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舞曲

指数 舞曲

舞曲(Dance music),是一種音樂,用於跳舞時的伴奏,它可能是一首歌曲或其中一部份,或是為了加強節奏感而重新編曲。.

44 关系: 加沃特加洛普基格吉格塔朗泰拉小步舞曲布雷舞曲帕凡舞康塔塔库朗特圓舞曲嘻哈音樂哈巴涅拉凡丹戈玛祖卡福里亚芭蕾舞节奏节奏布鲁斯音乐萨拉班德靈魂樂西西里舞曲路尔踢踏舞迪斯科霍塔舞蹈蘭德勒阿勒芒德阿拉贡電子舞曲探戈恰空恰恰歌曲波尔卡波罗舞曲波莱罗波蘭舞曲摇滚放克拉丁舞曼波

加沃特

加沃特是一种法国古代的民间舞曲,也被译为嘉禾舞曲,节奏并不活泼,4/4拍,速度为中板,以弱拍子开始。 17世纪时加沃特舞曲在法国宫廷中非常流行,18世纪在器乐组曲中,一些著名作曲家创作组曲时也采用这种曲式,巴赫的《法国组曲》(作品第816号)和亨德尔的《奏鸣曲》(作品第1号)中都采用了这种曲式,比利时作曲家戈塞克直接写出《加沃特舞曲》。.

新!!: 舞曲和加沃特 · 查看更多 »

加洛普

加洛普是一种快速的德国舞曲,名称来源于马的奔跑,是2/4拍子,舞蹈动作是以跳跃为主,18世纪初被引进巴黎的上流社会,并迅速在欧洲风行,用于方阵舞蹈,作为其中最快的结束部分。“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李斯特、萧斯塔科维奇等都写作过加洛普舞曲。.

新!!: 舞曲和加洛普 · 查看更多 »

基格

基格是一种起源于16世纪英國的吉格舞曲的形式,是從英國傳入歐洲大陆后的變化形式。分为兩个支派,一种是法国式,一般为6/8拍,活泼,每段都是以赋格曲形式开始,第二段是将原来的主題倒置;另一种是意大利式,开始为分解和弦,拍子速度快。 巴洛克时代的组曲经常以基格作为最末的樂章,巴赫、韓德爾都写过基格舞曲形式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屬於法國式的。.

新!!: 舞曲和基格 · 查看更多 »

吉格

吉格舞曲经常被人和基格相混淆,吉格舞曲是最早在16世纪就出现于英国的一种舞曲,三拍子,欢快,后来演变分成两支,一支在英国成为戏剧中丑角舞蹈的伴奏,另一种传到欧洲大陆,演变为基格舞曲。爱尔兰流行的踢踏舞经常用吉格舞曲伴奏。.

新!!: 舞曲和吉格 · 查看更多 »

塔朗泰拉

塔朗泰拉、塔兰泰拉或塔兰苔拉,是一種義大利傳統舞蹈。它的特色是雙人快速的旋轉,音樂一般是6/8拍或3/8拍。流行於拿玻里、西西里等地。舞蹈特点是节奏急促、强烈、腿部动作丰富多变。舞者手持铃鼓,边舞边击,十分热烈。舞蹈来源有一有趣传说:14世纪中叶,意大利南部城市塔兰托城一带出现一种奇怪的传染病,是由名为塔兰图拉的毒蜘蛛咬伤所致。受伤者只有疯狂地跳舞,直至全身大汗淋漓,才能排出体内毒素。塔兰泰拉之名由此而得。由于该舞的独特风格,音乐家、舞蹈家们都以它为素材创作了许多作品,如芭蕾名作《天鹅湖》第三幕中的那不勒斯舞和G.巴兰钦编导的独舞《塔兰泰拉》等。.

