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之间的区别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vs. 蔡式穀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運動;這場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林呈祿認為撤廢《六三法》無異於接受當局的內地延長主義政策,有損臺灣的特殊性和獨立性。受其主張影響,運動的方向遂由撤廢《六三法》轉為設置臺灣議會的訴求;基於日本立憲政治的精神,應設置臺灣議會,將臺灣總督府的立法權交還給人民。 從1921年1月30日第一次向帝國議會提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書》、由林獻堂領銜、旅日與在臺民眾178人聯名簽署起,到1934年9月2日決議停止為止,運動共歷時14年,期間提出請願15次。最初的參與者以東京的臺灣留學生為主。至第三次請願運動籌備時,成立了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從而被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以妨礙安寧社會秩序為由禁止,釀成治警事件。其後,運動得到了日本輿論的支持與臺灣民眾的同情,參與人數邁向高峰。不過在1931年臺灣民眾黨被迫解散後,由於失去支持團體,加上法西斯主義的壓制,運動在1934年正式宣布中止。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除了對臺灣民眾建立法治的觀念和確立對憲政精神的追求,也影響了日本政府在1935年讓州、市、街、--議員半數改由民選,成為臺灣地方自治的肇始。. 蔡式榖(),台灣新竹人;祖籍福建泉州同安,台灣日治時期律師,社運、政治家。乳名乞,之後取名式榖,晚號春圃。.

之间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相似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有(在联盟百科)3共同点: 治警事件明治大学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治警事件

治警事件是台灣日治時期的一起政治運動事件,發生於大正12年(1923年)12月16日,歷史上稱為治安警察法違反檢舉事件,或稱治警事件或治警法違反事件。.

治警事件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治警事件和蔡式穀 · 查看更多 »

明治大学

明治大学(;英語譯名:Meiji University)是一所日本私立大学,簡稱明治、明大,本部位於东京都千代田区。 明大是早稻田大学、慶應義塾大學、法政大學、立教大學、东京大学共同组成了“東京六大學棒球聯盟”,同时也是关东「难关私大」(非常難考的私立大學)“MARCH”之一,校友包括2名內閣總理大臣。.

明治大学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明治大学和蔡式穀 · 查看更多 »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一屆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指的是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在1935年11月22日舉行的第一次台灣殖民地選舉,也是台灣統治者舉辦的第一次民主選舉。是台湾在台湾日治时期所举办的2次直接民选的總選舉之一。1935年4月台湾总督府正式发布地方制度改革相关法令,确立选举制度。于同年11月22日举行。该次选举选出了一半市会议员及街庄协议会会员(另一半由州知事派任)。.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和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 1935年臺灣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和蔡式穀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之间的比较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有96个关系,而蔡式穀有27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3,杰卡德指数为2.44% = 3 / (96 + 27)。

参考

本文介绍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和蔡式穀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