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

快捷方式: 差异相似杰卡德相似系数参考

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之间的区别

臺灣府知府 vs. 鄒應元

臺灣府知府又名臺灣知府,在台灣清治時期與建省前為台灣清領區之地方父母官,官秩從四品。受上級臺灣道管轄監督,另則制約同知、巡檢、縣丞。清帝國台灣知府衙門在今天台南市赤崁樓旁(今稱「府廟」),台南市又稱作「府城」。 1875年,為了加強防務,台北設府,至此,台灣知府非管轄台灣全境的地方統治者。1885年間台灣行政區劃重新規劃,台灣府升格建省後,台灣府轄區驟地縮小,變成只涵蓋台灣中南部縣份或中部四縣市之建制。台灣知府不再成為清領區最高行政官僚,而是由福建台灣布政使取代。也就是,布政使其實是升格後的台灣知府,而建省後的台灣知府建制與管轄範圍區域已與建省前大相逕庭。事實上,知府升格為布政使,才是台灣西部正式建省的象徵。. 鄒應元(),字清源,號鶴山,又號兩松,江蘇金匱(今屬無錫市)人,清朝政治人物。.

之间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相似

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有(在联盟百科)4共同点: 知府秦廷基臺灣府李師敏

知府

知府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是府级行政區的地方官。 原稱“知府事”,是指有其他官職者,臨時兼任此府的長官,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唐朝时已有相近的权变做法,宋朝时正式设立州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朝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由於好古,士人經常雅稱知府為太守、郡守、明府、府公、府君、使君、府尊、太尊等。.

知府和臺灣府知府 · 知府和鄒應元 · 查看更多 »

秦廷基

廷基為中國清朝官員,本籍漢軍鑲黃旗,秦廷基1750年高中舉人,並於1766年(乾隆31年)奉旨接替蔣允焄,於台灣擔任台灣府知府。而此官職是台灣清治時期此期間,受台灣道制約的台灣地方父母官。.

秦廷基和臺灣府知府 · 秦廷基和鄒應元 · 查看更多 »

臺灣府

臺灣府於臺灣清治時期始設的府。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設承天府,永曆三十七年(西元1683年)鄭克塽獻國歸順大清,翌年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改承天府為臺灣府。1885年臺灣建省之前,臺灣府實為清治時期之臺灣地方行政的內政最高統治官署衙門,位於今天的臺南市,所以,台灣亦即是台南的舊名,時至今日,台南人還是以府城自居。 1875年設臺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中臺灣與南臺灣;1885年臺灣建省,1887年設臺南府後,臺灣府縮小管轄範圍至臺灣中部,並將其事務轉移至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 臺灣府的主官為臺灣知府,建省前後分別受臺灣道、福建臺灣布政使及福建臺灣巡撫等官職制約。1895年,臺灣被清朝政府依照《馬關條約》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府不再設置。.

臺灣府和臺灣府知府 · 臺灣府和鄒應元 · 查看更多 »

李師敏

李師敏(),原名本杞,字仲堅,號允堂,中國山東惠民縣人,清朝官員,同進士出身。.

李師敏和臺灣府知府 · 李師敏和鄒應元 · 查看更多 »

上面的列表回答下列问题

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之间的比较

臺灣府知府有121个关系,而鄒應元有16个。由于它们的共同之处4,杰卡德指数为2.92% = 4 / (121 + 16)。

参考

本文介绍臺灣府知府和鄒應元之间的关系。要访问该信息提取每篇文章,请访问: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