新!!: 舞曲和塔朗泰拉 · 查看更多 »

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minuet),是一種源於法國的三拍子舞曲,男女对舞。1650年—1750年间主宰了欧洲贵族舞厅。据传源自法国民间的普瓦图勃朗里舞。17世紀時由民間傳入宮廷,受到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喜好和提倡,因此很快便傳遍歐洲,盛行於18世紀。以其中庸的速度和優雅的風格為特色,舞蹈者按社会地位高低为序,讲究礼仪,极为壮观,常表演多种经过精心设计的花样或图案,并于起舞前向舞伴和观众行屈膝礼或鞠躬。早期小步舞曲大都是從第一拍開始,但到了古典時期則變成了從第三拍開始。用於舞蹈場所的小步舞曲,其速度一般都是比較慢的,重音多落在第二拍上;而作為單獨演奏的樂曲,其速度通常都會較快。 海頓開始將小步舞曲用於寫作奏鳴曲的第三樂章,以後許多音樂家也寫作了小步舞曲作品,比較著名的有貝多芬的《小步舞曲六首》和莫札特的《D大調第十七嬉遊曲》的第三樂章。已經脫離了舞蹈,成為纯粹的音樂作品,只是仍然採用小步舞的節奏。.

新!!: 舞曲和小步舞曲 · 查看更多 »

布雷舞曲

布雷舞曲(Bourrée),一種輕快的二拍子法國舞曲,從16世紀末期開始在歐洲流行,18世紀時,常作為組曲的組成部分。常見的拍子記號為2/2(偶然為4/4),一般都從小節的最後一個四分音符開始。巴赫的《布列舞曲》和亨德爾的《水上音樂組曲》第八首都是著名的布雷舞曲。 另外有一種3拍子的舞曲也被稱為布列,流行於法國中部的奧弗列山區。.

新!!: 舞曲和布雷舞曲 · 查看更多 »

帕凡舞

帕凡舞(Pavane,中文也有译作“孔雀舞”)是一种偶数类拍子,简单的庄重的慢步舞,通常伴有伽利阿德舞。 在16,17世纪欧洲达到全盛,当时帕凡舞是身份的象征。但1636年后这种社交舞就完全过时被人忘却了。法国舞蹈理论家Thoinot Arbeau在他的《Orchésographie》写道:“帕凡舞对国王、诸侯、大臣而言,是吹捧自己,炫耀自己的工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别喜欢跳帕凡舞。.

新!!: 舞曲和帕凡舞 · 查看更多 »

康塔塔

#重定向 清唱套曲.

新!!: 舞曲和康塔塔 · 查看更多 »

库朗特

库朗特(Courante, Corrente)是一种在16世纪起源于法国的舞蹈乐曲,名称的法语意思是“跑步”,在17世纪时开始编入组曲的第二乐章,这时分为法国式和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为中速3/2拍或6/4拍,情调高雅;意大利式快速的3/4拍子或3/8拍,曲调谐趣流畅。 巴赫曾写过这类的作品,他的《法国组曲》中的库朗特为意大利式,而其他作品多为法国式的。.

新!!: 舞曲和库朗特 · 查看更多 »

圓舞曲

圓舞曲(Walzer,音譯「華爾茲/滋」)有別於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等維也納作曲家的嚴肅作品,它和「輕歌劇」(operette)可說是19世紀民主化社會中,為適應一般群眾較通俗品味而形成的「輕音樂」;它們在維也納的誕生、興盛與衰竭,正好與整個19世紀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榮枯息息相關,了解其社會背景有助於對維也納輕音樂的認知。.

新!!: 舞曲和圓舞曲 · 查看更多 »

嘻哈音樂

嘻哈音樂(Hip-hop Music,也叫做hip-hop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entry on hip-hop, retrieved from: A subculture especially of inner-city black youths who are typically devotees of rap music; the stylized rhythmic music that commonly accompanies rap; also rap together with this music.

新!!: 舞曲和嘻哈音樂 · 查看更多 »

哈巴涅拉

哈巴涅拉是一种产生于古巴哈瓦那的舞曲,节奏缓慢,二拍子,第一拍用切分音,19世纪中叶广泛用于行列舞伴奏,并被水手带回西班牙流行,有音乐家用这种形式写作,如萨拉萨蒂的小提琴曲《西班牙舞曲》第二首就是哈巴涅拉节奏(作品第21号),伊拉迭尔写过哈巴涅拉歌曲,著名的《鸽子》,此外比才在他的歌剧《卡门》中也用哈巴涅拉,如其中的《爱情是一只自由的鸟儿》。 Category:乐曲形式.

