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花蓮縣和蘇花公路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花蓮縣和蘇花公路之间的区别

花蓮縣 vs. 蘇花公路

花蓮縣,臺灣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北回歸線通過其南部。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周邊與宜蘭縣、台中市、南投縣、高雄市、台東縣相鄰,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最北點的沿海地帶,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 縣旗以太陽的故鄉為設計理念,太陽在海面昇起的意象,象徵太平洋的曙光;每個光點代表原住民文化色彩: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與漢族。. 蘇花公路是位於臺灣東海岸的幹線公路,為省道台9線、台9丁線的一段,在日治時倡議修築原先清代之北路為「臨海道路」,1932年5月通車,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蘇花公路,之後並持續新建隧道及拓寬為柏油路面,1990年10月25日改為雙向通車。北起宜蘭縣蘇澳鎮白米橋,南迄花蓮縣花蓮市中山中正路口花蓮郵局前,全長388公里(現今里程縮短至102.4公里),大致依海岸線修築,間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太平洋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景觀公路。 儘管蘇花公路是一條著名的景觀公路,但台灣東海岸盛產大理石、石灰岩和砂石等工業原料,故常在此路上見到砂石車和大貨車高速通行,而且沿路外海太平洋海底處於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交界帶,地震發生非常頻繁,邊坡土石極易鬆動,不論天候晴雨都可能有落石。尤其在大雨或颱風過後更常會出現落石坍方等,因此屬於經常需要維修照顧的公路系統。蘇花公路沿岸海底落差急遽下降,加上黑潮海流流速強,不適合親水活動,已有多起落水者意外記錄。.

之间花蓮縣和蘇花公路相似

花蓮縣和蘇花公路有(在联盟百科)15共同点: 台灣日治時期吉安鄉大理石太平洋太魯閣國家公園宜蘭縣中橫公路北迴線秀林鄉花蓮市花蓮港臺灣臺灣戰後時期清水斷崖新城鄉 (台灣)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台灣日治時期和花蓮縣 · 台灣日治時期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吉安鄉

吉安鄉(阿美語:Cikasuan;台灣客家語:Kit-ôn-hiông;台語白話字:Kiat-an-hiong)位於臺灣花蓮縣東部北段,北臨花蓮市,東濱太平洋,西鄰秀林鄉,南接壽豐鄉,為全縣人口第二多的鄉鎮,僅次於花蓮市,亦是台灣人口最多的鄉。人口接近8萬4千人。。 本鄉除山坡地及海岸外,均為沖積平原,地勢開闊而平坦,氣候屬副熱帶季風氣候。 鄉內居民包括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四大族群,產業無論是農業或工商業均相當發達,市區與花蓮市連成一氣,發展甚為迅速。 鄉內人口多集中在與花蓮市接壤之區域,因花蓮市居住空間不足,而成為花蓮市的人口郊區發展。 鄉內西、南部之沖積平原以農田為主,人口分布較為稀疏。 地方通行語為阿美語與台灣客家語。.

吉安鄉和花蓮縣 · 吉安鄉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大理石

大理岩(Marble)是石灰岩或白云岩等受接触、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一般大于50%,有的达99%。遇盐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大理岩源於其盛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大理岩的名称逐渐发展成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但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岩也称为大理岩。.

大理石和花蓮縣 · 大理石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太平洋和花蓮縣 · 太平洋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是台灣第四座成立的國家公園,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1937-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國家級風景區,1986年11月12日公告計畫,1986年11月28日成立管理處。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市、南投縣三個行政區。園內有台灣第一條東西橫貫公路通過,稱為中橫公路系統。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為峽谷和斷崖,崖壁峭立,景緻清幽,「太魯閣幽峽」因而名列台灣八景之一。另外,園內的高山地帶保留了許多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如山椒魚等。.

太魯閣國家公園和花蓮縣 · 太魯閣國家公園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宜蘭縣

宜蘭縣(tl),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舊稱噶瑪蘭,位於臺灣本島北部,與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臺中市、花蓮縣相鄰,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歌仔戲的發源地。轄宜蘭市1市,羅東鎮、蘇澳鎮、頭城鎮3鎮和礁溪鄉、員山鄉、壯圍鄉、五結鄉、冬山鄉、三星鄉、大同鄉、南澳鄉8鄉,縣治設在宜蘭市。 日治時期的宜蘭全境屬臺北州,戰後獨立設縣。行政院國發會將該縣劃歸為臺灣北部區域;而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則將該縣劃歸為臺灣東部區域。.

宜蘭縣和花蓮縣 · 宜蘭縣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中橫公路

東西橫貫公路入口 谷關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 九曲洞隧道東口 中橫公路的明隧道 中橫公路沿途的隧道 中橫公路碧綠神木段 中橫公路,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1956年7月7日開工,1960年5月9日通車,最初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擔任開發主力。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其中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2011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梨山地區與公路沿線居民和工程人員等出入使用,未對公眾開放。.

中橫公路和花蓮縣 · 中橫公路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北迴線

北迴線,又名北迴鐵路,是指蘇澳新至花蓮間、由臺灣鐵路管理局(台鐵)經營的傳統鐵路幹線,是台灣唯一運量大於彎曲繞山的平行公路(蘇花公路)的鐵路線,為宜蘭、台北出入花蓮縣的交通要道,而自2010年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後,中國大陸觀光團,皆須改搭火車,經由本線往返宜蘭及花蓮,而自2013年起,隨著普悠瑪列車陸續投入,客運列車班次大增,藉以紓解往返花蓮的龐大人潮。.

