穆斯林就已开始利用这里作为去朝圣的捷径。1905年,英国统治当局从喀土穆修建了一条通往红海的铁路,苏丹港作为这条铁路的终点很快繁荣起来。 苏丹港位于沙漠当中,气候炎热而干燥。.

苏丹共和国和苏丹港 · 苏丹港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森納爾

森納爾(سنار)是蘇丹的城鎮,位於該國東南部,處於青尼羅河,是森納爾省的首府,曾經是豐吉蘇丹國的首都,鎮上的大學在1977年開辦。.

森納爾和苏丹共和国 · 森納爾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棉花和苏丹共和国 · 棉花和蘇丹經濟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之间的比较

苏丹共和国有107个关系,而蘇丹經濟有5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9,杰卡德指数为11.73% = 19 / (107 + 55)。

参考

本文介绍苏丹共和国和蘇丹經濟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