新!!: 舞曲和哈巴涅拉 · 查看更多 »

凡丹戈

凡丹戈(Fandango)是一种西班牙舞曲,屬於弗拉明戈舞的一种方式。曲調快速,為3/4或3/8拍子,一般用吉他和响板伴奏,有时可以加入人声歌唱。18世纪时通过西班牙宫廷开始在欧洲流行。 格鲁克的舞剧《唐璜》、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中都有凡丹戈舞曲。.

新!!: 舞曲和凡丹戈 · 查看更多 »

玛祖卡

玛祖卡(波兰语:Mazurek),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新!!: 舞曲和玛祖卡 · 查看更多 »

福里亚

#重定向 福利亚舞曲.

新!!: 舞曲和福里亚 · 查看更多 »

芭蕾舞

芭蕾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的舞蹈。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其部分手勢可追溯至古埃及的祭祀舞蹈。芭蕾为法语“ballet”的译音,它的词源则是意大利语的“balletto”,為ballo的指小詞,ballo 意为“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表演舞蹈,發源於十五世紀,即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宮廷。隨後它在法國和俄羅斯發展成表演舞蹈。它是一種廣泛流傳,且具高度技術性的舞蹈,擁有法文專屬術語。它在全球均具影響力,更定義了很多其他舞蹈的基礎技巧。芭蕾舞需要長時間學習,在世界各地都有學校教授,並用自身文化繼續把它發展下去。 芭蕾舞也可以是指一齣含編舞及音樂的芭蕾舞劇。知名例子:胡桃夾子,就是一齣最先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及劉·伊凡諾夫編舞、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兩幕芭蕾舞劇,而這些芭蕾舞劇都是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藝人編舞及演出。很多古典芭蕾舞劇都是由古典音樂伴奏,配以華麗的戲服及舞台佈景的。但是,一些由近代藝人如喬治巴蘭欽創作的舞劇已經沒有遵隨以上的慣例。 像西方戲劇一樣,早期芭蕾舞是禁止女性參與演出的,所有女角都由男演員反串。但後來此規例獲得放寬,再加上足尖的引入,使芭蕾舞壇成了女性的天下。十八世紀有人便將長裙改短,又將鞋跟去掉,改穿平底軟鞋。「浪漫芭蕾」時期,最有名的兩個舞劇是「仙女」和「吉賽兒」,這時出現了芭蕾硬鞋。柴可夫斯基是芭蕾舞劇音乐創作大師,他創作了「睡美人」、「胡桃鉗」和「天鵝湖」等偉大的古典芭蕾舞劇。.

新!!: 舞曲和芭蕾舞 · 查看更多 »

节奏

节奏(Rhythm)是一种以一定速度的快慢的节拍,主要是运用速度上的快慢和音调上的高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例如,2/2拍就是强/弱,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嘭恰”,那么3/4拍是强/弱/弱,也就是“嘭恰恰”,我们常听到的圆舞曲大部分就都是3/4拍的了,4/4拍是强/弱/渐强/渐弱。节奏可以独立被欣赏,例如锣鼓演奏。节奏也可以成为旋律音乐的骨架。 節奏的組成: 1.模式的規則與不規則 2.聲音的長短 3.聲音的強弱 4.聲音的有無.

新!!: 舞曲和节奏 · 查看更多 »

节奏布鲁斯

节奏布鲁斯(Rhythm and Blues,簡稱:R&B或RnB,中國譯作「--」,香港、臺灣及新馬譯作「--」),是一种美国非裔艺术家首先采用,并融合了爵士乐、福音音乐和蓝调音乐的音乐形式。这个音乐术语是由美国告示牌(Billboard)于1940年代末所提出。 節奏藍調最初在1947年的美国被告示牌雜誌的Jerry Wexler创造为一个音乐的市场营销术语,取代了种族音乐(英語:Race Music,又譯黑人音樂;最初来源于黑人社群,但是被战后的社会认为是会令人很不愉快的词语)而告示牌在1949年將其分類為哈林暢銷排行榜。这个词最初被用于定义包含了12小節布鲁斯格式和一种带有节拍背景的電藍調融合爵士乐的摇滚乐,后来这种音乐转变成了一种摇滚乐的基本元素。 在1995年《Rock & Roll: An Unruly History》書中Robert Palmer把节奏布鲁斯定义为那些約定俗成、用来意指任何一种美国黑人创造的音乐。在他1981年出版的《Deep Blues》中,Palmer用「R&B」作为跳跃布鲁斯的缩写。 Lawrence Cohn是《Nothing But the Blues》的作者,写到节奏布鲁斯是一个宣传人员为了产业便利所发明的,除了古典音乐和宗教音乐,节奏布鲁斯包括了所有的黑人音乐,除了那是一首福音歌曲並且其銷售足以打入流行榜。 在1960年代,节奏布鲁斯被用于总括靈魂樂和放克音樂的术语。而现在R&B的缩写差不多一直被用于代替全寫「节奏布鲁斯」,而主流則用它來表示由迪斯可逐步變得不那麼流行而发展出来的Contemporary R&B──一種现代灵魂乐和受放克音樂影响的流行音樂。.

