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相似
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有(在联盟百科)9共同点: 大龍峒保安宮,西門站,龍山寺站,臺北市,臺灣清治時期,艋舺,艋舺 (電影),艋舺青山宮,艋舺龍山寺。
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保安宮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同區哈密街,為祭祀保生大帝的臺灣民間信仰廟宇,因為創廟者為來自中國的福建同安人,因此保安之名有「保佑同安」的意思。保安宮和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合稱「臺北三大廟門」。 保安宮初創於1742年,本只為簡單木造小庵,1804年正式改庵建廟。19世紀後,經幾度改建後,該廟發展成3000坪的三殿三進式大廟。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認定該廟宇為國家二級古蹟(今直轄市定古蹟)。1995年,因應緊鄰街道擴建,保安宮自費整修,以傳統工法結合現代科技達到「平衡工法」、「整舊如舊」的盡復舊觀效果,成為全臺灣各級古蹟修復的最高典範,並獲得2003年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日治時代從大龍峒保安宮分靈的,有兩座廟宇,最早乃明治三十年(1897年)板橋江翠保安宮潮和宮;其次則是大正五年(1916年)分靈的永和保福宮。.
西門站
| 西門站位於中華民國台北市中正區、萬華區交界處,為台北捷運板南線(南港線、板橋線)、松山新店線台北捷運(新店線此時稱作小南門線區間、松山線)交會的捷運車站。臺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過去亦曾於此處「名義上」設有西門車站;現在設有「西門緊急停靠站」地下設施,提供列車發生事故時方便停靠疏散旅客,臺北捷運黃線可以攜帶自行車,它營運前,有攜帶自行車的旅客從板南線轉或要轉板南線的旅客,得這站轉乘,未來可以從板橋站轉乘臺北捷運環狀線。.
龍山寺站
龍山寺站位於台灣台北市萬華區,是台北捷運板南線(板橋線)的捷運車站。2013年始加註“艋舺商圈”副站名。 本站雖未與臺鐵萬華車站共構,但兩者位置十分接近,可於出口2往南步行經大理街到底左轉西園路一段203巷往東至萬華車站西站入口站外轉乘。.
艋舺清水巖和龍山寺站 · 萬華區和龍山寺站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臺灣清治時期
臺灣清治時期是指臺灣及澎湖由清朝統治的時期,在台灣歷史上又稱作清領時期、清據時期,從1683年清廷派施琅發兵攻滅南明勢力明鄭王朝起,至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為止,共212年,為台灣歷史到目前為止持續時間最長的分期。 清朝初期繼承明朝的觀念,視台灣為化外之地,未入版圖,明鄭王朝末任君主鄭克塽降清以後,康熙對台灣棄守問題詢問朝中官員;而朝中官員對於台灣是否收入版圖,分成兩派。反對收入版圖的官員認為:台灣遠在海外,人口稀少,防守不易,不如放棄台灣,只保留澎湖做為東南諸省的軍事屏障,把台灣島上的移民全部遷回中國大陸;贊成收入版圖官員中,以征台將領施琅的意見最為有力,認為:台灣土地肥沃,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可以擔負起防衛東南各省的戰略位置,避免台灣再度成為反清復明的基地,即使需耗用國家經費,也應保住台灣。1684年,康熙在統整思考兩派意見後,接受施琅等贊成派官員意見,決定將台灣納入版圖。 清朝將台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台灣並不積極治理,導致台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清朝禁止人民移民台灣,然而偷渡者絡繹不絕,也禁止原漢通婚,但對平埔族人採取強制漢化的政策。平埔族人若不接受漢化,除了課以重稅之外,每年還必須強制勞役。在這種殖民政策之下,經過大約一世紀的1770年代,平埔族幾乎全部被漢化了,失去了自己的語言與文字,成為今日台灣人的祖先之一。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使清廷體認到台灣的重要性,自此開始進行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將台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清廷在1895年4月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永久割讓給日本。歷經臺灣民主國的短暫抵抗後,台灣在同年6月進入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時期。.
艋舺
艋舺(巴賽語:Bangka;台羅:Báng-kah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又稱文甲,屬大加蚋堡,清末與臺北城、大稻埕並稱臺北三市街之一,即今萬華之前身。十七世紀荷蘭的古地圖中,艋舺位置標示為Handelsplaasts,就是交易場所的意思,足見其商業傳統之古老。 艋舺為台北市發源地,亦為當時台湾原住民商聚之地,其最古老市街在「紗帽廚社」的故址「大溪口」,即今之貴陽街與環河南路口。平埔族驱船与汉人交易,因称船为Bangka,而被闽南语转称此地为“艋舺”。台灣日治時期,因臺灣話發音的「艋舺」,與佛典中日語发音的「萬華」(banka)相似,「艋舺」因此被當時日本政府易字為「萬華」,今日臺灣閩南語猶稱其「艋舺」,但是在地人的定義認為「艋舺」並不等於「萬華區」。.
艋舺 (電影)
《艋舺》(台羅拼音:Báng-kah;汉语拼音:Měng-jiǎ;Monga)是由鈕承澤導演、李烈監製的一部台灣電影,大致描述1980年代臺北市「艋舺」地區黑幫兄弟與慘綠少年們的愛恨情仇,參與演員包括阮經天、趙又廷、馬如龍、鳳小岳、柯佳嬿、蔡昌憲、黃鐙輝、王識賢、陈汉典、鈕承澤、邢峰、林秀玲、席曼寧、陸弈靜等。該片於2009年11月正式殺青,2010年2月5日春節檔期上映,同年12月18日於日本上映,片名譯為「モンガに散る」。.
艋舺青山宮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宮、青山王宮、青山王廟、青山王館、王爺公館或臺北青山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2段218號,現列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為肇建於1856年(清文宗咸豐6年)的民間信仰道教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該廟自清治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之一,每逢青山靈安尊王壽誕日前夕都有隆重祭典,為萬華區年中慣例迎神中最盛大者,俗稱「艋舺大拜拜」,為臺北市三大廟會之一。今日,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與西門町天后宮(原艋舺新興宮)合稱「艋舺四大廟」。.
艋舺清水巖和艋舺青山宮 · 艋舺青山宮和萬華區 ·
艋舺龍山寺
艋舺龍山寺,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臺北龍山寺,簡稱龍山寺,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廣州街211號,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也是旅遊宗教勝地。本廟與艋舺清水巖和艋舺青山宮並稱「艋舺三大廟門」,或者把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艋舺青山宮與艋舺新興宮(今西門町天后宮),直接合稱「艋舺四大廟」。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泉安龍山寺。本廟亦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門,可見知名度。.
艋舺清水巖和艋舺龍山寺 · 艋舺龍山寺和萬華區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 什么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的共同点。
- 什么是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之间的相似性
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之间的比较
艋舺清水巖有116个关系,而萬華區有165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9,杰卡德指数为3.20% = 9 / (116 + 165)。
参考
本文介绍艋舺清水巖和萬華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