北迴線和花蓮縣 · 北迴線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秀林鄉

林鄉(太魯閣語:Bsuring),位於台灣花蓮縣北部,北鄰宜蘭縣南澳鄉,東北濱太平洋,東南連新城鄉、花蓮市、吉安鄉、壽豐鄉,西鄰臺中市和平區、南投縣仁愛鄉,南接萬榮鄉,為全台灣面積最大的鄉,其面積比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縣市還大。 秀林鄉地處中央山脈東側,地勢高聳陡峭,氣候亦隨高度有所變化,鄉境大部分被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為主,觀光業甚為發達。 目前秀林鄉有更名太魯閣鄉的計畫,將續嘉義縣阿里山鄉、屏東縣三地門鄉、高雄市那瑪夏區後,第四個恢復傳統名稱的原住民鄉。.

秀林鄉和花蓮縣 · 秀林鄉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花蓮市

花蓮市(撒奇萊雅語:Nabakuwan;阿美語:Kalinko)位於台灣花蓮縣東部北段,北接新城鄉,南連吉安鄉,西鄰秀林鄉,東臨太平洋(菲律賓海),為全國人口第二密集的縣轄市(次於新竹縣竹北市)。與其雙子城吉安鄉相加總後亦為東臺灣最大、最繁華的城市(約18.8萬人)。值得一提的是,花蓮市和新城鄉面積經四捨五入取小數點後四位後仍完全一樣(29.4095km2),而與宜蘭市之面積四捨五入取第2位亦同,兩者同列為全花蓮縣最小的鄉鎮。 同時亦為花蓮縣政府之所在地,也是本縣及東台灣的政治、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管理花蓮、臺東的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亦設在本市。.

花蓮市和花蓮縣 · 花蓮市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花蓮港

花蓮港,位於臺灣花蓮縣花蓮市,為臺灣的國際商港之一。東臨太平洋,西倚中央山脈,是一個由東、西防波堤合攏而成的人工港。1939年興建完成,民國52年9月1日(1963年)開放為國際商港,成立花蓮港務局。現有碼頭25座,年裝卸量可達3,400萬噸,另有倉庫六棟十五間、堆貨場三十八處、臨時貨櫃集散站一座、港勤拖船四艘、及交通艇一艘,港埠設施極為完備,足以擔負東部地區產業發展及港埠輸運功能。該港貨源主要以區域特性之大宗貨物為主,如砂石、水泥及其熟料等。 自2012年3月起由臺灣港務公司花蓮港務分公司管理。.

花蓮港和花蓮縣 · 花蓮港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臺灣和花蓮縣 · 臺灣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迄今、由中華民國管轄的時期,也稱為中華民國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大日本帝國臺灣總督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將軍依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元帥發佈的軍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號》第一條甲項規定,於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以在臺日軍主官身分,接受蔣中正的代表何應欽委派的臺灣地區受降主官陳儀將軍發布的《署部第一號命令》並簽署受領文件,此舉為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所謂的「臺灣光復」,自此臺灣由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迄今。 1945年8月15日至10月25日之間,因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仍在中國大陸及其它戰區處理戰後事宜(國共戰爭),官派接管臺灣的專責人員則需要一段行政流程與等待命令的作業時間,同時大日本帝國在臺灣駐警、駐軍及所有日籍人員則是於1945年9月之後,才開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日方稱引揚歸國),這使得臺灣在這段時期既不屬於日方治理,又無中華民國接管,臺灣處於無政府狀態,但因戰事已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使得這段兩個月的空窗期在臺灣歷史上也被納入「臺灣戰後時期」。.

臺灣戰後時期和花蓮縣 · 臺灣戰後時期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清水斷崖

清水斷崖位於台灣花蓮縣秀林鄉的海岸斷崖,是蘇花公路和仁至崇德路段著名的旅遊景點。台灣戰後,台灣省政府將其列為台灣八景之一。 約九百萬年前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發生碰撞,而且不斷隆起,加上豐沛的雨水,上覆的岩層受風化侵蝕作用剝失,深處的大理岩和片麻岩於是逐漸抬升露出地表。這些岩石的岩性均是緻密、堅硬而不易崩落,故能維持陡峭壁立的山壁。加上台灣東部的地殼隆升快速,造成在短距離內即急速拔升的情形。再受到強烈的海蝕作用,坡度極陡,幾近垂直。這便是台灣八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形成的原因。.

清水斷崖和花蓮縣 · 清水斷崖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新城鄉 (台灣)

新城鄉(太魯閣語:Alang paru,阿美語:Sudadatan),位於台灣花蓮縣北方,北及西臨秀林鄉,東濱太平洋,南接花蓮市,和毗臨的花蓮市皆為全縣面積最小的鄉鎮,兩者皆為29.4095平方公里,臺灣本島最重要的中華民國空軍基地-佳山基地便位於新城鄉、花蓮市與秀林鄉的交界處,花蓮機場亦在新城鄉。 新城鄉轄區共劃分為八個村:新城村、順安村、康樂村、大漢村、北埔村、佳林村、嘉里村、嘉新村。而新城鄉公所位於大漢村中。 新城鄉屬平原地形,地勢平坦,有三棧溪及須美基溪流經,氣候上屬副熱帶季風氣候。產業方面除農業及漁業外,石材加工業也相當興盛,另法商投資的家樂福量販店花蓮店也開設在新城鄉,而近年來在觀光業部份也有蓬勃發展。 地方通行語為太魯閣語與阿美語。.

新城鄉 (台灣)和花蓮縣 · 新城鄉 (台灣)和蘇花公路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花蓮縣和蘇花公路之间的比较

花蓮縣有208个关系,而蘇花公路有6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15,杰卡德指数为5.47% = 15 / (208 + 66)。

参考

本文介绍花蓮縣和蘇花公路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