新!!: 舞曲和节奏布鲁斯 · 查看更多 »

音乐

音樂,廣義而言,就是指任何以聲音組成的藝術。英文Music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μουσική(mousike),意即缪斯(muse)女神的藝術。而中文的音樂二字,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認為音樂和聲音的區別,在於音樂需要透過人心去想像和創造。音樂可分為創作、演奏、聆聽三個過程,在不同文化和社會,對於音樂的過程及其重要性都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西非鼓樂里,每個人皆是參與者,人們不會區分作曲者、演奏者和聆聽者的身份。 至於何謂聲音、噪音和音樂的區別,沒有公認的標準。因為音樂和數學、物理相關,歐洲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有人論述樂理。在西方樂理中,音樂的主要元素有音高(或聲音的頻率)、節奏和音色。不同的音高重疊形成和聲,音高依據節奏進行成為旋律,常用的音高形成音階和調性,規律性的強拍和弱拍形成節拍,拍子的快慢構成速度。但近代有不少音樂家不認同傳統的理解,例如二十世紀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吉認為任何聲音和靜默皆是音樂。音樂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但每種種類的區別常常是含糊和具爭議的。 音樂可以用樂譜描述,依據樂譜演奏,但也有不少音樂類型如民歌或爵士樂是由演奏者即興創作的。樂譜作為一種符號的語言,只能描述聲音的屬性或指示演奏所需的技巧,卻無法記錄聲音本身。因此在錄音技術出現之前,欣賞音樂必需現場聆聽,或自己親身參與演奏。傳統上欣賞音樂有特定的場所,從古時的宮庭、教堂、廟宇到今天的音樂廳、酒吧等等。十九世紀末,留聲機的發明令聲音可以记录和複製,改變了欣賞音樂的模式,一般認為錄音技術和大眾媒體是流行音樂形成的主要因素。現在人們可以在家中聆聽唱片和音樂錄像,透過無線電以收音機和電視接收聲音的訊號,也可以携帶隨身聽在任何一個地方聆聽音樂。 演奏音樂需要透過歌唱或樂器。廣義的樂器包括一切可以發出聲音的工具,在石器時代人們已經開始製作原始的樂器。今天電腦和不少電子音樂產品可以透過MIDI製作音樂。 音樂是一种需要學習的技能,而在不少國家的基礎教育中包括有音樂課,而一些音樂學院則提供專業的音樂教育。音乐学是一個歷史的科学的研究音乐的广阔领域,其中包括音乐理论和音乐史。另外自十九世紀末開始有民族音樂學,研究各地不同的音樂文化。.

新!!: 舞曲和音乐 · 查看更多 »

萨拉班德

萨拉班德(Zarabanda,又稱薩拉邦德)是一种庄严的西班牙舞曲,是缓慢的三拍子,其中第二拍为强拍。 萨拉班德最早是被巴拿马诗人麦克西亚于1539年在其诗歌中提到的一种舞蹈,这种舞蹈在西班牙的南美洲殖民地中风行,后来传播回西班牙,但在1583年因为认为其猥亵而被禁止,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常被提起,例如在塞万提斯和维加的作品中。 在巴洛克时期,萨拉班德常被用作组曲中,一般都放在第三乐章,例如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这时的萨拉班德比在西班牙流行时期更缓慢,适合欧洲宫廷的舞蹈。在20世纪时,萨拉班德重新风行,在克劳德·德彪西和埃里克·薩蒂的作品中都有应用。.

新!!: 舞曲和萨拉班德 · 查看更多 »

靈魂樂

魂樂(Soul music),又稱騷靈樂、騷靈音樂,是1950年代发源自美国的一种结合了节奏藍調和福音音乐的音乐流派。紧扣节奏、拍掌、即兴形体动作,是其重要特征。此外,独唱与伴唱之间的交流对唱、特别紧绷的发声,也是其主要特色。早期灵魂乐的代表作是雷·查尔斯演唱的《I Got a Woman》。 整个1960年代后期,灵魂乐开始颓废,像Rascals,the Box Tops,Mitch Ryder,Tony Joe White和Roy Head乐队受到一系列的重创。 1970年代时,灵魂乐继续发展,如霍爾與奧茲、Robert Palmer、Average White Band、Boz Scaggs,和大卫·鲍伊等乐队的推进,使演奏风格更加现代化。 2000年代時,英國歌手艾美·懷絲以低沉的嗓音將靈魂樂融合爵士樂和雷鬼音樂等低混合的風格,獲得國際性成功。 2010年代以後,愛黛兒、山姆·史密斯等著名影響力歌手,將靈魂樂加入更多流行音樂或另類搖滾等大眾化商業元素,形成全球性認同。 2017年,香港男歌手方大同及臺灣女歌手艾怡良在第28屆金曲獎分別獲金曲歌王以及金曲歌后加冕,象徵靈魂唱腔於華語樂壇嶄露頭角的一大標幟。.

新!!: 舞曲和靈魂樂 · 查看更多 »

西西里舞曲

西西里舞曲(Sicilienne)是一种慢步舞曲,起源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节奏为12/8拍或6/8慢节奏,旋律抒情,伴奏多用分解和弦。 西西里舞曲起源于巴洛克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非常流行,海顿在他的神劇《创世纪》中,莫扎特在他的《魔笛》中,都用西西里舞曲风格写过女高音咏叹调,在出名的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结尾《哦,罗拉》也是西西里舞曲形式的作品。 法國作曲家佛瑞也曾写过西西里舞曲,最早出現在莫里哀戲劇《城市貴族》的配樂,是为钢琴和大提琴谱写的室内乐作品,后来也被改变为长笛演奏作品。.

新!!: 舞曲和西西里舞曲 · 查看更多 »

路尔

路尔是一种法国舞曲,由于是用风笛伴奏,而法国的风笛叫做“路尔”,舞曲因此得名,舞曲为慢速三拍子,或中速6拍子,第一拍非常重。 路尔舞曲17世纪时在欧洲流行,著名作曲家巴赫曾经写过这种形式的曲目,如他的作品第1006号《E大调组曲》和他的作品812-817号《法国组曲》中都有这类的作品。.

新!!: 舞曲和路尔 · 查看更多 »

踢踏舞

踢踏舞(tap dance),有拍打敲擊的意思,是現代舞蹈風格的一種。形成於在20年代的美國。當時愛爾蘭移民和非洲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美國,逐漸融合形成新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的形式比較開放自由,沒有很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體的舞姿,而是著重趾尖與腳跟的打擊節奏的複雜技巧。表演者穿著特別的踢踏舞鞋,用腳的各個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擊,發出各種踢踏聲,加上舞者的各种優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詼諧和表現力非常豐富的一種魅力。 經多年發展,踢踏舞吸收爵士樂節奏、即興表演等元素,也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運動,更具自娛性,也更加開放而具有挑戰性,給人的感覺是輕快、活潑、自由與節奏感十足。 踢踏舞分成兩種風格:愛爾蘭舞蹈(Irish step dancing),例如大河之舞,比較注重腳步部的整齊與氣勢;美式踢踏舞,例如踢踏狗(Tap dog),則是比較注重整個身體與腳步的協調性。.

新!!: 舞曲和踢踏舞 · 查看更多 »

迪斯科

没有描述。

新!!: 舞曲和迪斯科 · 查看更多 »

霍塔

霍塔是一种西班牙舞曲,发源于西班牙东北部的阿拉贡地区,快速,三拍子,伴奏主要用吉他,还要应用响板,用霍塔伴奏的舞蹈疯狂、快速。 许多著名的作曲家也用这种形式创作过著名的作品,如李斯特的《西班牙狂想曲》,格林卡的《阿拉贡霍塔》等。.

新!!: 舞曲和霍塔 · 查看更多 »

舞蹈

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是於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新!!: 舞曲和舞蹈 · 查看更多 »

蘭德勒

蘭德勒(Ländler)是一種3/4拍的民俗舞蹈,在18世紀末風行於奧地利、德國南部和瑞士德語區。這是一種雙人舞蹈,特色是具有輕躍和踏步。有時舞蹈只會有樂器演奏及人聲歌唱,歌唱的特色是約德爾唱法。 當此舞蹈在十九世紀風行全歐洲後,蘭德勒的動作為了更快更優雅,男人們脫掉了農作時所穿的靴子來配合舞蹈。蘭德勒也被視為是華爾茲的前身,一般認為華爾茲是由蘭德勒舞型演變而來的。 一些古典作曲家寫過蘭德勒的作品或將蘭德勒融入到作品中,這些作曲家包括貝多芬、舒伯特和安東布魯克納。馬勒在他的幾首交響曲中以蘭德勒取代詼諧曲。 在電影真善美中,有一幕是主角瑪麗亞和蓋魯克·馮·崔普上校跳蘭德勒;然而,電影中的舞蹈並不是傳統蘭德勒舞型,而是修改過的舞型。.

新!!: 舞曲和蘭德勒 · 查看更多 »

阿勒芒德

阿勒曼德(Allemande)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舞曲,其名称就是来源于法语中“德国”一词,慢速,4/4拍,也有2/4拍中速的,16世纪传入法国,又传入英国,巴洛克时期常用来作为组曲中第一首。 18世纪时有一种新兴的快速三拍子舞曲也被称为阿勒曼德,在瑞士的农村非常流行,后来演变成为“圆舞曲”。.

新!!: 舞曲和阿勒芒德 · 查看更多 »

阿拉贡

阿拉贡(Aragón、Aragó)是西班牙东北部的一个自治区,面积47,719平方公里,人口1,277,471(2003年)。 阿拉贡向北与法国相邻,向东是加泰罗尼亚,向南是瓦伦西亚,向西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卡斯蒂利亚-莱昂、拉里奥哈和纳瓦拉。萨拉戈萨省、韦斯卡省和特鲁埃尔省属于阿拉贡自治地区。阿拉贡的首府是萨拉戈萨。.

新!!: 舞曲和阿拉贡 · 查看更多 »

電子舞曲

電子舞曲,英文多稱為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是一種主要與舞蹈相關的娛樂活動中播放所製作的電子音樂,但很多也是當作流行樂出品或將流行曲當做素材,與流行電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類型的音樂大多是為了讓DJ(disc jockeys,中文又稱唱片騎師)於連續播放的「DJ set」中使用而創作,在DJ set中,DJ會使用混音等技巧讓不同歌曲或唱片之間能夠滑順的銜接起來。 由於電腦可以很輕易的統合各種音樂風格,使得電子舞曲是一個廣義的名詞,一般來說用來描述各種以迪斯可、浩室、鐵克諾(techno)和嘻哈為骨幹製作的混合性音樂類型。電子音樂是在1980年代從各地的夜店誕生並開始流行,其後經歷了1980年代後期的倉庫派對場景,以及之後的銳舞和迷幻浩室(acid house)風潮。到了1990年代中期,電子舞曲已經大量的出現在當代文化中,其在社會中的角色也開始在各種歷史、文化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文獻中被分析探討。電子舞曲是利用各種如合成器、擊鼓機和音序器等電子樂器所創造,並刻意強調這些樂器的獨特聲音效果,有些電子樂器也會模仿傳統共鳴樂器的聲音。電子舞曲有時也包括以舞曲風格為創作基礎,但並非是完全為了使用於舞蹈中所製作的音樂。.

新!!: 舞曲和電子舞曲 · 查看更多 »

探戈

探戈(Tango)西班牙文Tango的译音。一种阿根廷双人舞蹈。起源于阿根廷,最初由非洲牧童所发明,後來受到佛朗明哥和意大利舞蹈的影響,於十九世紀時盛行於南美洲。伴奏音乐为2/4拍,但是顿錯感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目前探戈是國際標準舞大賽的正式項目之一.

新!!: 舞曲和探戈 · 查看更多 »

恰空

恰空(英文:Chaconne; 義大利文:ciaccona; 西班牙文:chacona)是一种起源于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的舞曲音乐,16世纪时传入西班牙,17世纪时开始在欧洲盛行,多用于歌剧和键盘乐。 恰空为缓慢的三拍子,但第一、二拍其实是空拍子,第一小节为不完全小节,主题以低音和弦构成,常组成一组变奏曲的形式,是固定的低音变奏或「頑固低音」,与帕夏卡利亞(Passacaglia)相似,只是变奏方式不同。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组曲《第二帕蒂塔》的末乐章(作品第1004号)为《恰空舞曲》。.

新!!: 舞曲和恰空 · 查看更多 »

恰恰

恰恰可以指;.

新!!: 舞曲和恰恰 · 查看更多 »

歌曲

歌曲是于早期一种最简单而最常见的声乐形式,通常是诗歌般的歌词配以简单易记的旋律而成,有的时候也会搭配以适当的面部表情。歌曲可以泛指一切可以歌唱的、配以歌词与旋律组合的事物,而狭义层面则指存在于人类文明中的某一类诗歌歌词,通过简单的音乐与文字组合而形成的表现形式。歌曲根据其类型、内容以及其它表演标准可分为许多类型,并可以由歌手或者合唱团进行表演。歌曲一般均有乐器伴奏,但也可以无伴奏,没有乐器伴奏的形式包括无伴奏合唱等。 歌曲是旋律非常广泛的一类的音乐,这类音乐与表达不同情感的歌词合为整体,便可以达到所需的表达效果。旋律与歌词在结构上也较为相似,他们都包含了相同的结构,例如诗节或诗篇,通常还有副歌和合唱。 歌曲可以由一个人独唱,也可以多人齐唱,或多人多声部重唱(如二重唱)或合唱。有曲无词称为“曲”,有曲有词才称为“歌”。.

新!!: 舞曲和歌曲 · 查看更多 »

波尔卡

波尔卡(Polka)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音樂,源於19世紀中期的波希米亞。 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其音乐特点是节奏快速、活泼,二拍子,在第二拍的后半拍上常稍作顿挫。19世纪中叶风行于全欧洲,后在歐美等地流行"polka, 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新!!: 舞曲和波尔卡 · 查看更多 »

波罗舞曲

波罗舞曲是一种西班牙民间舞曲,流行于安达卢西亚,多用切分音,中速,3/8拍子,伴随舞曲的舞蹈者,经常发出快速的呼叫声,伴奏者也舞动身体,具有非常鲜明的西班牙特色,所以比才创作的芭蕾舞剧《卡门》第四幕的前奏曲则采用波罗舞曲形式,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的《西班牙民歌七首》中第七首也应用波罗舞曲形式。.

新!!: 舞曲和波罗舞曲 · 查看更多 »

波莱罗

#重定向 博莱罗.

新!!: 舞曲和波莱罗 · 查看更多 »

波蘭舞曲

波蘭舞曲(英語:polonaise;波蘭語:polonez,chodzony;意大利語:polacca),又被譯為波洛奈茲或波洛內茲,是一種3/4拍子,重音通常落在每小節第2拍上,中等或偏慢速度的舞曲,源於波蘭。 在蕭邦之前,波蘭舞曲和瑞典的波尔斯卡舞曲(polska)很相似,有很多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兩種舞曲是同出一源。在巴洛克時期和古典時期,巴赫、泰勒曼、莫扎特等作曲家都曾創作過波蘭舞曲,這時代的波蘭舞曲比較慢,節奏平穩。在蕭邦的作品中,波蘭舞曲變成一種華麗而雄壯的鋼琴獨奏曲。他的波蘭舞曲通常是三段体或者回旋曲式。 蕭邦最著名的波蘭舞曲是《》(op.53)。這首作曲被認為顯示蕭邦對祖國波蘭的熱愛,在鋼琴技巧上,以高難度著稱,考驗彈琴者持久的臂力。 ,.

新!!: 舞曲和波蘭舞曲 · 查看更多 »

摇滚

摇滚(rock and roll/rock 'n' roll/ rock & roll)是一种音乐类型,起源于1940年代末期的美国,1950年代早期开始流行,迅速风靡全球。Jim Dawson and Steve Propes, What was The First Rock'n'Roll Record(1992), ISBN 978-0-571-12939-3.

新!!: 舞曲和摇滚 · 查看更多 »

放克

放克(Funk)是一種美國的音樂類型,起源於1960年代中期至晚期,非洲裔美國人音樂家將靈魂樂、靈魂爵士樂和節奏藍調融合成一種有節奏的、適合跳舞的音樂新形式。放克「不再強調旋律與和聲,而強調電貝斯與鼓的強烈節奏律動」。放克歌曲通常建立在單一和弦上由的衍伸性成為,而且歌手和樂手們互相融入呼應。不同於節奏藍調和靈魂樂圍繞在和弦進行(chord progression)。放克采用的和弦扩展形式与咆勃爵士樂一样,例如,将小三和弦扩展为七和弦、十一和弦,或在属七和弦上转位到九和弦。 如同其他受非洲音乐影响的音乐,放克通常具有一种借助电吉他、电贝斯、电子琴以及爵士鼓作伴奏而成的复杂的舞动感。放克音樂家们有时还会加入由萨克斯风、小号和长号演奏的“管乐部分”,以便加强乐曲的节奏“冲击感”。放克音乐形成于1960年代,詹姆士·布朗创作了一个典型的强调第一拍的节奏群,即在任何时候开始打拍子都强调第一个重拍,无论是放克的低音线条、爵士鼓点还是吉他的切分音节等。后来,其它乐队也逐渐采用了詹姆士·布朗创作的节奏和演唱风格,放克音乐也更加兴盛。到了1970年,Sly & the Family Stone的一曲《Thank You (Falettinme Be Mice Elf Agin)》和1971年的《Family Affair》登上音乐榜首位。尽管放克音乐的历史主要由男性书写,但放克从不缺少才华横溢的知名女性音乐人,如Chaka Khan, Labelle, Brides of Funkenstein, Klymaxx, Mother's Finest,和Betty Davis等。 放克风格的音樂家也会演奏迪斯科和灵歌,而放克音乐的小样也被广泛地使用在嘻哈音乐、浩室音乐和敲打贝斯中。放克的衍生流派包括放克摇滚(如Red Hot Chili Peppers)、布吉摇摆(boogie,又称为电子放克,是电子音乐的一种,是电子音乐与放克的结合版)、放克金属(如Living Colour)、G-funk(匪帮说唱与放克的结合)、廷巴(一种放克古巴流行舞曲)和放克即兴爵士(如Phish)等。许多音乐类型,如说唱、家庭音乐和鼓打贝斯等,都有放克元素。同时,Go-go风格作为放克音乐的子类别的一种,受到了放克音乐較大的影响。.

新!!: 舞曲和放克 · 查看更多 »

拉丁舞

拉丁舞是運動舞蹈比赛中的其中一個類別,比赛時男選手著長袖上衣及長褲,顏色款式均無特殊規定,女選手多數為裙裝,布料上可增加水鑽或流蘇,服裝以展現肌肉線條為主要目的。本项目群包括五种舞蹈,几乎都是起源于拉丁美洲,拉丁舞包括恰恰恰、伦巴、桑巴(森巴)、鬥牛舞和捷舞(在大陸稱牛仔舞)。恰恰(Cha Cha Cha)和倫巴(Rumba)起源於古巴黑人舞蹈,桑巴(Samba)起源於巴西,鬥牛舞(Paso Doble)起源於法國,捷舞(Jive)起源於美國。.

新!!: 舞曲和拉丁舞 · 查看更多 »

曼波

曼波(Mambo)是一套免費軟件及開放原始碼的內容管理系統,可透過簡單的介面來新建及管理網站。由於它的使用方法簡易,吸引不少用家採用。曼波系統擁有較為先進功能,例如頁面貯存以改善繁忙網站的表現,高級模板技術及相當強勁的應用介面程式。它亦可以把許多工作自動化如靜態頁面分類,並提供RSS feeds、可打印頁面模式、新聞快訊、網誌、論壇、投票、日曆、網站搜尋、語言國際化及其他可擴展功能。.

新!!: 舞曲和曼波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Dance music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